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历史使命的新要求,着眼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着眼信息化战争中心理战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外军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心理战的实践,在吸收国内外心理战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对心理战知识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较好地回答了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建设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书集心理战的理论研究、知识介绍、难点讨论、实践运用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创新性,可供部队开展心理战教学时使用,也不失为广大读者学习心理战知识的一本读物。
图书 | 心理战讲座/军事大讲堂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历史使命的新要求,着眼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着眼信息化战争中心理战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外军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心理战的实践,在吸收国内外心理战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对心理战知识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较好地回答了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建设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书集心理战的理论研究、知识介绍、难点讨论、实践运用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创新性,可供部队开展心理战教学时使用,也不失为广大读者学习心理战知识的一本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既重点讲解了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心理战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又特别突出分析了信息化战争背景下心理战的战法特点和规律。全书在架构上共分上、中、下三篇,分别是基础理论、战法运用、难点分析。其中,在上篇的基础理论中,全面讲解了心理战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心理战的作战机理、发展历史、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心理战的主要任务、组织指挥与力量使用,心理战的教育训练与人才素质结构;在中篇的战法运用中,系统分析了心理战的进攻战法和防御措施,军事威慑、岛屿封锁与进攻、联合火力打击、边境地区反击作战、反空袭作战、抗登陆作战、反恐怖作战、信息作战等几种作战样式中心理战的具体运用;在下篇的难点分析中,对心理战的模型构建、效果评估、战场应激与心理调控、战场心理测评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探索。 目录 上篇:基础理论 第一讲 心理战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第二讲 心理战的作战机理 第三讲 心理战的历史发展 第四讲 心理战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第五讲 心理战的主要任务 第六讲 心理战的组织指挥与力量使用 第七讲 心理战的教育训练 第八讲 心理战的人才素质结构 中篇:战法运用 第九讲 心理战的进攻战法 第十讲 心理战的防御措施 第十一讲 军事威慑中的心理战 第十二讲 岛屿封锁与进攻中的心理战 第十三讲 联合火力打击中的心理战 第十四讲 边境地区反击作战中的心理战 第十五讲 反空袭作战中的心理战 第十六讲 抗登陆作战中的心理战 第十七讲 反恐怖作战中的心理战 第十八讲 信息作战中的心理战 下篇:难点分析 第十九讲 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关系辨析及实践要求 第二十讲 心理战建设的模型构建与成果评价 第二十一讲 心理战的效果评估 第二十二讲 战场应激与心理调控 第二十三讲 战场心理测评技术 第二十四讲 信息时代心理战的发展趋势 第二十五讲 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研究综述 试读章节 (3)美军在2003年9月颁布的第3—53号联合出版物《联合心理作战条令》(Doctrine for Joint Psychological Operations),提出“心理作战(PSYOP)是向外国受众传递经选择的信息与征兆,以影响外国受众的情感、动机、客观判断能力,并最终影响外国政府、机构、团体与个人的有计划行动。心理作战在美国外交、军事、经济与情报活动等广泛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典型特征是通过信息传送造成影响,在和平和战争时期都可以运用。当被合理运用时,心理作战往往能够通过削弱敌军作战意志,减少敌我伤亡;同时,也能够通过挫伤敌军士气和削弱敌军作战效能,达到延缓敌军行动和使敌军内部产生矛盾和不满,并最终促使敌军投降的目的。”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指出,心理战是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所实行的,旨在扰乱这些国家居民和武装力量的精神——政治状态和心理状态,干涉别国内政,在各个国家和人民之间煽起不信任和敌对情绪的一整套措施。”俄军在1998年印发的《现代联合战役中的心理战》中指出,“心理战——是向人们施加影响的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其目的都是要改变人们的心理(立场、观点、价值、看法、思想、情感、情绪、行为举止)趋向,以及集体的准则、群众情绪和整个社会意识。” 德军将心理战视为国家作战行为的内在组成部分,认为心理战是对敌人使用宣传、配合着为达成这一目的所必需的其他军事性、经济性或政治性的作战行为,是在精神世界进行的战争。德国《现代军事手册》中对心理战的解释是“心理战就是用心理作战的一种战争,一面增强自己一面削弱敌人在世界舆论上的声誉,一面维持并增进自己的战斗力,而减弱敌人的抵抗意志。它的武器,包括一切宣传。” 日本自卫队对心理战极为重视,曾担任过日本防卫研究所教官的岩岛久夫(1969)给心理战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战,是为了给对方的舆论、情感态度,以及行动施加影响,执行宣传或其他相关行动计划等,为实现国家目标、政策,或者军事上的使命做出贡献。” P7 序言 《心理战讲座》是一本知识性普及读物。它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历史使命的新要求,着眼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着眼信息化战争中心理战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外军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心理战的实践,在吸收国内外心理战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对心理战知识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较好地回答了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建设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本书既重点讲解了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心理战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又特别突出分析了信息化战争背景下心理战的战法特点和规律。全书在架构上共分上、中、下三篇,分别是基础理论、战法运用、难点分析。其中,在上篇的基础理论中,全面讲解了心理战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心理战的作战机理、发展历史、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心理战的主要任务、组织指挥与力量使用,心理战的教育训练与人才素质结构;在中篇的战法运用中,系统分析了心理战的进攻战法和防御措施,军事威慑、岛屿封锁与进攻、联合火力打击、边境地区反击作战、反空袭作战、抗登陆作战、反恐怖作战、信息作战等几种作战样式中心理战的具体运用;在下篇的难点分析中,对心理战的模型构建、效果评估、战场应激与心理调控、战场心理测评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探索。 本书是从事心理战教学和研究的同志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由郝唯学、赵和伟主编并统稿。各讲撰写人为:第1讲、第19讲,郝唯学、赵和伟;第2讲,郝唯学、贺岭峰;第3讲,赵和伟、彭学涛;第4讲、第10讲、第9讲,贺岭峰;第5讲、第6讲、第7讲、第20讲、第25讲,赵和伟;第8讲,王根龙;第11讲、第17讲,蒋杰;第12讲,班定军;第13讲,郑刚;第14讲,赵娟;第15讲,杨亚锋;第16讲,杨亚锋、郝钢;第18讲,郝钢;第21讲,汪小伍;第22讲、第23讲,李川云;第24讲,郝唯学;郝钢、杨亚锋、郑刚协助主编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本书集心理战的理论研究、知识介绍、难点讨论、实践运用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创新性,可供部队开展心理战教学时使用,也不失为广大读者学习心理战知识的一本读物。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军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著书和文章,书稿付梓之际,特别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遗漏和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二oo五年十二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心理战讲座/军事大讲堂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郝唯学//赵和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5510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3 |
出版时间 | 2006-02-01 |
首版时间 | 2006-02-01 |
印刷时间 | 2006-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E0-051 |
丛书名 | |
印张 | 2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8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7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