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本山正传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从偏僻的农村走进繁华的都市;他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国人和国际友人喜爱的喜剧大师;他来自民间,又回到民间,他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赵本山。他的笑声已与风声融为一体,飞遍神州,飘洋过海,向世界涌动。想更全面真实的了解本山吗?那就随笔者一起走进本山的坎坷艰难的成功路吧!

目录

第一章艺木天赋的萌动

1.没娘的孩子"火"了一把 /3

2.盲二叔 /5

3.干爹干娘 /7

4.无家可归 /12

5.成家 /13

6.乡间演出 /15

7.初观灯,白莲灯亮遍莲花镇 /22

第二章迈进艺术殿堂

1.伯乐寻马 /27

2.摔响三弦 /31

3.调入市里 /34

4.初闯影视圈 /40

5.抢拍《双送鸭》 /43

6.铁岭留人 /45

7.搭档潘长江 /49

8."天下第一瞎"风波 /53

9.红遍东北 /55

10.姜昆的承诺 /58

11.初闯春节晚会 /60

12.名扬东瀛 /64

13.梦圆春节晚会 /67

14.拒绝北影厂 /71

15.雅俗之辩 /72

16.晚会连夺冠,无愧小品王 /77

第三章快乐的背后

1.家庭风波 /83

2.车祸前后 /87

3.丧子之痛 /92

第四章情糸艺术之根

1.山乡义演 /97

2.本山果茶 /101

3.本山希望小学的诞生 /108

4.后生有为的范伟 /110

5.同学会同学 /111

6.难忘师恩 /116

第五章关注民间艺木

1.与冯巩同赴西藏演出 /125

2.《幸福时光》与张艺谋 /131

3."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 /134

4.小品大赛 /145

第六章《刘老根》的台前幕后

1.自导自演《刘老根》/167

2.赵家班底 /170

3.李静出山 /170

4."丁香"风波 /173

5.首徒李政春 /174

6."董事长"的尴尬 /175

7."咱们还要拍续集"/179

8.赵导的厉害 /180

9.山庄小剧团 /182

10.正气十足的"父母官" / 185

11《刘老根》热播之后 /187

12.充电 /190

13.抢"爹"夺"娘" /193

14.洋徒弟 /198

15.独特的开机仪式 /199

16.《刘老根新传》揭秘 /202

第七章速拍《马大帅1I》

1.《马大帅I》挺帅 /213

2.《大帅Ⅱ》适时开机 /216

3."亮子"张凤凯 /219

4.宁静加盟《大帅Ⅱ》/222

5.艾敬饰马大帅的情人玉芬 /225

6.范伟出演范德彪 /227

7.农民工角色 /228

8.酒吧老板与老板娘 /231

9."马大帅"接受夜访 /234

10."马大帅"出资救乡亲 /236

11."马大帅"与赵本山 /240

尾声 /241

附录本山演出大事记 /247

后记 /249

试读章节

400年前.山东省济南府历城县赵家庄人赵国才和父亲被拨民来到今辽北开原市莲花镇莲花村石嘴沟落户定居。

数年后,赵国才的父亲去世.葬于石嘴沟。

赵国才成家之后.生下三子,大儿赵忠胜,二儿赵忠福.三儿赵忠太。赵氏兄弟各自成婚以后,计生有九子。赵忠福的妻子生下赵德仁,赵忠胜的妻子生下赵德明。

1958年农历8月28日,已有二儿一女的赵德仁的妻子生下第三个儿子,乳名小三。小三的到来,给赵氏家族带来了欢乐。

二叔德明听忙前跑后请接生员的母亲讲,小三长得白净可爱.他从心里喜欢这个小侄儿。因为老辈人说,男占八骑大马,定有高官厚禄.何况小三生日占了三个"八"。德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但他的心里盼望着小三长大能出息。

然而,瘦弱的小三母亲没有奶水喂养他,这使赵德仁犯了愁。

小三饿得哇哇直叫。无奈,小三的爷爷赵忠福放下长辈的架子.抱起嗷嗷 待哺的小三.绕着村子四处给小三要奶吃。这也许是隔辈人特别喜爱孙子的缘故吧!

村子里的孩子妈妈见小三可怜,都愿意喂小三.特别是赵姓亲属。

一次,爷爷抱着小三在讨奶的路上摔倒,险些把小三摔死。为邀事爷爷难过了好多天。比小三大13岁的盲二叔赵德明却劝小三爷爷别上火,说:"小 外子命大,将来一定福大造化大。"爷爷听盲二叔这样说.脸上现出了笑容。P3

德明到了15岁.笛子已经吹得不错了。次年,他托人买来一把二胡.按着自己哼唱的东北地方戏调子拉了起来。

那时他找不到剧本,也找不到谱子。他从半导体收音机里学唱和学拉二胡太难了。往往是听到一个二人转小帽曲子后,他记住几句.就把记住的拉对。然后把弦对好,等着下次再从收音机里学。已放过的曲子收音机何时再放呀7他不知道。他就天天听,等那曲子。他真有守株待兔那股劲儿。不知等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终于等到了。于是,他又从收音机里记住了另外一些乐句。没有记住的,他还是采取同样的笨办法去学。记一点、学一点,学一点.记一点. 他就这样学全了喜爱的曲子。他学会了耐心等待.那时,他没有录音机.更不 知向电台点播。慢慢地,他又学会了拉《大鸭梨》、《花样》、《西厢》。

德明的母亲即小三的奶奶爱昕德明拉二胡,常常抱着小三听。而这时的小三只有两岁,他什么也不懂,只是耳听琴声不哭,睁圆眼睛乖乖地看着盲二叔。

小三命苦。来到人世间的第五年,积劳成疾的母亲去世了。

那是隆冬的一天,东北农家习惯从灶坑里扒出火炭放进火盆取暖。赵家也不例外,把火炭正旺的火盆放在炕上。贪玩的小三,在炕上乱蹦乱跳,一不小 心摔进火盆,把屁股烧出了许多水泡。

正在给小三母亲守灵的父亲听到小三嚎叫,赶紧跑过来,见到小三挨烧的惨景,急得直跺脚。

小三的屁股被糊上了大酱,减轻了一些疼痛。小三还是在哭,拼命地哭叫。这撕裂人心的哭声就顶是不懂事的小三哭母亲了。然而,最疼爱他的母亲,再也听不见那熟悉的啼哭声.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亲昵地去抱他、哄他了。

失去母亲的小三,在爷爷的怀抱中渐渐长大。

他7岁了.盲二叔的笛声和胡琴声吸引着他。他几乎成天在盲二叔家听琴声.学唱小曲。

小三8岁那年,他的父亲德仁因带领村民上山砍树柴被生产队发现,为躲 避处罚.扔下家,逃往北大荒寻求生计。

干活累得要死的哥哥没有精力照看小三。料理家务的姐姐本香算是最疼爱他了。没有母亲,父亲又走了,小三几乎成了不是孤儿的孤儿。

一日,小三来到二叔家哭诉无父母的苦难。不知二叔是心中沉闷还是哄小三,他让小三递过那把破二胡,拉了起来,嘴里哼着《月牙五更》。叔叔的琴声, 宛如母亲的乳汁,滋润着小三的心田。小三破涕为笑,跟着二叔也哼起了不知歌词是啥意思的《月牙五更>。日久天长,他跟盲二叔学会了《月牙五更》,《夜五更》、《大将名五更》等二人转小帽。P4

序言

巍峨的长白山脉张开他那觅阔坚买的臂膀,呵护看厂袤的辽北大地。  滚滚的辽河,用她那永不干涸的秀水,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铁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块13000多平方公里的 土地,山青水秀,木丰草美,耕田肥沃,五谷流彩,蜂唱蝶舞,鸟语花香。赵本山的家乡--辽宁省铁岭市的开原市莲花镇莲花村石嘴沟,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上。莲花镇位于开原市区东北52公里处,与吉林省四平市接壤。  莲花附近有个古城尚阳堡,是个藏龙卧虎之地。约1 631 年至1662年间,一些被当朝免死的人犯被流放在这里。尚阳堡成为清朝文武官员免死的流放地。这些入能文能武,或吟讨作画.或著书立说。诸如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钦差郝浴,吏部侍郎董国祥,礼部给事中季 开生,刑部推官李燧,河南主考官丁澎,山东巡抚吴达,山西巡按刘嗣美,江南推官张询,翰林院撰修孙缏,侍读学士诸豫,兵部左侍郎张天植,翰林院编修陈梦雷等人。由于这些人的存在,尚阳堡也就成了人才济济的地方,积淀的文化土壤也就越 来越厚。自然,尚阳堡的文化土壤给莲花带来了一定影响从地理位置上看,居住在离莲花不远的满族正黄旗人纳兰性德(1655年 一1685年),可以算是当地的一大名人。他在20岁时科考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一等侍卫。康熙出巡,他必护卫随从。他的才华出众,被称作是清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是中国第一位满汉文化融合的代表人物。纳兰性德的存在,使莲花一带更飘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早期民间说唱表演艺术家,著名的有祖籍天津的碧莲花。她年轻时到开原卖艺,说唱京韵大鼓之类,不久沦为妓女。后走出妓院学评剧,成为名演员,走红东北十余年。

二人转艺术,至今已有300年历史。清末民初,二人转艺术就在开原有市场。那时,外地人来流动演唱的为多。辽北二入转艺人活动走场 演出比较频繁,特别是西丰二人转艺人孟广德,他的祖籍在山东,后随父落户于西丰。他酷爱二人转,组织班子演唱,从开原到西丰,都有活动场所,演出深受观众欢迎,影响辽北。

早在170年前,就涌现出了刘豁牙子、张真、浪云子等技艺高超的二人转艺人,他们都是土生土长。二人转"转"及城乡。

辽北是二人转起源地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二人转艺术之根才真正深扎于辽北黑土地之中。二人转艺术深受百姓喜爱,开原、老城二人转逐渐波及莲花一带。有的二人转班到莲花各村、屯演出。对于赵本山的父辈来说,确实是受二人转艺术的熏陶,爱上了二人转。提起二 人转,他们人人都能唱上几口。二人转作为一种精神依托,在穷乐和之 中维系着他们的简单平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哼着二人转小调劳动着、生活着。

赵本山的青少年时代,正是辽北二人转兴盛时期,全铁岭地区各县都有专业剧团,各公社业余剧团就有100多个。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了赵本山。

饱含营养的民间艺术之根抚育了赵本山,民间艺术造就了赵本山。

宝地,需要人去"保地"。只有做到"保地",才能创造幸福。

入杰地灵,需要入去造化,需要入的灵性去奋斗。

赵本山凭着自己呕心沥血的奋斗,造就了辉煌!

后记

赵本山从偏僻的农村走进繁华的都市,他跨越多少沟沟坎坎啊!

赵本山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国人和国际友人喜爱的喜剧大师,是何等的艰难啊!

结识赵本山,至今整整24个春秋了。每当他取得成绩时,就为他写点什么。他的业绩越来越多,成就也越来越大,便有了为他写传记的想法。应该说写赵本山传记的想法由来已久,这从书中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笔者一直在有意识地积累许多亲眼见到的事实。是赵本山的人品、艺品感染了我们动笔大书。本山极相信我们,我们有特殊关系。我们太 了解本山了。越是这样,我们越慎重去写。赵本山授权让我们写此书时一再说"别写高了"。我们应诺实事求是。书中所写内容多是我们亲自见到和所感悟的,不搞"移植术"。少部分材料是采访本山的亲朋好友、同事而得。我们的原则是重在客观写实。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说法,我们几 经采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现在市面上发现几本写赵本山的书,有的有胡编乱造之嫌。这本《本山正传》,力求真实准确。好在赵本山将来会写自传。本书的事实内容,应该与他的自传合拍的。历史是最公证的判官,让历史去评判吧!

感谢赵本山、于德江、杜春光、傅佐明、杨也迅、 李益民、朱文萍、尹树芳、孙宝翔、李涛、袁震宇等人提供照片。感谢时代文艺出版社社长和编辑为此书付出作者2004年冬于铁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本山正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忠淮//李忠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19475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5
15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