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传媒集团公司治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传媒集团产权和公司治理研究的破题之作。作为华语世界第一部探讨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专著,本书构筑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动态性的传媒集团公司治理模型。作者大胆提出放松政府传媒管制的方案及传媒集团产权分类改革的战略,并构建了中国传媒集团“三级治理”的概念模型,是中国传媒经济学界奉送给世界传媒经济学界的一份礼物。

内容推荐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制度的根本是产权和公司治理问题。对中国传媒集团而言,公司治理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前瞻价值,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是传媒集团产权和公司治理研究的破题之作。

作为华语世界第一部探讨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专著,本书构筑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动态性的传媒集团公司治理模型。作者大胆提出放松政府传媒管制的方案及传媒集团产权分类改革的战略,并构建了中国传媒集团“三级治理”的概念模型。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与制度背景的情况下,构建了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产品市场和发行市场等传媒集团外部治理机制的框架,提出设置以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编辑委员会、经营委员会为基本框架的内部治理结构,最户分析了激励机制对于调动传媒管理者能动性,提高传媒集团经营效率的特殊作用。

目录

序言/l

Abstract /4

第一章 传媒集团公司治理导论/1

第一节 传媒集团暴露公司治理缺陷/1

第二节 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意义/8

第三节 传媒经济的实证研究/14

第二章 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20

第一节 主要概念的界定/20

第二节 中国传媒集团的性质/31

第三节 中国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特征/38

第三章 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托/55

第一节 政府管制理论/55

第二节 产权理论/67

第三节 委托代理理论/72

第四章 国外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比较分析/81

第一节 国外传媒集团政府管制及产权制度的变革/81

第二节 传媒集团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100

第三节 国外传媒集团治理机制分析/110

第五章 中国传媒集团现行治理结构分析/124

第一节 中国传媒集团治理模式的变迁/124

第二节 转轨时期传媒集团治理结构及其弊端分析/132

第三节 传媒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其缺陷/146

第四节 湖南电广公司治理分析/158

第六章 中国传媒集团产权制度改革思路/169

第一节 中国传媒集团“三级治理”的总体框架/169

第二节 中国传媒产业政府管制的制度设计/175

第三节 传媒集团产权制度的分类改革/181

第四节 传媒集团的产权优化与产权经营/187

第七章 中国传媒集团治理结构的构建/198

第一节 传媒集团外部治理机制 /198

第二节 传媒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208

第三节 传媒集团激励机制的探索/216

参考文献/226

致 谢/236

试读章节

更重要的是,这一改革还涉及到经营者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变化。①所有这些改革实践难题都对有效的公司治理提出了迫切要求。其二,与国际公司治理研究相呼应。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持续至今的第三次国际公司治理研究浪潮大大拓宽了这一研究领域,它为各国的企业管理、资本市场运作、法律框架体系的构建等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指引。因此,国内公司治理研究“热潮”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国内学术研究与国际接轨,形成统一的、能够自由交流并相互借鉴的研究范式的必然结果。

本书系统研究中国传媒集团公司治理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首先,公司治理理论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研究领域需要不断加以探索和拓展。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理论涵盖了企业制度、公司管理、政府管制等研究领域,是跨越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另一方面,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道路、社会文化传统和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同,经过长期的公司发展历程和企业制度的演变,表现出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也表现出差异,由此构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②正是这种理论上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有必要对公司治理研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和拓展。

其次,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传媒集团大都采取股份制的形式,产权关系清晰,其治理结构同其他企业集团没有太大差异,因而西方学者缺乏从整体上对传媒集团治理结构作规范的系统的理论分析,相关研究也多是从运行角度研究传媒集团内部组织结构的作用等。而国内学者对于传媒集团治埋结构问题的研究也相对薄弱。对于如何构建中国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完善相应的治理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成果可以参考、借鉴。

鉴于此,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借鉴、吸收了相关理论成果,以便在更宽的理论视野和更高的理论层次上展开研究。

P9

序言

“做大做强”中国传媒产业,不仅是事关中华民族文化安全的大事,而且是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建立世界传媒新秩序的基础。“做大做强”中国传媒产业的基础在于有效的科学管理,有效的科学管理则包括宏观层面、公司层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治理尤为关键。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掀起,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顺应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需要,中国的公司治理已越来越多地成为理论和实践界的兴趣点,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和实践课题。

与此同时,中国传媒业在改革开放后迅猛发展,传媒业的经济属性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传媒机构在市场中奋勇搏击,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一批传媒集团应运而生。这些传媒集团,有的成为纳税大户,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有的市场份额却不断萎缩,不得不依赖财政救济,正经历着痛苦的挫折。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本书作者具有丰富的新闻阅历,对中国传媒业有着全面深入的认识。抱着浓厚的兴趣,她从攻读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开始,以中国传媒集团为对象,以外国公司治理为参照系,对中国传媒公司治理进行了深入、前瞻的探讨。

作者认为,传媒集团发展壮大的关键在于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在现有的国有产权制度下,传媒集团的治理结构虽然不同于传统的治理结构,但是与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还相距甚远。尤其在制度方面,传媒集团产权制度及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产权残缺、委托人残缺、激励机制欠缺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集团公司治理模式,无疑是中国传媒业的当务之急。从这个角度说,中国传媒公司治理研究可谓恰逢其时,其现实意义更加凸现。

作为汉语世界第一部探讨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专著,本书具有如下重要的理论创新之处:

一是把传媒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一下子牵引到公司层面,尤其是在绝大多数中文著作还处于构建传媒经济学框架的环境下,本书以现代经济学,特别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分析工具,对中国传媒集团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它的出版如空谷足音。

二是从中国传媒业重大事件(黎元江案、北青传媒事件)契人,多角度分析和构建了现代传媒公司治理的理论。在系统疏理国内外传媒经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传媒集团是国有特殊法人的性质,并阐述了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定义、目标及其特殊性。从管制经济学的_般模型人手,分析了传媒政府管制带来的效率损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司治理可以部分地替代政府管制的作用,之后分析了委托代理理论及现代产权理论的发展演进。

三是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对国外传媒集团公司治理进行了考察和回顾,梳理出世界传媒公司治理的多样性,从而为研究中国传媒集团公司治理与政府管制、宏观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全球视野。通过西方国家传媒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中国不同类型传媒集团治理模式的比较,不但探究了中外传媒公司治理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试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传媒集团公司治理模式,而且探究了中国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多种特殊性,尤其是中国传媒集团在治理目标、治理结构及政府的特殊控制权等方面的明显不同点,揭示了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和治理目标。

作者提出了中国传媒集团“三级治理”的概念模型。与一般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不同,建立完善的中国传媒集团治理结构,首当其冲是要确立适应市场机制的政府治理结构,在此前提下,才能有效发挥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本书探讨了我国未来公司制传媒集团治理模式的选择,并就如何完善政府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为传媒集团公司治理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方案。  作者提出了传媒集团产权分类改革的战略。本书认为,对传媒集团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实现产权制度创新,从而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传媒企业制度,是中国传媒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紧迫课题。但同时,传媒集团产权制度不能采取单一的改革模式,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传媒集团产权改革模式,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与制度背景的情况下,保证传媒业的主体业务不受资本市场所左右,同时借鉴国外传媒集团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本书提出对传媒集团产权分类改革的战略,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前瞻性,在实践上更具有较强的探索性。

作者构筑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动态性的传媒集团治理结构模型。本书构建了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产品市场和发行市场等传媒集团外部治理机制的框架,提出设置以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编辑委员会、经营委员会为基本框架的治理结构,以实行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相互制约的内部治理机制。最后分析了激励机制对于调动传媒管理者自身能动性、提高传媒集团经营效率的特殊作用。

中国传媒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呼唤着更多的学者关注传媒公司治理这一领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阅读了这部著作之后,加入到中国传媒公司治理研究的行列中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在阅读了这部著作之后,会自觉地将本书提出的理论应用于传媒公司管理,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促进中国传媒公司治理理论的完善。

相信这部著作将与第7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在北京同时亮相,期望它成为中国传媒经济学界奉送给世界传媒经济学界的一份礼物。

2006年3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传媒集团公司治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常永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857567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06.2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