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光荣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1961年至1962年是中国进入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国内外形势等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于日记中历历可见。此一时期作者生活的大事是他的出游。作者于1961年秋季动身,经武汉南下广州,专程赴中山大学看望陈寅恪夫妇。又从广州折往北京,最后回到故乡陕西。旅途中,作者遍访故旧及亲属和门生弟子,尤其与陈寅恪的晤谈内容是对晚年陈氏思想状况的重要论述。
图书 | 吴宓日记续编(Ⅴ1961-1962)/吴宓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光荣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1961年至1962年是中国进入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国内外形势等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于日记中历历可见。此一时期作者生活的大事是他的出游。作者于1961年秋季动身,经武汉南下广州,专程赴中山大学看望陈寅恪夫妇。又从广州折往北京,最后回到故乡陕西。旅途中,作者遍访故旧及亲属和门生弟子,尤其与陈寅恪的晤谈内容是对晚年陈氏思想状况的重要论述。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之际,选择了留在中国大陆,理由很简单:他不能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中国文化植根所在的土地。 吴宓先生于解放前两周西飞四川,此后在西南二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他的际遇跌宕起伏。既得到当局的礼遇,也备受运动的摧残,他忠实记录自己每日的所思所行所见所闻,直至因“宁肯杀头,也不批孔”而被打成“反革命”,最后含恨以终。 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个人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 目录 1961年 岁次辛丑 1962年 岁次壬寅 试读章节 八月一日 星期二 晴,热。 上午进牛乳。卫生科就张女医诊热疽。右背第三直已将愈,右肩第四疽(前夜已自出脓,昨卫生科例假,不获包扎)则红肿凝聚,脓尚不得出,包扎敷药而归。 上午,作长函(航邮)致心一,总复其半年来各函及最近七月十七日告病函,述宓出游计划,盼速示心一病情,以决宓之行程。又述见昭情形,末劝心一达观知命并虔修。又述宓生死之观感等,甚详。在赖老斋中,见郑君,知林君又发下明锺惺《诗归》序等多篇,促令宗、郑、李三君及宓日内赶即作成注释。又悉注释小组已解散。下年工作分配如下:郑君留古典文学教研组,归入宋元明清古典文学课程,以助林、刘;宗老授政教系之《文选及习作》课;李效庵加入本系文选及习作教研组云云。既倏忽而屡变,朝令夕改,又过期而加功,冒暑赶作,甚矣中文系当局之昏庸自扰。 午饭后樊德芬来,允为烧开水,每晚一瓶。宓寝息。草日记稿。3—4入市送信。云起,风。至邮局乃知航邮寄发时刻,巡游江岸而归,几于家家闭户,只见街中之蔬菜“自由”市场而已。 归服第四方二煎药。夕整理杂件。 晚,灯灭复明,宓卧读Sherman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序,而傅启群来,述其父母在京同居不和等情(居其弟处,弟任科学院技术工作),开示其父住址属访晤:北京,龙潭北大街,光明36楼三单元106室傅德中宅,傅葆琛先生。11:00服第四方三煎药而寝。八月二日 星期三 晴,热。 上午,遵镇西南师院教学及科学研究人员调查表二份,并劝赖老亦填讫,亲送刘遗贤收。知昨派之注释工作,乃因青年教师阅考卷劳苦,老教师在八月十日以前,亦必须照常工作,故有此举,该项孽释原为下学年之用,目前并不付印,故可从容进行,不必赶于八月十日以前全部完成,云云。 宓回舍,进牛乳。10:00至中文系,见宗老,抄得昨增派之注释宓所应作之篇目,计陈子龙、夏完淳、瞿式耜、张煌言之诗,共十首,比去冬所派定者略增。宓在文史图书馆西文部阅书,见李约瑟Joseph Needham之巨著已出至第三册(1959),自恨一生枉费时力,学问著作毫无一成,今悔何及哉!借得Muzzey著Americon History教科书一册而归。 午饭后服第四方四煎药,寝息。下午,读Muzzey书。樟来,约晚接谈。泰瑶送还所借各物:黄绒毡、衣架、布单等,明晨回家。夕大雷雨,片时复晴。连13每晚皆食一煮卵。开桂又进肉肴。晚饭后樟来,同出步谈。 晚服药,读Muzzey书,毕。11:00寝。刘遗贤告:魏主任准宓留在古典文学组。 P125-12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吴宓日记续编(Ⅴ1961-1962)/吴宓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宓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9710802400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4 |
出版时间 | 2006-04-01 |
首版时间 | 2006-04-01 |
印刷时间 | 200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内部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6.6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