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霓裳(华衣美服的形色妖娆彩色图文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从服装的遮羞蔽体到代表等级制度,这一点关于衣裳的文字,试图向你展示似水流年中红莲翠袖的妩媚、羽扇纶巾的儒雅、金戈铁马的气魄,以及你可能不了解的历史中关于服饰的细节。200余幅精美的彩色插图,以服饰类别而非断代为划分依据的创作手法,图文并茂地为你演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服饰文明。

内容推荐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可见,礼仪和服章之美同样是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外部形式,也是古人洋洋自得之骄傲所在。

曲折悠远的华服历史,五千年中华服饰演进的神秘脉络,用文字重现辉煌的华夏人文风貌。今天的我们,这样来追忆广袖飘飘的年代。

目录

华夏深衣舒广袖

——雍容有度的君子之服

赵国强盛之谜

——胡服骑射与第一次华服革命

从郑人买履到谢公齿屐

千古风流犊鼻裤禈

小怜玉体横陈夜

——倾国美人的戎衣情结 

锦罗半臂《得宝歌》 

霓裳羽衣的盛唐绮梦

致命的诱惑

——从抹胸到肚兜的传奇

绣鞋生波

——绣花鞋的爱恨情仇

冠冕堂皇的风雅颂歌

肩挑日月 背负星辰

——闲话十二章

穿在身上的历史

——中华古代服饰的演进

试读章节

从郑人买履到谢公齿屐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代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有说不尽的聪明人,譬如孔庙里面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后圣”荀子……即使不提儒家,也还有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商鞅,名家的公孙龙子、惠施,阴阳家的邹衍,纵横家的苏秦、张仪,兵家的孙武、孙膑,杂家的吕不韦,农家的许行,医家的扁鹊……即使这些都不提,也还有列子、吴子、告子、申子、尸子、管子、慎子、接子、尹文子、田骈子、关尹子、尉缭子……此谓诸子百家。但这个时代的蠢人笨伯,似乎也不少,在上面那些“聪明人”的著作里面,我们就能找到买椟还珠的齐人、自相矛盾的楚人、掩耳盗铃的晋人、守株待兔的宋人、唇亡齿寒的虞人、邯郸学步的燕人、纸上谈兵的赵人、讳疾忌医的蔡人、南辕北辙的魏人、持度买履的郑人……仔细盘点下来,也堪称蠢人百家了。其实,在诸多蠢人里面,那位郑人并不算蠢,反而可谓是严谨异常。

据说,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不堪,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鞋。那个时候,郑州还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郑国虽然也是天下通衢,交通方便,商贾云集,但对于一般平民而言,即使买双鞋子也还要凑集市的方便。在去集市之前,这位老兄先在家里非常认真地用尺子量好了自己脚掌的长短胖瘦尺寸,然后将尺子放在座位上起身出门。

一路上,他紧赶慢走,跑了几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色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位老兄径直走到鞋铺前。鞋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鞋子,他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左挑右选,处处彰显出自己的细腻和仔细态度。最后,他终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这位老兄正准备掏出尺,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是否合脚,忽然发现尺子被自己顺手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了。于是,他连忙放下鞋子赶回家去拿尺子。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很长时间。等这位老兄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尺子,再急急忙忙赶到集市,太阳都快下山了。这时,集市上的商贩们都收了摊位,店铺也已经关门闭户。再看那家鞋铺,人家更是摘幌儿打烊了。这位老兄一脸惆怅,新鞋没买成,旧鞋却在今天的马拉松长跑中越磨越破,没法再穿了。眼望落日,细瞧破鞋,郑国的这位作风严谨的老兄不禁长叹起来。

大家立刻围拢过来。当了解了情况之后,大家都表示不理解,问他:“你买鞋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这不就知道鞋子合不合脚了?”这位老兄一脸的不屑,举着尺子说:“那可不成,用尺子量出来的尺码才最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绝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位早期的科学主义者,“宁信度,无自信”的执着的科学精神的确让人钦佩。据考证,人脚的大小在上午和下午的确会有所不同。不过,这里我们并不探讨脚的科学,而是脚的艺术——鞋履的文化。

人类自站立起来就一直赤足,一直到产生阶级,不事生产的奴隶主好逸恶劳,脚底的厚茧逐渐变薄,再赤足走路就会觉得硌脚,于是需要为脚包上具保护性的材料,这便产生了最初的鞋子。最初的鞋子非常简易,我们的祖先们只是将兽皮直接包裹于脚面,并用皮条捆绑束缚而已。当人类进入纤维衣物阶段,出现了葛、麻、丝等纤维材料,就为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相继出现了葛布鞋、麻鞋、绸鞋和丝鞋等,包脚布也就逐渐演变成了鞋子。

P17-18

序言

服饰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丰富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内涵。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从服饰的演变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质朴”、汉代的“凝练厚重”,还是六朝的“清瘦飘逸”、唐代的“丰满华美”、宋代的“简约高雅”、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繁丽”以及清代的“纤巧绢秀”,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意识倾向和思想内涵。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朝代、各时期古人的审美意识对服饰的影响,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服饰从最早的功能性——遮羞、蔽体,到成为等级制度的代表,乃至后来成为标榜个性的象征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中国古代服饰总是与当时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文化礼仪及道德规范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或华美或简约的一件件服饰,其实都是我们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因此,归纳、梳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对了解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和提高全民族的自信心很有必要。

衣冠服饰,作为一种物质产品,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甚至是须臾不可离开的价值。此外,它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墨子日:“今之禽兽麇鹿、蜚鸟、贞虫,因其羽毛以为衣裘,因其蹄蚤以为绔屦,因其水草以为饮食。故唯使雄不耕稼树艺,雌亦不纺绩织红,衣食之财固已具矣。今人与此异者也,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穿上了衣服,人就区别于禽兽。服饰标志着人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彰显其个性化生存的一面。从初人襁褓到受冠笄之礼,从婚妆嫁衣到丧服祭冕,从官服顶戴到各个职业的专用服装,古人把千年积成的见识由神转向人,由仰首人问转向欣赏自身。他们把天成的自然物加工成为舒适美观的衣服,使自身的生存更加自由,并与壮美的自然更加协调。因此,先民对华夏民族的解释也变得信心十足: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可见,礼仪和服章之美同样是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外部形式,也是古人洋洋自得之骄傲所在。

在《楚辞》的时代,屈原的《九歌》用满含诗意的幻象描述了祭祀之中,娇妍的巫女浴兰披萝,遍体流芳,身披华服翩翩起舞,引人意乱情迷的五光十色。服饰成为“亵荒淫之杂”,先民们肆意绽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愉悦。在《东京梦华录》的时代,孟莘老用饱含沧桑的笔墨来追忆那座逝去的旧都,上元节的开封城是座不夜之城、时尚之都,也是欢乐的海洋。都城士女大都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她们春情荡漾,雅会幽欢,寸阴可惜。在上元狂欢的人们心里,服饰的奇丽是她们心花的怒放,感情的宣泄。即便到了现代,服饰仍然包含了人类的喜怒哀怨。在这点上,今人同盂莘老、屈原,同宋人、楚人,同古人先民并无二致。服饰所折射出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服饰就像诗,是咏叹和哀怨,是爱的诉说,也是人世间的博爱和关怀。所以,中国的文学中才有那样多与衣服有关的动人诗句。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进行现代服装设计也是大为有益的,只有紧握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饰的时尚精品。

多年来,我对中国古代服饰的演进,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我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一段迥异的历史和人文精神。

当这本小书行将付梓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再次想起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中的那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风流,尽写在服饰之上,它是先秦的狐裘冕服,是魏晋南朝的峨冠博带,是盛唐的胡风胡韵,是两宋的致命诱惑,是明清的精致之美,更是采桑少女的明眸皓齿,是南朝宫娥的嫣然一笑,是晋阳城下的浓妆淡抹,是望春楼头的无限风流,是曲水流觞的莲鞋行酒,是金戈铁马的豪迈雄风。半年以来,在我的梦境中,我总是沿着古代诗歌、绘画和艺术的线索,一路艰难前行,在我的前方,我隐约看到一座富丽堂皇的怀旧宫殿。这座宫殿里有长袖善舞的美女,有风流潇洒的才子,更有缠绵的爱情,哀怨的相思,无尽的美丽。

此时此刻,我有一种《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打开宝库之门的感觉,是种珍宝迎面而来、几乎要没过膝盖的惊喜。卓文君流连在酒肆间的多情,冯小怜遗失在血腥中的妩媚,小周后徘徊在温柔乡里的婀娜,潘金莲辗转在粉傲内的香艳——从过去的暗地妖娆,一下子跳到了历史的最外层,没人我们的眼帘。她们暗香盈袖,鱼龙作舞,腻水洗去了血腥之气。借助奋力挥汗为自己挖掘的一条暗道,我得以窥视到逝水年华中那些被遮蔽的日常生活、业余娱乐与私人空间。

就是在这一刻,《霓裳》以其丰盈的质感,让我们在与这些细节相嬉戏的过程中,进入一个别样的衣着境地,这境地将让我们回味无穷、如醉春风……

后记

时至今日,我的这本小书终于付梓。其实,我想说的还是很多感谢的话,这虽然有些落于俗套,却是能够使我心安的惟一方法:

首先要感谢的是父母,是他们给了我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其次,需要感谢的是我的恩师苗书梅、张德宗、孔学三位先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三位先生在学术上给予我非常严格、认真的指导,在生活上也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他们对我来说,是终生难忘的恩师。还要感谢贾玉英先生,她虽然不是我的导师,但却像我的导师一样关心着我的学术进步和个人成长。

再次,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荆建璞和翟新礼。他们不但帮我翻查资料,还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予我非常珍贵的友情。感谢他们不知疲倦地帮我翻查资料,在我最无助的时候陪我坐上夕阳下的城墙,一把花生、一壶枣酒,畅谈学问、评述古今。

此外,还要感谢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的编辑周冠琳,是她为本书的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给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我要特别将这本书送给一位女孩,她的美丽将会永远记录在这本书中。

最后,对于其他给予过我帮助的人们,由于无法一一提及,在此一并奉上感谢之诚!

本人才疏学浅,书中难免有诸多疏漏,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杨超

2006年8月19日于河南大学博雅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霓裳(华衣美服的形色妖娆彩色图文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320741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41.742.2
丛书名
印张 1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