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朝野史大观(上中下)/大众清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清朝野史大观》,顾名思义,这是一部集清朝稗官野史之大成的书籍。全书分“清宫遗闻”、“清人逸事”、“清代述异”、“清代文苑”四个分册。

本书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宫闱秘史、官场内幕、科场丑闻、名人轶事、文坛趣事、江湖传奇、民间异闻等清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副生动的清代社会“众生相”。书中涉及的人物,上至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各级官吏、各界名流,下至师爷、衙役、讼棍、医生、士人、游侠豪杰、江湖术士、富商大贾、贩夫走卒、市井无赖,清代社会各阶层人物几乎无所不包。

全书文笔生动,选材自由,着重突出野史“奇”、“趣”的特点。本书可以使读者在大大扩展文史视野的同时,获得清新生动的历史感受。书中一些生动有趣的记载,近年来被广泛作为小说或影视作品的素材。

内容推荐

清代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它历史并不算短,既有国富民安的辉煌盛世,又有内乱外侮的多事之秋,且离现时代又最近,所以备受今人关注。

这套面向广大读者的“大众清史丛书”,精选若干部现代名家关于清代历史、人物的著作,体裁包括历史演义、史料笔记以及其他类型。尽可能展现清代历代全貌,展示清代名人形象,以使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大清王朝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

本丛书既是大众的(富有趣味),也是学术的(真实可信),适合广大读者阅览,也是清史研讨所不可少的参考,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清史读物。

目录

上册

 卷一 清宫遗闻

 卷二 清宫遗闻

 卷三 清朝史料

 卷四 清朝史料

中册

 卷五 清人逸事

 卷六 清人逸事

 卷七 清人逸事

 卷八 清人逸事

下册

 卷九 清朝艺苑

 卷十 清朝艺苑

 卷十一 清代述异

 卷十二 清代述异

试读章节

咸丰季年三奸伏诛

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皆于咸丰初年袭爵,俱官宗人府宗正,领侍卫内大臣。而端华同母弟肃顺,方为户部郎中,好为狭邪游,惟酒食鹰犬是务,无所知名。五年夏,官军既克冯官屯,剿灭粤贼之北犯者。载垣、端华渐以声色惑圣聪,荐肃顺入内廷供奉,尤善迎合上旨。上稍与论天下事,三奸盘结,同干大政;而军机处之权渐移,军机大臣皆拱手听命,伴食而已。惟军机大臣大学士柏葰,资望既深,性颇鲠直,不甚迁就。三奸畏而恶之,戊午科场之狱,竟置柏相大辟。盖三奸以全力罗织之,欲以树威,于是朝臣震悚,权势益张矣。肃顺又借铸钱局一事兴大狱,户部司员皆褫职逮问。京师自播绅以至商店,被其株累破家者甚多,皆怨肃顺次骨。肃顺恃宠而骄,陵轹同列。是时周文勤公(祖培)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而肃顺亦为户部尚书,同坐堂皇判牍。一日周相己画诺矣,肃顺佯问曰:“是谁之诺也?”司员答曰:“周中堂之诺也。”肃顺骂曰:“唉!若辈愦愦者流,但能多食长安米耳,焉知公事?”因将司员拟稿尽加红勒帛焉,并加红勒帛于周相画诺之上。累次如此,周相默然忍受,弗敢校也。诸大臣亦往往受其侵侮,无不饮恨于心,而唯诺维谨。惟大学士翁文端公(心存),引疾乞退以避之。

十年七月,英吉利、法兰西兵船犯大沽,陷东西炮台,入天津,逼通州,焚圆明园。肃顺方以协办大学士兼步军统领。与载垣、端华同劝上举木兰秋狝之典,巡幸热河。热河行宫本湫隘,内外禁防不甚严,三奸益得出入自便,导上娱情声色。实为希宠揽权之计。迨和议成,英法兵退至天津,留京王大臣疏请回跸;上将从之,为三奸所尼,屡下诏改行期。

十一年秋七月,上不豫。十六日,上疾大渐,召载垣等及军机大臣至御榻前,受遗诏立皇太子。是日辰刻,文宗显皇帝崩,三奸辄矫遗诏,与御前大臣额驸景寿、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佑瀛等共八人,自署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又擅遏禁留京王大臣恭亲王等,不得奔丧。自是诏旨皆出三奸之意,口授军机处行之,多未进呈御览,中外惶惶。

八月十日,御史董元醇,疏言“皇上冲龄,未能亲政,天步方艰,军国事重,暂请皇太后垂帘听决;并派近支亲王一二人辅政,以系人心”。三奸不悦。明日,上奉皇太后召见赞襄王大臣,命即照董元醇所奏行。三奸勃然抗论,以为不可;退复以本朝无太后垂帘故事,令军机处调旨驳还。然恭亲王遂得于此时奔赴热河,叩谒梓宫。端华等颇不以近支视之,以为赞襄政务之权在我,彼虽近支,何足重轻。盖三奸中肃顺尤专横狂躁,端华之所为,皆肃顺使之,而载垣又为端华所使。二王实皆庸愦无能,其揽权窃柄,一以肃顺为主谋云。恭亲王先见三奸,卑逊特甚。肃顺颇蔑视之,以为彼何能为,不足畏也。两宫皇太后欲召见恭亲王,三奸方阻之。侍郎杜翰昌言于众,谓叔嫂当避嫌疑;且先帝宾天,皇太后居丧,尤不宜召见亲王。肃顺拊掌称善曰:“是真不愧杜文正公之子矣。”然究迫于公论,而太后召见恭亲王之意亦甚决,太监数辈传旨出宫,恭亲王乃请端华同进见,端华目视肃顺,肃顺笑曰:“老六,汝与两宫叔嫂耳,何必我辈陪哉?”王乃得一人独进见。两宫皆涕泣而道三奸之侵侮,因密商诛三奸之策,并召鸿胪寺少卿曹毓瑛密拟拿问各旨,以备到京即发,而三奸不知也。次日,王即请训回京,以释三奸之忌,兼程而行,州县备尖宿处皆不敢轻居,惧三奸之行刺也。及抵京,密甚无一人知者。先是,载垣等自陈职事殷繁,实难兼顾,意在彰其劳勋。诏即罢其所管火器健锐营,外示优礼,实夺其兵柄也。两宫俟恭亲王行后,即下回銮京师之旨。三奸力阻之,谓:“皇上一孺子耳,京师何等空虚,如必欲回銮,臣等不敢赞一辞。”两宫曰:“回京后设有意外,不与汝等相干。”立命备车驾。三奸又力阻,两宫不允。乃议以九月二十三日,派肃顺护送梓宫回京。上恭送登舆后,先奉两宫间道旋跸,载垣、端华皆扈从。

于是,大学士贾桢、周祖培,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合疏,称:“我朝圣圣相承,从无太后垂帘听政之典。前因御史董元醇条奏,特降谕旨甚晰,臣等复有何议?惟是权不可下移,移则日替;礼不可稍渝,渝则弊生。我皇上冲龄践祚,钦奉先帝遗命,派怡亲王载垣等八人赞襄政务。两月以来,用人行政,皆经该王大臣等议定。谕旨每有明发,均用御赏同道堂图章,共见共闻,内外皆相钦奉。臣等寻绎‘赞襄’二字之义,乃佐助而非主持也。若事无巨细,皆凭该王大臣之意先行议定,然后进呈皇上一览而行,是名为佐助,而实则主持,日久相因,能无后患?今日之赞襄大臣,即昔日之军机大臣。向来军机大臣,事事先面奉谕旨,辨驳可否,悉经钦定,始行拟旨进呈,其有不合圣意者,朱笔改正,此太阿之柄不可假人之义也。为今之计,正宜皇太后敷宫中之德化,操出治之威权,使臣工有所禀承,不居垂帘之虚名,而收听政之实效。昔汉之和熹邓皇后、晋之康献褚皇后、辽之睿智萧皇后,皆以太后临朝,史册称美;宋朝之宣仁高太后,有女中尧舜之誉。明代穆宗皇后神宗嫡母上尊号曰仁圣皇太后,穆宗贵妃神宗生母上尊号曰慈圣皇太后,维时神宗十岁,政治皆由两宫裁决施行,亦未尝居垂帘之名也。我皇上聪明天亶,正宜涵泳诗书,不数年即可亲政。而此数年间一,外而贼匪未平,内而奸人逼处,何以拯时艰?何以饬法度?固结人心,最为紧要。倘大权无所专属,以致人心惊疑,是则目前大可忧者。至皇太后召见臣工礼节,及一切办事章程,仍循向来军机大臣承旨旧制;或应量为变通,拟求敕下群臣会议具奏,请旨酌定,以示遵守。庶行政可免流弊,而中外人心益深悦服矣。”会钦差大臣侍郎胜保,亦奏请简近支亲王辅政,以防权奸之专擅。

十月朔,车驾至京师。将至之日,诸大臣皆循例郊迎。两宫对大臣涕泣缕述三奸欺藐之状,周祖培奏曰:“何不重治其罪?”皇太后曰:“彼为赞襄王大臣,可径予治罪乎?”祖培对曰:“皇太后可降旨,先令解任,再予拿问。”太后曰:“善。”乃诏解赞襄王大臣八人之任,以恭亲王奕诉为议政王,从民望也。垂帘典礼,令在廷大小臣工集议以闻。先召见议政王大臣,上南面稍东席地坐,两宫亦南面坐稍北。皇太后面谕三奸跋扈诸不法状,且泣下。上顾曰:“阿婺,奴辈如此负恩,即斫头可也。请勿悲。”遂与王大臣密定计。即另派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左侍郎文祥、右侍郎宝鋆、鸿胪寺少卿曹毓瑛为军机大臣。

初二日,恭亲王率周祖培、文祥等入朝待命,载垣等已先至,尚未知解任之信。盖三奸解任之旨,及召见王大臣等,已在初一日之申酉问,特命办事处勿知会怡、郑二王,故二王皆不知;然已微有所闻,见恭亲王等,则大言曰:“外廷臣子,何得擅入?”王答以有诏。复以不应召见呵止王,王逊谢却立宫门外。俄诏下,命恭亲王将载垣、端华、肃顺革去爵职,拿交宗人府,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严行议罪。王捧诏宣示,载垣、端华二人厉声曰: “我辈未入,诏从何来?”王命擒出,复呵曰:“谁敢者!”已有侍卫数人来前,褫二人冠带,拥出隆宗门,尚顾索肩舆及从人,或告已驱散矣,遂踉跄拥至宗人府幽之。肃顺方护送梓宫,次于密云。逮者至,门已闭,乃毁外户而入;闻肃顺在卧室咆哮骂詈,又毁其寝门。见肃顺方拥二妾卧于床,遂械至,亦系宗人府。肃顺嗔目叱端华、载垣曰:“若早从吾言,何至有今日?”二人曰:“事已至此,复何言?”载垣亦咎端华曰:“吾之罪名,皆听汝言成之。”故论者谓三凶之罪,肃顺尤甚,端华次之,载垣又次之。盖肃顺之鸷悍,过于二人,自忖护送梓宫,仅迟数日至京,不至有变。然使俟肃顺至而图之,彼耳目既广,布置渐密,则措手较难矣。惟车驾至京,而即日下诏,办理神速,为中外人情所不料,尤有疾雷不及掩耳之势云。

廷议既上,请均照大逆例凌迟处死。初六日诏曰:“载垣、端华、肃顺朋比为奸,专权跋扈,种种情形,均经明降谕旨,宣示中外。至载垣、端华、肃顺于七月十七日皇考升遐,即以赞襄王大臣自居,实则我皇考弥留之际,但面谕载垣等立朕为皇太子,并无令其赞襄政务之谕。载垣等乃造作赞襄名目,诸事并不请旨,擅自主持;两宫皇太后面谕之事,亦敢违阻不行。御史董元醇条奏皇太后垂帘事宜,载垣等非独擅改谕旨,并于召对时,有伊等系‘赞襄朕躬,不能听命于皇太后’;伊等‘请皇太后看折,亦属余多’之语。当面咆哮,目无君上情形,不一而足。且屡言亲王等不可召见,意在离间。此载垣、端华、肃顺之罪状也。肃顺擅坐御位,于进内廷当差时,出入自由,目无法纪,擅用行宫内御用器物,于传取应用物件,抗违不遵。并自请分见两宫皇太后,于召对时,辞气之间,互相抑扬,意在构衅。此又肃顺之罪状也。一切罪状,均经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面谕议政王军机大臣逐条开列,传知会议王大臣等知悉。兹据该王大臣等按律拟罪,将载垣等凌迟处死。当即召见议政王奕诉、军机大臣户部左侍郎文祥、右侍郎宝望、鸿胪寺少卿曹毓瑛、惠亲王、悖亲王奕誴、醇郡王奕譞、钟郡王奕詥、孚郡王奕譓、睿亲王仁寿、大学士贾桢、周祖培、刑部尚书绵森,面询以载垣等罪名,有无一线可原。兹据该大臣等佥称载垣、端华、肃顺跋扈不臣,均属罪大恶极,国法无可宽宥,极无异辞。朕念载垣等均属宗支,以身罹重罪,应悉弃市,能无泪下?惟载垣等前后一切专权跋扈情形,谋危社稷,是皆列祖列宗之罪人,非独欺凌朕躬为有罪也。在载垣等未尝不自恃为顾命大臣,纵使作恶多端,定邀宽典;岂知赞襄政务,皇考实无此谕,若不重治其罪,何以仰副皇考付托之重,亦何以饬法纪而示万世?即照该王大臣等所拟,均即凌迟处死,实属情罪相当。惟国家本有议亲议贵之条,尚可量从末减,姑于万无可宽贷之中,免其肆市。载垣、端华均著加恩赐令自尽,即派肃亲王华封、刑部尚书绵森迅即前往宗人府空室传旨,令其自尽。此为国体起见,非朕之有私于载垣、端华也。至肃顺之悖逆狂谬,较载垣等尤甚,亟应凌迟处死,以伸国法而快人心。惟朕心究有所未忍,著加恩改为斩立决。即派睿亲王仁寿、刑部右侍郎载龄,前往监视行刑,以为大逆不道者戒。至景寿身为国戚,缄默不言,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于载垣等窃夺政柄,不能力争,均属辜恩溺职;穆荫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已久,班次在前,情节尤重。该王大臣等拟请将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革职,发往新疆效力,均属罪有应得。惟以载垣等凶焰方张,受其箝制,实有难与争衡之势,其不能振作,尚有可原。御前大臣景寿,即革职,仍留公爵并额驸品级,免其发遣;兵部尚书穆荫,即革职,改为发往军台效力赎罪;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佑瀛,均著即行革职,加恩免其发遣。钦此。”

是日,载垣、端华自缢。肃顺以科场、钞票两案,无辜受害者尤多。都人士闻其将杀肃顺,交口称快,其怨家皆驾车载酒,驰赴西市观之。肃顺身肥面白,以大丧故,白袍布靴,反接置牛车上,过骡马市大街,儿童欢呼曰:“肃顺亦有今日乎?”或拾瓦砾、泥土掷之,顷之面目遂模糊不可辨云。将行刑,肃顺肆口大骂,其悖逆之声,皆为人臣子者所不忍闻。又不肯跪,刽子以大铁柄敲之乃跪下,盖两胫已折矣,遂斩之。

先是载垣等拟进年号曰“祺祥”,已颁宪矣;有言其意义重复者,遂置不用。初九日甲子昧爽,穆宗毅皇帝御正殿即位。礼成,大赦,以明年为同治元年。上母后皇太后尊号曰“慈安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尊号曰“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先是钦天监奏八月朔旦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登极之日,久阴忽霁,八表镜清。于是权奸既去,新政如旭月初升,群贤并进,内外协力,宏济艰难,遂启中兴之治。

(摘自上卷P67-71)

序言

《清朝野史大观》是一部辑录清代遗闻轶事的著作,初版(1915年)迄今已近一个世纪,但今天看来,仍不失其价值。

我国自古以来,稗官野史就十分发达。虽不为正人君子著流青睐,却也能与正史并行不悖,原因就在于它保存了丰富、真切的社会生活史料。这些史料虽不无失实乃至荒诞之处,但它的鲜活、丰满却为正史所不及。就此而言,这部《清朝野史大观》是比较出色的。

《清朝野史大观》原题“小横香室主人撰”。共分五辑十二卷,分别为“清官遗闻”(二卷)、“清朝史料”(二卷)、“清人逸事”(四卷)、“清朝艺苑”(二卷)、“清代述异”(二卷)。书中采录有清一代的各家笔记达百五十余种,文字近二百万言,可谓搜罗宏富、浩然巨帙。所涉人事,上自帝王官宦,下至庶民贱役,无所不包,但又区别良莠、有所取舍,其中绳矩,观“编辑凡例”可知。

此次新版,一依原著进行标点,此外改正了一些明显的误植。个别较长的篇章,也尝试作了分段。引用诗文等,格式上也进行了一些区别。至于源出众书而导致的柢牾不一等,则一仍其旧。

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时代的局限等原因,书中有些观点、用语等难免与今天的认识有所不同,尤其是编者注重搜奇猎艳,个别部分不无荒诞不经之传闻的采录。这些,读者在阅读和使用时,当有所鉴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朝野史大观(上中下)/大众清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小横香室主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42530
开本 16开
页数 14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45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1.6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9.045
丛书名
印张 92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4
7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