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双双中文教材》的第十二册。全书介绍了15个中国古代故事。故事情节曲折,带有传奇色彩,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和风貌,以及他们的聪慧和幽默。学生们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中文水平,也感受到古代先贤的心胸和智慧,开阔了思维,得到了文化的传承。
本书介绍了常用连词、形容词的重叠,以及汉语中最常用的几种标点符号,同时又增加了组字练习。两段趣味汉字短文介绍了汉字由来及演变。
图书 | 中国古代故事(双双中文教材)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双双中文教材》的第十二册。全书介绍了15个中国古代故事。故事情节曲折,带有传奇色彩,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和风貌,以及他们的聪慧和幽默。学生们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中文水平,也感受到古代先贤的心胸和智慧,开阔了思维,得到了文化的传承。 本书介绍了常用连词、形容词的重叠,以及汉语中最常用的几种标点符号,同时又增加了组字练习。两段趣味汉字短文介绍了汉字由来及演变。 内容推荐 《双双中文教材》是一套专门为海外学生编写的中文教材。它是由美国加州王双双老师和中国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在海外多年的实践中编写出来的。全书共20册,识字量2500个,包括了从识字、拼音、句型、短文的学习,到初步的较系统的中国文化的学习。教材大体介绍了中国地理、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丰富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课本知识面广,趣味性强,深入浅出,易教易学。全套书均有CD-ROM。 这套教材体系完整、构架灵活、使用面广。学生可以从零起点开始,一直学完全部课程20册;也可以将后11册(10—20册)的九个文化专题和第五册(汉语拼音)单独使用,这样便于高中和大学开设中国哲学、地理、历史等专门课程以及假期班、短期中国文化班、拼音速成班使用。 本教材符合了美国AP中文课程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这本《中国古代故事》是《双双中文教材》的第十二册,课本适用于已学习掌握800多个汉字的学生。全书共九课,教程为12—16学时(每学时1.5—2小时)。 本书介绍了15个中国古代故事。故事情节曲折,带有传奇色彩,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和风貌,以及他们的聪慧和幽默。学生们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中文水平,也感受到古代先贤的心胸和智慧,开阔了思维,得到了文化的传承。 本书介绍了常用连词、形容词的重叠,以及汉语中最常用的几种标点符号,同时又增加了组字练习。两段趣味汉字短文介绍了汉字由来及演变。 目录 第一课 曹沖称象 第二课 田忌赛马 第三课 李寄杀蛇 第四课 晏子使楚 第五课 西门豹的故事 第六课 张良拾鞋 第七课 三试华佗 第八课 谁偷了茄子 第九课 七步诗 生字表 生词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故事(双双中文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双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0871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0 |
出版时间 | 2006-09-01 |
首版时间 | 2006-09-01 |
印刷时间 | 2006-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95.4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83 |
宽 | 225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