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壶语堂藏壶/古玩与收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现在,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爱好与收藏古玩的人越来越多。本册“古玩与收藏”丛书,把民间、民窑放在主要位置,资料务必翔实,品位力求高雅,尽力以行家与艺术家兼具的眼光选择民间藏品与流传品,真正使丛书成为业余逛地摊与文物店同好的良师益友。

本册为其中一册《壶语堂藏壶》。

内容推荐

本书论述深入浅出,插图丰富精美,全面展示了古茶壶的辨识与收藏之精髓。把民间、民窑放在主要位置,资料翔实,品位高雅,以行家与艺术家兼具的眼光选择民间藏品与流传品。

目录

壶语堂说壶 夏志钢

图版

高古陶瓷壶

青花壶

色釉壶

彩绘壶

外销回流壶

其他壶

试读章节

壶语堂说壶

壶是一种实用器,从它的出现到今天,历经了好几千年,早已和我们的生活时时不可分离了。正是由于它和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旅程相依相伴,因而在各个历史时期所留下来的壶具自然就成为很具内涵的收藏品。在中华民族生存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壶在每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反之,当时社会生活、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壶的变化和发展。

壶的本意是用来盛液体的水器,由于液体的概念很庞杂,因而给壶分类也就非常麻烦,门类太多不能严格准确的定性。比如从功能上去分,就有酒壶,水壶、卤壶、茶壶,漏壶,投壶,鼻烟壶当然还有尿壶等等,这些壶虽说是叫壶,但形状却是天壤之别。在汉以前,恰恰水壶是没有壶流(倒水的细长嘴)的,壶一般是指的大而有颈的或大腹长颈的陶瓷容器,颈部可以系绳,用于在河里汲水并存放。大概当时多习惯大碗地喝生水,因而带流壶意义不大。相反有一种叫□的器皿和更早一点的叫鬻的器皿带有流,还有提□可以倒水与今天的壶是一样的。这类器皿可能是作为酒器或者一种饮料的器皿在使用,所以像壶的不叫壶而不像壶的反而叫壶。到了隋唐以后,大腹盘口带系长颈的壶开始消失,而有流的壶普遍在各种生活场所中使用,这时人们才把酒壶、水壶、卤壶叫壶或者叫注子等等。而其他水器称壶的都在前面冠之以定语,如夜壶,是从战国到现在都基本上一样没变的溺器。当然,中国人也很幽默,也把桌上的文房用品砚滴或砚壶做成夜壶样子,既实用又好玩。汉代计时用的漏壶,用不断下降的水位来计时,唐温庭筠有“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的诗句。汉代开始,到唐宋辽金流行的背壶,就是为了方便在骑马行走时带在身上的壶,相当于现在的行军壶很方便。汉代时,人们把盛水的壶作为游戏工具,把箭往壶中投,投中的喝酒,于是就有了后来专门进行酒戏的投壶,进行博弈。再还有温酒壶,暖手壶,以至于清代发展的鼻烟壶更是白成体系,成了收藏门类中的大家族。可以说这些不同功能作用的壶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一个见证,而且作为古玩鉴定,不同的壶也成为断代的参考。

壶的材料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早期材料的选择主要以实用作为壶的材料来制壶,到唐宋以后运用各种昂贵材料来制壶,很多就是出于美观和展示富贵的目的。商代前后做壶的主要材料是各种陶,红陶、黑陶、白陶、灰陶、夹砂陶,那些材料为后来的瓷器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商周到唐代青铜器的发展和消退,青铜壶曾经作为上层贵族王公的礼器而显贵一时,到后来青铜器进入一般平常百姓家中,也经历了一段有很典型的发展过程,如青铜旋纹壶和鼎式壶,都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发展成熟,青瓷鸡头壶的大量生产和后来瓷器南青北白不同瓷窑的壶出现,瓷壶正式成为壶制作材料上的主流走上历史的舞台。值得一提的是,唐宋时期的金银玉器等手工艺加工技术的发展,金银玉器等贵重材料制成的壶成了皇室王公的追捧之物。当然还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佳句让壶有了情感有了灵气。从唐代到明清,玉壶当然就是人们的心爱之物,是用来在现实生活中寄托情感的一种载体。值得一提的是金银玉器等材料用来做壶太昂贵,只有少数人能够享用,而民间手艺人在大自然中所选择的材料就丰富多了,大自然中的各种材料无不可用来制壶。于是就有了竹壶、木壶、牙雕壶,还有椰壳壶等等。小而薄的椰壳在那些心灵手巧的的匠人手里,被雕成壶上布山水楼台的人间美景,既典雅还富有文人气。还有清道光时期的紫砂艺人,用紫砂作胆,用精锡作外,选美玉作流.把.盖的锡包紫砂的三镶壶,壶腹上刻上名人的诗词画稿,是收藏家收藏的重点。有趣的是明代皇族为了提倡节俭,也把民间的锡器作为冥器陪葬,用来减少金银的消耗,在皇室的大墓出土中就有很低档的锡壶。

本人收藏壶主要是以民间的壶为主要对象,材料上主要是以陶瓷为主,其他材料只是作为点缀,而在壶的功能品种上主要是以带流的壶为主,其他功能的壶也是作为一个时代过渡代表时收集一二而已。从多年的收藏中,学习陶瓷基本知识是收藏壶的前提条件,而反过来通过壶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和相对固定的特征也可以帮助澄清对陶瓷认识中的许多模糊判断,很多壶可以成为对古陶瓷断代鉴定的标准器。在这点上,收藏壶比收藏其他瓷器优势要多一些。我在收藏壶的过程中,对壶真假的鉴定和对壶的断代,主要是根据壶的功能作用的发展以及陶瓷材料和工艺的发展来进行判断的,只要把握了壶本身的功能、材料和工艺的时代特征,就能够比较准确的确定壶的年代。反之也就可以从壶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去鉴定同类陶瓷材料的古玩,即以壶为标本断其他陶瓷古玩的年代。根据本人收藏的经验,可以从下几点给大家提供参考。

从壶的选型上来断代

一般来说功能决定了造型,所以说壶在中国几千年变化中,主要是由于功能变化而产生“流”的变化,这个变化有几个关键时代。

春秋战国前,主要是以汲水存水的器皿为壶。因而一般定义是以大口大腹有颈的装水的容器为壶,并且一般都有系,用于穿绳。同一时期有一种器皿称为□,有流有錾,很像今天的壶,但那是专门的一种酒器,古人不把它叫做壶。不知是为什么,从商到战国后□就没有了。奇怪,为什么壶不是由□演变而成壶,却是在几百年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四系盘口壶到鸡头壶再演变成现在意义的壶,这可能是千古之谜。

秦至东汉,这一时期壶的功能主要还是汲水存酒,因而器型相对固定成青铜带铺首的壶,并且还有同样造型的带纹饰的釉陶壶。近年的一次汉代出土中的一件青铜壶中还存一壶液体,经鉴定最后确定是酒,可见当时这种壶既装水又存酒。可能是汉代以后到魏晋时期水井的大量产生,生活相对固定,壶开始变为盘口壶,同时,多有四系、六系、八系,便于穿绳。可以在水井里方便的取水和随时提着到需要的场合使用。

魏晋以后的南北朝,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瓷器的生产走入正规化生产的时代,商业化的生产使器型更加有创造性、稳定性和继承性。在四系盘口壶的基础上,发展了在上面装饰鸡头再把鸡头钻通成为出水的流,继而从很短的鸡头发展到高鸡头,南朝北朝终于使带流的壶成为壶的正宗,成全了壶的批量生产,大量同样的鸡头壶出土说明了当时的情况。

隋唐,这一时期对盘口的鸡头壶的鸡头流进行简化,并将盘口改成直口,流改成柱状短流,是一种直口的短流壶。这种改造的动因是陶瓷器成为民间日常生活用品,需求量日益增大,大量生产的需要,对于流的装饰要简化,否则生产工艺复杂了就会影响生产周期。于是,柱状短流和八棱状短流壶成为时代的代表作,特别是长沙窑越窑和北方邢窑定窑等主流窑口都生产这种特征的壶,于是短流壶成为这个时代的特色。

序言

收藏古玩,就是收藏历史,就是收藏艺术,就是收藏文化。收藏的旨趣就在于鉴赏与研究,并从中获得他事不可取代的审美愉悦与快乐,此乃高雅之致。现在,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爱好与收藏古玩的人越来越多。为着服务于同好的人们,我们以眼手之能及,将陆续编辑出版“古玩与收藏”丛书,首先出版陶瓷一类,然后视实际而旁及其他。我们将把民间、民窑放在主要位置,资料务必翔实,品位力求高雅,尽力以行家与艺术家兼具的眼光选择民间藏品与流传品,真正使丛书成为业余逛地摊与文物店同好的良师益友。同时为着使丛书越编越好,也请读者积极参与,自荐家藏,使一己之藏得与社会共欣赏,使祖国先民的辉煌创造发扬光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壶语堂藏壶/古玩与收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志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418803
开本 32开
页数 1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6.3
丛书名
印张 4.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1
14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