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京味文学第三代(泛媒介场中的20世纪90年代北京文学)
内容
编辑推荐

围绕着北京城,说说北京的事儿,描写北京人,再加上道白、写作中地道的北京话,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特别是一些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这就是——京味文学!京味文学既善意地批评这些小人物身上时不时冒出来的毛病,更着力挖掘他们性格中的闪光点,像善良乐观的人生态度,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曹雪芹、老舍、刘恒、王朔都可说是京味文学的代表人物,那么,第三代京味文学现在的发展如何呢?是否已经随着轰隆而来的现代社会越来越逝去它的颜色、最后无可挽回地走向终结呢?!

内容推荐

本书从文学与媒介的关系来透视京味文学的新成果。作者通过王朔、刘恒、冯小刚、王小波、刘一达等个案,对京味文学第三代现象做了全面而富于力度的分析,指出京味文学是能让人回瞥故都北京城在现代衰颓时散溢的流兴的文学,显示了对京味文学的新的独特理解。全书理论阐述与个案分析相互融会,在当代地域文学及文学与媒介的关系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学术开拓性和现实价值。

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京昧文学及其演变

 一 关于京味文学

 二 京味文学的含义与特质

 三 京味文学的要素和特征

 四 京味文学的演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泛媒介场中的京味文学第三代

 一 媒介、媒介场与京味文学

 二 泛媒介场中的京味文学第三代

 三 借影视而兴的京味文学第三代

 四 京味文学第三代的新动力与新特征

 五 反思文学与媒介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想象的革命——王朔与“王朔主义”

 一 想象的革命者——王朔的红小兵身份

 二 在语言中继续革命——王朔的成名动力及其策略

 三 新生存方式的表征——王朔的调侃式语言

试读章节

小说中描写四民的笔触很少,只有几处:洁癖、没有男朋友、喜欢张小、树、临终幻想自己的房间,寥寥几笔却十分鲜明地塑造出了四民的形象。她仿佛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洁身自好,与这生活格格不入,她消极反抗,最终被生活吞噬。洁癖是对张大民这样的家庭的莫大的讽刺,四民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宣布自己的独立,进行无言的反抗。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那天张大民堵在大门口想心事,忘了给张四民让路,她就那么悄悄地站着,不说话,等了有十分钟。张大民醒悟之后连忙闪开,她笑了笑,侧着身子过去了,还是不言语。张大民奇怪,哪儿得罪她了?事后才知道,他用了她的擦脸毛巾。”(第99页)悄然不语,却是一种反抗的力量。四民美丽温柔,却没有男朋友,独喜欢张小树。孩子才是纯洁的,绝然于两性,仿佛是她纯洁的又一个象征。临终前,那本该实现的自己的房间的幻象,深深吸引了她,淡绿色的窗帘,“张四民手指一触便不撒手了,抓到离眼睛很近的地方一寸一寸地看着,就像看自己度过的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一样。她说不出话,只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似乎与淡淡的布融为一体了。死前回光返照,竟然清晰地吐出了几个字。那是她一生的总结,也是赠给张小树最真切的遗言了:“姑走了以后,你要帮我打扫房间啊!”(第141页)这是空间对一个人的压榨的极限,让人心痛不已。尽管四民是最美丽的形象,然而不可否认,她也是病的,被严酷、贫乏的生活压病了。洁癖、没有男朋友,她纯洁得没有任何人间虽然污浊然而健康的杂质。四民抗议生活,但这只能是贫弱者的抗议,无论是与大民还是五民相比,她显然都是最不适应于社会的一员。大民、二民、三民、五民,每个人都可能过上幸福生活,然而我们却无法想象四民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因为幸福必定是世俗的。

五民是蚂蚁窝里的大象。他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唯一当官的。五民无疑是家中最强有力的人,他当初的反抗让人震惊。三民婚礼上,得了大学通知书的五民酒后吐真言:“我受够了!我再也不回来了。毕了业我上内蒙,上新疆,我种苜蓿种向日葵去!我上西藏种青稞去!我找个宽敞地方住一辈子!我受够了!蚂蚁窝憋死我了。我爬出来了。我再也不回去了。哥,我有奖学金,你们别给我寄钱!我不要你们的钱!你们杀了我我也不回去了。我自由了!妈,您想我了到新疆去找我,我上天山的北边儿种苜蓿种向日葵去了,我给您炖羊肉炒瓜籽吃!我……”(第41-42页)最终,他的反抗有了成果,然而也是变了味的,不是去内蒙去新疆,而是重新挤回拥挤的北京,进了农业部,当了官。反抗改变了策略,他要爬到高处,使自己不再成为被踩的人。五民的反抗最有成果,这成果的实质却是他很好地学会了顺应社会,而得到了奖励。

与兄弟姐妹们相比,大民的独特性凸现出来。在无法改变社会,也难以提高自身的情况下,大民无法像五民那样“有出息”,当然也没有三民那么窝囊,他也没有像四民那样决绝地放弃社会同时也被社会所放弃。反抗、决绝、撕破自身以追求自由,那是精英们的悲歌,底层小人物如张大民者,生存进而幸福的策略是,只能凭借自己可怜的资源现状,使出“浑身解数”在世俗生活中努力生活,“一口粥也要喝出滋味”。滋味是一种主观感受,未必真正存在,“咂摸出滋味”,是依靠一种努力,使一种通常被遮蔽的美好感受从日常生活中凸现出来,同样的生活,咂摸的人不同,体味出的滋味也不同。正是在这重重困难的遭遇与化解之中,张大民显示了一种超强的乐观与韧性,显现出一种典型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一颗什么样的心灵在承受如此的生活重压之后,还能笑口常开?乐天知命是他骨髓里的东西。张大民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是旺盛无穷的,在这里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生存智慧和使民族得以延续千年的民间韧性。

P152-153

后记

本书是我主持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90年代中国文学与媒体的关系’’的最终结项成果。在此,谨向给予支持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还有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程光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健教授和李运富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赵敏俐教授以及其他我尚不知其姓名的评委致以衷心的感谢。

项目研究之所以没有满足于最初考虑的对全国的90年代文学与媒体的全面扫描,而是最终聚焦到北京文学中的“京味文学”这一个案上,是出于学术研究本身的需要。透视京味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命运,其实更有助于思索更带普遍性的问题。感谢北京市社科规划办领导在本项目中期检查时允许我对项目最初计划及相应的参研人员做出必要调整。

我的硕士研究生唐宏峰、单之卉、宋学鹏、刘苑作为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保证了研究计划的顺利进行。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二、三章及结语:王一川

第四章:单之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届硕士毕业生,现为北京市统计局编辑;

第五章:唐宏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届硕士毕业生,现继续攻读博士;

第六章:宋学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届硕士毕业生,现为江苏教育出版社编辑;

第七章:刘 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届硕士毕业生,现为青岛科技学院中文系教师。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他们一边学习功课、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还要忙着升学或找工作,一边按我的要求进行这项研究,甚至不惜一遍遍修改,直到符合全书的预定构想。唐宏峰对项目研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她还和宋学鹏帮我承担了一些具体编印事务。我对项目做了总体设计并负责书稿的统稿工作。如果这部书有可取之处,应归功于他们的创造性合作;如果存在不足,责任在我。当书稿最终通过评审时,他们四人已顺利获取了硕士学位。我乐意相信,这次合作研究经历不仅成为我个人的难忘回忆,也会成为他们的漫长治学道路上的一个醒目的界碑。这或许是三年北师大研究生生活留给他们的一个特殊纪念。值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我的衷心的感谢和良好祝愿。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高岭副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胡继华副教授、南开大学周志强副教授、南开大学石天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张建珍助理研究员等,尽管没有直接承担本项目研究任务,但或参加了初期申报工作,或参与最初的提纲讨论,也借此机会向他们致谢。

我的朋友、当今最富于先锋激情和理论灵性的小说家、现任教于河南大学文学院的刘恪多次与我讨论相关问题,给予我重要的支持。北京师范大学董晓萍教授关注课题的进展。结项过程中,程光炜教授和张法教授给予了帮助。谨向他们致谢。

本书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特向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办公室表示感谢。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哲图书事业部张凤珠主任的热情支持和周到安排,以及责任编辑张雅秋女士的细致工作和有效努力。

                 王一川

                 2005年2月25日初稿

                 2005年6月20日校改

                 2006年2月10日再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京味文学第三代(泛媒介场中的20世纪90年代北京文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一川//唐宏峰//单之卉//宋学鹏//刘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06129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