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兼爱者(墨子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内容
编辑推荐

陈为人撰写《兼爱者——墨子传》,本身即是对汪洋恣肆博大精深斑驳陆离良莠并存的墨学思想的再认识过程。墨子的思想核心有十大命题:“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从这些看似自相矛盾的主张中,展现的是墨子系统思想体系的形成逻辑及这些思想“存在即合理”的时代特征。一个思想家实践家的人生经历,必然是在其思想发展的轨迹中展开。

代表了“草根立场”的思想家墨子的湮灭,是他个人的一曲挽歌,更是理想主义乌托邦的时代挽歌。

内容推荐

陈为人编著的《兼爱者——墨子传》汇集广泛学术资料,别开生面地展现了墨子的毕生事略及墨家学说原貌,较为完整和全面地展示了墨子学说的内涵和特征,在现有的墨子传记中可谓独树一帜。

目录

引子/千万声我呼唤着你

第一章/难以确认姓名的传主

第二章/诞生于“风云际会”的时代

第三章/籍贯对命运的“印染”

第四章/“天翟”是个飞翔的梦

第五章/遗传基因铸造的墨子灵魂

第六章/学儒叛儒的求学之途

第七章/墨子向孔孟之道的挑战

第八章/孟子斥墨家“兼爱”为“无父无君”之禽兽

第九章/墨子用人生实践塑造的“义人”形象

第十章/“知行合一”的大实行家

第十一章/墨子教育的“虽不扣而必鸣”

第十二章/墨子“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经济观

第十三章/墨子节葬观的人文关怀

第十四章/墨家与儒家对音乐的歧义

第十五章/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不同品种

第十六章/墨者自强不息的生命歌哭

第十七章/墨子对等级制度发起冲击

第十八章/墨子战乱年间的反战宣言

第十九章/止楚攻宋,墨子人生的辉煌一笔

第二十章/墨子“非攻而不非守”的军事思想

第二十一章/墨子与公输般间的历史疑案

第二十二章/鲁迅对墨子褒扬的弦外之音

第二十三章/墨家独步天下的自然科学成就

第二十四章/三足鼎立的世界逻辑学先驱

第二十五章/草根立场的“钜子”泥足

第二十六章/墨子“为了打鬼,借助钟馗”

第二十七章/墨家与秦崛起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八章/“钜子”制度的宗教、帮会倾向

第二十九章/墨学“余烬”传播出的叛逆、反抗火种

尾声/遗落在历史河岸边的“草鞋”

附录一/墨子年表

附录二/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难以确认姓名的传主

一部人物传记,传主姓甚名谁都无法确认,说来岂不荒唐?然而,这确是一个无以回避的现实困境。中国史学界一直没能搞清楚墨子的真实姓名。《韩非子·显学》中记载:“墨之所至,墨翟也。”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也写道:“盖墨翟,宋之大夫。”《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典籍中也都如是称,墨子姓墨名翟似乎成为史学界的流行说法。然而,史学界一直还有另一种声音,认为墨子并不姓墨。《元和姓纂》记载说墨子乃孤竹君之后,本墨胎民,改为墨氏。而《新唐书·艺文志》也沿用这种说法:墨子姓翟名乌。南齐孔稚圭所著的《北山移文》则称墨子为“翟子”,我们现时所拍摄的电影《墨攻》中,也称墨子为“翟子”。元朝伊世珍所著的《琅嬛记》也附和此说,认为墨子姓翟名乌。清朝周亮工所著的《因树屋书影》更具体地提出:“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认为墨子其实姓翟,先人将姓转成名,而“墨”是指一种学派。晚清学者江琼所著的《读子卮言》承袭周亮工的说法,并进一步说明,认为古代确实有“翟”这一姓氏,但无“墨”姓。在先秦诸子中。孔子孟子创立的学派称之为“儒家”,老子庄子创立的学派称之为“道家”、韩非子商鞅李斯等创立的学派称之为“法家”,并不以创立者的姓氏命名。其他阴阳、纵横、名、杂、农、小说等学派,也都没有以姓作为学派名,因此墨应该是学派的名称。

此后,顾实之的《汉书·艺文志讲疏》、陈柱的《墨学十讲》、钱穆的《墨子》、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也都认为墨子并不姓墨。

按说,姓名只是一个符号,张三李四王五麻子,姓甚名谁,对一个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命运的走向并不起决定作用。“名不符实”的现象比比皆是。叫“富贵”的可能毕生穷困潦倒,叫“万寿”的可能早早夭折,叫“忠厚”的,也许恰是个伪善人……然而,一个“墨”字,一旦与一个学派的精神实质和行为趋向联系在一起,姓氏名讳就变得大有文章了。

《墨子·贵义》中有一段文字值得关注:“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返。”墨子要到北方的齐国去,遇到一个占筮卜卦的算命先生(日者),劝墨子说,眼下上帝正要杀黑龙于北方,先生肤色黑得很,往北可能不吉利有危险。墨子没有听信算命先生那一套,仍然北行,但事情没能办成。从这段话中,向后人透出重要信息:一是算命先生说“先生之色黑”,说明墨子不仅脸黑,而且是浑身肤色发黑,这样才可名之为“色黑”,二是算命先生把墨子比喻为“黑龙”,这正好与“墨”字相影射。

古代人对一个人的肤色很是看重,《左传·哀公十三年》中有一句:“肉食者无墨”,杜预注:“墨,气色下。”意思是说,有钱有地位的人(肉食者),保养得好,脸色红润而有光泽;只有下人,脸色才会呈现出墨色。脸色成为身份及地位的一个显著特征。

《墨子·备梯》中也有一段记载:“禽滑整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墨子的大弟子禽滑趁,师从墨子三年,手掌和脚心都长满了老茧,脸也变得墨黑墨黑。师从三年已经变成这副模样,那么师从五年、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呢?墨子与他的门徒们整日里风里来雨里去,为生计而奔波,“面目黧黑”那是必然的。

关于“墨”字之解还有一个说法,认为“墨”为衣色。墨子及其弟子都是要干活的劳动者,所以喜欢穿耐脏的黑色工作服,犹如现在的蓝领。一群人走出走进,黑乎乎一片,就被称之为“墨家”了。鲁迅先生蜗居海上时,曾写出“月光如水照缁衣”这样触景生情的诗句。服饰与社会地位和工作性质有关,“锦衣者玉食”,那些嘴里嚼着精心烹制的食物,身上的穿着自然也讲究色彩斑斓;这样的阶层与“缁衣者素食”,那些餐桌上只有清茶淡饭,甚至食不果腹的劳动阶层形成鲜明对比。

这样一群“面目黧黑”“缁衣黑服”的人成群结队地进进出出,给人形成的整体印象当然就是“一群黑子”,也许当时对“墨家”的命名中,原本就含有贬义:“一群贱民黑鬼”。

在中国古文字中,黑与墨是相通的,尤其在谈及肤色时,人们常常以黑代墨,或以墨代黑。人们既称这些“面目黧黑”的弟子群为墨家,那么称他们的先生为“墨子”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肤色代表着人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淮南子·修务训》中载:“舜徽墨”,舜出身农耕之家,整日面朝黄土背对天,脸当然是黑的;《战国策》中记载苏秦:“形容枯槁,面目黧黑”,苏秦终日奔波于列国游说于诸侯,日晒雨淋,风刀霜剑严相逼,脸哪能不黑?

所谓的“黑色体肤者”代表的是一个社会群体,社会层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言:“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荀子·子道》篇言“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可见,面目黧黑者、手足胼胝者,代表着社会上劳者、功者、养者这个层面。《史记·夏本纪》用过一个词:“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可见在古代历史上“黎”通“黧”。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所说的“黎民百姓”也是以肤色为标记。黎民者,即肤色黧黑之民。历史上称之为“墨家”,也许正是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一种社会阶层的代名词。

P8-10

序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统和本正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初作出决定,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文学界和文化界的精兵强将,创作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对形象化地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公民的历史文化普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项原创的纪实体文学工程,预计出版120部左右。编委会与各方专家反复会商,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在作者选择上,我们采取专家推荐、主动约请及社会选拔的方式,选择有文史功底、有创作实绩并有较大社会影响,能胜任繁重的实地采访、文献查阅及长篇创作任务,擅长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创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严禁抄袭;作家对传主要有客观的价值判断和对人物精神概括与提升的独到心得,要有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新传水平应当高于已有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

为了保证丛书的高品质,我们聘请了学有专长、卓有成就的史学和文学专家,对书稿的文史真伪、价值取向、人物刻画和文学表现等方面总体把关,并建立了严格的论证机制,从传主的选择、作者的认定、写作大纲论证、书稿专项审定直至编辑、出版等,层层论证把关,力图使丛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杰出文化人物精神之目的。丛书的封面设计,以中国历史长河为概念,取层层历史文化积淀与源远流长的宏大意象,采用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雅致温润的色条进行表达,意蕴深厚,庄重大气。内文的版式设计也尽可能做到精致、别具美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百位文化名人就是杰出代表。他们的灿烂人生就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华魂魄。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定成为我们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感谢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及专家们,更要感谢作者们呕心沥血的创作。由于该丛书工程浩大,人数众多,时间绵延较长,疏漏在所难免,期待各界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

2013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墨子的传记太难写。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末附墨子事仅24个字;清代墨学大师孙诒让作《墨子传略》,虽已有两干多年学术积累的基础,但也只能以推断的方式叙述墨子的生平。作家陈为人广泛收罗材料,迎难而进,撰成此书,别开生面地展示了墨子毕生事略及墨家学说原貌,在现有的墨子传记作品中可谓独树一帜。相信广大读者会喜欢这部新的墨子传。

——文史专家 黄留珠

墨子是先秦的重要思想家,但为墨子立传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史籍中关于墨子的记载太少了。作者敢于迎难而上,有效地将思想材料转化为传记材料,妥帖地将历史上关于墨子的论争等材料故事化、情节化,以传记为宗旨,用活了历史材料;不仅比较客观地还原了两千多年前的墨子形象,而且也以通读易懂的文字阐释了墨子思想的内涵和特征。

——文学专家 贺绍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兼爱者(墨子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为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2403
开本 16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2015195393
中图分类号 B224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