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有老
内容
编辑推荐

人人未必下有小,但一定是上有老。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守望实录。在本书中,作者对自己几年来的亲身经历进行了追述,向读者展示了一种真切而又复杂的情感体验,其中既有辛酸怨怼,也有理解和守望……

内容推荐

“我们越长越大,父母越来越小。”

作者生活在一个家有患病父母的家庭,个人的事业已无暇顾及,生活的重心是如何照顾二老的生活起居及看病养护。病中的父亲不通情理,无端地猜忌、怀疑,全家人的生活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

作者对自己几年来的亲身经历进行了追述,巨细无遗,尽情倾诉,向读者展示了一种真切而又复杂的情感体验,其中既有辛酸怨怼,也有理解和守望,从而引发读者对生命、责任、对社会养老现状和医疗制度等多重关注与思考……

目录

第一章 回家/1

第二章 瞒与骗/17

第三章 归根/29

第四章 寂寞的花园/47

第五章 地气·搬迁/59

第六章 槐树花开/77

第七章 三年,换了七个保姆/99

第八章 心重与重心/127

第九章 死脸/151

第十章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169

第十一章 无后为大/183

第十二章 “住了!……”/203

第十三章 听说……/215

第十四章 想像有一个“病人世界”/231

试读章节

四层楼,七八十级台阶。我们几乎是连拖带拽地把母亲折腾到楼下的——母亲眼角的泪水就是在这时候流下来的,浑浊而苍凉。

就在大家背母亲下楼的时候,父亲叫嚷着冲出房门。他一路拄着拐棍磕磕绊绊追了下来,竟一口气追到楼下。

以他平时的气力,偶尔由我搀扶着下这四层楼,至少也要一刻钟。这次他竟一个人跌跌撞撞地一口气跑下来,紧跟在我们后面。他是调动了身体里的全部潜能。

“——回来!不许上医院!把你妈弄回来——”父亲趿拉着鞋,边追边骂:“王八蛋操的你们!回来!”……“老伴儿啊——”谩骂声渐渐变成了哭喊声,响彻整个楼道。

当时楼里一定出来很多人好奇地观望,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和二姐把母亲往车里塞,极费劲。母亲在我们手里几乎被攒成一团。

后边,小何正连哄带劝把父亲往屋里搀——万一父亲在这时候有个闪失,岂非乱上添乱?父亲哪里肯听?最后是小何急中生智,吓父亲说:“门还没关呢,还不回去看看,有人偷你的东西了!”父亲一时顾了这头顾不得那头,才勉强上了楼。

车子就停在楼下的草坪上,从父亲房间的窗口望下去,正好可以望见。自从父亲的腿脚不允许他下楼以后,这扇窗口就成了他与外界联系的惟一的晾望台。我上班走了,他从窗口看着,我下班回来,他还是看着。久违的亲戚朋友来了,保姆又出去买菜了还没回来,都瞒不过他。他由此洞悉全家人的作息行止,他也借此传递他的孤独和渴望……

没想到居然有一天,这窗口竟会成为老两口生死诀别的十里长亭……

车子驶出小区,驶出父亲的视野。

这成了父母亲今生今世的最后一面。

P22

后记

清明节那天,我从妻子的博客上读到——

“……公婆的年纪都很大,在他们生前,我经常无法张嘴称呼他们爸爸妈妈,我知道他们是有遗憾的。

这个清明节,如果可能的话,我愿意好好喊他们声:‘爸爸“妈妈’!

我知道不可能了,永远不可能了!

……”

屏幕的字开始变得模糊。

也许,每个人生,总是各种遗憾的累积。逝者已矣,活着的,就不断修复遗憾。只可惜身处其中的我们,往往并不知道哪些会成为将来的遗憾——古人说:“命也者,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也。”真可谓是无比狡猾而又鞭辟人里的圆满的定义。

人,本该学着忘记的,却偏偏随时随地会与往事不期而遇,触景而生情。谁能想到——就是那些在当时看来无法跋越的艰难岁月,竟成了我今生最酸涩、也最温暖的记忆。

人,又是多么容易忘记啊……没有摆脱不掉的阴影,也未必有持之以恒的感动。

写这本书,前前后后拉拉杂杂花掉半年时间,基本是白天工作,晚上写一点。无异于又沉浸在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里,重活过一遭。对于我们这个“特殊”家庭的那段“特殊”的养老经历——郁积在心太多太多的复杂又矛盾的情感,在当初只是想找一个尽可以宣泄和释放的出口。比起朋友间的倾诉来,我一直觉得,写作——可能是一个人独自面对内心时,更完全彻底的一种释放。

当我重拾起这些零零散散的记忆碎片的时候,惊觉在这个家里曾经发生的、经历的一切一切,竟恍恍惚似梦非真……老实说,通篇文字我几’乎不忍再重读一遍,就像写的时候不忍再回望那段经历一样。书中大部分的故事发生在两年以前,写出来也是一年以前的事了,现在,又过了一年——时间真的会改变一切,包括处境和心境。

隔过时间和空间的屏障,再去看待既往的生活,常常也会有新的角度和发现,就像在看陌生的别人的事……

文章写到三分之二的时候,父亲突然没了。与母亲相隔整整280天{这件事一度让我无法继续写下去。悲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对父亲生前的种种怨怼甚至是仇恨,都随父亲离去的瞬间即动摇了。

——我无意出卖父母亲那个鲜为人知的“病人世界”的私隐,来成全我的一次心灵上的洗礼。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什么事?而这样做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值不值得??

后来,渐渐意识到——

当一个人的养老现实,与社会环境、体制等等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时,“上有老”——的压力与困境,也许将不仅仅是个别家庭、某个人的事,而是上升为一种值得整个社会共同关注和深思的“普遍困境”。

当全社会都在倡导“敬老”、“孝道”的同时,有没有谁想过——

“上有老”在客观上可能对儿女造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他们事业的走向、他们各自的家庭关系,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心理上的障碍和性格的异化……究竟会有多大?

对老人,以及“上有老”的家庭——这一“弱势群体”的忽略,它所牵涉的辐射面又有多大?

在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方面,我们究竟做了多少?还能做多少?

倘使我的这些还原与记述,真的能给更多正在经历着、或迟早要经历“上有老”(我是指真正需要赡养父母的阶段)的儿女们,哪怕一点点心灵上的抚慰;真的能成为陪伴他们一起越过生活磨难的一种精神上的支援,好让他们有理由相信——一切磨难,有朝一日都会过去,有朝一日,终将成为我们心底弥足珍贵的纪念……

——那么,父母泉下有知,或可因此而原谅他们的儿子?!

感谢我的妻子和姐姐们,是她们的宽容和支持给了我勇气;感谢我周围很多很多常常听我唠叨、劝解我、帮助我的朋友……还有我远在河北老家的堂兄堂嫂,在父母亲最最困难的时候,是他们承受了很多委屈,代替我守在床前尽孝!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联系方式的问题,至今未能与书中章首页图片作者取得联系,还请图片作者谅解为盼。请见到此书后与出版社(newyifei@163.com)联系,以便奉上样书。

感谢刘可欣、刘湛、徐爽、于淼等好友为这本书所倾尽的心血!特别感谢著名的图书策划人石涛先生及各位编辑老师们,是他们的努力,最终为这本书找到一个可以面对市场和读者的归宿!

感谢,感谢生命的过往,让我从沉重的回望中,找到前行的意义……

2006年4月,于寓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有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金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78095
开本 16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6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