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瓶梅中的上海方言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金瓶梅》中众多奇特的词语,直到今朝还活在上海西南乡下农民的口中。本书集中探讨了《金瓶梅》中的上海方言土语,具有浓郁的上海市郊的传统特色,反映出作者对家乡语言的热爱,对家乡语言的特殊感情。

序言

褚半农先生将这部《(金瓶梅>中的上海方言研究》的书稿寄给我的时候,同时夹了一本他在不久前出版的散文集《听雨怀忠堂》。 想不到这位刚认识而还未谋面的朋友是个写散文的能手,以前还 出版过一本散文集《过去不会过去》。因为我这几天极忙,本想拜 读一下书稿后即“直奔主题”,应命作序,可是那本《听雨怀忠堂》竞 还是“喧宾夺主”,先吸引了我。因为一翻开这本集子所映人我眼 帘的都是些上海郊区的小镇、乡村、田野、花木,……以及生活在这 片土地上的普普通通的各色人等。这就一下子勾起了我的乡情, 将我拉向了已往的童年。我在他所描绘的七宝、闵行一带的风情 画里,着实地重温了一下邻近黄渡小镇上幼年生活的好梦。比如, 他写朴榆树道:“每到春末,枝头上会结出一串串深绿色的小圆果。 一到这季节,顽童们就到自家竹园里砍根竹子锯下一节做枪管,再 用竹筷做推杆,把朴榆果填进枪管做子弹,将推杆用力一推,随着 ‘噼啪’一声,子弹就飞向远方的目标。”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 我小时候,就是个常常采朴榆果当子弹打的顽童,有时候采不到朴 榆果,就用泡烂的纸粒来替代,噼啪噼啪,到处乱打。可是,在城市 里长大的儿子、孙子们,是再也不能想像这些土玩意儿了。因此, 我对半农先生的散文特别有兴趣,这不仅仅是他用真诚、朴实的感情,描绘了他所热爱而又熟悉的上海市郊的农村和小镇的风情,向 人们展示了在别处难以读到的那些名目繁多的花木野草、正在消 逝的瓜果特产、平凡淳朴的芸芸众生,以及于琐琐屑屑处隐蕴着 人 生哲理,在土里土气中充盈着人文精神,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一种 深沉而炽烈的乡情直接引起了我的共鸣。

半农先生散文之所以有浓郁的上海市郊的特色,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由于他熟练而自觉地使用了这一带的方言土语,文字中时 露一些“乡气”,常常使用的“乡下头闲话”,如有“断命”、“头级工” “成酸粥”、“鬼头风”、“书包翻身”、“拔挺喉咙”、“停工罢日”等等. 触处皆是。就是在《后记》中,他也从“街路”写到“弹街路”,再说 “绞圈房子”,用了“‘格登’一下”这样的词语,如此等等,从中也可 清楚地看到了他对家乡语言的热爱。或许也正是这种对家乡语言 的特殊感情,他才会从《金瓶梅》中读出了许多家乡的方言,才会 “有这样的好心想,这样的好神思”,在做了几百克重的卡片的基础 上完成了这本《(金瓶梅)中的上海方言研究》。

应该承认,他从《金瓶梅》中勾稽出来的“上海乡下头闲话词语”,的确还活在当今的上海市郊西南一带的口语中;他的文章,从 词汇、语音、语法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金瓶梅》所具有的“上海乡下 头闲话”的特点,也言之凿凿,令人信服。有的地方,真使人不能不 佩服他的好眼力,比如“一家”这个词,似乎研究《金》学的语言学家 们都没有注意到它,而他却看出《金瓶梅》中的多处“一家”乃不是 “一家”,而是“一个人”的意思。如第31回写西门庆加官生子,双 喜临门,摆酒开宴时,琴童跟玉箫开玩笑,藏掉了一把酒壶,晚上收 拾家火时闹得侍宴的丫环们一片慌乱,玉箫怪小玉,小玉骂玉箫 两个人闹到月娘那里,被月娘痛骂了一顿,说:

我省恐今日席上再无闲杂人,怎的不见了东西?等住回看这把壶从那里出来?等住回嚷得你主子来,没这壶,管情一家一顿!这“一家一顿”,确是“说等会西门庆回来,你们两个人每人都要被打一顿”,也即是“一个一顿”的意思。为了增强说理时的真实性, 他还常引用流行于当地的俗词、俗语、歇后语来说明与《金瓶梅》中 词语的一致性。比如一个“落”字,在《金瓶梅》第87回有这样一 段话:

(王婆)自己寻思:“他家大娘子只交代我发脱,又没和我则定价钱,我今胡乱与他一二十两银子满纂,绑着鬼也落他多 一半养家。”这个“落”字,就是“乘机揩油”的意思。为了说明这一点,半农先生就引用了当地的一句俗语:“匠人不落钉,屋里要出怪妖精;裁缝不 落布,屋里要出怪妖婆。”这个“落”字即与上引《金瓶梅》例句中所 表述的完全是一个意思。总之,半农先生所引的这些乡言土语,正 是我自幼所熟悉的。所以,半农先生所作的《金瓶梅》中的上海方 言的研究,我几乎都可以作证:《金瓶梅》中的不少词语、读音,乃 至语法,确实与现在上海市郊的方言是相同的。

说起《金瓶梅》中的吴语方言问题,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戴不凡、魏子云等先生的影响下也曾经注意过。在 1982年的《(忠义水浒传)与(金瓶梅词话>》及1983年的《(金瓶 梅)作者屠隆考》等文章中,曾经积极地利用过《金瓶梅》中的“吴语 方言”来论证小说的作者,但我当时只是随手拈出几个例证,并没 有像半农先生这样进行过全面的调查。后来,我在主编《金瓶梅大 辞典》(1991)时,负责语词部分的老同事、浙江诸暨人谭兰芳女士, 也很注意点明《金瓶梅》的这一用语特点。差不多同时,我的老同 学张惠英在美国哈佛作研究时,也关注过《金瓶梅》中的吴语方言 问题。她是语言学家,也是上海人,在她的《金瓶梅俚俗难词解》(1992)一书中就十分强调《金瓶梅》中的吴语方言。但问题是,这 些语词及语音、语法特点在吴语地区,甚至在上海市郊存在着,是 否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所共有呢?如何能进一步去辨证这些语词、 语音、语法在吴语地区,乃至上海市郊存在的唯一性呢?显然,这 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与此同时,另有一批语言学家如朱德熙、白 维国、李申、张鸿魁等,或作论文,或编辞书,纷纷强调《金瓶梅》用 的是山东等其他地方的方言,乃至有人从小说中找出北京、广东、 湖北、山西等地的语词。不可否认,他们的工作也是卓有成绩的。 因此,到目前为止,恐怕只能说:《金瓶梅》中所用的方言是十分复 杂的。但不管怎样复杂,它确实存在着吴语方言,而且存在着不少 现在还活在上海市郊的吴语方言。

那么,《金瓶梅》中的方言能否为作者问题的“‘破案’提供线索”呢?按理说,应该是能的。我也曾经在这条道路上走过。但我 后来越来越觉得在目前的条件下要破这个案还是困难重重的。这 是因为《金瓶梅》这部小说“镶嵌”了不少前人的作品,且往往是处 理得十分巧妙,不露痕迹。比如,《金瓶梅》第九十八回结尾和下一 回的故事,就是“镶嵌”了《古今小说》中《新桥市韩五卖春情》的内 容,基本上只是换了一下人名与地名而已。假如我们没有搞清楚 《金瓶梅》中哪一些是“镶嵌”了前人的作品,哪一些才是作者自己 的创作语言,那就要出大问题,会把前人的用语当作作者的用语来 加以“破案”,这必然会产生张冠李戴的错误。像第一个提出《金瓶 梅》中有吴语方言的戴不凡先生就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所据 的有些例证就是《金瓶梅》抄录《水浒传》的部分,如第二回“武松便 掇杌子打横”等的“掇杌子”,第九回武松对郓哥道“待事务毕了”等 的“事务”,都是《水浒传》中原来就有的,这怎么能证明《金瓶梅》的 作者用的是吴语方言呢?这只能说明《水浒传》中存在着吴语方言 而已。因此,我们假如要根据小说中的词语来追寻小说的作者,首先要弄清《金瓶梅》的“镶嵌”情况。但要弄清“镶嵌”的情况,真是 谈何容易!前人的作品已大量散佚,我们怎么能去按图索骥呢? 我总认为,在《六十种小说》中肯定有不少作品被《金瓶梅》所“镶 嵌”,但目下我们能见到的只剩十几种了。看来,我们要彻底搞清 《金瓶梅》的“镶嵌”情况是十分困难,甚至是永远不可能的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退其次:我们应当特别注意《金瓶梅》“作者 在抄录现成作品时所作的改动之处。这种改动,才是较真率地暴 露了作者的用语特色”——这是我曾经提出过的区区之见。可惜 的是,时间过去了二十年,能注意这一点的人并不太多。相反,还 不时见到一些人在未能确定所摘的一些《金瓶梅》中的词语、事物 究竟是否是作者所写时,就轻易地来证明作者的某某身份。这样 的研究,在我看来,真是“可怜无补费精神”。

如今,见半农先生对《金瓶梅》如此钟情,对语言的研究又如此热爱,是否能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注意分辨作者用语与 “镶嵌”用语,为破解《金瓶梅》的悬案作出一些令人期待已久的结 论来呢?当然。我也清楚,这个要求对于一个业余研究者来说,无 疑是十分苛刻的。但我总觉得,做学问的成败主要在于有一种执 着追求、刻苦钻研的精神。在我认识的业余研究的朋友中,不乏有 真工夫的人在,他们的功力往往远在专业者之上;而相反,在专业 的队伍中,也不乏淘浆糊的人在。半农先生在家里,“日逐吃过夜 饭,就拿伊当桩事体,像正在读书个学生子”那样勤奋;去图书馆, “不晓得几转,老早出去,老晏转来”,“有时去得忒早了,只好候在 外头,坐在阶沿上等开门”。这,就是做学问最可宝贵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铁杵就是能磨成针。我相信半农先生一定能在以往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能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是为序。

2004—11—1

(黄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金瓶梅》研究专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瓶梅中的上海方言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褚半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40600
开本 32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7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9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0: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