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海拾贝/高等教育名师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高等教育名师系列丛书”之一,由房鼎业教授撰写。全书共分三部分,包括“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学改革篇”、“本科教育改革篇”、“研究生教育篇”。作者有着40多年的高等教育教学经历,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奖。本书内容生动反映了作者多年的高等教育的实践与经验,可供从事高等教育的老师借鉴和参考。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近十年来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有长文有短文,共19篇。

本书中的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化工科技发展与专业教学改革关系的认识。第二部分涉及本科教育。第三部分是研究生教育。这本小册子能对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有所启迪。

目录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篇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化学工程:过去、现在与未来

本科教育篇

加强工程能力培养是工科教改的重要任务

面向新世纪编好新教材

关于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化工类人才的综合素质

重视理工科考试与考核方法的改革

《面向21世纪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课题的

研究与实施

教海拾贝

讲课的艺术

培养化工类创新人才的认识与实践

忠诚教育事业培养化工优秀人才

树立精品意识创建一流课程

华东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十条

研究生教育篇

宽厚基础博学多才

精选讲座内容提高创新能力

严格要求精心指导

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认识与实践

端品厉学

后记

作者介绍

试读章节

2.适应化工企业的发展

(1)化工企业产品发展趋势:传统产品与精细产品并举,不断开发新产品。

·化肥、农药、制碱等传统产品在化工中仍占重要位置,农用化学品在较长时间中占很大比重。

·石油产品(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及橡塑原料)将进一步发展,石油化工是我国“大化工”的主干之一。

·精细化学品与专用化学品将得到重点扶持与发展。

·新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特种材料)特别受到重视。

(2)化工企业的原料发展趋势:原料的多样化,适合国情、省情的原料综合利用。

·石油与天然气依然受到青睐,因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具生命力,可能还要进口石油。

·煤的洁净利用技术、煤化工与碳一化工在我国尤为重要,发展方向是煤气供应、发电、联产化工产品一体化。

·天然作物的化工利用是化工的又一原料来源。

(3)化工企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挖潜、引进、消化、创新。

·现有化工装置重在节能减耗,挖潜改造与技术革新。

·引进关键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形成中国的技术。

·石油化工、大化肥、大氯碱装备一定要国产化。

(4)化工企业的体制发展趋势:集约化、大型化,国有资产经营是体制发展的重点。

·化工企业将由生产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过渡,保证国有资产增值是企业的任务。

·化工企业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过渡,将组建大型化工集团公司,生产将是有目的性的集约化体制。

·化工企业家是化工企业的无形资产,要造就一批德才兼备、懂经营、懂技术的企业家。未来的化工企业家来自今日的高校学生。

3.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业务竞争能力。

·现代高级技术人才要能进行新产品决策与开发。

·要求学生具备技术不断创新、质量不断上台阶的争先思想与能力。

·要求学生有勇于表现自己、宣传自己,又能和其他同学相融合的思想与素质。

·现代高级科技人才在业务上应有无止境,力争上游的信念与作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自我发展能力。

·大学学习是打基础,毕业后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要能敏感地汲取新知识、新养料、更新原有知识,不断增强适应性。

·今后“人才流动”将视为正常情况,“跳槽”将视为普遍行为,未来的化工科技人才要有工作应变能力,变换工作岗位时要能很快适应。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效益”头脑和“利润”头脑。

·办企业的目的是“盈利”、是“效益”,未来的化工科技人才要有经济头脑,要有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未来的化工科技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在了解“技术”、“业务”的同时要有“成本”意识,“利税”观念、“销售”意识。

P10-11

序言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是大学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一项树魂立根的工作。在我们高校教师队伍中,不乏有杰出的代表、楷模中的楷模,他们长期耕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以“感动上天”的精神投身教育事业;他们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示范者、学术思想的引领者、课程建设的带头者、也是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先锋;他们不仅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独到,教学思想先进,而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素质——他们堪称是高校的“教学名师”,无愧为讲台上的优秀模范。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教学名师和学术大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一所高校学术底蕴、文化内涵的折射镜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我们要把教学名师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教学成果与体会等教育教学思想及实践的精华作为一种精神食粮和宝贵财富,推介给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年轻教师,为他们引路导航,这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和功德无量的工作。

名师展风采:教学名师是高校教学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积成果丰硕,育英才无数,展风采无限。华东理工大学名师、中科院院士胡英教授领衔工科化学系列课程综合改革,主编国家精品课程“物理化学”经典教材,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制剂工程”在长期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一年时间(2005年1月我校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建设打造成为了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是我校在推进“名师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门课程领衔名师们的精彩呈现。名师犹如百花园里的一枝枝奇葩,风采出众,引人奋进。

我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热情指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遵循教学规律辩证育人;使学生懂“物理”、辩“事理”、明“人理”;教育学生先学成“人”后学成“家”。名师们的严谨学风、优良教风、崇高师德以及勤奋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名师出高徒:在名师的教育和熏陶下,英才辈出,“将帅”涌现。我校曾培养出诸如成思危、朱道本、王基铭这样的政界、学界、企业界的领导、名流和精英,他们在回顾大学生涯时,无不感激名师的指点,有的既出于名师也成了名师。正是名师的治学态度和育人风范造就了“高徒”、“精英”和“大家”,也铸就了品格、美丽和辉煌。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在组织编写的“名师系列丛书”,旨在以论文结集等形式将名师们的风采、成果、思想和精神存载下来,以推进“名师工程”建设与高校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感砺师生和读者们不断学习、修炼和提高。愿我校出版“名师系列丛书”的良好愿望得到丰硕和切实的回报。

钱旭红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

2006年4月25日

后记

1963年盛夏,我从华东化工学院大学毕业,系主任宣布毕业分配名单:“房鼎业,留校”。从此,我便开始了至今43年的教海行舟。

大学毕业后43年的教师生涯,参加过几乎所有的教学环节,开始时是指导学生做基础实验,带学生到工厂实习,辅助主讲教师进行课程答疑,协助指导毕业论文;后来,主讲课程,主带毕业环节,担任教学管理工作;再往后,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继续主讲课程,还承担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甘苦,也有许许多多体会,我随时记录与整理,投送给校内外教学研究刊物发表。

本书汇集了近十年来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有长文有短文,共19篇。我是从事化学工程学科科学研究与专业教学的教师,对教育学知之甚少。所谓教学研究论文只是粗浅的、零星的、感性的体会和认识,登不上“教育学”的大雅之堂。正因为此,本书取名“教海拾贝”。与真正进行教学研究的著作与论文相比,实属“小巫”而已。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的所有文章都是发表时的“原版”,未经增删,有些意见,有关部门早已采纳;有些提法,可能有些过时,敬请读者指正。

本书中的文章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化工科技发展与专业教学改革关系的认识。化工科技日新月异,生物化工、生命化工、材料化工、微电子化工、信息化工、环境化工、生态化工、新能源化工等领域发展迅速,绿色化工、零排放工艺、原子经济化学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着化工的发展。化工高等教育一定要跟上化工科技的发展,工程教育尤其要与时俱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极为迫切的问题。

第二部分涉及本科教育,在本书中占主要篇幅。这10年我参加了余国琮院士领衔的两轮教育部本科教育改革项目,前一轮是“面向21世纪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后一轮是“新世纪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在参与这两个教改项目过程中,对化工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化工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对化工类创新人才的培养等问题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一些想法。近几年作为课程负责人推进“化学反应工程”入选为国家精品课程,我结合自己主讲“化学反应工程”的实践,写了《讲课的艺术》、《树立精品意识,创造一流课程》等论文。2001年,我有幸被教育部和人事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我回忆了自己担任教师的经历,写了《忠诚教育事业,培养化工优秀人才》的文章。本科教育是高校立校之本,也是高校教师立身之本,无论工作如何繁忙,我都把本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部分是研究生教育。我从1990年起招收硕士生,1997年起招收博士生,至今已培养硕士56名、博士10名。我将培养研究生的体会用心写了《宽厚基础,博学多才,进一步提高化工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端品厉学——培养研究生的几点体会》两篇文章。由于我兼任校工程硕士指导委员会主任,我结合工作写了《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努力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和《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认识和实践》两篇文章。

我需要再次说明的是,我是搞化工技术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的教师,不是搞教育学研究的。教师是我的职业,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在教海行舟中,我的老师们为我导了航,今天我也在为青年教师导航。我希望这本小册子能对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有所启迪。但限于水平,文章中的很多观点是肤浅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房鼎业

2006年3月1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海拾贝/高等教育名师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房鼎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818786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2.0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 4: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