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辉煌的胜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出的五大历史贡献)/红色铁流三部曲
内容
编辑推荐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同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作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次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14个省(指三大主力红军长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但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毛泽东曾所:“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

内容推荐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创造的英雄史诗,本书是为了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而特别写作的,红色铁流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作出的五大历史贡献。在战火纷飞、腹背受敌、缺乏药品武器的艰难时代,中国工农红军为历史叙写了一出神话般的奇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长征奠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指导地位

第二章 长征使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人民军队走上新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长征为中国革命找到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新立足点

第四章 长征使红军走上了抗日前线,开辟了中国革命新的局面

第五章 长征保存和锻炼了革命骨干,使之成为中国革命不断发展的基干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就这样,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始人、一手抚育红军壮大、成功地指挥了三次反“围剿”的毛泽东,痛苦地被剥夺了军权,默默地回到他居住的黄泥草屋。

周恩来赶往草屋,看望和安慰他。毛泽东对周恩来表示:“军事工作我还愿意做,前方何时电召便何时来。”

后来,在中革军委发布通令公开毛泽东离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工作岗位的消息中,周恩来以他的睿智采用婉转的“外交辞令”,把毛泽东“因病请假回后方”,写成了“苏维埃工作的需要”和“暂回”后方:“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兼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同志,为了苏维埃工作的需要,暂回中央政府主持一切工作。”而且不惜冒“左”倾路线者之大不讳,在战役计划最后署名为“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代总政委周恩来。”在“绝对秘密”的战役计划封面上公然写上“如有便请送毛主席一阅”的批示。此举可见周恩来用心良苦以及对毛泽东的信任和尊重,他深知毛泽东是难得的“帅才”,他为毛泽东留好伏笔,以便在适当时机,以毛泽东“病愈”为理由恢复他的军职。

当时还在上海的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在其回忆录《中国纪事》中,这样写及当时中共临时中央对于毛泽东失去军权的态度:他虽然还是临时革命政府的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应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但失去了主宰一切的影响和迄今为止的权力。他是从领导岗位上被排除的,还是像他以前多次所做的那样自行引退,以便等待有利时机“卷土重来”呢,我们在上海是无从确定的,估计两者兼而有之。当时,彭德怀等高级指挥员的心态也颇有代表性,代表着一大批红军指战员的思想,他在《彭德怀自述》说:我没有支持毛主席的正确意见,而同意了中央局多数人的意见……当时我为什么同意中央局意见,而未同意毛主席意见?也还是因为前面所叙对攻占赣州的想法。可见,当时从中央到部队迫切地希望打出一片天地的思想是比较盛行的。由此恰恰反映出了毛泽东的理智和冷静。

毛泽东后来对外国朋友说起过他这段异常艰难的处境:“他们迷信国际路线,迷信打大城市,迷信外国的政治、军事、组织、文化的那一套政策。我们反对那一套过‘左’的政策。我们有一些马克思主义,可是我们被孤立。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因在政治上蒙受打击和患严重疟疾,在长汀医院休养达半年之久。在这里他接受傅连暲的建议,长期坚持到医院后面的卧龙北山散步。周恩来曾数次请张闻天、博古劝毛回瑞金工作,1933年2月,毛泽东结束休养回瑞金。离开前,毛泽东提议将福音医院改编为中央红色医院,并把它搬到瑞金。傅连暲欣然同意。回瑞金不久,毛泽东派人把医院及傅连暲全家迁移到瑞金,毛泽东看望傅连暲说:“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医院,由你当院长,首先得有一个观点,为伤病员服务,也要给老百姓看病;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要结合进行,要教育大家讲卫生。”

P16-17

序言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英勇的红军将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仅创造了人间奇迹,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品格,迈开了走向新的胜利的坚定步伐。7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极不平凡的历史,红军在极度艰难的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团结战斗、顽强拼搏、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给人以无比的精神动力和榜样力量,这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有力保证。

长征所展现的绝不仅仅是一次艰难的长途跋涉,也不仅仅是一次次艰险的战役战斗,在整个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一次又一次会议,不仅纠正了“左”倾路线和“分裂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而且指明了红军前进的方向,最终使全国的主力红军会聚于陕北革命根据地,并走上抗日救国的最前线。回顾历史,虽然长征是一次不得已而为之的伟大战略转移,但我们党在长征中自始至终都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和政治主张,长征最终确立了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地位,使毛泽东军事思想进一步完善和成熟;长征还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使三大主力红军会聚陕北革命根据地,并锻炼了一大批治国安邦的领导人和能征惯战的将帅,从此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长征是一次胜利的远征,长征是新胜利的开端。

目前,关于长征的文史资料、纪实文学、影视作品确实不少,为人们了解长征过程、研究长征历史、学习长征精神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红色铁流三部曲》丛书,从大量的资料中选取三类具有很强代表性的素材,从不同的视角反映红军长征的面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的四支先遣部队》,集中反映了红军长征时的艰辛探索,特别是红7军团北上、红6军团西征和红25军北上,既为主力红军长征探索了前进的道路,同时也从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战略转移,他们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艰苦转战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定形式反映他们的战斗历程确实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十次经典战役》,是从红军长征中几百次战役战斗中筛选出来的,很有代表性,全面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艰苦转战历程,特别是对红二、四方面军主要战役的描述,更是给我们全面地了解三大主力红军长征中的征战历程提供了一定的资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出的五大历史贡献》,全面梳理了长征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为全面了解长征、研究长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重新回顾长征历史,仿佛又回到了炮火连天、鼓角争鸣的岁月,缅怀长征岁月和它所体现的长征精神,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长征的永恒意义。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书写的一部伟大史诗,长征作为中国革命一段极不平凡的历史,它更体现了一种精神,树起了一座丰碑,更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飘扬了70年,也将永远飘扬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在前进的征途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是中国人民的光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光荣。长征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事件,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它所形成的长征精神,必将永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产生巨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长征精神是全方位的,这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统一的崇高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一切行动听从党指挥的优良传统;求实、探索、自强不息的政治品格。

长征精神对我们国家、民族乃至每个人来讲,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长征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几代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前赴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彻底改变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的拥护和爱戴。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在我们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在全面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依然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纪念长征、回顾长征、研究长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把我们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让我们永远记住长征!永远记住长征中为中国革命英勇奋战的先辈和英雄们!全面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中创造更大的辉煌!

                 编者

                 二○○六年九月

后记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亲历并领导了红军长征的毛泽东同志意气风发地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长征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奠定了人民军队发展的基础,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播撒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为我们立党、执政、建军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党在长征中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正确的领导,并不断发展壮大。长征的胜利,充分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预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是中国人民的光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光荣。今天,我们重温长征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它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激励和灵魂深处的震荡,伟大的长征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途中,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全面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重读浩如烟海的长征史料,撷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史实,分别以“艰辛的探索”、“战斗的历程”和“辉煌的胜利”为题,叙述和研究长征时的先遣部队、经典战役及胜利后的伟大历史贡献,使得三个方面有机衔接、相互照应,同时又力求使三个问题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全景式地反映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最终形成了《红色铁流三部曲》这部丛书。

《红色铁流三部曲》选题由海潮出版社策划,在纲目沦证和撰写过程中,郑立法总编和王立波编辑给予了直接的精心指导,并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丛书由史延胜、刘庆文主编,史延胜、刘庆文、魏广军、姜志峰、朱滨、李强、李刚编写。丛书纲目由课题组全体同志集体拟定和统一研究确定,其中,《艰辛的探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的四支先遣部队》主要由魏广军、史延胜、姜志峰编写,《战斗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十次经典战役》主要由朱滨、刘庆文、史延胜编写,《辉煌的胜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出的五大历史贡献》主要由史延胜、李强、李刚、刘庆文编写,其他同志也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

我们本着“以叙事展现战史、以事实反映历史、以历史启迪现实”的原则,力求为读者了解长征经过、研究长征历史、学习长征精神提供一部通俗易懂、详实生动、可读性强的读物。但由于我们学识水平有限、掌握史料有限,难免会有许多疏漏,甚至可能出现不准确的地方,恳请专家和读者指正。这部丛书参考了大量研究成果,包括许多老同志的回忆文献,有些没能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二○○六年九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辉煌的胜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出的五大历史贡献)/红色铁流三部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延胜//李强//李刚//刘庆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2337
开本 16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9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4.407
丛书名
印张 20.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