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附光盘No.3)/人才蓝皮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人口众多,但人才结构并不完善,科技人才、创新型人才缺乏。本报告把人才政策分析作为本书探讨的重点,探索不同领域的人才政策问题,对我国人才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皮书系列”图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几年推出的大型系列图书,它们由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权威研究报告组成,地每一年度中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该系列图书的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为主,兼有国家各部委、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均为国内一流研究机构的一流专家,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体现和反映了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最高水平的理解和认识,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一书是在国家提出人才强国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推出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在总结人才队伍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改进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对中国人才未来发展作出展望,为顺应“人才强国”这项造福子孙万代的伟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内容推荐

自全国人才大会以来,人才工作受到高度重视,人才是关键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2006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为配合“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们组织出版了人才发展报告蓝皮书的第三卷。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两卷编写经验的基础上,又新增了“港澳台篇”和“史料篇”。同时,在其他篇上,我们也紧密结合现实需要,在选题及内容上追求创新,力求从不同视角考察我国人才发展状况。

“政策篇”主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人才人事政策的发展。在《2005年中国人才政策分析》一文中,重点对我国2005年人才人事政策的发展状况作了系统的综述,对2006年的人才政策走向做了初步的分析预测;《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分析》一文全面归纳分析了当前我国高层次人才所处的政策环境;另外,该部分还包括《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中国特殊人才资源与政策研究》、《构建新时期我国人才安全政策》等专题。

“竞争力篇”包括两部分内容:《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比较》一文主要采用数据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对它们之间的人才竞争力进行了比较;《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一文则重点分析了国际人才的竞争力水平,以利于我国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时,做到“知己知彼”。

“队伍篇”主要分析了中国博士人才、会计人才、房地产业人才、制造业人才、乡土人才、老年人才等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发展战略、存在问题与对策等。该部分内容的最大特点是资料详实、系统全面,同前两卷及以后拟出版的人才蓝皮书之人才队伍篇相配套。人才蓝皮书将尽可能分析我国主要行业的人才队伍状况,为行业制定人才政策及人才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热点篇”主要包括五篇内容:《我国公务员考试经济成本估算分析》一文从经济—效益、经济—效能等角度系统分析了公务员录用的成本问题;《高学历人才产出(培养)与财政投入实证研究》一文主要回答了财政投入和人才产出(培养)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东北、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改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文主要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出发,分析了东北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中国人才浪费问题研究》一文对我国人才浪费规模进行了测算分析;此外,该部分还对人们争论较为激烈的中国知识分子“过劳死”问题进行了综述。

“港澳台篇”包括《香港旅游酒店业人才发展状况》、《澳门人才发展暨博彩业人力需求状况》、《台湾地区的教育与人才发展》三篇文章,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港澳台的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尽管不是综述三地区的整体人力资源状况,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港澳台人才队伍的实力。

“史料篇”编入三篇文章。《关于学术世家的思考》一文认为,学术文化世家消逝的原因在于,人文知识分子累受重创,一日数惊,国学大师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学术文化世家承传自然难以实现;中国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中国古代状元的成就》一文系统介绍了这些状元的有关情况,对我们了解古代人才选用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历代学者从政经历与学术成就对照表》列出了从老子到王国维共一百位学者的从政与学术情况,从这个表中可以明显看出,真正的学者从政多数是人才的一种浪费,一心不可二用。因此,作者呼吁,应避免出现“外国科学家进步,中国科学家晋爵”的悲剧在今天重演。

由于本书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的学科领域比较多,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真诚欢迎广大读者及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6-04-08

目录

内容提要…………………………………………………………………………………………… / 1

                 政 策 篇

2005年中国人才政策分析…………………………………………………………潘晨光 娄伟 / 3

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分析…………………………………………………娄 伟 张海夫 / 41

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马蔡琛 / 62

中国特殊人才资源与政策研究…………………………………………………………胡跃福等 / 79

构建新时期我国人才安全政策……………………………………………………………张 峰 / 96

                竞 争 力 篇

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比较…………………………………………潘晨光 倪鹏飞 方 惠 / 115

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伞 锋 / 184

                 队 伍 篇

中国博士人才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方 虹 刘春平 潘晨光 / 205

中国会计人才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周 宏 / 228

中国房地产业人才现状、问题及对策……………………………………………………尚教蔚 / 250

中国制造业人才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李 刚 周 勤 / 264

中国乡土人才的发展状况分析……………………………………………………………付 蓓 / 278

中国老年人才资源开发的回顾与展望……………………………………………………熊必俊 / 308

                热 点 篇

我国公务员考试经济成本估算分析……………………………………………余仲华 杜新宇 / 327

高学历人才产出(培养)与财政投入实证研究……………………王进杰 李洪侠 范红波 / 341

东北、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改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刘煜辉 殷剑峰 / 357

中国人才浪费问题研究…………………………………………………………余仲华 王素芬 / 372

中国知识分子“过劳死”问题研究……………………………………………娄 伟 王秀云 / 391

                港 澳 台 篇

香港旅游酒店业人才发展状况…………………………………………………胡怀国 刘胜芹 / 417

澳门人才发展暨博彩业人力需求状况……………………………………………………胡怀国 / 437

台湾地区的教育与人才发展………………………………………………………………胡怀国 / 455

                 史 料 篇

关于学术世家的思考………………………………………………………………………邸永君 / 471

中国古代状元的成就………………………………………………………………………倪玉平 / 477

中国历代学者从政经历与学术成就对照表………………………………………………李洲良 / 488

后 记……………………………………………………………………………………………… / 511

Summary ...................................................................... / 1

               Focus On Policies

An Analysis of Policies for Chinese Talents in 2005 .. Pan Chenguang, Lou Wei / 3

An Analysis of the System of Policies for Chinese

High-Rise Talents ................................... Lou Wei,Zhang Haifu / 41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killed Talents ... Ma Caichen / 62

Study on the Chinese Special Talents Resource and

Relevant Policy .......................................... Hu Yuefu et al / 79

The Construction of Security Policies for Our Country’s

Talents in New Era ........................................... Zhang Feng / 96

             Focus On Competitiveness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alents in 31

Provinces or Cities ................... Pan chenguang,Ni Pengfei,Fang Hui / 115

The Comparison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Talents ................................................ San Feng / 184

              Focus On Talents Team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octoral Talents: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 Fang Hong, Liu Chunping, Pan Chenguang / 205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for Chinese Accountant

Talents and Proposal for Countermeasures ..................... Zhou Hong / 228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al Estate Industry Talents: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 Shang Jiaowei / 250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hinese Talents in Making Industry .................... Li Gang, Zhou Qin / 264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Rural Talents .... Fu Bei / 278

The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Exploitation of Chinese

Elder Talents ............................................... Xiong Bijun / 308

                Hot Topics

An Analysis of the Estimation of Economic Cost of Chinese

Civil Servants Test .............................. Yu Zhonghua , Du Xinyu / 327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Financial Input and Output of Highly

Educated Talents ................... Wang Jinjie , Li Hongxia, Fan Hongbo / 341

The Effect of Improvement in Human Resour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Northeast and West Regions ........... Liu Yuhui, Yin Jianfeng / 357

Study on the Waste of Chinese Talents ............... Yu Zhonghua, Wang Sufen / 372

Study on “Die from Overtire ”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 Lou Wei, Wang Xiuyun / 391

           Focus On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alents in Hong Kong’s Tourist

and Hotel Industry ............................. Hu Huaiguo, Liu Shengqin / 417

The Development of Macao’s Talents and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Gamble Industry ................................... Hu Huaiguo / 437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alents in Taiwan ............... Hu Huaiguo / 455

               Focus On History

The Reflection of Academic “Old and Well-known Family” ......... Di Yongjun / 471

The Accomplishment of Chinese Ancient “Number One Scholar”  ..... Ni Yuping / 477

The Comparison Table of Political Experience and Academic Accomplishments

of Chinese Scholar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 Li Zhouliang / 488

Postscript ................................................................... / 511

试读章节

1.通过颁布实施公务员法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2004年12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首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草案)》。2005年1月20日,《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正式颁布实施。2005年4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公务员法(草案),分组审议认为,草案基本可行,建议进一步修改后交付表决。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公务员法也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此前施行了10多年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公务员法在公务员的范围、权利义务、奖惩、任用和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新的规定,主要表现在:“公务员”的内涵更丰富、分类管理更科学、机关可以设立聘任制公务员职位、公务员不是“铁饭碗”、公务员的工资结构也有改变、公务员的权益保障有力度。

为推动公务员法的实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需尽快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在2005年12月22日结束的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表示,人事部将与中组部一道,统筹规划,抓紧研究,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力争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逐步建立完备的公务员法规体系。

2.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文件

2005年,人事部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思路和措施。并印发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出台聘用合同文本(范本),加强了对签订聘用合同的指导;扩大试点联系点,总结了试点单位经验。根据中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各地各部门加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加快了聘用制度的推行。到2005年年底,全国已有44%的事业单位实行了人员聘用制度,51%的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

3.修改出台了《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等人才市场政策

为了适应人才市场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管理,促进人才市场健康发展,2005年3月22日,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对2001年9月11日公布的《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号)做了一些修改。

2005年5月24日,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对2003年9月4日公布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号)的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等内容进行了修改。

2005年11月18日,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号)以及《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号)等文件的精神,人事部出台了《国务院所属部门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全国性人才交流会审批办法》,该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性人才交流会审批暂行办法》(人发[1996]115号)同时废止。P3-4

序言

自全国人才大会以来,人才工作受到高度重视,人才是关键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2006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为配合“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们组织出版了人才发展报告蓝皮书的第三卷。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两卷编写经验的基础上,又新增了“港澳台篇”和“史料篇”。同时,在其他篇上,我们也紧密结合现实需要,在选题及内容上追求创新,力求从不同视角考察我国人才发展状况。

“政策篇”主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人才人事政策的发展。在《2005年中国人才政策分析》一文中,重点对我国2005年人才人事政策的发展状况作了系统的综述,对2006年的人才政策走向做了初步的分析预测;《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分析》一文全面归纳分析了当前我国高层次人才所处的政策环境;另外,该部分还包括《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中国特殊人才资源与政策研究》、《构建新时期我国人才安全政策》等专题。

“竞争力篇”包括两部分内容:《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比较》一文主要采用数据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对它们之间的人才竞争力进行了比较;《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一文则重点分析了国际人才的竞争力水平,以利于我国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时,做到“知己知彼”。

“队伍篇”主要分析了中国博士人才、会计人才、房地产业人才、制造业人才、乡土人才、老年人才等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发展战略、存在问题与对策等。该部分内容的最大特点是资料详实、系统全面,同前两卷及以后拟出版的人才蓝皮书之人才队伍篇相配套。人才蓝皮书将尽可能分析我国主要行业的人才队伍状况,为行业制定人才政策及人才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热点篇”主要包括五篇内容:《我国公务员考试经济成本估算分析》一文从经济—效益、经济—效能等角度系统分析了公务员录用的成本问题;《高学历人才产出(培养)与财政投入实证研究》一文主要回答了财政投入和人才产出(培养)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东北、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改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文主要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出发,分析了东北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中国人才浪费问题研究》一文对我国人才浪费规模进行了测算分析;此外,该部分还对人们争论较为激烈的中国知识分子“过劳死”问题进行了综述。

“港澳台篇”包括《香港旅游酒店业人才发展状况》、《澳门人才发展暨博彩业人力需求状况》、《台湾地区的教育与人才发展》三篇文章,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港澳台的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尽管不是综述三地区的整体人力资源状况,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港澳台人才队伍的实力。

“史料篇”编入三篇文章。《关于学术世家的思考》一文认为,学术文化世家消逝的原因在于,人文知识分子累受重创,一日数惊,国学大师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学术文化世家承传自然难以实现;中国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中国古代状元的成就》一文系统介绍了这些状元的有关情况,对我们了解古代人才选用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历代学者从政经历与学术成就对照表》列出了从老子到王国维共一百位学者的从政与学术情况,从这个表中可以明显看出,真正的学者从政多数是人才的一种浪费,一心不可二用。因此,作者呼吁,应避免出现“外国科学家进步,中国科学家晋爵”的悲剧在今天重演。

由于本书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的学科领域比较多,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真诚欢迎广大读者及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6-04-08

后记

为了持续提高本系列书的质量,《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对各位作者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各位作者的写作带来不少实际困难。尽管如此,参与本书写作的专家学者们克服各种困难,做了大量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工作,并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劳动,较高质量地完成了各自的研究和写作任务,对他们的辛勤工作我们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由潘晨光、王宪磊同志主持,娄伟博士负责组织协调联络工作。

参加本书写作的作者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事科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国家信息中心、东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人才研究所等单位。

感谢潘中华先生对本书的鼓励与支持,他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我们在本卷中加以吸收。感谢王力博士、李群博士、李萌博士、黄凌翔博士、冯建博士等学者为本书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的学生李菲、李茂、邵全红、王静、杨建等学生参与了部分资料的收集工作,修彦涛、张树勇等技术人员参与了部分图表的制作,在此我们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的顺利出版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别是周丽女士、吴连生先生为该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尽管我们为该书的编写工作做了大量的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肯定还存在一些缺点及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6年4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附光盘No.3)/人才蓝皮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晨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00828
开本 16开
页数 5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36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64.2
丛书名
印张 3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