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乡官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原生态反映乡村政治生活的现实主义长篇力作,一出有声有色、有血有泪、有悬念有突转的政治悲喜剧。本书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通过艺术创作后,以乡村的名义,以当代的名义,全面展现了中国480万基层官员的真实生活现状。著名评论家曾镇南,严昭柱认为,这是一部原生态的反映乡村政治生活的现实主义长篇力作,是一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悬念有突转的基层政治悲喜剧。

内容推荐

以乡村的名义、以当代的名义为中国480万基层官员真实写照,乡党委书记职位角力,乡政府门前农民自焚,明星企业工地遭遇围攻,省委调查组明察暗访,绑架、上访、血色风波,二十多天里惊涛骇浪接踵而至的既依法,又唯实的施政故事,风平浪静后,他们的灵魂和面目也已经纤毫毕现……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后记:

实话实说——《中国乡官》创作感言

评论:

让小说创作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评长篇小说《中国乡官》

乡镇政治生态的艺术写照——读长篇小说《中国乡官》

试读章节

年末岁首,诸事繁杂,本不是调整干部的最佳时机。然而,我们的组织部门却往往在这个时候对干部队伍大动手术。经年累月,有好事者遂编出闲话来,说:“新年到,官帽跳,有人悲来有人笑。笑的莫过头,悲的别太恼,明年岁末打颠倒。”因此,对于官场上混饭吃的人来说,年关既是龙门又是鬼门,既是福兮又是祸兮。

这不,又被这句闲话说中了。大王乡党委书记刘实怀就“叭喇”一声,鲤鱼跃龙门,被提名选举为了高山县的县委副书记。

平地一声春雷响,科级升处级,刘实怀倒是兴高采烈地打马上任去了。他留下的职位由谁来顶替的问题又成了焦点访谈,不但苦了县委和县委组织部的领导们,也苦了大王乡有心问鼎书记这把金交椅的人。

据小道消息,最有竞争力的不外乎两个人:一个是大王乡的乡长王长生,一个是大王乡的人大主席李大奎。他们俩都是有根有底的人家:一个在政治上有靠山,一个在经济上有基础,可谓将遇良才,棋逢对手,半斤八两,不相上下。按照“朝内有人好做官”的古话,乡长王长生最有把握;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李大奎也不赖。到底鹿死谁手,大家都拭目以待。

大王乡是高山县的工业强乡。

但了解内情的人却不敢苟同。他们心中有杆秤。大王乡的工作表面轰轰烈烈,红红火火,像天上光芒四射的太阳,金碧辉煌,气象万千,而其实质并非如此。他们说,对大王乡的评价,虽然不能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词来形容,但各项工作都似乱麻一堆,剪不断,理还乱,掩蔽着许许多多的矛盾与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谁当书记,谁就等于骑上了老虎背,虽然风光八面,但却是骑虎难下。又犹如坐到了火药桶上,不知哪天一觉醒来,伸手一摸,头上那顶煞费苦心搞到手的乌纱帽,早已被炸得粉身碎骨,了无踪影。

不过,大王乡绝大多数干部是称职的,讨人喜欢的。他们的眼睛只盯着自己手头的工作,盯着家中的柴米油盐和身边的婆娘儿女,对政治这个东西不感兴趣。书记没了,他们仍然该干什么干什么,没有一点担忧和紧张。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谁当书记,谁当乡长都无所谓,只要每月十号能从总务手里领到自己足额的工资就心满意足了。然而,有部份人却非也,没有领导,乐得清闲。有的人甚至还“八点上班九点到,不到十点就溜号。”上班也是“上午一杯茶一只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下午半打毛线半篼话,关着房门把棋下。”

办公室主任曾少雄拿到起头痛,觉得到了书记或者乡长应该站出来吆喝一声的时候了。上午十点半,他好不容易在乡长办公室堵住了王长生,问:“王乡长,怎么办?”

王长生系全国首批招聘的乡镇干部,文化高,基础扎实,很有些政治头脑。后来,他踹掉糟糠之妻,睡到县人大主任女儿肚皮上后,靠了大树好乘凉,借岳父大人的庇护,他在仕途上就像吴承恩笔下的孙猴儿,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顺得让人瞠目结舌。刘实怀一走,他信心百倍,踌躇满志,意在必得。按照干部螺旋式前进的惯例,书记走了,乡长理所当然地向上跨半步,接过书记的帽子戴到自己头上。但他还是有点提心吊胆。煮熟的鸭子都有飞的时候,更何况这还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这几天,他正忙着四处打点,早已无心过问乡政府的事情。他对曾少雄提的问题有点反感,觉得曾少雄提得真不是时候,皱了一下眉头说:“组织纪律的问题是干部的作风问题。这一块归董书记管,你去请示董书记看怎么处理好了。”

董书记大名董志康,今年四十二岁,乡党委副书记,主抓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董志康这个人原则性强,性情急,做事雷厉风行,批评起人来也一点不讲情面。大王乡很多干部都被他批评过。大家是既怕他又喜欢他。怕他的严厉,喜欢他的率直。他是县委机关下来的干部。在县委办当了五年秘书。他是三十八岁上下来的,先当了两年副乡长,然后才改任乡党委副书记。副书记与副乡长虽然级别一样,但政治待遇迥然不同。在党内,副书记是第二把手,与乡长平起平坐。

曾少雄跨出王长生的办公室后,却并没有直接去董志康办公室。他知道董志康昨天下村,没回乡,就住在村上。他朝后瞄了一眼,踅足转身闪进了乡人大主席李大奎的办公室。他有自己的小揪揪,现在大幕尚未揭开,谁走马上任,谁闪亮登场,还在两可之间。哪尊菩萨都小瞧不得!P1-3

后记

实话实说

——《中国乡官》创作感言

陈良

乡镇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全国约有四万七千个乡镇,有乡镇干部四百七十多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干部的作用不可小觑。如果好有一比,我认为,是长城之石,是渔网之坠,是大厦之基,是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上面分系统,下面当总统。乡镇干部是上管英雄模范,下管讨口要饭。上为中央分百忧,下为百姓解千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最后通过一个个乡镇干部传达贯彻到千家万户群众中去。千家万户的困难和民情也通过乡镇干部逐一化解和反映上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乡镇干部作用不可谓不大。

然而,乡镇干部的实际地位与它发挥的作用不成比例。乡镇党委与村党支部一样,同属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是三年一换。由于其性质所限,乡镇一级是传达执行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农民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没有出台地方法律、法规的权力。这就决定了乡镇干部工作环境的艰难。乡官的身份于官来说是民,于民来说是官。他们是最底层的官员,但又是干实事和做鸡毛蒜皮的杂事最多的官员。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乡镇干部的奉献远远大于获取。特别是在经济转轨、政治嬗变、农村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乡镇干部更是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而今的乡镇干部,成了赤手空拳却要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汉。老百姓的生老病死,吃喝拉撒,喜怒哀乐,连婚丧嫁娶你都得管。上级明令要求,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疑难问题不出乡。同时,还得发展经济,还得向中央和各级财政贡献税收,还得自己找钱发工资,还得发展地方教育和社会各项事业,还得维护地方稳定等等,弄得乡镇干部上班有人等,下班有人跟,吃饭有人搅,花猫花脸的。上头批,下头怨,几头不是人。乡镇干部过去那种一声令下,群众就排山倒海,不讲价钱的紧跟局面已经不复存在。群众的选择日趋实惠,无理取闹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候,上级部门的某些领导对乡镇干部的委屈与无奈非但不理解,反而还大加斥责。乡镇干部是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爹不亲娘不爱,几头不是人。

同时,乡镇干部的公众形象一度也被某些媒体舆论丑化。由于改革的迅猛推进,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和群众思想观念的滞后,造成一些群众与政府与干部的矛盾、冲突加剧,而舆论却不分青红皂白地把“罪过”一股脑儿地算到了乡镇干部的头上。乡镇干部身在基层,天天与群众打交道,离群众最近,鼻子对着鼻子,眼睛对着眼睛,脸上芝麻大的小雀斑都被放大看得一清二楚。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问题,直接面对矛盾,谁又能做到十全十美,滴水不漏?社会上流行的“共产党是恩人,上级领导是好人,乡镇干部是坏人”的顺口溜就很能说明问题。

其实,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们的乡镇干部呢?又有多少人知道乡镇干部所面临的困难和肩上担负的责任有多大呢?

我也是一名乡镇干部,身在其中,深知其心其志其难其苦其乐与其无奈。1983年,我高中毕业后,即进入当时的人民公社做广播员,后经历了公社改乡、乡改镇和撤区建镇。在乡镇工作的这二十多年,目睹和亲历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巨大成效,也亲历了乡镇干部的阵痛和农民思想的变迁。我也与全国所有的乡镇干部一样,高兴过,悲哀过,彷徨过,痛苦过,犹豫过,奋争过。我得到过农民群众由衷的感谢,也受到过他们的谩骂、抓扭和围攻。如果要我谈谈做乡镇干部的切身体会,我觉得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一言难尽!

我写文章的工龄不算短,自当广播员写新闻稿算起,也有二十多年了。但真正从事文学作品的时间却不长。过去主要是从事新闻报道和机关应用文稿写作,偶尔写点几百字的随笔、杂谈什么的,纯粹是对工作、对人生的一点感慨而已。我真正想写点东西的时间是2004年年底,过了四十岁生日之后。按现行的干部体制,四十岁,对于一个县级领导干部来说还很年轻,还大有作为。但对于一个乡镇干部来说,他的“仕途”已接近末路。三十为上,四十为下,站在四十岁的台阶上,回首观瞻,感触颇多,盘点了一下,觉得自己前半生唯一的收获,就是历经了乡镇干部的种种阵痛。这是上天赋予我的一笔不小的财富。说实话,由于乡镇干部各种待遇低下,四十岁以前,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脱掉乡镇干部这身皮,进入县级机关工作。然而,自己的梦想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了。但人又不可能不做梦,不可能没有梦,今后人生价值的取向,便成了我2004年年底思考得最多的一件事。这时,我结识了一个叫“云山文学社”的业余文学创作团体,在他们的启发下,开始了自己的业余文学创作。

选材,是创作必不可少的程序。写自己内心想说的话和自己熟悉的生活,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当然的选择。于是,我决定把自己的创作层面定位于写乡镇干部的工作、生活、婚姻和喜怒哀乐,把一个真真实实的乡镇干部群体呈现在大家面前,让社会了解乡镇干部,理解乡镇干部,对乡镇干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怪,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如果有幸能做到这一点,我也觉得不枉为乡镇干部中的一员。我写下的第一篇小说叫《十品官》。动笔之初,只想写一篇千字左右的小小说,没想到,一气写下来,竟然写了两万多字。写完后,意犹未尽,觉得还没有把乡镇干部的烦恼、忧愁、困惑和不断奋发图强的精神表现出来,于是,便开始了第二篇小说的创作。从2005年1月开始,半年后脱稿,也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拙作《中国乡官》。小说通过对新世纪初,以董志康为代表的一群生活在中国最底层的官员们,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彷徨、颓唐和不断抗争的具体描写,真真切切地反映了我们当代乡村基层干部和基层生活的现实。而且,我还将继续把“乡官”写下去,把乡镇干部全方位的、立体的展示在公众面前。我始终认为,乡镇干部是一个不可忽视而且应该特别关注的群体。

我知道,拙作之所以能承蒙《啄木鸟》和群众出版社,这样全国著名大刊和出版社的垂爱,其成功之处不在于我的文笔和写作技巧。而在于我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最基层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被称作“乡官”的一群人的工作、思想和生活。看多了涂脂抹粉抑或扭曲丑化的东西,怎能不向往真实。如此,《啄木鸟》的领导、编缉为拙作的连载和图书的编辑加工出版付出了很多的心力。最后,他们还嘱我写几句,说说自己为什么要选择写这个题材。我踯躅半天,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应该怎么说。在文学创作上,我是一个尚未入门的学生,根本没有什么体会和经验可言,只能拉拉杂杂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大家,恳请大家不吝赐教!

也借此机会,真诚地向对《中国乡官》给予厚爱的《啄木鸟》杂志和群众出版社的全体领导、编辑以及各个部门的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特别向著名文学评论家曾镇南和严昭柱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两位老师在《中国乡官》成书前就给予了非常精准的批评和建议。真诚地感谢读者。向一直关心着我成长和支持着我工作的领导、同志们揖手!谢谢你们,陈良再一次地谢谢你们!

书评(媒体评论)

从现实生活的急湍涌动、潜流纠结的河流里刚刚提出水面的这一张文学之网里跳动、冲撞着的,却是一网甩着生活的水花的生鲜泼辣的活鱼——真实的现实关系,切近的人生图景,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以及被它们所环绕、所推动、所催生、所雕塑的各种各样的人生形象——正是这种真的人生、活的人物所透出的逼人的真实的力量,使《中国乡官》脱颖而出,令人刮目相看。——文学评论家 曾镇南

描写当今官场的小说,我们看得不少了。相当一部分作品,其笔墨和兴趣集中在揭露当今官场的无能、内耗、龌龊和黑暗,不禁让我们感叹官场腐败于今简直达到了前无古人的极致,感叹偌大官场竟没有一方净土。这虽然抨击了群众为之痛恨的腐败现象,却难以正确反映当今时代的真实面貌和本质。但是,也有一些小说别具一格,它们不但毫不留情地揭露当今官场的腐败现象,而且努力探索和揭示其滋生蔓延的根源、特点和趋势,总结我们与之斗争的经验教训,揭示它必定被我们战而胜之的历史命运。《中国乡官》,正是后一类作品中新添的一朵奇葩。——文学评论家 严昭柱

看多了涂脂抹粉抑或扭曲丑化的东西,怎能不向往真实。——陈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乡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437191
开本 32开
页数 3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1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