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五大贡献(英汉对照)/凤凰苏教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的十三篇文章都出现在美国19世纪末,都是当时的名文,风格各异,语言驳杂,题材多样,真如五彩缤纷的焰火,绚烂夺目。

读散文,总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那一字一句恰如清风徐来,令人在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同时,更能明事理,解疑惑。本书的文章因为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很多方面,因此可满足多种鉴赏口味和需要。在这个工具理性膨胀、人文精神衰微的时代,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这样精致的散文是否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呢?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各届知名人士的十三篇散文,其中有著名教育家查尔斯·威廉·埃得奥特所写的《美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五大贡献》,有著名作家约翰·巴勒斯所写的《蜜蜂赞歌》,有汉密顿·马堡的《鳕鱼岬上的忒奥克里托斯》以及亨利·詹姆斯的《法国戏剧》等等。内容涉及历史、政治、自然风光、心理、文学以及思想等方面,论述深刻,描绘细致,寓严谨的知识于通俗的叙述中,为读者展开了一幅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生动画卷。

目录

一 美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五大贡献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3

二 论梦威廉·迪安·霍威尔斯/37

三 蜜蜂赞歌约翰·巴勒斯/67

四 断腿的考普勒斯一家克劳伦斯·金/95

五 法国戏剧享利·詹姆斯/119

六 鳕鱼岬上的忒奥克里托斯 汉密尔顿·怀特·马堡/153

七 美国的殖民主义 享利·卡伯特·洛奇/179

八 巴黎之后的纽约威廉·克莱利·布朗奈尔/219

九 物质的专制 爱德华·桑福德·马丁/251

十 文学中的自由竞争和保护主义塞缪尔·麦科德·克罗瑟斯/263

十一 但丁和通俗语言 西奥多·罗斯福/271

十二 不适者的抗争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283

十三 论贺拉斯颂诗的翻译威廉·彼得菲尔德·特伦特/293

译后记/310

试读章节

正是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美国为我们的种族进步作出了最好的贡献。

有一部分过分多愁善感的人偶尔会痛惜在我们国家缺乏对战争的普遍诱因,理由是战争在一些作战者身上形成了某种崇高的品质,也给英雄主义的实践提供了机会,比如勇气、忠诚和自我牺牲。更有甚者,有人说长期的和平使民族变得软弱、奢侈、物质化,而农民、制造商、零售商和享乐主义者的平庸追求代替了爱国士兵的崇高理想。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在两个相反的方面都犯了错误。首先,这种想法忘记了战争是人类可能从事的最可憎的职业,尽管它造就了一些杰出的品质。战争是痛苦的、不可靠的、残忍的。自卫的战争,尤其是站在一个抵抗强大的侵略者或压迫者的弱小民族的立场上,会激起普遍的同情;但是任何无畏的防御都必须依靠一支占优势的军队的攻击,而战争,既然是双方的冲突,就必须从它对参战双方的道德影响上来评价,而非只看一方。此外,处于弱势的一方可能有更坏的理由。战争直接造成的残酷后果已经足够严重,但它后来的影响往往更糟糕,因为这种影响将会无期限地延长,无期限地荒废和破坏下去。在我们的内战结束了三十一年后的今天,仍然有两种在那场战争中滋长的罪恶折磨着我们的国家。更明确地说,首先,我们中很大一部分人信任着没有本质价值的,或者说价值低于其面值的钞票,它的流通完全是被国会的行为支配的;其次,信任国家的年度总财政在抚恤金方面的巨大支出。正是内战中产生的纸币幻觉造成了今天银元货币的幻觉。作为战争的后果,我们民族在三十三年内已经支付了20亿美元的抚恤金。倘若这些抚恤金都付给了那些因战争致残的人,那么它是一笔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尽管是非生产性的费用;只要这笔费用被支付给那些没有残疾的男男女女,那它不仅仅是非生产性的浪费,而且将使社会混乱、腐化;只要这笔费用促使了许多年轻女子嫁给衰老的男子,把婚姻作为金钱的投机,那么它滋生了一种阴暗的社会罪恶。要想计算出或者想象出不兑现纸币的骗局已经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是不可能的,并且我们可预见在将来的一百年里这种抚恤金制度的一些最恶劣的后果还会继续,除非那些关于寡妇抚恤金的法律将被修改完善。事实上,1812年的战争中领取抚恤金的人只有21人是幸存的士兵和水手,而寡妇却有3826人。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类好斗的本性,但是它也满足了人类对掠夺、毁灭、残暴的规则和专制的权力的嗜好。我很怀疑与现代化的装置作战是否能继续满足好斗的原始本能,因为将来两队敌对的士兵根本不可能相遇,或者说任何一队都不可能抵达敌人的防御线。机枪只能与那些挥动着割断草叶的长柄镰刀相比了,这样使得骑兵的任务成为不可能,就正如现代铁甲舰使得纳尔逊的一支舰队的作战演习化为泡影一样。在陆地上,今后一方抵达另一方边界的唯一方式将是隐蔽的、匍匐前进的,或者是突袭。海军的行动今后将成为两架机器间的对抗,当然,是由人操控的,但最终获胜的将是最好的机器,而不再必然是忍耐力最强的人。战争将成为国库或战争资金问的竞争,因为既然一万个人在一个小时内能烧掉价值一百万美元的军火,没有一个贫穷的民族能长久地抵抗一个富国的进攻,除非这交战双方问有着显著的精神力量上的差异。

P11-13

序言

在欧美诸国,普通家庭在客厅、壁炉旁或卧室等处,一般都置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他们称谓的“家庭读物”。在中国,所谓的家庭常备读物似乎固有所指,通常为菜谱、医疗保健或旅游指南之类,但西方的家庭常备读物却主要是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书不是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纯粹为了装饰或摆设,少有开卷,仅供观瞻,而是放在床头、茶几、阳台甚至卫生间,触手可及,可以随时翻阅。出门旅行前也可以顺便带上一册,在候机候车间隙捧而读之,既打发时间,又时时受益。这样的书,父母看过可以传给孩子,孩子看完再传给自己的孩子,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文化的传承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静悄悄地进行,伟大的文明就这样绵延于世。

令人遗憾的是,以文明悠久著称的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却缺少和自己的民族文化地位相对应的普通家庭常备读物。走进一个个越来越宽敞明亮的中国家庭,我们能看到琳琅满目、充满了艺术感的家具,能感受到灯光营造出的朦胧诗意的氛围,却很少能看到一个书架,一个承载人类文明积淀的书架;乘飞机或火车出行,多见旅人们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地等候、聊天、打牌,亦多见时尚杂志或街头小报人手一份,却少见有人手捧一册文学艺术作品在喧嚣的环境中静静阅读。承续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人,在现时代表现出的对精神生活的漠视,让人生出一种巨大的遗憾和忧伤……

正是这样的感时伤怀,正是这样的遗憾和失落,正是这样一种久违了的文明意识,正是这样一种萦绕于心的担当,让我们起意策划出版这样一套充满着人文气息的“家庭书架”。

这是一套在西方文化发展和文明积淀过程中影响久远的读物,这是一套影响了欧美诸民族心灵世界和集体文明无意识的读物,这是一套可以让个体的精神世界变得无比丰富和无比强大的读物,这还是一套人人皆可阅读但充满着贵族气息的读物。

这套“家庭书架”,凝聚着人类文明中最美妙的智慧和最敏锐的灵感,一群最善于思考最长于想象的伟大作者,将神奇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进行到底,凝结成人类文明最璀璨的结晶体。

这些作品是思想的圣坛,回响着每个与之结缘的个体在文明深处徜徉徘徊时细微而悠远的脚步声;这些作品是人类语言的丰碑,文字垃圾在这里被无情地埋葬,快餐文化在这里灰飞烟灭。

这套大型汉英双语版图书大致可以分为文学艺术类、传记类、历史类、游记散文、社会文化类等。作者们虽然身份、职业不同——他们或为文学家,或为艺术家,或为政治家,但都以文辞优美著称,即使深奥难测的美学著作,如佩特的《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也因作者优美的散文笔法而让人亲近。其他如奥威尔的《政治与英语》、吉卜林的《谈谈我自己》、康拉德的《生活笔记》、罗斯金的《艺术十讲》、杰罗姆的《小说笔记》、兰姆的《兰姆书信精粹》、卢卡斯的《佛罗伦萨的漫游者》、萨克雷的《巴黎速写》、鲍斯韦尔的《伦敦日志(1762—1763)》等,皆出名家之手。这些游记或散文,不仅充满着精神感召的力量,而且因其文辞隽美,还可以作为美文来欣赏、诵读。执一册在手,当是畅快的精神旅行。

众所周知,译事沉疴业已成为当代中国知识领域难以治愈的顽疾,草率、随性、误译、漏译、跳译、畏难等等随处可见。虽然当前仍有少数译者在译事丛林中艰难爬梳并屡有优秀成果问世,但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当年傅雷先生之于《约翰·克里斯朵夫》及王道乾先生之于《情人》的译事之工了。在今天的译著中,我们看不到修辞,看不到信达雅,看不到前人遗风,我们看到的是急功近利,看到的是用电脑翻译工具草译出来的种种无厘头。这是翻译者的悲哀,是出版人的悲哀,是读者的悲哀,是文化的悲哀。

在这种恶劣的翻译环境和悲哀的心境中,我们开始了充满挑战的组译议程。组织会聚了许多大师著作的“家庭书架”的翻译出版,于我们而言,与其说是建立出版功业,毋宁说是进入了布满陷阱的出版丛林。我们规避陷阱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给读者朋友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阅读文本。

我们深知,大师著作的翻译是艰难的,用汉语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缺憾,甚至我们都怀疑这些思想是根本无法用另外一种语言传达的。这时候“迁就阅读”就必须成为我们出版人唯一的选择。尽管译者和我们都想“用优秀的作品来鼓舞人”,尽管译者和我们都努力地走在通往理想之塔的道路上,但在这些图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的内心仍然深感惶恐。我们深知,为读者奉献的译文仍然存在着有待克服的种种问题。

但是我们有勇气,有足够的勇气用这种英汉对照的方式将这些文本呈现给我们的读者。一则希望读者可以在英语与汉语的比照下更深地体察语言的精微和文本的精致;一则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方便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出我们的不足,使这套丛书在今后不断的修订过程中日臻完备。

译事惟艰,出版惟艰。冀希读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翻译事业和出版事业。丛书如存有不当之处,希望读者朋友们宽容并谅解。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

后记

本书收录的十三篇文章都出现在美国19世纪末,都是当时的名文,风格各异,语言驳杂,题材多样,真如五彩缤纷的焰火,绚烂夺目。

读散文,总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那一字一句恰如清风徐来,令人在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同时,更能明事理,解疑惑。本书的文章因为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很多方面,因此可满足多种鉴赏口味和需要。

文章题材和语言风格的多样化每每使我感到黔驴技穷。由于欠缺很多专业:知识,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每个作家的语言风格差异很大,因此不能用统一的笔触翻译,这总令我无所适从,也是本书薄弱之处。希望读者能够不吝赐教,多多指正。

我想要感谢我的导师孙宜学教授,他平时对我关怀备至,令我在这个多思多惑的年龄受益匪浅。同时,也要感谢编辑的催促和鼓励。

在这个工具理性膨胀、人文精神衰微的时代,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这样精致的散文是否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呢?

译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五大贡献(英汉对照)/凤凰苏教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
译者 陈涛//王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374920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4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71.28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