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当山/中国名山文化旅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世界遗产文化旅游丛书》之一。该丛书主要讲述了各“文化遗产”漫长的历史,迷人的风韵,千古的辉煌……为您打开一幅幅优荚的画卷,介绍各“自然遗产”旖施的风光,独持的地貌,珍奇的动物与植物……拥有了本丛书,您的游览之旅就会转化为深刻的身心体验,由衷的愉悦将会如影随形,终生相伴。本书介绍了武当山的建筑文化和道教文化,其中重点介绍的是建筑艺术。

内容推荐

《中国世界遗产文化旅游丛书》自2004年起,陆续出版。本丛书彩色印刷,图文并茂,每个“世界遗产项目”自成一册,由知名学者以深厚的学识、细腻的笔触:

为您翻开一页页尘封的历史,讲述各“文化遗产”漫长的历史,迷人的风韵,千古的辉煌……为您打开一幅幅优荚的画卷,介绍各“自然遗产”旖施的风光,独持的地貌,珍奇的动物与植物……拥有了本丛书,您的游览之旅就会转化为深刻的身心体验,由衷的愉悦将会如影随形,终生相伴。

本丛书2004年11月在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暨评奖”活动中,获社科类图书整体设计铜奖。

本丛书的《清东陵》,入选《2005年知识工程推荐书目》。

目录

壮哉大岳

仙岳朝宗的天下名山

 天生一个“非真武不当”之山 

 魏晋隋丹士修炼的世外桃源

 唐宋元帝王告天祈福的福地

罕见的明朝皇家庙观

 探秘永乐皇帝大修武当

 解读嘉靖皇帝重修武当 

举世无双的世界奇观

 大岳神仙府玄都帝王家:天人合一的奇特空间

 桃源休避世武当深武陵:无与伦比的风水形胜

 仙宫悬石壁 道室插云天:虚无缥缈的道家宫观

 紫翠群峰抱香灯万国朝:楼台隐映的皇家园林

最富魅力的旅游胜地

 绚丽多彩的景观

 千古不绝的敬香

 别具一格的风俗

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

 天下第一黄金殿

 千古皇帝第一坊

 白玉京中第一城

 中国道教第一塔

 魂断南岩第一香

 佛道合体第一洞

 悬岩绝壁第一殿

精美绝伦的文物瑰宝

 真武大帝神永乐皇帝像

 金龙玉帛难救断魂湘王

 多劫的明英宗与活神仙

 尽忠职守的卫士王灵官

 玄天上帝的人间祖宗牌

 腰斩的夏言与福寿康宁

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

 独特的神仙谱系

 呼风唤雨的方术

 无比神奇的榔梅

 循环不衰的朝奉

神秘高深的武当神功

 仿五禽戏:暗藏玄机的道家内丹功

 服气辟谷:五龙睡法的创始人陈抟

 通微显化:张三丰创建太极武当功

 武林佳话:贺龙元帅与道长徐本善

梵音天成的玄都仙乐

 人神共娱的武当道乐

 鲜为人知的皇帝乐章

 请神求仙的斋醮法事

动人心魄的轶闻趣事

 以雄平生王世贞游武当

 探寻奥秘徐霞客上武当

 撰写草本李时珍攀武当

 抗倭平寇汪道坤酬武当

 千古一谜成祖不到武当

 空前追逃惠帝迷踪武当

 有惊无险福星高照武当

附录 武当山大事记

试读章节

武当山被古人奉为名山,首先是因为它独特的地理特征。元·吕师顺《武当福地总真集》所述,武当山“是山也,七十二峰擅其奇,三十六岩专其秀,涧溪潭洞之清幽,草木禽兽之珍异,珠庭仙迹灿然靡所不载,盖名山中之雄伟杰特者”。明·王佐《大岳太和山志序》则称:“天下名山之多矣,未必皆有名也。志天下名山有矣,未必如此志之重也。盖此山之秀之灵之美绩种种出奇非他山比也……其来也乾兑发源,其应也翼轸二宿,房城护其南,汉水环其北,拱者七十二峰袤延之者八百余里,此之谓天下名山之拔出者也。”可见古代风水家们选中武当山是因为山势奇特峻秀,水源充沛。同样,道家选中这里为仙山福地也是这个原因。唐·吕洞宾《题太和山》赞叹:“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耸太和山。面朝大顶峰千丈,背涌甘泉水一湾。石缕状成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灵源仙涧三方绕,古桧苍松四方环。”可见环境之美、景色之奇,是武当山成为中国名山的主要原因。

武当山位于秦岭褶皱系南岭印支褶皱带的武当山隆起中部,属大巴山脉东延支脉。8亿年前武当山从沧海中升起,有如一块硕大的巨石,以近北西、北东向两组断裂为主导,又派生出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等规模较小的断层及节理裂隙,使岩石支离形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再经过内、外营力的冲击,裂变为笔架、元宝、双乳、驼峰等优美的形态。由于山系呈东西方向展开,从老君堂到五龙宫一线,北边为汉江丘陵谷地,海拔一般在100~500米;南面为武当山地,主峰天柱峰海拔为1612米,四周山峦环绕,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峰林石柱的雄奇景观。另外,重峦叠峰的山区,在垂直方向上保留有三级夷平面,第一级海拔1500~1600米,第二级海拔800米,第三级海拔165~200米。沿汉江河谷保留有四级阶地,第一级海拔97~105米,第二级海拔119~120米,第三级海拔131~141米,第四级海拔145~165米。这些阶地的形成,是武当山在更新世以后,受地壳构造运动影响,频繁振荡,经历了4次上升期和3次稳定期的结果。上升与稳定两种应力的作用,还造成汉江两岸的多级阶梯地貌,形成了大量的危岩与险坡,构成了武当山三十六岩美丽的自然地貌。

P7-8

序言

太行绵绵,昆仑巍峨,天山高耸,贺兰奔涌,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起伏蜿蜒的山岳如笔走龙蛇,勾勒出地形骨架和地貌格局。在今日中国的版图上,山地近占十分之七,除名符其实的山岳外,高原与丘陵、平原与盆地,以致内海大陆架等地貌类型的分布,都无不与山脉构造密切相关,长白苍苍,祁连莽莽,崇山峻岭构成了中国自然景观的典型特征和审美意象。

在中华先民的心目中,山岳形象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不少歌颂山岳的篇章,此外在《山海经》、《禹贡》、《水经注》等古籍中。也都不乏有关山岳的描写,各地方志书中则更是对所属山岳及其文化有翔实的记载。古人眼中的山岳,充满了神圣与神秘,风云雷雨之所生,万物苍生之所养,人们因此把山作为自然神的对象予以崇拜,并赋予了山岳形象以神秘的色彩。《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日神。”《山海经》道:“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出于对山神的敬畏,人们很早就开始进行祭祀活动,舜帝已巡祭泰山、华山、恒山、衡山诸山,出土于殷墟的甲骨文上记载了以山为对象的占卜活动。从记载中的“禹封九山”算起,对名山的祭祀活动已绵延4000多年,后来封建帝王将祭祀山川大地的活动制度化、礼仪化,名为封禅,《史记·封禅书》中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72家。”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亲自登岱岳封泰山,山下禅梁父。汉武帝则更是封禅五岳,视其为成为天的象征,炫耀。尊天重民”。自此五岳成为神山和圣山,跃居中国名山之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山岳作为风景对象来经营的国家,也是最早把山岳风景作为观光对象来审视的国家。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已经发现了山岳的审美属性,并赋予了山岳以人文性格,“夫山者,万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焉。出云导风从乎天地之间。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于山也。”古人借山比君子之德,使其万人仰止。山岳的形象经常被人们作为品德和操守的象征,如以“高山流水”比喻高尚人格,以“山高水长”比喻友谊长久,以“高山仰止”比喻敬慕之情,以“恩重如山”比喻恩泽之厚等,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对山岳的认识和感情。除具有道德功能外,山岳的雄伟、秀丽、幽深、奥秘的审美属性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要求,也起到了开拓胸怀、陶冶性情、启迪心智的作用。《诗经·小雅》中就有“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的抒情和赞美。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雅士纷纷避祸于山林,著名诗人陶渊明就隐居于庐山,陶醉于山水间,其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顾凯之往游会稽山,人问其山水之美,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胧其上,若云兴霞蔚。”魏晋之际,山水诗与山水画蔚然而起,其中山水画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影响深远。山水诗画及相应的山水文论对自然美的欣赏起到了提升和纯化作用,刘勰说:“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地理之形;此盖道之文也。”意即自然美存在于名山大川之中,需要到真山水中游历才能对美有所领略。魏晋以降,文人雅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辞艰辛游览名山,跋涉大川,沿为时尚。

天下名山僧占多。我国许多著名的山岳同时也是佛教名山或道教名山,僧人和道士为了修行,选址于景色优美、清幽寂静的山林建造寺观,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安全和发展而逐渐形成较为特殊的丛林经济、丛林制度,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强化了名山的凝聚力和区域格局。其中,佛教名山如五台、峨眉、九华、普陀,道教名山如青城、崆峒、武当、龙虎等,由于被宗教赋予了神圣的含义,故而各教派对名山的开发和建设,客观上保护了自然景观,保护了生态环境,并且创造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中尤以世俗化了的寺观风景建筑最为突出。

名山中的佛寺道观,在基址选择和设计经营上十分注意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以自然环境烘托宗教气氛,把佛、道的审美与世俗的审美融糅起来,使得寺、观兼具。风景建筑。的性质而成为名山的重要点缀。山上道路的布设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还兼顾景观的组织、景点的联络而成为动态的游览观赏路线。长期的经营,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与步履,最终成为朝拜与游赏的对象,老百姓利用宗教节日或农闲之际朝山进香,文人名流借游览名山求仙问禅、访僧晤道,形成了原始型的山岳旅游文化。

千百年来的营建活动、宗教活动和世俗活动,赋予了名山丰富的文化内涵。经过不断积淀与筛选,这些人文内涵逐渐系统化、综合化而成为以山岳为载体的文化现象,构成了华夏山岳文化的精华。名山之中,佛观数量之多、规模之巨丽、建构之精美,举世无双,堪称世界遗产。而名山中的洞窟、造像、摩崖、石刻、经幢等也同样是巨大的文化宝库,是中国传统“金石学”中的“石”的主要研究对象,泰山一地就系统地保存着从汉代到清代的石刻碑碣千余处,摩崖题刻不计其数,成为名符其实的。石头的史书”。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游历名山已成为社会风尚,他们从山岳风景中汲取灵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散文、游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山水文学。名人名山,千古流传,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以“一斗百篇逸兴豪,到处山水皆故宅”的豪情遍访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首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篇。其他如陶渊明、王维、柳宗元、白居易、苏东坡等,他们留下的足迹也为山岳景观的文化内涵融入了浓浓的笔墨。山水画家则多以名山为创作蓝本,搜尽奇峰打草稿,运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中国山水画奇妙的气象和意韵,表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山水审美意趣。

名山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蕴藏着动人的神话传说、逸闻口碑,其中的大部分成为民间各种通俗文学的题材,有的则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而跻身于雅文学之列。这些文学作品虽然并非直接依附于名山,也不呈现为具体的体量或形象,但却能间接地渲染名山的风景,强化人、景之间的感应关系,加深风景的意境。

著名旅行家魏源在其《游山吟》感叹道:“人知游山乐,不知游山学。人生天地间,息息宜通天地篇。特立山之介,空峒山之聪,淳蓄山之奥,流驰山之通。泉能使山静,石能使山雄,云能使山活,树能使山葱。谁超泉石云树外,悟入介奥通明中?游山浅,见山肤泽;游山深,见山魂魄。与山为一始知山,寤寐形神合为一。蜗争膻慕世间人,请来一共云山夕。”文中流露出对山岳文化博大与精深的感悟。时代变迁,如今在当代人的眼中,除去浑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之外,山岳风光自然会有其新的功能和意趣,在维持着生态平衡的山岳环境内,那充满了美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诸如岩石、土壤、水体、植物、动物、云雾、雨雪以及阴晴、明晦、季相等,它们或独立或综合地构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给予人们以最大限度的美的享受,它们是山岳自然美的精华。在山岳风景中,山体的地质构造、地貌景观和岩性特征也赋予了山岳审美新的科学内涵,而蕴藏山岳之中的动植物资源、自然生态群落、稀有动植物品种,以及特殊形态的水体、罕见的局部小气候、特异的天象等,也足以成为新的审美意趣,为今天及未来的山岳审美和山岳文化旅游提供取之不竭的宝藏。

刘 托

2006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当山/中国名山文化旅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祝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439846
开本 32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3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3: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