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悲剧心理学/大家经典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朱光潜教授对中西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七百多万字的论著和译著中,融贯中西,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堪称一代宗师。本书是他对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了悲剧心理学。

内容推荐

“大家经典书系”之一,为朱光潜对悲剧心理学的论述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审美态度和应用于悲剧的“心理距离”说、悲剧快感与恶意、怜悯和恐惧:悲剧与崇高感、悲剧中的正义观念:人物性格与命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和布拉德雷的复述等。

目录

中译本自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问题的提出与全书提要

第二章 审美态度和应用于悲剧的“心理距离”说

第三章 悲剧快感与恶意

第四章 悲剧快感与同情

第五章 怜悯和恐惧:悲剧与崇高感

第六章 悲剧中的正义观念:人物性格与命运

第七章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和布拉德雷的复述

第八章 对悲剧的悲观解释:叔本华与尼采

第九章 “忧郁的解剖”:痛感中的快感

第十章 “净化”与情绪的缓和

第十一章 悲剧与生命力感

第十二章 悲剧的衰亡:悲剧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第十三章 总结与结论

试读章节

3.艺术技巧与程式。——某些戏剧艺术的技巧和程式也帮助悲剧形成距离。与别的艺术形式一样,悲剧在本质上也是人为的和形式的。它要求某些形式特点,如统一、平衡、对比、幕与场的适当分布等等,而这些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事件绝不会有的。联系到这一点,可以稍微在此谈谈三一律这个老问题。从距离的观点看来,唯一真有意义的只是情节的统一。悲剧仅仅表现从实际生活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取出来的一个生活片断。复杂的情节不仅难于在舞台上表现,而且容易与现实生活相混淆。所以情节的统一实际上是非写实主义的,是“距离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却是另一种情形。人们一般是提出自然主义的理由来为之辩护。有人争辩说,一个人可以在短短两三个小时内由出生到成婚再到做父亲,可以在三十分钟内由托勒迈斯的宫殿到阿克丁姆海岬,都是违背自然常理的,然而这些东西比之勃鲁托斯只带几个兵就与凯撒交战,比之科任托斯人会派一个牧羊人做大使来召俄狄浦斯回国登王位,并不更违背情理。它们确实违反自然,但却有助于情节的统一,保持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它们使阿伽门农的被杀或考狄利娅之死不可能像近邻遭逢的灾难那样直接地感染观众。

4.抒情成分。——不应当忘记,悲剧是从抒情诗和舞蹈中产生出来的。悲剧不使用日常生活的语言,而一般是以诗歌体写成。它是诗的最高形式,而它的诗的成分构成另一个重要的“距离化”因素。它那庄重华美的词藻、和谐悦耳的节奏和韵律、丰富的意象和辉煌的色彩——这一切都使悲剧情节大大高于平凡的人生,而且减弱我们可能感到的悲剧的恐怖。情境越可怖,就越需要抒情的宽慰。在伟大的悲剧作品中,“诗的音调”往往随高潮的来临而升高。哈姆雷特诀别霍拉旭时说的话、麦克白刚刚杀了邓肯王之后说的关于睡眠的一段著名独白、奥瑟罗自尽前对威尼斯派来的使臣讲的一番话,便是一些最典型的例子。许多伟大悲剧的故事如果用日常使用的散文讲出来,都会变得毫无趣味。报纸上关于因恋爱而杀人等犯罪新闻的报导,并不能给我们像悲剧那样的印象,因为它们并没有热烈的抒情音调。

抒情成分在希腊悲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特别与合唱相联系,正如席勒在《麦西纳的新娘》序中所说,合唱是“悲剧在自己周围筑起来的一道活的墙,用它来隔断与现实世界的接触,保持自己理想的领域和诗的自由”。在近代欧洲悲剧中,纯抒情成分似乎大大减少了。我们只是偶尔在莎士比亚作品中找到一支歌。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始终都是用亚历山大格式的诗体写成的慷慨激昂的对话。近代歌剧好像“隐隐约约”使人想到希腊悲剧的合唱,但这两者的精神其实大大相同。希腊合唱远在戏剧情节之外,主要目的是给人以抒情的宽慰,而近代歌剧演员们本身就是戏剧角色,他们唱的其实常常是慷慨陈辞的对话,很少抒情成分。然而尽管有这样的差异,歌剧的存在却表明,即使现代人也意识到有必要用诗和音乐来缓和悲剧情节令人痛苦的性质。整个说来,戏剧语言越来越趋于写实。放弃了抒情插曲之后,不久便整个地放弃了诗歌形式。一百年以前由司汤达提出的在悲剧中使用散文的主张,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人们常常提出悲剧与诗是否有必然联系的问题。易卜生、梅特林克、邓南遮以及其他许多现代大师们的成功,使人难以采取教条主义态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不过可以提出两点。首先,历史证据似乎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悲剧的衰落总是恰恰与诗的衰落同时发生。我们要找证据,只需想想产生伟大哲学家时代的希腊、紧接伊丽莎白时代之后的英国以及卢梭和伏尔泰时代的法国就够了。其次,即使一位现代大师用散文来写悲剧时,也常常力图超出纯粹散文的水平,保持一种独特的词句和节奏的诗意。

P34-35

序言

我现在把《悲剧心理学》交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印制单行本。为什么要把近半个世纪前的旧著拿出来面世呢?这还得从上海文艺出版社替我编印选集说起。他们建议要把我少年时代在法国用英文写的、由斯特拉斯堡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悲剧心理学》博士论文译成中文收进选集里。我原先有些踌蹰,一则这部处女作似已不合时宜,二则年老体衰,已无力自译。后来我请北京大学西语系文学教研室张隆溪同志把原文看了一遍,他也主张宜译,并且表示愿代我译出。他的英文基础以及西方文学的知识和鉴别力都是我素来钦佩的,于是我就把这项翻译工作全权付托给他。他译完后我读了一遍,觉得他的译文基本忠实,我只偶尔在个别字句方面略作修改,于是征得编辑的同意,把它附在选集第三卷里。

这部论著从1933年初出版之后,我就没有工夫再看它一遍了。于今事隔半个世纪,因收入选集,匆匆把中译本看了一遍,才看出负责编辑和译者张隆溪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这不仅因为这部处女作是我的文艺思想的起点,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也不仅因为我见知于少数西方文艺批评家,主要靠这部外文著作;更重要的是我从此较清楚地认识到我本来的思想面貌,不仅在美学方面,尤其在整个人生观方面。一般读者都认为我是克罗齐式的唯心主义信徒,现在我自己才认识到我实在是尼采式的唯心主义信徒。在我心灵里植根的倒不是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中的直觉说,而是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那么,为什么我从1933年回国后,除掉发表在《文学杂志》的《看戏和演戏:两种人生观》那篇不长的论文以外,就少谈叔本华和尼采呢?这是由于我有顾忌,胆怯,不诚实。读过拙著《西方美学史》的朋友们往往责怪我竟忘了叔本华和尼采这样两位影响深远的美学家,这种责怪是罪有应得的。现在把这部处女作译出并交付出版,略可弥补前愆,作为认罪的表示。我一面校阅这部中译本,一面也结合到我国文艺界当前的一些论争,感到这部处女作还不完全是“明日黄花”,无论从正面看,还是从反面看,都还有可和一些文艺界的老问题挂上钩的地方。知我罪我,我都坚信读者群众的雪亮的眼睛。

朱光潜

1982年春写于北京大学,时年八十有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悲剧心理学/大家经典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光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02543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053-05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7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5: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