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原来康熙(图文典藏历史大讲堂)
内容
编辑推荐

他幼时并不为父皇所爱,却意外地被推上皇帝宝座;他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十四岁即计除权臣鳌拜,夺回朝廷主权;他励精图治、宽民裕国、平藩伐准、横扫六合……这位十七、十八世纪堪称帝王英杰的大帝——康熙,在影视剧中被人们塑造得不是太虚狂,就是太平民;不是太高深,便是太世俗。

原来的康熙是怎样的人?本书作者张研教授以详实的史料、全新的视角和饱含激情的笔触,围绕康熙冲龄即位、成熟与正位、精勤政务等方面的史事,再现了康熙在艰难险阻中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英雄本色;肯定他所创立的宏基伟业的同时,也指出他给中国历史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且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代英主的内心世界。于是,一个高傲的、杰出的、困惑的、痛苦的康熙跃然纸上。

内容推荐

法国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曾说:“我们的任务是要创造历史,因为在动荡不安的世界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本书是该系列讲座中的其中之一。

目录

引子 人中龙凤

第一章 雏凤展翅

血与火的碰撞/15

错位与正位/49 

进取台湾/85

凤之锐气/97

第二章 龙腾凤翔

龙的气魄/119

亲征准噶尔/140

雪域归心/162

中西文化的交锋/170

皇帝科学家/177

滑走了的机会/187

第三章 龙的困惑

毒瘤在扩散/201

血腥的纷争/214

死因的迷雾/234

试读章节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玄烨,即后来的康熙帝,在北京紫禁城呱呱降生。

一个蒙昧无知的婴儿来到人世,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无论这婴儿长大后成为伟人英杰还是芸芸众生,他都不会记得初临人世时的情景,只有清醒的旁观者为他的出生感叹。

康熙降生在龙凤文化血与火的碰撞之中。

当他那崇拜凤鸟的剽悍民族从东北兴起,当拖着长辫的八色铁骑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一座座关隘城池,最后占据了北京金銮殿宝座的时候,龙凤文化便在古老的神州大地,在剃发、圈地、逃人令,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在南明小朝廷的腐败糜烂的瞬息更替中,在东南、西南抗清斗争的此起彼伏中,进行着血与火的碰撞。

如果说,这些对于一个初生的婴儿来说没有直接关系,那么,问题在于,康熙至亲的父亲和祖母也在其时进行碰撞。康熙之父、清人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自觉不自觉地代表“龙”文化,而康熙的祖母、顺治之母孝庄文皇后则理所当然地代表“凤”文化。

龙凤文化在紫禁城内碰撞,同样是血与火的碰撞。

康熙之父顺治,原本是作为一个折中,在凤文化的氛围中被推上“龙”的宝座的。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康熙的祖父清太宗皇太极于盛京(沈阳)清宁宫病逝。一场蓄蕴已久的争位之战即刻出台,形势极其险恶。

当时康熙之父顺治(名福临)只有五岁,皇位本与他无缘。争位的主角,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

豪格战功显赫,有正黄、镶黄、正蓝三旗的支援,更重要的是,皇太极生前致力于满族社会封建化,已初步实现了君权至上的专制制度,汉族“皇子继承”的正统观念,“龙”的观念,已开始影响满族贵族的抉择。但豪格的力量,并不具备压倒一切对手的优势。

多尔衮虽比豪格小三岁,却同样战功累累,且位高权重,文武双全,不但有两白旗的支持,还深得皇太极的信任与倚重。皇太极曾派人对他说:“朕爱尔过于诸子弟,赖尔独厚,以尔勤劳国政,恪遵朕命故也。”表示深信诸子弟中唯他“能成立”。更重要的是,龙文化的君主专制制度刚刚在凤文化中建立,但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度仍然保留其中。皇太极一死,皇位虚悬,多尔衮地位自然上升。而共议国政的诸王贝勒中,多有多尔衮的支持者,但多尔衮的力量,也不具备压倒一切对手的优势。

经过暗地里紧锣密鼓地密谋、串联、试探、交易、盟誓,八月十四日,诸王贝勒于崇政殿皇太极梓宫(棺材)前议立皇位继承人。

P15-17

序言

  康熙,姓爱新觉罗,名玄烨,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1662年-1722年在位。他死后庙号为圣祖(即清圣祖),生时年号为康熙。人们习惯以年号代之,称他为康熙、康熙帝、康熙大帝。

康熙生活的十七、十八世纪,世界上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资本主义的曙光划破了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人类历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夜与昼、血与火、退与进、死与生的悲喜剧。一时间,哲人如星,英俊如云,怪杰枭雄,交相辉映。

时势造英雄,也造就英雄的对手。在一向平庸的各国封建君主中,此时突然涌现出一批伟岸之君,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二世(1661年一1685年在位)、法国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1661年一1715年在位)、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一世(1682年一1725年在位)等,他们无一不显示出时代赋予的伟人性格,无一不创造出前无古人的业绩。他们一方面以百倍的疯狂和无情的手段,镇压革命派、维护专制王权;一方面不得不打开窗口,吸纳资本主义的清新空气,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经济、贸易政策,发展工场工业,进行海外扩张,为其国家进人近代文明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

康熙,是与此同时,在中国上空闪耀的一颗同样夺目的帝王巨星。

康熙的文韬武略,远胜于与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位君主。他雄踞九五、横扫六合,平藩伐准、恩威并施,有效地奠定了中华帝国的辽阔疆域,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高度统一。他励精图治、宽民裕国,发展生产、弘扬文化,使中国封建社会步入了发展的巅峰——康乾盛世。

康熙的所作所为,又仿佛远离于与他同时代的那些著名君主。他和他的帝国,在世界激烈变革的风雷烈火之中,似乎依旧保持冰清玉沽,至多有冷眼向洋看世界,却绝无热风吹雨洒江天。

外表的繁华,内里的悲凉;绝对的前进,相对的落后。同一时代,时代的差距;同属伟人,伟人的迥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的沧桑变化,人们愈益为之感到困惑。

然而,这是从史载康熙事迹中产生的思考和困惑。这种思考和困惑太过沉重,乃至于忽略了康熙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你能从这种思考和困惑中认识到,康熙——原来的康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不,康熙在那里往往只是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千篇一律记载出巡、册封、祭祀、征战、任免等等的帝王本纪的传主。

那么,影视中的康熙是什么样的人呢?

《康熙王朝》里陈道明扮演的康熙,《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张国立扮演的康熙,《鹿鼎记》里温兆伦扮演的康熙,《雍正王朝》里焦晃扮演的康熙……那些康熙太接近编剧和演员的本色。那些编剧和演员或者不知道历史、历史人物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惊天地泣鬼神、震撼人心的戏剧性,而去挖空心思编造所谓的戏剧性;或者不知道,历史、历史人物的重要关节点,不能打文学艺术的旗号进行虚构,就像不能虚构关公战秦琼一样,否则只能制造认识上的混乱。他们以影视形象介绍给我们的康熙,不是太虚狂,便是太平民;不是太高深,便是太世俗……均似缺少内在的、只有康熙才会有的那种气质和魂魄。

那不是我心目中的康熙,不是原来的康熙。

康熙,是人中龙凤,我们就从龙凤说起。

传说古老中国的东方有一座汤谷,汤谷之中有一株参天的扶桑古树,树上栖息着十个太阳。每至黎明,其中之一便在汤谷中沐浴,将水与天染成金红,然后从扶桑顶端喷薄而出,开始将光明洒向人间的一日行程。圆圆的太阳如何飞升?人们认定,是日之精——一只神异的三脚神鸦驮负她,于是便有了对凤鸟的图腾崇拜;又说黄河流域中段有一个不分四时昼夜的燧明国,国中有一棵屈盘万顷的火树名燧木,一日一只似枭的神鸟飞来啄树,进出了灿然的火星,燧明国首领见了心中一动,取其枝钻出了火,他们为自己取到神奇的火而自豪,于是号为燧人或炎帝。他们崇拜火,进而崇拜在天之火——太阳。他们崇拜给他们带来火的神鸟,进而将神鸟幻化成日之精魂——三脚神鸦,作为了他们的图腾神,这就是原始的凤。

据传说,古老中国的西方有一座昆仑山,昆仑山上有一对兄妹——女娲与伏羲。有说女娲造人,又说女娲与伏羲于天地开辟之际结为夫妻,成为人类的共同始祖。而伏羲家乡远在南方雷泽,伏羲之母华胥,在雷泽无意间踏上了雷神的巨大足印,有感而孕,生下了他。远古的雷泽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有无数蛇鳄、湾鳄、扬子鳄栖居其中。鳄遇雨则鸣,鸣则用尾鼓其腹,发出“蓬蓬”的声音。伏羲氏族以渔猎畜牧为生,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和猪,鳄的头部像牛,·有“产牛”之称,与雷雨有关,于是被加上牛角,成为牛首鳞身、伏羲氏族崇拜的图腾神——雷神,这就是原始的龙。女娲人首蛇身,伏羲苍龙之相,他们都是以龙为图腾的先人。

女娲、伏羲、燧人,太古时期的三皇,他们的背后,是璀璨夺目的中国古老文明。女娲、伏羲生活的长江下游及淮河流域,正是考古发掘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区。燧人氏生活的黄河中游,正是考古发掘的仰韶文化区。

事实上,龙凤图腾在最初形成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相互融合。华胥在雷泽感雷神之迹而生育的,除了伏羲,还有太昊。太吴姓风,也就是凤。太吴时母系下传,姓母姓,可知其母华胥氏族为凤图腾系统。伏羲、太吴的母系是凤图腾,父系是龙图腾,于是雷公幻化为龙身、鸟喙、人面;太昊凤姓,却以龙为各官,为东方青帝,东王公。伏羲龙虎图腾的一支向北向西迁徙,不但带去了伏羲女娲的传说,而且形成了西王母部族。西王母“人面虎身”、“豹尾虎齿而善啸”,以龙虎为坐骑,一个在长江下游,一个在陕甘青地区;一边是东王公,一边是西王母,对应的是伏羲和女娲。

也许,仅血缘的连线还不足以构成一个伟大的民族,于是,氏族公社后期出现了战争,黄帝与炎帝三次大战于阪原之野。

黄帝祖居于黄土高原,以天鼋(转音为轩辕)为图腾,属于龙图腾的系统,黄帝族是融合了诸多氏族的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传说黄帝住在古老的昆仑山。山上立有开明兽,九首、虎身人面,这是九个龙虎图腾氏族的结合。开明兽西面有凤凰、鸾鸟,头顶蛇,脚踩蛇,胸前挂蛇,这是龙凤图腾氏族的结合;开明兽南面北面有各种各样的鸟,包括六头的树鸟,还有蛟、蝮、蛇、豹等,这又是凤图腾氏族的结合与龙图腾氏族的结合。

黄帝战胜了炎帝,炎帝后裔的一个支派蚩尤不服,又与黄帝在涿鹿大战三年。蚩尤是蛇的象形,黄帝战胜蚩尤后,其天鼋图腾升格为龙。这只龙是吸收了蚩尤蛇图腾之后,龟蛇合体、蛇绕龟身的玄武龙。

龙图腾后来又有诸多变化,最终演变成牛头、象鼻、鹿角、马鬃、蛇躯、鳞身、鳄棘、鱼尾、鹰爪、龟足,能呼风唤雨、行云播雾,水中游、云中飞、陆上行,变幻无穷的神物。

凤图腾也有诸多衍变,在经历了玄鸟、朱雀阶段后,凤成了“鸿前而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颔而鸡喙,集丹凤(朱雀与锦鸡类同太阳复合而演变的)、青鸾(似凤而白缨,火离为孔雀)、白凤、鲲鹏(鹳、鹤、鹭鸶、天鹅与鱼类复合而演变的)等百鸟华彩于一身,现则天下大安宁的神鸟、祥瑞之鸟。

无数种图腾复合的龙,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主图腾神;无数种图腾复合的凤,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辅图腾神。随着年代的推移,龙与凤不断融合、积淀,不断出现龙凤合一的趋势。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元、特别是清,将凤尾移到龙尾上,使龙爪似翼非翼、似爪非爪;将龙爪移到凤身上,使之似兽足非兽足,似鸟爪非鸟爪。

龙与凤,最终超越了图腾,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白山黑水,是东夷凤族的故土之一。满族传说,他们的始祖布库里雍顺,是仙女吞食神鹊衔来的红果后孕育而生的,说明他们也是凤族的一支。

数千年来中原龙凤几度碰撞、几度融合、几度腾飞,到明末,已是龙钟老态。

而从东北人关君临天下的,却是刚刚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满族——一只新的、迎风展翅的雏凤。

龙凤文化新的碰撞,一方恢弘凝重,但耽于末世,趋于腐败;一方生机勃发,却尚未脱尽野蛮。

龙凤文化新的碰撞,新的融合,新的腾飞。

然而,尽管是新的碰撞、新的融合、新的腾飞,却无法突破旧的格局、旧的轨道、旧的归宿。在十七世纪世界变革的大潮面前,中国龙凤文化的这种新与旧,终归于旧。这是龙与凤的悲剧和劫难,这是人中龙凤的悲剧和劫难。这是不可逃脱的悲剧和劫难,不可逃脱,是说命运。命运并非冥冥中神之所主,命运是历史、客观、规律使然。人与命运抗争,体现了只有人才具有的伟大。伟大的人难逃命运之神的左右,说明即使是伟人,在命运面前也同样渺小。

伟大而渺小的人,为人的伟大而渺小所震撼、困惑、激奋。历史,就在人的震撼、困惑、激奋中,被创造出来。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这位少数民族出身的帝王具有超乎寻常的生命力,他的人格比较健全。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原来康熙(图文典藏历史大讲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80692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7
15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