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英国现代女权主义奠基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部经典之作。在2O05年英国著名作家梅尔文·布拉格评选出的12部影响世界的作品中,本书与《圣经》、《物种起源》、莎士比亚戏剧等一同入选,这部著作在人类进程当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在这部重要的女权主义经典文献中,玛丽对当时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这种教育使得女性处于一种“无知和奴隶式依附”状态,是造成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的罪魁祸首;她把婚姻视为一种“合法的卖淫”,对女性自甘沉沦于依附甚至奴性状态深感痛心;她主张女性的权利同男性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呼吁给予女性同男性一样的教育权、工作权和政治权;她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消灭教会,废除军阶制,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则是革除君主专制。玛丽的这些见解不仅在当时是前卫大胆的,即便在今天看来也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的。

内容推荐

《女权辩护》出版于1792年,是英国现代女权主义奠基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部经典之作,是第一部伟大的女权主义著作。在2OO5年英国著名作家梅尔文·布拉格评选出的12部影响世界的作品中,《女权辩护》与《圣经》、《物种起源》等一同入选,这部著作在人类进程当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在这部重要的女权主义经典文献中,玛丽对当时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这种教育使得女性处于一种“无知和奴隶式依附”状态,是造成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的罪魁祸首;她把婚姻视为一种“合法的卖淫”,对女性自甘沉沦于依附甚至奴性状态深感痛心;她主张女性的权利同男性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呼吁给予女性同男性一样的教育权、工作权和政治权。她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消灭教会,废除军阶制,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则是革除君主专制。

目录

译者前言

作者前言

第一章 对人类权利和有关义务的思考

第二章 对性别品质的流行观点的讨论

第三章 再论性别品质的流行观点

第四章 探讨女性容易堕落的各种原因

第五章 谴责某些作家将女性视为怜悯对象的近乎侮辱的行为

第六章 早期的观念联想对性格所产生的影响

第七章 谦逊端庄——广泛的而非作为女性美德的研究

第八章 各种性观念对良好道德声誉之重要性的损害

第九章 社会不合理差别的有害后果

第十章 父母之爱

第十一章 父母的责任

第十二章 论国民教育

第十三章 女性因无知而造成的一些愚行;

结束语:反思女性习俗的变革必然期望产生的道德上的改善

试读章节

为了给男人的专横暴虐找到解释和借口,许多绝妙的主张被人们提了出来,以证明两性在德行修养上应该朝着完全不同的品性努力。或者用明确一点的话说,女人被禁止拥有足够的智力去得到真正称得上是美德的东西。但是,看来上帝似乎只给人类指出了一条通向美德和幸福的道路,即容许女人拥有灵魂。

既然女人不是一群生命短暂并且微不足道的人,那么为什么又要给予她们“天真”这一华而不实的名义,却让她们陷于无知的境地呢?男人不是辛辣地讽刺我们率性而为的情欲和卑躬屈膝的恶习,就是振振有词地抱怨我们的笨头笨脑和反复无常。我的回答是:这些都应该看做是无知的自然结果!只是建立在偏见基础上的思想认识永远不会稳固不变,当没有任何遮挡来削弱它的力量时,这股潮流就会裹挟着极具破坏性的力量蔓延开来。从她们的孩童时代开始,女人就被告知应该以她们的母亲为榜样,学会一些人类的弱点,正确地说应该称之为行事狡猾、性情温柔、表面遵从,并且小心谨慎地遵守平庸的礼节,这样她们就会得到男人的保护。如果女人长得漂亮,那么其余的一切就无关紧要了,因为至少在她们生命当中的20年里可以得到男人的保护。

弥尔顿就是这样来描述我们第一个脆弱的母亲的。尽管他告诉我们,女人是由温柔和甜美迷人的优雅塑造而成的,可是我还是不能明白他的意思,除非他以真正的穆罕默德的口吻,试图剥夺我们的灵魂,并且旁敲侧击地说,上帝只是为了把我们创造成具有甜美迷人的优雅和温顺盲目服从的人,以便当男人不再沉思冥想的时候来取悦他们的感官。

他们这样劝告我们,让我们变成温和而驯顺的禽畜,这是在多么粗野地侮辱我们!比方说,他们热心地、频繁地奉劝我们,要通过动人的温柔,通过顺从来得到支配权。多么幼稚愚蠢的说法!堕落到用这种险恶的手段来取得支配权的人,是多么低微可鄙啊!她能成为流芳百世的人吗?“毫无疑问,”培根勋爵说道,“就肉体来说,人与禽兽属于同类;如果人在灵魂上不跟上帝相似,他就是一个卑鄙下流的东西!”男人企图让女人永远处于一种幼稚状态,以此确保女人保持让男人满意的举止,这在我看来的确是极其不明智的做法。卢梭希望男人和女人都停止理性的发展,他的这种观点倒是更合乎常理一些。因为如果男人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那么女人也会来品尝一下,但是,由于她们的理解力现在正受到存在缺陷的教养的熏陶,因而她们得到的只能是有害的知识。

孩子应该是天真无邪的,这一点我同意。但是当这一形容词运用到男人或者女人身上时,它只不过是软弱一词的礼貌的说法。因为如果承认女人天生注定能够获得人类的美德,并且通过运用她们的理性来培养坚定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女人未来希望的最坚实的基础),那么她们就必然会被容许转向光明之源,而不会被强迫在微弱的星光下探寻她们前进的道路。我承认,弥尔顿的观点跟我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他只认为女人美貌的权力是不能废止的,尽管很难从他的两段诗句中(我把这两段诗句抄录下来作为对比)看到一致的地方。伟大的男人们常常会被他们的感觉误导,而犯类似的矛盾错误。

P11-12

序言

《女权辩护》是英国现代女权主义奠基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部经典之作。在2O05年英国著名作家梅尔文·布拉格评选出的12部影响世界的作品中,《女权辩护》与《圣经》、《物种起源》、莎士比亚戏剧等一同入选,这部著作在人类进程当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在这部重要的女权主义经典文献中,玛丽对当时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这种教育使得女性处于一种“无知和奴隶式依附”状态,是造成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的罪魁祸首;她把婚姻视为一种“合法的卖淫”,对女性自甘沉沦于依附甚至奴性状态深感痛心;她主张女性的权利同男性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呼吁给予女性同男性一样的教育权、工作权和政治权;她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消灭教会,废除军阶制,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则是革除君主专制。玛丽的这些见解不仅在当时是前卫大胆的,即便在今天看来也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的。直到一个多世纪后,女权运动才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而美国的赋予妇女选举权利的宪法第19条修正案则到了1920年才正式通过,比1792年出版的《女权辩护》整整晚了128年。玛丽因在两百多年前就具备了超越普通女性的远见卓识,并首次使女性的权利成为一项事业,最终成为现代女权主义先驱。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淆797)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农场主贵族家庭。父亲不仅酗酒成性,而且好赌成癖,每当喝醉了酒或者赌输了钱,回家对妻子轻则喝斥辱骂,重则拳脚相加。玛丽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暴力和专制的家庭里面,没有享受过温暖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如此,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也相当严重,男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明显要比玛丽三姐妹优越。这种家庭暴力与不公在小玛丽心目中激起了强烈的愤恨与不平,为她以后的“离经叛道”埋下了种子。

玛丽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不平凡年代。在这一时期,启蒙运动、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正在欧洲如火如荼地蔓延着,社会的巨大变革激起了思想上的狂潮,人文主义精神空前光大,个体权利愈发受到尊重,主体意识日益觉醒,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然而,由于社会习俗和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不要说下层阶级的女性,就是上流社会的女性,也仍然处在整个社会的最底层,成为丈夫的附庸。她们在经济上不能独立,政治上没有丝毫权利,在社会教育等等方面都受到若干的限制。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时代思潮与家庭、社会的丑恶现实,使玛丽不仅在思想观念上表现出超常的远见,而且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追求。正是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玛丽逐渐成长为一名女权主义者。

玛丽的一生是反叛的一生。从小目睹父亲对母亲的打骂和母亲的忍气吞声,为了不让母亲的遭遇在自己身上重演,玛丽下定决心要独立,并发誓永不结婚。她打破了贵族女性不能外出工作的传统,不到20岁就开始了艰难的独立谋生之路,先后做过小学教师、护理工作和家庭女教师。18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女性对男人向来都是逆来顺受,女性外出工作更是天方夜谭,独立精神、自由人格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还是十分遥远的事情,所以玛丽上述思想尤显得弥足珍贵。她的第一个重大反叛就是把自己的妹妹伊莉莎从一桩不幸的婚姻中拯救出来,帮助她逃离夫家。这一事件再次使玛丽意识到,对于女性而言,要保持独立自由的地位,惟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不结婚。

1784年,她在纽温顿格林成立了一所学校,虽然因经营不善于两年后倒闭,但更进一步加深了她的认识:女性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最终实现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在这期间,玛丽结识了当时的激进人士理查·普莱斯,并在他的介绍下认识了包括自由出版人约瑟夫·约翰逊在内的其他激进派人士。对政治从不感兴趣的玛丽,被日益高涨的革命思想所激励和鼓舞,变得更加激进起来。在约翰逊的鼓励下,玛丽写成了《关于少女教育的思考》一书。该书除了对玛丽自己以前关于妇女教育的观点进行系统化之外,还对刻板僵硬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异常猛烈的抨击。几年后,玛丽回到伦敦,成为一名全日制作家和妇女儿童问题方面的编辑,兼做一些翻译和评论的工作,并帮助约翰逊创办了《分析评论》杂志。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更进一步磨砺了玛丽的斗志,点燃了她正义的热情。面对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英国政论家爱德蒙-伯克深感恐慌,写下了《对法国革命的反思》一书,攻击法国革命,拥护君主专制的世袭政权。玛丽很快写出了《对男人权利的证明》,对伯克的观点予以坚决回击。这本小册子不仅大胆肯定法国革命的进步意义,而且尖锐地指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弊病,很快引起了其他著名激进思想家如潘恩、布莱克、戈德温等人的极大关注。

玛丽的一生也是极富戏剧性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这种戏剧性,曾一度损害了她作为女权主义先驱的声誉,动摇了她在女权主义运动史上的地位,使她在身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寂寂无闻,直到进入20世纪之后,她才再次成为人们谈论和研究的焦点。

1790年,玛丽违背了自己一贯坚称的性别独立,狂热地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亨利·弗塞里,一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画家。玛丽公开表示要和弗塞里一起生活,这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可谓异常大胆的举动。但是玛丽的痴情并没有换来甜美爱情的回报,两年后她被这位负心人抛弃。

后来,玛丽来到巴黎,遇到了精明的美国商人吉尔伯特·伊麦利,并再次坠入情网。玛丽为伊麦利生育了一个女儿,但是她仍然坚持自己独身的信条,拒绝跟伊麦利结婚。因为在她的信念里,爱情必须是自由的、相互的,一旦爱情死亡,婚姻关系也就不应该继续维系下去。但是当伊麦利抛下了她和女儿远走他乡之后,她却变得痛苦万分,曾经两度自杀未遂。经过一番痛苦的磨砺,她又恢复了她那“不可征服的伟大的心灵”,决定再一次尝试争取幸福,并且自己养活自己和女儿。

此后,她又开始了同一个长着一颗大脑袋的小个子男人的交往。这个男人就是戈德温,当时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哲学家。她发现他们在最根本问题上的观点往往是一致的,比如说,他们都认为婚姻是不必要的。但是不久他们就违背了这一信条,于1796年结婚了。毫无疑问,他们的结合遭到了社会上很多人士的讥讽。这不仅是因为她违背了自己的一贯宣言和主张,还因为玛丽曾一度以伊麦利太太而为人所知,当时的女性是不能离婚的,这种事实上的重婚引起了保守派人士的震惊。

婚后,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玛丽仍然奉行她一贯的主张,与丈夫分开居住。如果生活就这样平静地发展下去,玛丽的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色彩了。而玛丽的一生注定不是平静的一生,她的人生因为她的怀孕而改变了。于是她又一次违背了夫妻应该分开居住的信条,跟戈德温搬到了一起。

这一段时间,玛丽开始创作半自传体长篇小说《玛丽娅》。但是命运没有再次给玛丽创造机会。1797年8月30日,玛丽生下了一个女孩——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雪莱夫人,但是由于难产不得不动手术。因为术后感染,玛丽不幸于同年9月10日离开了人世。一代女权主义先驱就这样走过了短暂而曲折的一生。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戏剧性的一生,从表面上来看,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她当初关于婚姻和自由的主张;但是这种背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何尝不是对她自身的思想理念和女权主义精神本身的生动阐发与实践呢?而玛丽敢于蔑视世俗观念,勇于追求个人幸福,不正是她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强有力的证明吗?尽管岁月的流逝曾经掩盖了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光辉,然而也正是岁月证明并捍卫了她的远见卓识与伟大光辉:她不仅是英国第一个女权主义者,更是现代女权主义当之无愧的领袖。

玛丽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的,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活着的人们中听到她的声音,看到她的影响。她的著作仍在不断地提醒着人们:女性解放的道路仍然非常坎坷,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

王 瑛

2006年6月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译者 王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097941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440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