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长篇纪实小说,四十年前,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一个十九岁的波兰小伙子和一个犹太少女相遇、相识并相爱;四十年后,这对患难中相爱的恋人又重逢了……
图书 | 奥斯威辛的爱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长篇纪实小说,四十年前,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一个十九岁的波兰小伙子和一个犹太少女相遇、相识并相爱;四十年后,这对患难中相爱的恋人又重逢了…… 内容推荐 1940年夏,十九岁的波兰小伙子杰西被德国纳粹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在那里,他与犹太少女希拉相遇、相识并相爱。1944年,机智的杰西偷到纳粹军服和通行证,带着希拉成功地逃出了这座人章地狱。回到乡下后,希拉躲在农民家里,杰西参加了游击队,从此两人便失去了联系。1983年,在美国开珠宝店的希拉偶尔从她的波兰藉女佣入得知杰西的消息,于是这对患难中相爱的恋人在分别四十年后又重逢了…… 试读章节 维克多利娅,一个波兰女仆,所有人都亲切地称她维克塔,一段时问以来,她每周来到布鲁克林这家小型金作坊一次,帮助老太太料理家务。这位经常是闭门索居的查哈洛维茨夫人,自从她的丈夫在八年前去世之后,就独自一人生活。这个犹太女人虽然笃信宗教,但并不保守,对她来说安息日是神圣的,因此维克塔总是星期五清晨就赶到这里,归整橱窗中的陈列品,擦洗地板并购置一些用品。 希拉·查哈洛维茨从没有讲过她的过去,至少是直到一九八三年夏季的这一天。几乎像所有时间一样,每当她俩在一起时,维克塔都煮上两杯咖啡并摆上桌布,这时查哈洛维茨夫人便开门见山地讲起来了。"你知道吗,维克塔,"她说,"我从前曾经爱上一个波兰人,很爱。但这是很早的事情了。" 随后她开始讲述她的爱情故事,故事是多年以前在波兰的一个叫做洛姆扎的地方开始的。她讲到她父亲拥有一座大型的,当时是现代化的磨坊。施台特尔是一个富裕的磨坊主,是一个受尊敬的人;她讲到她无忧无虑的童年,她的姊妹,她的上学年代和此后的一个年轻女孩的种种计划。她忆起那长期被掩埋了的一种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细节。这种生活在催逼她,它像一个噩梦一样越来越频繁地穿刺她的思想,让它们无法安静下来。 希拉.查哈洛维茨信任维克塔。维克塔是来自另外的,没有负担的一代人,她是一个波兰人。她也许能够理解。她能与她谈话,她甚至能向她展示出她迄今经常掩盖的一切。 在这个夏日上午的某个时刻里,她卷起她的羊毛套头衫的衣袖,一声不响地望着她左臂上的号码。这个数字是29558,这是杀害她的亲属的那些凶手给她刺上去的。这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犯人的号码。她经常忆起那无法想像的恐怖:想到那些列车、焚尸炉、铁丝网。她想起她在那儿失去的家庭:父亲莫德恰依,母亲费拉,兄弟姐妹雅克伯、纳旦和莱贝卡,想到那些屈辱和痛苦。也忆起她所爱的尤莱克,那时她的年龄像维克塔今天一样大。 她爱他,在他之前没爱过任何一个人,在他之后也没有;她感谢他,因为他她才得以活命。可他早已死了,因为从一九四四年秋天她就再也没有得到他活着的消息。他那时--纳粹帝国已在所有战场上崩溃--在波兰游击队中进行战斗。随后他就从她的生活中消失了。可她永远忘记不了他。 他由于爱而救了她,为此他冒着生命的危险。杰西·毕莱茨基,一个波兰人,天主教徒,他的囚犯号码是243。他是一个个头高大的、漂亮的年轻人,长着漆黑的头发。他在她陷入恐怖时把依赖人性的情感、爱情和安全的火花交还给她。她从奥斯威辛逃脱了,走的是一条可以想像的最最惊人之路。他十分大胆地在集中营里弄到一身党卫军的制服,把希拉从正在被迫劳动的地方接走,就这么简单地把她带上了。他带着她穿过了通向木栏杆的长长的路,随后整天在波兰森林里瞎跑。终于他与她一道到了他在"直辖区"内的亲戚那里,并把希拉安全地安置在这个地区的一户农民家里。随后他参加了游击队。他在告别时说,不要很久,一旦德国人被赶走,他们就会结婚。可他没有回来。 年轻的波兰女人聚精会神地听夫人的讲述,她觉得有几处细节不大可信。她回忆起,在很久以前她曾与一位女友在波兰电视台看过一个报导。一个年纪较大的先生描述过他从奥斯威辛集中营逃跑的情形。此人当时也弄到了一身党卫军制服,他也救过一个犹太女人,并且后来也参加了游击队。他后来也失去了他爱的人。这个犹太少女,他说,她在战后死在一家瑞典医院里。 这么相似能是两个故事?或者这个年轻的救人者战后活了下来? "她的名字叫希布拉,希布洛娃或者类似的名字,"这个做家庭辅助工的姑娘回忆说。 突然这个犹太女人一向莫测高深的面孔抖动了起来。老女人几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如她后来所说的那样,她一听到这事就陷入"几乎瘫痪状态"。随后她抱着维克塔,吻她的面颊,欢乐地哭了起来。"这一定是尤莱克,他看来还活着,"她突然说道。"我少女时的名字就叫希布尔斯卡,希拉·希布尔斯卡。"随之她起了一个念头:"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他是否还活着?他在哪里生活?"P1-3 序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地编辑出版了这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丛书"。"该丛书将中外作家混编,以中篇小说为主,兼及少量小长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艺术地再现了六十余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以及世界人民奋起抗击法西斯战争暴行的壮丽画面,同时也真实而形象地揭露了法西斯分子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凶残以及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人类历史上这黑暗的一页已经翻过了六十年,当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时,我们仍然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奋斗。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所在。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00五年五月 这本书没有它的主人公杰西·毕莱茨基的慷慨帮助是写不出来的,这里叙述的就是他的故事。在最近五年他一再地拔出时间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尽管这对他并不总是轻松的。他给予我机会与他晤面并陪我去见奥斯威辛的幸存者。他指点给我那些他遭受无法想像的苦难的地点。我也感谢他允许我在调查时参照了他在波兰出版的自传。 还有塔杜施·斯罗基,他允许我进行一次详细的采访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信息。他是被囚在集中营的犯人,正是由于他的帮助使杰西和希拉的逃跑成为可能。 我的同事亚历山德拉·维诺库尔前往美国旅行并同今天生活在纽约的希拉·查哈洛维茨进行了交谈。回忆在波兰的那段时光对希拉来说是格外沉重的。她费力地描述了她的所见,我对此十分感谢。 补充的材料均出自弗赖堡的联邦资料馆——军事资料馆,奥斯威辛博物馆的资料部,华沙犹太历史研究所的资料部,雅得·瓦什姆纪念馆的资料部和《明镜》的资料部。它的图书管理员比比娜·门尼肯在有关波兰文文献的翻译上给予了帮助。伊里斯·梯姆普克一哈默尔负责管理文献资料。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奥斯威辛的爱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蒂洛·蒂尔克 |
译者 | 高中甫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5030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03-08-01 |
首版时间 | 2003-08-01 |
印刷时间 | 2005-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16.45 |
丛书名 | |
印张 | 6.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8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