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枭声或曰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决绝态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鲁迅逝世70周年的深情悼祭;是对文化伟人生命奥秘的震撼揭示;是对厌世生存者的积极引导与示范。

全书成稿近10万字,文笔流利前卫,取精用宏,凸显细节,观点独到,是鲁研界圈外人士对鲁学的最新贡献。

期待读者:小白领、大学生,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对生命充满忧惧感、对鲁迅满溢崇敬心的千万潜在读者。

内容推荐

“‘死’是世界上最出众的拳师,死亡是现社会最动人的悲剧。”——鲁迅借凯绥·珂勒惠支版画《妇人为死亡所捕获》如此感喟。在他的笔下,生死主题有如小山明灭,却是最为惊警的枭声。有必要揭橥:少年遭遇的死亡事件,在鲁迅心灵撞下深深的创伤;自杀,一度是他最大的个人隐秘;“速死”,诚乃其立身处世之道。直到晚年参悟生死,但依旧透支着生命,一任身后落下漫天的蔓陀罗花。这样的生存与毁灭,不也是一种幸福?

目录

伪命题:假如鲁迅还活着

章1:终于要“一走了之”

  鲁迅最后的一天有半

  迫近黎明/死亡

  所谓“遗嘱”

  死因争议

章2:死的随便党

  魏晋自觉

  家族症结

  逃生与救世

  克尔凯廓尔矩阵

章3:我也常常想到自杀

  死亡倾诉

  沉到古代里去

  女、佛、病与酒

  速死

章4:我近来忽然还想活下去了

  因为感激

  我可以爱

  为了我的敌人

  “野草”思绪

章5:这也是生活

  蛰居笔耕

  而今吾老矣

  有病不求医

  花开花落两由之

章6:为了忘却的记念

  旧事重提

  为了忘却的记念

  编集与铭志

  师友去矣

结语:鲁迅=Nothing?!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病,是时尔掠过鲁迅心灵的死亡阴影。

父亲死于痨病,四弟又夭折于急性肺炎,虽然当时病因不明,但敏感的鲁迅不会不虑及自己的安危。而许多年后所拍的胸片,“始知从少年时即有肺病,至少曾发病两次”(《致母亲》,360706),这晚到的确诊不知终结了多少忧心的悬疑。1918年初,年少鲁迅一岁的叔父周凤升病逝,年仅36岁,鲁迅在致许寿裳的信中叹道:“家叔旷达,自由行动数十年而逝,仆殊羡其福气。”(180310)周凤升的人生轨迹原也是鲁迅的经历趋向,从江南水师学堂毕业,供职于海军,他的死能不让鲁迅心头又是一颤?命之不永,鲁迅较常人应当有更近切的体认。

七八岁起患上的严重龋齿,少年赶考时落下的胃病,再加上熬夜苦读的不正常生活方式,又拖累鲁迅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如此体质,自然不适于纵酒。

然而,居京期间鲁迅相当程度上呈现出好酒的倾向。寻绎鲁迅之病与酒的纠葛,实触及先生深层的生命意识。具有西医知识的他原应积极地治病养生,然而家国的不幸,复叠于个人的悲剧经历,铸就其迹近绝望的厌世态度。为此,鲁迅对于诸般病痛大多只是消极忍受,得过且过,顶多是给自己用点常规药压制一些病痛,如发热头痛服规那丸,胁痛服阿思匹林,胃痛用重碳酸素特,背痛涂碘酒,如此态度耐人寻味。当然,事有例外,牙痛不止时只得就医,拔牙补牙构成鲁迅看病史的主要内容;再就是危及生命的肺病,它引发的热症起初让鲁迅误认为是感冒发烧,数日热度不退不得不求医问药。1924年的肺病热症还迷惑医生误诊,致使病势迁延,险些夺去一代文豪的生命。

生命充满了苦与痛,饮酒彰显其积极意义——酒精原本具有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麻醉效用,这应当就是旨酒吸引鲁迅的所在。贪恋上这位“无忧君”之于鲁迅实在是自我沉沦,鲁迅在《这是这么一个意思》中说得直白:“我向来是不喝酒的,数年之前,带些自暴自弃的气味地喝起酒来了,当时倒也觉得有点舒服。先是小喝,继而大喝,可是酒量愈增,食量就减下去了。”(《报<奇哉所谓……>》)

“可是”,可是什么呢?难道鲁迅不知晓纵酒同健康之间的扦格?1912年8月12日,鲁迅“数日前患咳,疑是气管病,上午就池田医院诊之,云无妨,惟神经衰弱所当理耳”。14日,再至池田医院诊治。但只隔了一天,就又“夜饮于季市之室”(16日)。17日是周末,鲁迅复到池田医院就诊,“云已校可,且戒勿饮酒”。然而,星期日一天休息下来,19日“正是旧历七夕,晚铭伯治酒招饮”,虽有重重医嘱,鲁迅还是又破戒了。22日,新提为佥事,又与许寿裳、钱稻孙欢宴于广和居。当时三人正合作设计国徽,6天后(28日)大功告成,三人又“大饮于季市之室”。居京初期,鲁迅的贪杯极像是远离家庭管束的大撒把。

频繁酒会,不仅是支气管、神经报警,单是老胃也频频告急,鲁迅自知胃痛是无节制饮酒的恶果,如其《日记》所记:“夜胃小痛,多饮故也。”(1913年2月26日)然而,有时友人盛隋难却:1913年3月2日,“子英云已移居延寿寺街花枝胡同,晚同往视之,饮酒一巨碗而归。……夜大饮茗,以饮酒多也,后当谨之”。那天过后,鲁迅还是与子英、季市、戴芦龄等人在饭店用饭,日记没有明记饮酒,可能有别于以往的招饮,鲁迅好像吸取了教训。此后,鲁迅“头痛身热”,委顿数日,甚至“懒不赴部”,然而就在“赴池田医院”就诊的当天晚上,“晚稻孙来,同季市饮于广和居”(3月26日)——又喝上了。

P105-107

后记

很久以前,我就起意要写一本关于man的个体叙事,但苦于头绪万千无从措手,直到我发现了鲁迅个案。

通过系统阅读研究资料,我对鲁迅的理解显然游离于大众。

物化自己想法的欲望是如此的强劲。

大半年光阴匆匆流逝,却因此有了心灵倚靠。工作忙碌蚕食侵夺着业余时间。是父母替我承担了装修监理的劳苦,还有加加的理解与支持,容我不系之舟在鲁迅精神世界中自由漂泊。

我自信尚能就鲁迅再写出两本专论。但,暂且打住吧,此书的出版还要听凭它的命运,接受市场的考量。离开学术界而心犹不甘,我是逡巡于书林边际的狼。

通过互联网,我关注着读者对前一本书《时为公务员的鲁迅》的反应。王立老师(与隋正光合作)、郑炀和同学主动为拙作写书评,《北京科技报》记者董毅然欣然约稿采访,网上转载多矣。对去年鲁学或书市的回顾,使小书有幸进入若干专家、文人的论列。但据所见,“不自由,毋宁死”是网上最早关注小书的学人。此外,李世琦、倪方六、三季稻、明亮天窗、topI898、jayson等网友的评论,也是有感而发,颇有见地。哪怕是像caisaito、“留给自己”那样,只在各自经历中提上一笔:昨天买了《时为公务员的鲁迅》一书,亦足让我心头一暖。是你们的青目给我以援手,这同样凝聚为支撑我继续挣扎笔耕的精神力量。

还有,借我《鲁迅全集》的广兴兄,此书被我扣留太久,现在可以完璧奉还了。

在诚挚的付出面前,感谢之语如此苍白。但还是要将它献给慧眼识真、接纳此稿的责任编辑,这是我现在唯一想完成的未竞之事。

2006年8月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枭声或曰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决绝态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海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8003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53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9
14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