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跨国企业与投资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在理论上在全球化条件下为经济地理学与跨国公司组织理论相结合拓展了新思路:该书重新定义地区总部,提出第四种类型的地区总部,即混合型地区总部;在C.A.Bartlett和S.Ghoshal有关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跨边界组织的两步模型;构建了一个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结构影响的三维模型,并建立了影响地区总部进行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新钻石”模型,模型中包括人的因素、市场因素、金融因素和基础设施因素等四类因素,它们既独立,又彼此相互联系地共同影响地区总部区位的选择,其形状类似于波特的钻石模型,故她称之为“新钻石”模型。

该著作的出版,对吸引外资、企业管理、区域经济、经济地理和跨国公司、世界经济领域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和管理决策干部颇有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地区总部研完是从跨国公司研究中分离出来的新共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历史并不长,从20世纪80午代后期开始才逐渐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这些学者对地区总部的定义、建立地区总部的必要性、地区总部的功能与作用,地区总部的效应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仅仅处于一种零散状态,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有关地区总部的研完是跨国公司研完中最具诱惑力的研究领域之一。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龄吸引地区总部来华,取得了较为显薯的成绩,地区总部效量由零增至今天的近百家,北京总部基地的建立以及总部经济的提出都为地区总郏的未华创造了务件。然而,现实的发展并没有理论作为支持,基于此,本书希望能够通过本书的研完为地区总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围绕有关地区总部展开了一条列研究,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首先从定火、特征、类型和作用簪四个方面对地区总部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地区总部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发现有关地区总部的研究文献丈少,又零散,这就为本书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然后,本书以钱德勒(Chandler,1918-)关于“结构随着战咯走”的观点为分析线索,围绕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友其组织结构的演进与选择展开了计论。在讨论过程中,本书一方面以Doz等人提出的I-R模型为基础,将其扩展为两步骤模型以便从理论上说明跨国公司实施地区化完争战略的士要性:另一方面则将Ghoshal模型分解为两步骤模型以便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说明跨国公司建立地区总部的毋要性,而地区总部是与地区化战略相匹配的,这就符合了钱德勒关于“结构随者战略走”的观点。

另外,本书围绕有关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本书以挖掘跨国公司经典理论中有关的区位思想为基础,首先从影响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入手,计论了Avik于2003年提出的跨国公司区位选择模型,该模型以一个资源固和两个京遣国为研究对象,估计了外国直接投资(FDI)空问分布以及各种潜在因素的作用。在此之后,本书以天津为例讨论了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其核心是以菲德(Feder)模型为基础将天津的经济部门分为两火部分——外资部门和内资部门,以计量方法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天津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小。其次本书讨论了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本书首免建立了影响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匹位因素的新“钻石”模型,模型中包括四类因素,即人的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市场因素和金融因素,每一类因素又包括多个于因素,不同行业对它们的要求非常近似,但是它们在不同区位的表现却存在着差异。然后本书在新“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区总部进行区位选择的GSR模型,并以走固的Borland公司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楼下来,本书以香港的总鄂经济为例计论了地区总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者重分析中国在吸引地区总部方面的竞争力问题。

首先在建立FDI与GDP之间VAR模型的基础上考察了FDI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关系,如果存在长期关系则说明FDI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才百可能吸引FDI,进而为地区总部来华创造条件。其次考蔡了我国是否具有跨国公司建立地区总部的前提务件,即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否与FDI之问具百素和性,如果答案肯定,那么跨国公司才百可能考虑在我国建立地区总部,反之,则不考虑之。

在宏观经济环境中,金融市场是其中最为炙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本书在建立静态与动态两种模型的基础上者重考察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作用。再次则考察了我国对地区总部相对吸引力的火小,这部分是从我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入手的,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以IMD国际完争评价体系为标准讨论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水平:其二,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计量方法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友展情况,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的变化以及扣工贸易的发展等方面阐述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战略地位:其三,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方面计论我国在FDI方面的茂略地位。 最后本书以新“钻石”模型中所列出的四类区使因素为基础,以火量的统计数据考秦分析我国叹引地区总邵最为成功的两座城市——北京与上海的相对竞争力情况。

围绕上述各个问题,本书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1)理论方面

本书在理论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

其一,重新定义地区总部,并提出第四种类型的地区总部,印混合型地区总部;

其二,从战略调整的南度说明跨国公司实施地区化战略的必要性,并对全球一体化——当地反应摸型,即I—R模型进行拓展;

其三,在Bartlett和Ghoshal有关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跨边界组织的两步模型,从纽织结构方面指出了建立地区总部的士妥性,验证了钱德勃关于“结构随着战略走”的观点;

其四,建立了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结构彤响的三维族型,传统意义上,只考虑外部环境的环境变化与环境复杂性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而在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立中,知识环境的重要性程度对其影响程度越来越火,因此本书将知识环境的重要性单独列出作为影响现代企业纽织结构的第三个变量;

其五,挖掘了包括垄断优势理论、产品周期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在内的跨国公司经典理论中的区位思想;

其六,建立了影响地区总部进行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的“新钻石”模型,模型中包括人的因素、市场因素、金融因素和基础设施因素簪四种因素,它们既独立又彼此相互联系地其同影响了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整体,其形状又类似于波特的“钻石”模型,故谓之为“新钻石”模型;

其七,以五分赋值法为出发点构建了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GSR模型。

(2)实证方面

本带在实证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

其一,以天津为例考查了FDI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

其二,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计论了FDI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问的长期乏系,以考察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否与FDI息息相关,如果“是”,则证明我国有可能继续吸引地区总部,反之则不然;

其三,以建立进出口贸易之间的裕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友其长期关系模型为基础计论了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

其四,吸引FDI爰吸引地区总部的前提务件,金融市场是否发展是能否吸引FDI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书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讨论了金融市场在FDI对我国发展作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问题;

其五,以大量的统计数据及调研对我国叹引地区总部最多的两个城下一北京与上海的有关区位因素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其六,以香港和广东为例考查了地区总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总部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效应。

目录

总序(膝维藻)

序(张岩贵)

内容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区总部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第三节 本书研究框架

第二章 地区总部产生的背景:全球竞争环境下的跨国公司战略调整

第一节 从亚当·斯密到迈克尔·波特的国际竞争理论

第二节 跨国公司竞争战略的调整

第三章 地区总部的产生: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变迁

第一节 企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

第三节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进及其选择

第四章 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 跨国公司经典理论中的区位思想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

第三节 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

第五章 我国吸引地区总部的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FDI与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我国金融市场对FDI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的影响

第三节 我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

第四节 我国主要城市吸引地区总部的现状及其竞争潜力——以北京和上海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追溯有关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下简称地区总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其一,20世纪50年代末期一60年代末期为美国跨国公司在欧洲建立地区总部的一枝独秀时期。1957年,IBM公司建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地区总部,随后,11Tr公司、Dow Chemical公司等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分别于60年代建立了欧洲地区总部(如表O-1;Williams,1967),截止到1968年底,近800家跨国公司都有意在布鲁塞尔建立欧洲地区总部(Parks,1969)。

其二,20世纪60年代末期一21世纪初期为欧洲、北美、亚太地区总部三足鼎立时期。之所以形成这种态势,主要是源于亚太地区经济的腾飞——60年代的日本、7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80年代的东盟各国都出现了“奇迹”般的高速增长。这导致两种趋势的形成:亚太地区的跨国公司已经具有了向欧洲、北美等地区扩张一特别是建立欧美地区总部的需要和能力,比如日本,1997年23 000家日本国外分支机构中有400多家担任地区总部;在美洲,70%以上的日本制造业企业承担某些地区管理职能(如表0-2)。欧美各国跨国公司为抢滩亚太地区市场纷纷建立亚太地区总部。其中入驻新加坡和香港的地区总部数目最多,截止到2001年底,在新加坡营业的6000家跨国公司中,大约有60%的公司已经设立了地区总部,或让新加坡分公司处理一些总部相关的工作,其中,大约220家获得经济发展局颁发的地区总部证书(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局,2003);与新加坡相比,香港占据了背靠中国内地这个潜在的大市场及其国际金融中心等优势,截止到2005年9月共吸引了1167家地区总部的入驻(政府统计处,2005)。P1-2

序言

该书作者任永菊在大学本科就读于物理系,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在跟我读博士生三年期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其数量在同学中居冠。这次她请我为她的著述作序,我欣然接受。

读她的著作,我不知不觉间被著述的内容所吸引。这是国内探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首部专著。它虽然不是规范的经济地理学,但它在理论上在全球化条件下为经济地理学与跨国公司组织理论相结合拓展了新思路:该书重新定义地区总部,提出第四种类型的地区总部,即混合型地区总部;在C.A.Banlett和S.Ghoshal有关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跨边界组织的两步模型;构建了一个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结构影响的三维模型,并建立了影响地区总部进行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新钻石”模型,模型中包括人的因素、市场因素、金融因素和基础设施因素等四类因素,它们既独立,又彼此相互联系地共同影响地区总部区位的选择,其形状类似于波特的钻石模型,故她称之为“新钻石”模型。

在实证方面,作者考查了FDI(外国直接投资)对区域发展的溢出效应(以天津为例);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讨论了金融市场在FDI对我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问题;作者以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调研对中国内地吸引地区总部最多的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的有关区位因素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在书中,作者还以香港和广东为例考查了地区总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总部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诸多种效应。

该著作的出版,对吸引外资、企业管理、区域经济、经济地理和跨国公司、世界经济领域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和管理决策干部颇有参考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跨国企业与投资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永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74937
开本 32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6.7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7 12: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