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送你一枝合欢花
内容
试读章节

为“中国的脊梁”立传

鲁迅曾经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下每有患上“假怀孕”症即“症候和真正怀孕时一模一样,但肚里却是空虚的”(高尔基语)的所谓才子,将鲁迅贬得一钱不值,其实他们不过是在阴沟洞里看泰山而已,永远也看不清泰山的巍峨。即从鲁迅这段论述中国历史上老百姓的活来说,称赞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何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真可谓“目光如炬,烛见幽微”。庄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自从好大喜功、以自我拔高为能事的乾隆皇帝,将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史钦定为正史后,民间修史就成了野史,处于不合法地位,动辄被查禁,甚至兴起大狱。乾隆修《四库全书》时,对野史的蹂躏,更是劣迹空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国民间修史的资格,本来就比官修正史要老,纵使至高无上的皇权,动用最粗暴的行政手段,也无法阻止民间野史的伏流。因此,广义上的民间野史,包括家乘、笔记、日记、文集、村志等等,仍然不绝如缕。透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喜怒哀乐;更重要的是,当亲朋危难时,他们是如何伸出援手,扶危济困,急公好义,不惜两肋插刀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当国家、民族遭遇强敌入侵的存亡绝续之秋,他们振臂而起,置生死于度外,甘冒矢石炮火、枪林弹雨,奋勇杀敌,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默默地谱写着中华民族的千秋正气歌。虽然他们多数人不识字,“不明史法,不解在瑜中求瑕,屎里觅道”,(鲁迅《且介亭杂文二篇·“题未定”草》)但他们是庄严、伟大的化身,与统治集团中无耻、卑劣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屈不挠地背负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艰难前行,是真正的民族脊梁。应当说,一部中国历史,或中华民族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的脊梁”——老百姓的历史。

然而,长期以来,虽历史著作如林,却盘踞着帝王将相,从未出现过系统描述历史上老百姓的史学著作,我想其原因不外乎是:英雄史观作祟;也无人肯花大力气发掘老百姓的史料。我有志于此亦可谓久矣。2007年春天,在南昌讲学,有家出版社宴请,问我有什么好的选题,我当即建议出版《中国的脊梁——历史上的一百个老百姓》丛书,在座的著名学者胡平教授认为这个选题很有意义。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要出版这套书的决心。经联系,中国文史出版社决定出版此书,很快与我签订了出版合同。我认为,该社的领导、编辑是很有眼力的。

我写过不少书,也编过不少书,但我始终是个单纯的学者,未参加任何党派,无任何官衔,是知识界的老百姓。我自信由我来主编老百姓丛书,应当是合适的,更是义不容辞的。所谓老百姓,即无官员身份者——贩夫走卒、樵夫农夫、乞丐妓女、乡村塾师等等,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胼手胝足,栉风沐雨,在贫困线上艰难度日。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中,有知名专家学者如沈重先生、邱树森先生,二位与我稔熟,但我知道他们与我一样,一介布衣;有王荫先生、曹晋杰先生,虽担任过“芝麻绿豆官”,但早已离退休多年;而邓占云先生是中学老师,董迎建女士是退休的文史爱好者。写作者均百姓也。今天的老百姓,写历史上的老百姓,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争名,不争利,不矫情。他们甚至像历史上那些忘我的老百姓一样,脚踏实地,日以继夜地写作本书。邓占云先生、董迎建女士在短短的半年内,就一人写出了两本书,辛劳可想而知。他们的埋头苦干,着实令我感佩。

阅读历史上那些老百姓感人肺腑的事迹,我每每感同身受,激起强烈共鸣。童年时,正值抗战军兴。我亲眼看到我的母亲及庄邻蒋大妈、德大妈等,对新四军伤员问寒问暖,百般呵护;已近中年的乡民兵队长姚三爷,抛下妻子、儿女,毅然参加新四军,奋勇杀敌,最后血染沙场,成了革命烈士……在“文革”中,我因触犯张春桥、徐景贤之流,被“四人帮”走狗戴上“现行反革命分子”帽子,专政六年多,但我的邻居——复旦大学第六宿舍的老百姓,从“专政队队长”朱老伯到队员,从来没有迫害过我,还常常关心我;父母相继谢世,我返乡奔丧,村里从党支部书记吕大爷到邻人,都来安慰我,没有一个人拿我另眼相看。什么是“衣冠不论纲常事,付与齐民一担挑”?这就是!老百姓不但同情弱者,而且是非也看得分明,他们用自己的习惯语言,私下说“四人帮”是奸臣。古往今来,中国老百姓身上流淌的爱国爱家、匡扶正义、英勇无畏、济难纾困、孝敬父母、怜老惜幼等热血,一直代代相传,流淌不息。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发扬光大。这也正是我主编这套丛书的目的。

让人忧心的是,媒体充斥着帝王将相,几乎没有老百姓的一席之地,甚至贬低、丑化老百姓。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有人在电视剧上颠倒历史,为清兵人关的屠杀、文字狱喝彩。按此逻辑,奋起抗清的扬州、江阴、嘉定等百姓,岂不是成了愚夫愚妇?以至有此类谬论的摇唇鼓舌者,被读者掴耳光,绝非无缘无故也。媒体应当让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抛弃英雄史观,弘扬百姓史观,以“中国的脊梁”为荣、为傲!

(《北京日报》2009年3月30日)

P14-16

后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复旦大学读大学、研究生时,业余虽因儿时即喜欢文学,不时写些新诗,但从未写过散文。1970年,我被“四人帮”打成“反革命”,剥夺写作权利七年之久。正因为受压太久,1977年春天,我获得平反后,胸中有太多的激愤、情愫,需要向世人倾诉,我重新拿起笔,思绪便像打开闸门的潮水,奔涌而出。主要是写杂文,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从大视野来说,杂文、随笔都属于散文,有时甚至难以区分。三十多年来,我写的这类文字,大约有二百多万字,近年来,我编了一本散文集《悠悠山河故人情》,三十多万字,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承蒙广州出版社雅意,我又编了这本散文集《送你一枝合欢花》。岁月催人老,今后我的主要精力,仍将回归明史研究,不会再有经常写散文的雅兴了。我的杂文、随笔也已另编了专集,今后除了维持专栏外,此类作品肯定也是越来越少。

时下写散文的作家不少。我自信写的是学者散文。我身上的臭毛病不少,但还当得起至情至性四个字。生平最恨虚伪,最厌矫情。1993年冬,我寄了一本散文、随笔集《阿Q的祖先——老牛堂随笔》(团结出版社)给沪上大学者、我的好友胡道静(1913_2005)老学长。胡老在次年1月1日《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文以情贵》,热情肯定,说读后“竟然爱不释手,也不再枯坐了”。这使我很感动。胡老当时已八十一岁,常在书橱边枯坐。他在文中又指出,“文不在长,有情则贵。”“古往今来,不少名篇佳作,大凡属真情流露,毫无掩饰,但又蕴含着哲人之思、史家之识、文士之笔的功底,故总能广为流传,甚至引来洛阳纸贵的热潮。”这些话,我当然是愧不敢当。但胡老的这一教诲,是值得包括笔者在内的散文作家们永远铭记在胸的。

感谢责编杨珊珊女士的辛劳。她的老家黔东南山上,开满了闹腾腾的刺梨花。我很想送她的花,倒不是一枝合欢花,而是一束刺梨花。不知她意下如何?这又让我想起梁任公的集句:“春心如酒,暗随流水到天涯。”

2010年5月19日于老牛堂

目录

辑一 细听书声过林梢

重读《阿房宫赋》/3

莫将野史视等闲/5

胡康和《我的革命生活》/7

重视文艺作品的历史真实性/9

果真让我心动/12

为“中国的脊梁”立传/14

否定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错误的/17

话《书话》/19

民国军政漩涡中的幕僚/2l

天鉴亦是人鉴/24

莫听穿林打叶声/26

书海临风/28

天涯落日故人情/30

说千年眼/32

龙与谣谚/34

天涯谁是酒同僚/36

“只思除却蛀心虫”/37

梦未圆时莫浪猜/38

春灯儿女对良宵/40

发廊古今谈/4l

草鞋情思/44

撒向帐中都是爱/47

药名闲话/49

螺蛳经/52

沈右揆与《黛玉葬花图》/54

辑二 送你一枝合欢花

抢救美军飞行员/59

生平三惊/62

二泉映月/64

通榆河纪事碑文/66

华亭园记/67

垃圾滩作证/68

女儿唱的歌/70

打虎英雄谱/72

壮哉,伏虎妇孺/74

江南虎踪梦里寻/76

养得雄鸡作风看/77

千手观音赞/79

春风送暖入屠苏/8l

春城无处不飞花/83

留得枯荷听雨声/84

居京微辞/85

装修记/88

送你一枝合欢花/91

春夜寂寞思杜鹃/94

拜年记/96

闲章解读/98

别了,太平花/100

满江长叹声/102

鼾声今古谈/105

无奈的笑话——干校杂记之一/107

哭泣的动物——干校杂记之二/110

戒烟记/112

哀“南昌”/115

《腕儿》联想/119

凉风起天末/121

穷证/124

国庆与家庆/126

“酿酒”面世记/128

贵在苦相思/130

辑三 老牛堂中拊掌录

老牛堂随笔/135

病榻漫言/161

“城隍庙”随笔/165

非梦闲录/169

怪哉弼马温/172

说食古/173

阿Q的祖先/176

坑厕与文化杂谈/178

孙春阳的启示/184

醉酒诗/185

土匪诗/187

辑四 魂牵梦萦常相忆

忆母亲/191

梁启超与陈守实/208

难忘汪老一面缘/210

忆“田克思”/212

牛年逝水/216

难忘“庙”门灯火时/218

故土之恋/220

依依淮剧情/223

又是秋深蟹肥时/228

卖糖时节忆吹箫/229

蝈蝈声声秋梦回/231

望月楼随笔/233

后记/240

内容推荐

王春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学者。历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助教、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明史研究室副主任,《古今掌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明史论丛》主编,研究员。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于明清史研究,主编过《中国反贪史》、《长青藤文丛》,著有《明清史散论》、《明朝酒文化》、《古今集》、《看了明朝就明白》等二十多种著作。主要研究明代政治史,社会生活史,并研究清初王朝商业经营史、政治史、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反贪史》、《明朝宦官》、《明清史散记》等。本书《送你一枝合欢花》就是由其所著,收录其散文作品82篇,分四辑编排,包括:细听书声过林梢,送你一枝合欢花,老牛堂中拊掌录,魂牵梦萦常相忆。

编辑推荐

本书《送你一枝合欢花》收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学者、历史学家、杂文家王春瑜先生的散文作品82篇。这些散文从属于学者散文范畴,有相当的学术价值。爱好文学且有相当文学素养的读者可以试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送你一枝合欢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春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203157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6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6: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