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新时期戏剧研究资料(甲种)/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内容
编辑推荐

新时期话剧哲理渗透的轨迹和走向是怎样的?新时期话剧的结构探索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又存在什么关系?我国军队话剧的战斗传统是如何保持的?《天下第一楼》为何有如此高的赞誉?

本书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甲种)套书中的一本,收录了关于中国新时期戏剧研究的最优秀的研究成果,集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于一体,可作为高等院校图书馆值得珍藏的大型书籍,也是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文科教师、在校学生、社科院、作家协会、现当代文学学会等不可或缺的最有价值最有权威的参考资料。

内容推荐

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支撑起了中国文学新的天空,中国文学迅速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甲种)汇编了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旨在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的依据。本书为该套书中的一本,收录了数十篇关于中国戏剧研究的最新评论,同时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成果的整体索引。

目录

关于话剧民族化的一点思考…………………………………谭桂林

新时期话剧哲理渗透的轨迹和走向…………………………聂海风

建构思想的雕像

——论新时期话剧主题的嬗变…………………………贺 黎

新时期的话剧探索与探索话剧………………………………甄 西

新时期话剧的结构探索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刘方政

现实主义:新时期戏剧探索的归宿地………………………陈 龙

小剧场戏剧的兴起……………………………………………赵宁宇

漫议“新史剧” ……………………………………………罗怀臻

八十年代以来的香港话剧概观……………………田本相 宋宝珍

新时期话剧得失谈……………………………………………林 希

中国话剧二十年变化的价值分析……………………………周 星

新时期戏剧人物创造论………………………………………刘 祯

九十年代话剧的发展概貌及其趋势………………田本相 宋宝珍

先锋戏剧:对谁说话………………………………张 健 林 蕾

戏剧观念问题…………………………………………………陈恭敏

话剧要发展,必须现代化……………………………………胡伟民

谈戏剧观的突破………………………………………………丁扬忠

中国话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重庆雾季艺术节上的讲话………………………陈白尘

现代戏剧的内涵与外观………………………………………余秋雨

戏剧应具有对当代生活的参与意识…………………………周建渝

也谈对“戏剧本质”的再认识………………………………康洪兴

谈谈当代题材的创作视角……………………………………李 晓

香港话剧的本土文化特征

——论“港派”与“京派”……………………………朱栋霖

实验戏剧和我们的选择………………………………………孟京辉

我国军队话剧的战斗传统

——纪念中国话剧九十年………………………………胡 可

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上

——关于中国话剧的前瞻与思考………………………熊源伟

试论台湾与大陆小剧场运动之同与异………………………董 健

意义流失与话语再生

——论中国前卫话剧的误读形态………………………厉震林

新时期戏剧艺术论导论………………………………………谭霈生

华文戏剧交流的近况与展望…………………………………田本相

从生活出发

——评话剧《丹心谱》…………………………………朱 寨

一声惊雷

——赞话剧《于无声处》………………………………曹 禺

《报春花》是一个突破………………………………………徐恒进

活在舞台上的陈毅市长………………………………………凤 子

把文艺的灯火燃得更亮些

——评话剧《谁是强者》………………………………赵 寻

《茶馆》续篇《小井胡同》的出现…………………………陈 辽

他们追求更美好的人生

——《街上流行红裙子》观后…………………………何西来

深层的开掘,诗化的追求

——评话剧《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熊源伟

生机在于创新

——《魔方》的联想……………………………………余秋雨

他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评杨利民的《黑色的石头》………………………谭霈生

在兼容与结合中嬗变

——话剧《桑树坪纪事》实验报告……………………徐晓钟

狗儿爷

——一个内涵丰富的农民形象…………………………孟繁树

味无穷而炙愈出

——话剧《天下第一楼》观后…………………………董乃斌

《古塔街》的艺术世界………………………………………郭铁城

永不熄灭的火

——评话剧《天边有一簇圣火》………………………陈大鹏

若即若离

——沙龙话剧《留守女士》的美学价值………………戴 平

荒诞与悖反:关于《鸟人》的另一种判断…………………方 宁

轻松的喜剧形式 深刻的社会内涵

——话剧《OK,股票》观后……………………………晓 蔚

真实 自然 质朴平淡

——观话剧《同船过渡》………………………………杨建波

历史剧《商鞅》向艺术本体回归……………………………李 晓

关于《假如我是真的》的争论………………………………高芮森

关于《明月初照人》的争论…………………………………高芮森

关于戏剧观念的讨论…………………………………………高芮森

关于《马克思流亡伦敦》和《马克思秘史》的争论………高芮森

关于《小井胡同》的争论……………………………………高芮森

魏明伦现象……………………………………………………王一峰

搭错车现象……………………………………………………高芮森

桑树坪现象……………………………………………………高芮森

日本戏剧印象一斑……………………………………………刘厚生

佐临访德归来一夕谈…………………………………………红 蒂

试读章节

政治所包含的内容并不神秘。神秘是我们把阶级斗争摆到非常的位置,结果形成了围绕这种斗争的无穷的狂热。无可否认,有什么样的政治体系,便会出现什么样的艺术品。中国千年来封建政治体系所造就的文化观,要求的是“文以载道”,认为艺术是政治的附属品。及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艺更成为阶段斗争的工具。政治主题在文革中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新时期文化大潮的发端,则是以对政治的批判汇入历史洪流的。这是政治使然,也是政治必然。其汹涌气势,表达出人民对畸形政治的深恶痛绝。小说《班主任》一开政治文化批判之滥觞,对“四人帮”在文化领域的倒行逆施实行清算。政治文化的反拨形成一股潮流。剧坛的反响格外敏捷而强烈。剧作家们选择了政治批判的主题。这个主题的选择是与话剧一贯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分不开的。

《于无声处》的出现,标志着左倾政治威信扫地。“揭批”是重写历史的开始。

在当代科学、民主与革命的世界潮流下,重写历史并非偶然的现象。尤其是我们从十年动乱中清醒过来,历史的画卷显得非常清晰,作家们表现历史的愿望也来得特别迫切,所以艺术家们自觉地服从了“揭批四人帮”的号召。

直到一九七八年秋,发生于一九七六年的“四·五天安门事件”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用戏剧形式表现这一斗争的是一个小人物——宗福先,他是上海某工厂的一位普通工人。政治热情成为他戏剧创作起步的动力。一九七八年冬,由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首演的四幕话剧《于无声处》,震动了全国。此时正值中共中央为“四.五事件”平反的决定刚刚通告。这部剧作通过描写天安门事件的英雄欧阳平躲藏到何是非家引起的一系列矛盾,表现了他们在政治与情感的漩涡中的态度,从而歌颁了革命者的高尚情操,揭穿了何是非之流卖身求荣的画皮。《于无声处》的戏剧情境给予人的震撼是政治情绪的激奋。正如著名戏剧家金山所写:“与其说我们是在排戏,不如说我们正重温着两年多前我国人民为了悼念周总理,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而掀起的一场向四人帮进行生死搏斗的经历。”正由于艺术家和观念的情绪更多地倾向政治性内容,因此《于无声处》的主题侧重揭示的是政治品格的美丑比较。除去革命的言词与行为,使欧阳平和他的母亲梅林的形象生动和贴切一些的,恰是一曲《红梅赞》。何芸弹奏的这支曲子,不只是对她与欧阳平青梅竹马少年时代的回忆,而且还隐喻着许多的内容。只是作者忽视了或者没有很好的运用这种隐喻,而使得直白性的语言发展到最后一幕成为活报剧样式:霹雳骤起,何是非惊恐万状。一道红光照在他那只血淋淋的手上……恐怕这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罢,历史从来不是这样简单的。

尽管话剧找到了人民与政治蒙昧大决裂的楔人点,但它一开始就过多地把自己纳入了政治宣传的框架之中,因此不可避免地使戏剧主题负载着直露的政治意识而失去了艺术的光彩。

        P022-P023

序言

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支撑起了中国文学新的天空,中国文学迅速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而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繁荣也带来了新时期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繁荣,可以说,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追踪研究一直是中国当代学术界和评论界最具生机活力的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然而,与文学界和研究界的这种“繁荣”局面相比,新时期文学的资料工作则显得有些滞后: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一套权威性的能完整反映新时期文学发展全貌的文学大系,也没有能够全面反映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历程和整体成就的系统资料汇编。这无疑为我们在新世纪全面展示、回顾、总结新时期的文学成就,反思新时期文学的经验教训,深化对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

有鉴于此,我们特意邀请孔范今、雷达、吴义勤、施战军四位在新时期文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知名学者和评论家来主编这套《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为广大新时期文学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权威研究资料,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在资料查找和检索方面的便利,从而为推进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走向深入和突破做出贡献。我们力求做到:一,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二,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的依据;三,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

本套丛书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乙种是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汇编。每卷除精选各个领域最优秀的研究成果外,还将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成果的整体索引。本套书采取开放的体例,并将长期出版下去,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重要的学术工程。我们的目标是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并重,力争能使广大读者既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又能以最快捷的方式读到中国新时期文学最优秀的研究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新时期戏剧研究资料(甲种)/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24349
开本 16开
页数 4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7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3
丛书名
印张 30.5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30
16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