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霍英东全传
内容
编辑推荐

霍英东,香港20世纪罕有的商业奇才、最出色的华人体育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内地最广为人知的慈善家。想了解他如何赚得第一桶金吗?想了解怎么在商战中出奇制胜吗?想众他的成功人生经验中得到什么启示吗?本书一定可以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内容推荐

霍英东,香港20世纪罕有的商业奇才、最出色的华人体育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内地最广为人知的慈善家、晋身于"党和国家领导人"阶层的"红色资本家",他同时也是香港沧桑巨变的见证人。本书源于作者和霍英东的访谈,取材于传主朋友、亲人、部属和内地与港澳三地几十年间关于港澳经济、社会发展的史书和有关霍英东的报刊书籍资料,及霍氏集团提供的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文件。一年有余的面对面交谈,43盒录音磁带,近十年的文字打磨,近三十万字的篇幅,忠实记录了霍英东的心路历程和一生的传奇,也写出香港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一个小小货运港口变成国际大都市的历史。霍英东非凡的一生,如一块多棱镜,清晰地折射出香港20世纪的风云变幻和光辉岁月。

目录

引 子 /1

第一章  船上出生 非霍去病后裔/l

第二章  丧兄失父 霍家弃舟登陆/6

第三章  成绩优异 就读皇仁书院/11

第四章  打工艰难 屡被老板解雇/18

第五章  开杂货店 第一次当老板/24

第六章  小试牛刀 拍卖物资盈利/29

第七章  历尽艰辛 远赴南海荒岛/34

第八章  死里逃生 险些葬身大海/40

第九章  冲破禁运 海上贸易发迹/48

第十章  战时经历 是非如何评说/57

第十一章 涉足地产 初显创新本色/63

第十二章 世界首创 分层出售楼花/7l

第十三章 地产勃兴 促进香港繁荣/78

第十四章 谣言四起 传被递解出境/85

第十五章 中流砥柱 反对搞大联合/90

第十六章 大举淘沙 终成行内巨擘/100

第十七章  反对开赌 拒到澳门投标/106

第十八章  进退两难 提出繁荣计划/115

第十九章  一波三折 赌场艰难开张/12l

第二十章  四大股东 股权错综复杂/129

第二十一章 超然物外 坐收巨额利润/135

第二十二章 部署撤退 逐渐淡出赌坛/142

第二十三章 国庆观礼 绕道澳门上京/15l

第二十四章 团结同侪 创建地产商会/157

第二十五章 独力投标 宝地应得而失/164

第二十六章 离港半年 观望香港前途/170

第二十七章 英美封杀 贱价卖星光行/178

第二十八章 文莱开港 震霆小试牛刀/186

第二十九章 承建工程 亦是迫于无奈/19l

第三十章  隐退香港 走向红色北京/198

第三十一章 创办球队 驰骋香港体坛/206

第三十二章 决战伊朗 中国重返亚足/213

第三十三章 母亲仙逝 家族引人关注/221

第三十四章 豪门婚宴 迎娶港姐为媳/226

第三十五章 又见邓公 回乡寻根问祖/236

第三十六章 捷足先登 兴建高级酒店/242

第三十七章 力排众议 建高尔夫球场/25l

第三十八章 填河造地 择沙面起宏图/257

第三十九章 锐意改革 天鹅展翅翱翔/266

第四十章  曾经拥有 何求天长地久/273

第四十一章 身患癌症 祖国倾力抢救/280

第四十二章 捐资廿亿 支持祖国建设/287

第四十三章 纵横捭阖 俨然体育大使/295

第四十四章 效力内地 台湾图谋暗杀/303

第四十五章 时过境迁 敢对港英指点/308

第四十六章 注入巨资 重组东方航运/315

第四十七章 建贵宾楼 支持北京亚运/322

第四十八章 申办奥运 赌国铩羽而 /328

第四十九章 孤军作战 议案几遭否决/335

第五十章  涉足政坛 膺政协副主席/341

第五十一章 衔政府命 带头开发海南/351

第五十二章 意兴阑珊 难圆夏威夷梦/356

第五十三章 开发南沙 再创事业高峰/361

第五十四章 精诚所至 美梦当可成真/370

后记  我与霍英东之交往  /381

试读章节

当时,政府拍卖战时剩余物资主要在金钟海军船坞和中环毕打行举行。另外,一些私人公司也租用摩罗街和洗衣街,专营剩余物资的拍卖。自赚了2.2万元后,霍英东时常周旋于物资拍卖场,参加投标,从事物资买卖,并且不时有所斩获。他回忆说:"当时,除了用自己的钱做物资买卖外,我还偷偷用我妈妈的钱。因为那时我还帮她做事,负责收钱,收到钱后,先用来周转,买些艇仔、烂渔船。有一次,有5条船放在铜锣湾公开拍卖,下标时要预付7000元港币,而且要用支票。我们当时连银行户口都不会开,哪有支票?我就请林子丰帮忙开了张7000元的支票去下标,谁知最后没中。若真中标就好了,那时很多人都用船运货到广州、梧州等地方,可以赚很多钱……"

那时的霍英东,时常身穿一套黑料绸衣裤,活跃于货轮上、海岸边;往来于商肆和拍卖场之间。他帮母亲经营驳运生意,结识不少驳运客户,于是极力向他们兜售从拍卖场投得的渔船、艇仔,脱手较快。但剩余物资的拍卖 毕竟是短期生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再有了。

霍英东尝过买卖物资的甜头,体会到从事贸易盈利高、赚钱快,是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P33

至于霍英东的这段海上商业行为,一些人以"走私"两字概括之,这样的立论未免失之偏颇。其一,这种生意毕竟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一个不寻常的国际形势下所出现的特殊的商业行为;而且联合国当时对中国 内地实行"禁运"的决议之是是非非,至今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而中国政府,一直指斥此决议是"非法决议"。1951年5月20日,中朝两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就此决议发表声明,指出:"这个非法决议,赤裸裸地证明美国政府为了挽救其侵略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所受的严重失败,正逼迫其帮凶国家拿出更大的赌注投入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战争。对中朝两国人民实行禁运是美国政府企图扩大侵略战争的一个严重步骤……"

事实上,在朝鲜战争时期,除了像霍英东这样的港澳华商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这些国家的商人也以港、澳为基地与中国进行公开或秘密的贸易。就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也未完全禁绝,仅就美国官方1952年的统计,这一年美国就向中国输出了价值2770万美元的货物。而香港的不少英资公司,那时也秘密与内地有频繁的生意往来。据说,名列香港"四大英资洋行"之一的一家英资公司,那时就大发其"战争财"。P59  霍母刘氏逝世一年之后,又有一事,令霍家第二次成为城中热点话题。 但上次是"白"事,而这次是"红"事,是给霍家冲一次""喜"。

1978年9月初,有传媒披露,朱玲玲小姐将嫁给霍家大公子霍震霆,成为亿万富豪的媳妇。此消息一经传出,各传媒相继追踪报道事态发展,市民 对此议论纷纷,一时间成为城中热门话题。

朱玲玲到底是何方神圣?她嫁给霍家大公子为何引来传媒和市民广泛关注呢?原来,朱玲玲就是荣获1977年度香港小姐冠军名衔的城中绝色佳丽。 况且,朱玲玲也不是一般的香港小姐。她天姿丽色,气质高雅,出类拔萃, 是众人公认的历届最漂亮的香港小姐--至今,"最漂亮香港小姐"的美誉仍然非她莫属。

一个是富豪公子,一个是城中美人,且又是刚刚"出炉"不久的最漂亮的香港小姐,市民当然会对此津津乐道,而传媒也自然乐此不疲地大事渲染……

大学毕业后,霍震霆一直是霍英东的得力帮手,既协助父亲打理家族生意,也担任香港一些体育组织的要职,时常陪父亲出席香港和国际性的一些体育活动。

霍震霆的外表冷酷,但也明显地与一些富家公子的霸气、嚣张、狂放 截然不同。他是如何结识朱玲玲,并得到这位香港小姐芳心的呢?据香港传媒的披露,霍震霆和朱玲玲结缘于一次慈善步行活动。那是1978年初,无线电视举行一次公益金慈善步行活动。参加者除了一些达官贵人、名流明星外,还有上届港姐。朱玲玲是上届港姐冠军,自然也在其中,而霍英东和霍 震霆两父子也参与步行。朱玲玲是这次步行活动的"七金刚"队员之一,霍英东是另一队"红利士"队的队长,霍震霆则为"红利士"队的顾问。P227

后记

我与霍英东之交往  有空重新收听我和霍英东交谈的43盒录音带,那欢悦的倾心交谈的日子历历在目……

我与霍英东先生的接触,始于1 995年5月。自那之后的半年间,我和霍英东平均每周见面一次,有时是在他位于山顶的家里,有时是在香港赴广东南沙和广州的 途中,有时是在他属下的广州白天鹅宾馆、北京贵宾楼,有时是在深水湾乡村俱乐部、高尔夫球会,更多的时候,是在中银大厦霍氏集团会议室和中华游乐会的西餐厅。期间,霍先生曾经几次出国访问,但几乎每次一返港,他就约我交谈。在交谈中,霍英东多次表示:"现在时间不够用,花那么多时间跟你谈之后,我再也不会接受别的人采访,写我的自传、回忆录或者传记了……"

到了1995年12月底,也就是圣诞节前,我的《霍英东全传》有了一个初稿。我是用笔写作的,我很感激新华社香港分社的一位朋友在工余时间,用电脑帮我将三 十多万字的手稿打印好。我将打印稿在圣诞节前交给霍英东,征询他的意见。

那3天圣诞假期,霍英东随身携带厚厚一大叠《霍英东全传》书稿到广州从化县温泉度假中心看。

半个月后的一个晚上,约莫是深夜12点钟,霍英东打电话到我家找我,说:"我正在番禺,刚刚看了你的稿,看了其中一章,是关于东方海外的,所讲的都是事实,但可能这时公开不太适合。所以给你电话,等我返来,我们见面谈一谈……"

知道我家电话的人不多,深夜打电话到我家里的人,少之又少。霍英东有个习惯,就是晚睡,睡前还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所以他有好几次都是在深夜往我家里打 电话。另外,星期天或假日,他兴致一来,或突然间想到什么问题想找我谈,也往 我家里打电话。

第三天,我和霍英东相约在中华游乐会西餐厅见面。那天,霍英东的私人秘书 何先生亦在场。我问何:"听凌先生(霍的另一位秘书)说影印了一份稿给你看,不 知有什么意见,"何答道:"你那份稿,我看了,写得当然很好,是很高级的一本书,明显与街边的那些不同。但是,我也和霍生商量过,有些事,比如抗美援朝期间的事,1 997年前最好不要出,都不知英国人在最后一年要玩什么。我们要为霍生的处境着想。"

何先生的这番话,我是能接受的。我写传记,当然不会刻意为传主涂金抹粉,为他歌功颂德,但也不希望给他添麻烦。

之后,大约有半年时间,我和霍英东还是十多天见一次面。每次见面,他都是反反复复地谈那些我已经听腻了、几乎可以背诵出来的陈年往事:但有几次,他也提到《霍英东全传》。我的录音带里记录着他说的一段话:"我今天又看了你的文章,你不是为我抹粉贴金,但事实是一定的,你比任何人都理解我的历史,才这样写。(我)这种性格,你知,其他人唔(不)知……你是最理解我的人……"

霍英东喜欢与我交谈,每次见到我,总是滔滔不绝。我记得有一个周末,我们 在一个地方(不记得是在哪里了)交谈完之后,已接近深夜1 2点钟,霍英东的一个儿 子(一直没问他是显扬,还是显旋、显光、显强)开车送我回家,霍英东也在车里, 我们在车里一直交谈。到了我家楼下,车已停下,但霍生意犹未尽,继续在车里与 我交谈;约1 5分钟之后,他才说:"那好,今天就说到这里。明天,唔知你有无事?如果没事,我再打电话给你,大家再谈一下……"

我认为,霍英东喜欢与我交谈,可能是因为我从不附和他;加之我是研究香港 历史和时政的,对这方面的情况略有所知,所以我们有不少话题可以谈。交谈中,霍生时常就一些中国和香港的时政问题征求我的意见,而我也是尽自己所知,谈自己的见解。这种交谈是双向的。据闻,以往有不少记者、作家采访霍英东,都是霍英东说什么,对方记什么。我想,尤其是当霍生登上政坛之后,对他恭恭敬敬(或惟惟诺诺)的人可能更多。每个人的做事方式各不相同,我的这种方式未必是对的,这只是个人的性格使然。

霍英东很重视这部《霍英东全传》。自我将书稿交给他以后,他去公司上班,到中华游乐会打球、按摩,回到家中,或者出差到广东、北京、日本、美国……他都将书稿带在身边,一有空,就拿出来看。正因为他随身带着这份书稿,所以时常跟 着他的王宁世(霍在北京的秘书)、霍文逊等人,也有机会看完了这些稿子,他们几 人都向我提及此事。王宁世说:"老板每次来北京,桑拿时,稿放在外面,我就拿 来看,结果也看完了。"有几次,他的秘书凌汉伟说:"几磅重的稿,但老板时时都 带在身边,其实,他哪有时间看,但还是带来带去……"

霍英东前前后后对书稿提过不少意见。

有一次,在中华游乐会,霍英东突然问我:"有没有看过《旷代逸才》这本书?

我说没看过,也没听过。"你看过了,我反问他。

霍答:"我也没看完,但何生看过,向我推荐。这部书分六七本出版,我觉得我那本书也可以分成几本出版,每本一个内容,比如体育是一本,在内地投资是一本,这样读者喜欢哪些内容,就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本来看……"

我觉得霍英东的想法并不可行,但当时也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说:"我尽量 找《旷代逸才》这部书来参考一下。"

此事后来不了了之。

霍英东对书稿提出的要求,往往出人意表。有一次,他居然说到书的目录和书 中每一章的题目:"我的一生,每一件事都是与历史的发展分不开的,所以在目录 里,最好把每一件事发生的时间都注明上去,比如。初见邓小平",那是1 964年; 又如。再见邓公",是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之后:以后经常见到邓小平,但每一次见的含义、历史背景不同,所以有个时间注明在目录下,人家就清楚了。"

两天后,霍英东还将他自己亲笔注明的各个时间年代的目录给了我一份,让我 参考。

我认为,在不违反作者观点,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对一些问题进行删改是可以接受的。霍英东后来也向我提供了一些资料。所以,在1 996年8月,我曾躲在中山温泉7天,全面修改此稿。

何时出版《霍英东全传》,霍英东的意见有些含糊,但我理解他的意见至少是 在"七一"香港回归之后,而我也接受了他的想法。1996年10月底,他还安排凌 汉伟先生和我就《霍英东全传》做一次全面修改。凌来我们公司两天,将霍英东不 满意的地方告诉我,而我也据此对书稿做了一些修正和删减。之后,我和霍英东还见过几次面。

当然,我和霍英东这两年接触、交往的情况,远远不止于这些。

1997年4月底的一个星期日,霍英东约我到他位于山顶普乐道2号的私邸见面, 同行的还有凌汉伟先生。霍英东近几年大多时间都在这里居住。

那天的家庭式聚谈,约莫有3个钟头,霍英东除了谈他的身世、他的创业史、 他的思想外,还与我们讨论"七一"回归仪式安排、"七一"之后香港局势等问题。 等到我准备下山时,霍英东还特别交代:"冷生,你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没到南沙去了,有空,你去看看,这一年变化很大。另外,6月底,我们在北京郊县搞的一个 高尔夫球场开张,如果你有空,到时也请你去看一看。"

写《霍英东全传》,最初,于我而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从经济上考虑,希望这本书能够畅销,有较好的经济回报;二是希望重温一下香港近半个世纪的演变历史。但开始接触、采访霍英东以后,以及在撰写《霍英东全传》的过程中,有时 与别人闲聊,有人居然对我说:"霍英东是个"走私仔",大家都知道,他是走私军 火起家的………他儿子霍文芳在美国走私军火被美国警方抓获,一看就知,霍英 东全家是靠军火发达的……"

听到这些,我觉得社会上太多的人对霍英东有偏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其实这些人又有哪一个是了解霍英东的他们这些话,纯粹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而来的,这对霍英东非常不公平。所以,每次我都将我所能了解到的情况和我的认识 回应对方。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觉得有责任把一个真实的霍英东告诉给读者,澄清社会各界对霍英东的偏见和误解。当然,真实的霍英东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于我而言,写人物传记不存在为传主歌功颂德或对传主批判贬毁这个问题,因我总喜欢把人物当做历史来写,希望通过一个人的经历,向读者展现一个地区、一 个时代的变迁。史诗色彩始终是我写人物传记最高的追求。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那又谈何容易?但我还是期望透过《霍英东全传》,读者能大致了解到香港半个多世纪的演变历史,以及中英、内地和香港之间关系在近几十年间的变化。

我注重历史感,因而内容的真实是我写传记作品时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作品内容百分之百准确无误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南华早报》一名记者较早前访问我时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你写人物传记,涉及到人物的阴暗面时,怎样处理,我记得当时的回答是:"如果我知道事情的真相, 我就不会回避。"

这本《霍英东全传》是否做到这样呢?那还须由读者来评说了。但有一点我 可以大胆地说,关于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完全是我自己分析、思考的结果,是 我个人的观点。我时常对自己讲:如果不奉行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言论,那又何须辛苦抓笔,惨淡为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霍英东全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冷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104020561
开本 16开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5-03-01
首版时间 2005-03-01
印刷时间 200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7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