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湖史话(西湖全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西湖全书》收辑的一册册小书,则是为人们呈上的一杯怀芳香浓溢的醉醪。邀来各界专家,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的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种分镜头的解读,读者将更深地吟味到西湖无究无尽的魅力。

本书为“西湖全书”系列之一,讲述了西湖的浚治与繁华,西湖的沧桑与盛衰等。

内容推荐

犹如一杯杯芳香浓溢的醇醪,《西湖全书》以一种散射式的描述,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定和定格切换。那清丽的群山、那喷涌的泉井、那玲珑的古塔、那精致的亭阁,就像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

首批《西湖全书》14册,内容引人注目,题材各具特色,并都体现了雅俗共赏的特点。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于谦与西湖的关系,过去都是一些零散的文章作过介绍,这次分别以单行本形式推出,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历史上这四位名人与西湖的密切关系,既深刻地展示了西湖丰富的人文内涵,又较有可读性。《西湖龙井茶》、《灵隐寺》、《西溪》,虽社会上已有类似的选题图书,但《西湖全书》的这三本则在内容和图片上,明显更胜一筹,雅俗共赏的特色更为鲜明……

《西湖全书》采用的是当今出版界十分流行的大32开本,封面则采用200克西班牙艾格自然棉纹纸,内芯采用105克亚光铜版纸。图书外观显得既精美,又古朴、高雅。

目录

第一章 从溻湖到西湖/1

 一、武林湾/1

 二、秦皇缆船石/5

 三、华信与防海大塘/8

 四、人定胜天/11

第二章 西湖开始扬名天下/15

 一、慧理与葛洪/15

 二、钱唐名妓苏小小/22

 三、杭州:从钱唐小县到东南大郡/27

 四、李泌与六井/29

 五、白居易治湖/32

 六、白居易的西湖诗及其轶事/35

第三章 西湖:战乱中的乐土/41

 一、钱缪与钱王祠/41

 二、修筑罗城/44

 三、钱王射潮的神话/45

 四、“南朝四百八十寺”/47

 五、林立的塔幢/50

 六、佛教造像/56

第四章 西湖的浚治与繁华/61

 一、孤山的隐逸诗人/61

 二、苏东坡与苏堤/69

 三、苏东坡的西湖诗/74

 四、苏东坡的轶事/80

 五、南宋大内与德寿宫/85

 六、岳飞埋骨栖霞岭/89

 七、南宋西湖的园林建设/94

 八、瓦子勾栏与杂剧百戏/98

 九、观潮的风俗/101

 十、南宋画院与画家/104

第五章 西湖的沧桑与盛衰/113

 一、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杭州西湖/113

 二、元代飞来峰造像/117

 三、元代钱塘十景/122

 四、杨公堤溯源/127

 五、于谦长眠三台山/131

 六、西湖香市与西湖庙会/138

 七、西湖的传奇/143

第六章 西湖:历史大事的见证/149

 一、民族英雄张苍水/149

 二、旗下营/155

 三、康熙、乾隆的南巡/158

 四、文澜阁与《四库全书》/164

 五、太平军入杭的浩劫/171

 六、书院与学堂/174

 七、风雨亭与鉴湖女侠秋瑾/182

 八、西泠印社/187

 九、西湖的诗僧/191

 十、孙中山在西湖/199

 十一、国共谈判在西湖/203

 十二、在日寇铁蹄下/207

后 记/211

试读章节

二、钱唐名妓苏小小

在西泠桥畔有个小巧而别致的亭子,叫“慕才亭”;亭内有个半球形的坟垄,在那儿长眠着的,是一千五百余年前的一位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姑娘——苏小小。

苏小小的故事,最早见于《玉台新咏》;《乐府广题》也有关于她的记载。苏小小是南齐名妓,出身妓家,并载有一首据传是她所作的五言诗: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苏小小究竟是实有其人,抑或纯粹是一个虚构的传奇人物,这里不需要考证;值得一谈的,倒是有关她的传说——这位姑娘是如此美丽迷人,她的形象与风光旖旎的西湖、清幽灵秀的西冷融成一体,真像歌一样凄婉动人,梦一样令人神萦魂系。

一些地方史志和传奇、戏曲等作品,又将苏小小的故事演绎成形形色色的版本。《西湖拾遗》里辑录的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苏小小的形象,把她渲染得光彩夺目,尤其令人倾倒。

故事里的这位名妓,生得艳丽绝伦、聪慧而又多才多艺。她不愿做富贵人家的姬妾,自入樊笼,却宁愿做一个青楼中出类拔萃的佳人,尽情欣赏湖山的明媚风光。

她天天乘坐着她的油壁香车,在西湖到处游览。一一位途经钱塘的观察使孟浪,三召苏小小而小小三次托词不肯应召,故意激怒这位观察大人;她又胸有成竹、不亢不卑地与之周旋,以其天仙似的艳色和敏捷的诗才,征服了这位倨傲而暴戾的高官。

另一件事几乎有点神奇,讲的是她如何慧眼识英雄。她在石屋山邂逅穷书生鲍仁,一眼便看出他不是等闲之辈,于是慷慨赠送盘缠,支持他进京赴考。

这些故事把她的慧黠和捷才表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写苏小小的结局,尤其哀艳凄绝。她偶得风寒,竞至卧病不起。与她过从甚密的贾姨为她忧愁,劝她珍重,但小小却以哲人的豁达对待死亡,以超脱世俗的态度看破红尘。她以为,像她这样的风尘女子,活到年老色衰,为人厌弃,倒不若值此青春年华,玉殒香消,尚可受人怜惜。在她看来,死亡正是上天对她的垂顾,正是保存她的美于永恒的理想结局。

小说里的苏小小几乎是诗与美的精灵,是爱情与自由的化身。她对死的理解,不但带着深邃的哲理,同时也体现了那个历史时代中国女性的悲剧。

小小死去时,正值鲍仁荣任滑州刺史途经杭州。他原想报答小小的知遇之恩,却不期佳人已杳然而逝,心中悲恸不已,遂为她隆重治丧,择地营葬于西泠桥侧。

关于苏小小墓的地点,历来传说不一。上面说的葬于“西泠桥侧”,是根据《西湖拾遗》的说法,并说墓前立有题为“钱塘苏小小之墓”的墓碑。《临安志》和《武林旧事》都说墓在湖上。但《春渚纪闻》记述司马才仲与苏小小人鬼相爱的故事时,说墓在“廨舍后”,则不在西冷了。据陆广微《吴地志》的说法,墓址甚至远在嘉兴县治侧,简直把人弄糊涂了!《西湖新游记》说得更直截了当:“墓实系伪作。盖康熙南巡,偶向侍臣询及苏小小,浙抚乃连夜杯土西泠桥下,一夕成冢,以备御览。”那么墓其实是伪造的了!

我们不是考据学家,不想考证苏小小的墓址。但我们不妨作某些推断。苏小小应当实有其人,也实有其墓——因为六朝以来历代都有吟咏她的诗,且指其墓在西泠,不过康熙时已湮灭了。所以康熙询及,臣下就在西泠赶建,也是确有依据,并非完全伪造的。陆次云的《湖蠕杂记》说得好:“游人至孤山者,必问小青,问小青者,必及苏小。孰知二美之墓俱在子虚乌有之间。……引人入胜,正在飘渺之际。”这话说得真好,如果都以考据学家的态度对待这类事,那就像把醇洌的美酒变成一堆无味的糟粕,把激荡灵魂的诗情变成迂夫子枯燥的考证了。

向有“鬼才”之称的唐代诗人李贺,有诗写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风为裳,水为佩。

草如茵,松如盖。

油壁车,久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泠下,风吹雨。

诗中浸透着一种冷艳的情调,甚至可说带着几分阴森的鬼气。

白居易也有诗赞美苏小小:

苏州杨柳任君夸, 更有钱唐胜馆娃。

若解多情寻小小, 绿杨深处是苏家。

历代歌颂苏小小、以她为题材创作的诗词、戏曲、话本不知多多少少——这位名妓的事迹竞历久不衰地激发着诗人、作家的灵感,博得他们热情的讴歌和赞颂,在她身上倾注满腔的深情,这正好说明了苏小小的魅力。我们甚至不妨把苏小小视为中国的维纳斯和缪司,她在中国文学史中,是应有一席之地的。

苏小小之所以成为千古风流人物,可以说一半也是因为西湖的缘故。西湖的文化魅力得苏小小而益彰,苏小小的声名也因西湖的绮丽而成就其不朽。西湖与苏小小,二美相辅相成,相依相映,成为世界旅游名城杭州历史文化中最诱人、最精华的组成部分之一。

袁枚精当地评价了苏小小。他有一颗“钱塘苏小是乡亲”的印章,在赠送诗集给一位尚书时,他不慎用了这颗印章,被尚书大加呵责。袁枚再三道歉,尚书仍呶呶不休,他就不客气地反唇相讥道:你不要自命一品高官而蔑视卑微的苏小,可是百年之后,人们却只知有苏小小,谁也不知有你这位大人呢!

我们今天回头细细品味袁枚这句话,更会为其中含蕴着的嘲讽和深意叫好。在一些道学先生们的眼里,妓女总是卑污可耻的,但中国古代不少高级妓女,不但才艺双绝,而且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她们不但受到诗人的赞美和歌颂,而且她们本人就是诗人、艺术家和音乐家。我们不要把她们看作单纯出卖肉体和灵魂的下流女人,其实她们也有一颗纯朴的心和真挚的爱情。《桃花扇》里的李香君,小仲马的茶花女,你能说她们都是“破鞋”吗?

可是,蔑视苏小小的,不但有袁枚所嘲讽的那位尚书,还有我们当代的“道学先生”。他们害怕苏小小“污染”思想,“污染”西湖,企图从西湖扫除掉她的“污迹”。这批卫道士挥舞着大扫把大喊大叫,横扫西湖的历史文化,横扫苏小小一类他们所诅咒的历史或传奇人物。但今天苏小小却又回来了,这位倾国倾城、才华绝世的姑娘又回来了——回到披上新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美丽的新西湖来了!

然而,你们这批丑恶的卫道士们,而今又安在呢?

P22-26

序言

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作为《西湖丛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编撰了这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西湖全书》。她和《西湖通史》、《西湖文献集成》共同构筑了一个蕴藏几乎全部西湖瑰宝的陈列馆,一个供人全面深入了解、研究西湖的开放型阅览室。如果说《西湖通史》是一部叙述几千年西湖历史踪迹的大气磅礴的巨片,《西湖文献集成》是一部全景式立体演绎西湖景物的引人入胜的连续剧,《西湖全书》收辑的一册册小书,则是为人们呈上的一杯杯芳香浓溢的醇醪。我们邀来各界专家,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和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种分镜头的解读,读者将更深地吟味到西湖无穷无尽的魅力!

西湖,的确是一颗永远散发着无穷无尽魅力的熠熠闪光的明珠!这颗明珠,会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不同时代,以气象万千、仪态万方的意境,完美无瑕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诚如大诗人苏轼所赞颂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她有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绝句,有时却是一章气势恢弘的排律;她有时是一阕音律悠扬的小夜曲,有时却是一部雄姿壮采的交响乐;她有时是一尺清供小品,有时却是一轴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她是多棱镜,她是万花筒,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妙趣横生!她的美,她的趣,既源于远古至今大自然对杭州的特意垂青,又源于千百年来仁人志士、骚人墨客对杭州刻骨铭心的依恋。正是这两者完美和谐、天衣无缝的结合,才使西子姑娘的一步一趋、一颦一笑,无不散发出普天下难有其匹的美丽!因此,除了全景式的《西湖通史》和《西湖文献集成》外,没有《西湖全书》这样一种散射式的描述,西湖的风姿、西湖的风韵,乃至西湖的风骨、西湖的风流,是很难想像会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所以,无论是六桥花柳,还是三竺云岚;无论是灵隐古刹,还是岳王祠庙;无论是汩汩清泉,还是巍巍宝塔;无论是龙井的茶韵,还是曲院的荷香;飞来峰的造像,岁寒岩的碑刻;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的湖畔杖履,北山街、杨公堤、文澜阁的历史呼唤;西泠印社,胡庆余堂;诗词曲赋,花木园林;尘封久远的老照片,容光焕发的新景区;风俗、佳肴、织锦、书画……凡是西湖的沧桑,凡是西湖的传说,凡是西湖的风光,凡是西湖的人文,无不是我们搜罗编撰的对象,无不是我们要呈现给读者的内容。

《西湖全书》目前暂定50个选题,正陆续组织撰写付梓。虽然我们自认为已勤勉努力,但这套丛书是否已臻“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初衷,还是恳请读者们多提宝贵意见。西湖美的探索、西湖文化的追寻,是要求人们献上毕生精力的,是个弥久常新的课题。我们当继续焚膏继晷,裨使这套丛书编辑得更好。

是为序。

王国平

2004年9月

后记

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如果没有西湖,杭州这座城市就要黯然失色,也就不成其为国际旅游名城了。

在我编写这本小书前,是有过一段曲折的经历的。

首先把我引入西湖历史的是陈桥驿教授。

我本来是中文系教师,1957年成了右派。经过七年的监督劳动,摘帽回校后,却不能再当教师了,只在教材科当一名蜡纸刻写员。1978年经陈桥驿教授的推荐,我才被调到地理系翻译外国地理。接着,教材科另一个右派,原历史系教师吕以春也被陈教授调过去当他的助手了。

进地理系不久,陈教授就要我编写一本关于西湖名胜古迹的书。我拉了吕以春一起合力编写,不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西湖漫话》一书。

上世纪80年代,北京朝华出版社要出版一套有关中国古都的书,配以大量彩色图片,主要目的是向外宾介绍中国文化。陈教授又推荐我编写《古都杭州》。北京还专门派了一位摄影师来杭配合我的工作,拍摄有关历史名胜的照片。这样,陈教授就把我更深地引入杭州和西湖的历史,我不得不阅读一批有关的古籍和现代著作了。

《古都杭州》终于写成,出版社还给我发了稿费。可是,由于出版社进行体制改革,国家不再拨款,而由出版社自负盈亏了,而此类书不但无利可图,而且可能亏本,出版也因此搁浅了。不过出版社总算给我退回一部原稿的复印件。

去年陈教授又推荐我为杭州出版社编写《西湖史话》。本来《古都杭州》的内容同西湖历史是有相当多的共同点的,有些章节,甚至完全有可能照搬过来。可是不幸,这部稿子却丢失了!

于是只得从头再来,一章一章重新编写,叉费了不少精力。书中引用的资料,有的来自古籍,也有来自今人的作品。这本书只不过是通俗读物,不像严肃的学术著作,所以没有注明出处,在这里,我只有向本书引用过资料的作者致歉并表示感谢了!当然,我特别要向陈桥驿教授表示由衷的谢意,因为没有他就没有我这本书。

西湖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几次大劫。太平天国烧毁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也杀掉了几十万平民百姓。“文革”又是一次大劫,保存了上千年的摩崖造像以及一些古建筑,都被砸烂、被捣毁了。这多么令人痛心!

不过经过近几年大规模的修理和建设,西湖的面貌已焕然一新了。可是这些为美化西湖而做的大量工作,却也不无令人感到遗憾之处。我想起一次曾同毛昭晰教授谈到保护和修复文物古迹的一些误区。有些地方为了“美化”古迹,竞毁掉原物,而另行新造。这实际上是破坏而不是保护文物。

在西湖的建设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有些重建的古迹,外观上虽也古色古香,可是却完全失去原汁原味,成为新“古迹”了!这些新“古迹”,有的不但内有钢铁构件,而且有电梯之类现代化设备!如果你要来这里发思古之幽情,恐怕是会大失所望了。

这些也许只不过是白璧的微瑕罢了。西湖毕竟太美,不必吹毛求疵了。

叶光庭

2006.5.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湖史话(西湖全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光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338773
开本 32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200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43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