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茶百问百答
内容
编辑推荐

茶,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中国茶知识的内容丰富,包括茶史知识、茶类知识、茶叶知识、茶艺知识、茶具知识、茶科学知识、茶文化知识等,当我们在一点点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正在一步步融进中国茶那秀而长的清香、醇而厚的滋味中。

内容推荐

中国茶资源丰富,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本书用问答的形式、图文结合的方式、通俗活泼的语言介绍了中国的茶文化和茶知识。内容包括茶史、茶类知识、茶叶、茶艺、茶具、茶科学知识等。品茗夜谈,问茶怡心。

目录

第一章 茶史知识篇

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9

为什么说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11

为什么说“茶”字的起源来自“荼”?/14

为什么说中国的“茶神”是神农氏?/15

为什么说“茶经”是世界茶叶奇书?/16

茶是怎样传播和发展的?/18

唐代是怎样烹茶的?/20

宋代是怎样点茶的?/21

明清是怎样泡茶的?/22

现代人是怎样饮茶均?/24

为什么说中国的陆弼是“茶圣”?/25

第二章 茶类知识篇

中国茶树有几种类型?/27

中国茶叶有几种类别?/28

中国绿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29

中国红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31

中国黑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32

中国黄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32

中国白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33

中国花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34

中国乌龙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35

中国普洱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56

什么是龙井茶?/58

什么是黄山毛峰?/59

什么是祁门红茶?/40

什么是大红袍?/42

什么是铁观音?/44

什么是君山银针?/45

什么是碧螺春?/46

什么是太平猴魁?/47

什么是六安瓜片?/49

什么是冻顶乌龙?/50

什么是保健茶?/50

什么是茶饮料?/51

什么是绿色食品茶?/52

什么是天然有机茶?/55

什么是速溶茶?/55

什么是明前茶、雨前茶?/53

什么是名优茶?/55

第三章 茶叶知识篇

茶叶是怎样采摘的?/56

茶叶是怎样制作的?/57

茶叶是怎样包装的?/59

茶叶是怎样贮藏的?/60

茶叶是怎样评审的?/61

茶叶的主要产区在哪里?/62

茶叶色泽不同的原因是什么?/63

茶叶香气的特征是什么?/66

茶叶滋味的本质是什么?/67

茶叶形状的特点是什么?/68

江苏有哪些名茶?/70

浙江有哪些名茶?/71

安徽有哪些名茶?/71

江西有哪些名茶?/72

福建有哪些名茶?/75

湖南有哪些名茶?/75

湖北有哪些名茶?/74

广东有哪些名茶?/74

广西有哪些名茶?/74

云南有哪些名茶?/75

贵州有哪些名茶?/75

四川有哪些名茶?/76

陕西有哪些名茶?/76

河南有哪些名茶?/77

台湾有哪些名茶?/77

第四章 茶艺知识篇

怎样泡茶?/78

怎样饮茶?/80

怎样奉茶?/81

怎样辨别茶叶?/82

怎样选购茶叶?/85

怎样品茶和吃茶?/84

泡茶用什么水最好?/85

泡茶时的水温是多少?/87

泡茶的时间是多少?/88

泡茶的程序是什么?/89

什么是“浸润泡”与“凤凰三点头”?/95

什么是“关公巡城”与“韩信点兵”?/94

什么是“游山玩水”与“巡回倒茶”?/95

什么是“上投法”与“下投法”?/96

什么是“高冲”与“低斟”?/97

什么是四季择茶?/98

第五章 茶具知识篇

什么时候出现了茶具?/100

什么是专用茶具?/101

什么是辅助茶具?/102

什么是金属茶具?/105

什么是紫砂茶具?/104

什么是瓷器茶具?/107

什么是玻璃茶具?/11O

什么是搪瓷茶具?/111

什么是漆器茶具?/111

什么是竹木茶具?/112

第六章 茶科学知识篇

为什么说茶是“万病之药”?/115

为什么喝茶能提神醒脑?/116

为什么喝茶能健脑益智?/117

为什么喝茶能杀菌消炎?/118

为什么喝茶能降血压?/119

为什么喝茶能解毒醒酒?/120

为什么喝茶能降脂减肥?/121

为什么喝茶有防龋作用?/122

为什么喝茶可抗癌防辐射?/125

为什么喝茶还有禁忌?/124

第七章 茶文化知识篇

什么是茶文化?/126

什么是茶文化的核心?/128

什么是茶文化的性质?/129

什么是茶文化的内涵?/131

什么是茶文化的功能?/132

什么是茶道、茶艺?/133

什么是茶俗、茶礼?/135

什么是茶宴、茶会?/136

什么是禅茶、道茶?/137

什么是茶人、茶德?/139

茶艺的内容是什么?/140

茶艺的类型有哪些?/141

后记/143

试读章节

“茶”的出现大都认为是在中唐,约公元8世纪,以前指称茶的是“荼”字。荼,一字多义,又一字多音。《辞海》“荼”字条,注明了三个读音:一读tu(音途),二读cha(音茶),三读shn(音书)。“荼”在指称茶时,读音也是“茶”,因为“荼”是茶的古体字。《辞海》又在“苦荼”条下注释:苦荼的“荼”读cha(茶),苦荼就是茶。古人在近5000年前就已经发现并利用了茶,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却没有“茶”这个字,到汉魏时期,民间口头上已经把茶这种植物或饮料称呼为“cha”(茶),可在文字上却是还假借“荼”这个字。至于cha(茶)的读音,三国时(220年)已有记载;至6世纪初梁代有将荼(tu)读为茶(cha)。但是在《邛州先茶记》中却说:“颜师古虽已转为茶音,而未敢辄易字义”。这说明6世纪时虽有茶的发音而还没有把茶(tu)改为茶字。

茶字在8世纪初出现后,仍然没有完全代替荼(tu)字。顾炎武在《唐韵正》中说“观览唐碑题铭,见大历十四年(779年),刻荼(tu)药字”,贞元十四年(798年)刻荼(tu)宴字,皆作荼(tu),其时字体尚未变。

“茶”字出处何在?“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成书于公元75年的《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唐玄宗为此书作序,说这是一部与《说文》、《字林》相类似的字书。由此可知,把“荼”字略去一笔,定为现在的“茶”字,是唐玄宗以御撰的形式所定下来的。南宋魏了翁在《邛州先茶记》中说:“茶之始,其字为荼……惟自陆羽《茶经》、卢仝《茶歌》、赵赞《茶禁》以后,则遂易茶为茶”。清代训诂学家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也认为:“今茶字古作荼……至唐朝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

P14

后记

认识茶,体验茶,永无止境!

茶谚云:“文章风水茶,真懂没几个”。

我们就是“没几个”之外的嗜茶爱茶者,虽然没有“真懂” 茶,但始终怀揣着对茶几近偏执的深情,爱之深、饮之美、赏之乐以致常常积爱成文,时有茶书问世……初春时节,我们接到北京的电话,应约编写这本《中国茶百问百答》,其时十分欣然;然现在想来,实在是有点冒昧了。

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重要的七件物品,茶就位列其中,而“琴、棋、书、画、诗、酒、茶”,则表明了茶在古人精神生活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中国人对茶的重视。所以,凭我们的学力,要在有限的篇幅内,介绍中国茶的起源与演变,描述中国茶的种类与品饮,诠释中国茶的历史、科技以及茶文化,实在是吃力,准确地说是学浅才疏,力不从心。幸运的是,多年来,由于中国茶产业的兴蛊和茶文化的蓬勃发展,许多茶学专家,茶文化学者和茶科技工作者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编写出版了许多书籍、刊物;而我们在痴迷茶的漫长时光里,也用心搜集了大量的茶史资料和书刊典籍……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得以完成《中国茶百问百答》的编撰工作。

时今,中国茶已历经上千年的历史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同时亦成为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饮茶已经不单纯是解渴、补充水分,它还可以去腻解乏、保健养生、消俗涤烦、清心明志。

对我们祖先发现茶、利用茶的过程,对古人泡茶品饮直至“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茶境界,我们认为:这中间浓缩着人类文明和茶文明的发展,是这本《中国茶百问百答》无法容纳的。

所以,我们在编写《中国茶白问百答》这本书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认识茶,体验茶,体验茶文化,是永无止境的。

中国茶资源丰富,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而关于中国茶的各类图书、史料也会不断地撰写、出版,我们希望《中国茶百问百答》一书若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当然,本书能与读者见面,要非常感谢《品茶馆》总策划蒋一谈先生,感谢北京读图时代公司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感谢信任和鼓励!感谢帮助和指点!

对《中国茶百问百答》编撰所引用的文献、资料的专家、学者未能面谢,谨致茶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茶百问百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读图时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954742
开本 16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44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