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在世博
内容
编辑推荐

《我在世博》作为一本对话实录,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真实而又精彩的对话,给大家展现他们眼里的世博。那些排除数小时走马观花略有捻的观众可以通过我们的镜头,重新回味自己这一刻在历史上的精彩,重新勾起对世博美好的记忆;而未能新星现场的人们,也同样可以通过如此真实的镜头感知世博的精彩,城市的美好。

内容推荐

本书中收录了主持人曹景行和周昊与多位名人的访谈对话,讲述了他们与世博的故事。他们参与世博的角度各不一样,如“爱在世博”篇中我们看到许戈辉自掏腰包请盲童看世博,陈辰放弃休息时间,陪着民工子弟的孩子逛世博,他们用自己的影响力把爱借由世博传递给更多的人,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行动点燃了很多孩子的梦想。“牵手世博”篇中展示了李宁、王石、季琦、羽西等企业家们通过世博会提出的很多有价值的理念,体现了企业家参与世博的力度。“文化世博”篇则集合了很多文化名人,如易中天、王小慧、刘长乐、李欣频等人游完世博后的感想,他们的观点可能较普通的游客更特别,更有深度,让读者可以从他们的眼睛看到更不一样的世博。“唱响世博”篇里请来了世博歌曲演唱的黄莺,谭晶,孙楠等人,“闪亮世博”篇更有幸采访到很多行业的翘楚,常昊、李永波、林志玲等等,他们都和世博有不同程度的交集,带给读者很多精彩的故事和感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目录

第一章 爱在世博

 邬君梅:世博是属于年轻人的

 许戈辉:自掏腰包带盲童看世博

 金晶:用生命去歌唱

 杨澜:形象大使爱的呼唤

 陈辰:希望每天都是“六一”节

第二章 牵手世博

 李宁:让世博点燃孩子的梦想

 王石:寻找未知的极限

 李连杰:慈善人人都可以做

 季琦:骑单车去世博

 羽西:美国馆建成始末

第三章 唱响世博

 黄英:唱响世博的上海之声

 李冰冰:希望更多的人关注环保

 艾敬:只有快乐的旅行

 孙楠:享受世博的每一刻

 谭晶:志愿者大使变身小白菜

第四章 文化世博

 王小慧:实现青年人的世博梦想

 易中天:书生傻气论城市

 刘长乐:传媒总裁最爱西班牙馆

 李欣频:文案天后赏世博

 洪伟明:台湾馆的代言人

第五章 闪亮世博

 常昊:思考世博这座围域

 李永波:金牌教头欲带冠军看世博

 王潮歌樊跃:民企馆的导演

 黄豆豆:舞在世博

 林志玲陶晶莹阮经天:来世博排队吧

后记

试读章节

邬君梅:世博是属于年轻人的

邬君梅,16岁便在黄蜀芹执导的影片《青春万岁》中担任角色。1987年,她在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的著名影片《末代皇帝》中扮演“文绣”。同年,她留学美国,进入夏威夷太平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读书。1989年,进入加州洛杉矶大学电影系学习。曾被美国《人物》杂志评选为“世界最漂亮美丽的50个人物”之一。

主持人:各位好,今天我们介绍世博会,请来一位嘉宾,是在美国住了很长时间的上海人邬君梅,你好。

邬君梅:你好。

主持人:我们两个上海人来介绍上海世博会里面的美国馆。请您到美国馆这儿来,也是因为您在美国住的时间很长,对美国的文化、美国人,对美国这个国家要比我了解多得多。不过今天上海天气比较冷,尽管冷,世博会还是加紧在进行,香港的机场、北京的大剧院都是在施工现场看,看到的东西跟后来全部装修好以后不是一回事,今天看到的是外观差不多就绪的美国馆。

邬君梅:比我想象中要现代一些,像一个小型的剧场。它的整个线条,整个馆的设计,非常简单,但是有它的摩登和现代。首先色调是用的灰色,很摩登、简单,但是很有时代感,其实是很现代的一种感觉。

主持人:据我了解,美国国会前几届就通过一个法令。是不是美国以前办多了,因为好多届都是在美国办的?

邬君梅:一开始还有很多人来参观,到后来有点衰弱了。

主持人:可能是号召力就不强了。

邬君梅:并不是一种盈利的。

主持人:所以美国国会说不给钱了,你们要办由民间自己办。应该说有两届美国还缺席。

邬君梅:我们都有点担心美国馆这次不会在这里亮相,这次得感谢希拉里,最后还是靠她的能力来推动。

主持人:美国投资本来准备来,但是集资又碰到问题,就是金融风暴。有一批企业想参加的,但是有自己的馆要建,就建了自己的馆。像可口可乐、一些汽车公司都自己参与,美国馆谁来出钱就成了问题。后来看到美国的华人,还包括国务卿希拉里,在他们推动下,美国馆是最后敲定,但是敲定以后建造很快,美国速度还是蛮惊人的。

主持人:我觉得影视业一定会有,而且影视业一定会展现出来,通过影视业的方式来更好地把美国的主题展现。因为每个馆有一些比较清楚要展示什么,有一些还比较神秘。美国馆一开始就讲明白,它是要讲故事,里面有很多的屏幕,用屏幕的方式来讲美国精神。以美国精神的未来即到2030年,所以我很想……

邬君梅:我也很有期待。

主持人:你在美国生活这么长时间,如果你也对好莱坞比较了解,对美国的高科技的表示方式比较了解,现在大概有个概念,就是怎么样展现,你如果来参与的话,你会……

邬君梅:美国是一个很民主的国家,现在美国从各方面来说,现阶段是属于比较困难的一个阶段,但是美国的确又是全世界比较有权威性的国家,所有的其他国家对它的关注度很高。

主持人:而且它绝不会认输,像这个时候它不会示弱。

邬君梅:它有领航的意向、气派和历史,目前的美国真的是面临一个怎么重新平衡,然后重新再高速发展的问题。

主持人:它会把这个意思告诉大家。

邬君梅:我觉得会,因为奥巴马总统以及美国人民心中都很着急,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从经济当中复苏,然后再发展。美国有一个好,美国精神是很勤奋的,而且大家还是比较希望能够团结起来,把自己的意思交流很清楚,才会有这种竞选等制度的不断改善。有很多的意向,包括医疗、养老大家会一起讨论。

美国馆现在建立在这个地方,会对2030年的美国有一种理想化的一种表白。我觉得会有,20年之后的美国,我希望像它能够呈现出来的样子。

主持人:美国是很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的,好莱坞就是讲故事。

邬君梅:所以我相信随着《阿凡达》的成功,我希望里面有更新3D,或更新技术的。我很吃惊这次里面不会有IMAX那么大的那种,没有看到就可能没有。

主持人:我们刚才兜了一圈,现在回到主题当中的主题——中国馆,而且这是很特殊的方式,第一个天很冷,今年春天是有点倒春寒的问题。尽管冷,我们还得坐下聊一会,这个环境很特别,这边是香港馆、澳门馆,后面是中国馆,中国馆在所有的馆里面是最完整的,不需要任何装修。

邬君梅:差不多已经结束了。

主持人:全部不需要人再上去了,全部安排就绪了。前几天中国馆已经全部收工了,已经举行了交接了,所以在跟别的馆相比,跟旁边的澳门馆相比,中国馆是最完整的呈现。

邬君梅:而且这是进门的第一馆。

主持人:今天我们能够这么坐在一起,以后要有这个可能,得等世博会结束。

邬君梅:中国馆是不会拆的。

主持人:中国馆是永久的,而且是上海的主要展览,今年在世博会的时候,大家要考虑到,每天有40万到60万的人参观,中国馆的容纳量可能就是五万到九万人。

邬君梅:所以排队要排很长,能排进吗?

主持人:现在有一个引导的原则,上海人来看世博会的尽量不要去中国馆。

邬君梅:因为将来还可以回来看。

主持人:结束以后还会继续。中国的参观者如果还经常来上海,也是有机会,更多的机会让给外国人。看到自动电梯上去,从那边还可以上去,整个展示都在上面。现在我们看到是白天的,晚上的时候灯光是从里面出来的,蓝颜色的。

邬君梅:相当美。

持人:刚刚设计出来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看法,每一个设计都会这样。现在落成以后,大家都接受了,慢慢觉得确实是上海的地标了。里面展现什么,也会慢慢有一种感觉,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一个国家它有一个精神,比如我们刚刚走过的俄罗斯馆,里面进去之后给人一种自然的俄罗斯草原,有一种童话的色彩,一种神秘的感觉。中国馆会展现出来的是什么?可能三言两语讲不清楚。

邬君梅:讲不清楚,很难用三言两语来概括,但是的确这是我们中国馆,大老远就觉得这肯定是我们中国馆。

主持人:中国馆我们看了以后,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像唐朝时候的那些建筑结构,传统的。但有一种感觉我会想到传统的顶,很稳重地在那边。如果实实在在,我就站在那边,可能就是今天的中国,未来的中国,这种感觉。

今后在这长期放下去的中国馆,再加上后面的演艺中心将成为上海的一个地标。因为每一届世博会都会留下世博会的会址作为每个城市的一个标志,或者成为旅游、商业,都是这样。这一带以后会成为一个很繁荣的地方。

主持人:中国馆到底给我们呈现什么,我看到过一个剖面图,没有太仔细地去了解,我想把更多的惊喜放在进去以后再看。

邬君梅:我也是,很难猜测,还不如来看的时候带着一个欣赏、期待,来慢慢地感受。

主持人:我很想到那时候不只是听你的感受,还要听你朋友的感受?

邬君梅:相信他们绝对不会失望。

主持人:我们很希望通过世博会,不是大家都要说怎么样,但是至少有一个真实想法,看了以后,通过世博会对中国、世界有个了解,而且这里有一个最大期待,我很期待看到进来的是学生。

邬君梅:我相信会有大批的年轻人来。世博会让你长见识,开眼界,其实在上海我们都能看到世界那么多国家的某一个角落,某一种文化的凝聚。

主持人:也可以开拓他们的想象能力,原来这个世界是这么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不是原来我们想象一种方式的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还有一个是通过互联网也可以,这次是第一次呈现出互联网的世博会,现在应该说有一千多个演艺团体,两万场。我有一个朋友今天刚给我一个电邮,他是芝麻街的,他们有一个儿童演艺芝麻街的一场演出,每天在世博会里演六场。整个期间,尤其是暑假,这是他们的黄金……

也就是很少有机会,比如说我们在考虑一种方式,大家能帮助哪些人呢,比如说残疾人、聋哑人,他们有这些活动,如果他们来参与,盲人看什么,可以想象。

邬君梅:我觉得是一种气氛,更多的是感受国家之间的交流,文化之间的交流,还有一种对未来二十年的憧憬、想法、理念,我觉得这是整个世博会从筹备一直到结束是很长时间的气氛和氖围,我觉得大家都能感受到。

主持人:从电影的角度看,如果拍电影你会有什么构思?

邬君梅:我觉得像世博会能够落在我们上海开,上海本身的发展又是那么飞速,好像感觉你要走向世界,等于从这里就可以开始,如果拍电影的话,你刚刚的想法就很好。比如说一个农民工的孩子,从一个民工的孩子开始,他父亲跑来参加这边的建设,然后用这个孩子的眼光去参与这一些的筹备,孩子跟大人之间的交流,孩子对这个馆的想法和他的设计,还有看了之后对哪一个国家、哪一个问题更有一种理想化的憧憬和向往。

主持人:也许就会立下一个志向,我以后就要去那里看一看。

邬君梅:他就是一个属于世界的人了,所以世博会对孩子真的是特别重要的有纪念性意义的事件。

主编再议

邬君梅是一位热情无比的人,她没有任何的架子,也从不摆谱,我们第一次合作是拍摄杂志的封面,接她的一路上我们都在攀谈,因为在美国生活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她常常在说话的时候还情不自禁地夹杂着英文。这次邀请她上我的节目,我们从美国馆起步,依次参观了欧洲广场和中国馆,那个时候世博会还没有进入试运行阶段,看到的是最雏形的世博场馆,想必这也是我们最幸运的一件事情。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再一次遇见她,她和我说她自己有个慈善基金会,她希望可以带基金会资助的孩子去逛世博园,因为她还念念不忘第一次参观世博时的愿望,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的孩子可以感受世博,走进世博。

P2-7

序言

《景行在世博》的节目导演周昊找我写序,这是人生第一次,多少有些惶恐,当然,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亲历者,我还是很希望留下点东西,姑且就在这里絮叨两句。

先说说这档节目的来历,还是在2009年两会期间跟曹景行老师聊的这个合作,当时他为腾讯新闻主持《两会三人行》,非常辛苦,做了一整天节目还没喘口气就边吃盒饭边聊这个事情,这位老新闻工作者对世博园的兴趣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想象,“给我184天我就能呆184天”,这个出乎意料的答案让我一阵狂喜。因此,节目形式等等如何压根没谈就敲定了,再后来周昊来到腾讯,初步定出了“老曹逛园子”的节目设想,最终曹老师根据节目性质确定为“景行在世博”。

节目定型后,最大的担心在于每天四五十万的人潮汹涌中我们能否行在世博,嘉宾们又能否冒酷暑战高温,好在,有曹老师的专业和人脉,周昊的敏锐和执著,再加上一些运气,节目很顺利地做了下来。此后我更多的时间变成欣赏他们的作品:探营魅力中国馆、在新西兰馆亲历金刚原景、体验荷兰馆理想城市模型、穿越时间隧道看德国馆,让我们感受到世博的精髓和博大;在台湾馆约会林志玲、在法国馆邂逅董洁,让我们体验轻松浪漫之旅;更亲见杨澜带小朋友逛世博、许戈辉助盲童感知世博、陈辰带贫困儿童圆梦、金晶畅谈生命与关爱,让我们在世博园感受到浓浓的爱;而易中天侃侃而谈城市之梦、李宁骑自行车倡导健康生活、李永波、常昊畅想未来生活、王军霞夫妇谱环保恋曲,则让人畅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不可不说的是,我们通过镜头近距离接触了世博园区的多位建设者,这些最可爱的人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机会重返他们亲手建造的宏伟园区,而最大欣慰是将有7000多万人踏上他们用汗水浇注的这片土地。

我常常在想,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必将成为历史,世博会是一件必须回头看的事情,它在经过184天的绽放之后也终究回归平静,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那些排队数小时走马观花略有失望的观众可以通过我们的镜头,重新回味自己这一刻在历史上的精彩,重新唤起对世博的美好记忆;而未能如愿亲临现场的人们,也同样可以通过如此真实的镜头感知世博的精彩,城市的美好。从这一点上说,我们做到了。

马自军

塍讯世博内容总监

后记

这里要附送一张超强阵容的感谢名单:

本书的总策划人:余佐赞

本书的责任编辑:于欣

腾讯网《景行在世博》、《明星面对面》、《腾讯会客厅》节目组

总制片:王娟

总监制:马自军 彭俊军

监制:昌盛 张东生

制片:裴正 李营

统筹:张晓虹 李倩

主持人:曹景行 施瀛珠 艾诚

导演:王虹 党金 邢顺之

摄影:包煜 施卿 衣薇 何婷婷 邱妍

喻小珉 杨甜甜 杨涛

后期:陈晨 张占杰 黄晓燕 刘雁冰 顾辰琦 蒋婧 余彦 王芸霞 张贇 王筱青

技术指导:李珉 吴菁 申园园

摄像:武嗣宇 庄晟珏 邓坚 陈翔宇 杨海东 刘巨男 刘骁 祭腾 李正阳 刘庆民 陈琦

BD:张伟 都娟 赵春雷 陈超 梁璐 陈艳 张东波

1986年我出生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是谁;1998年第一次接触媒体的时候,我知道我就是吃这行饭的;2003年我开始放肆的尝试:呆过网站、混过报社、睡过杂志社、玩过广播、挑逗过电视台,一不小心又做成了经纪人、搞起了公关活动、现在,算是出过书的人了。未来我觉得还有很多不可能可以变成可能。

所谓的后记,既是此书的终结,也是下一站的起航。我期许着每一个自己掏钱购买此书的人都可以成为我的朋友,我们可以皆有此书坐在一起,喝着酒、互相诉说有无。来吧!我等着呢!

周昊

书评(媒体评论)

那些排除数小时走马观花略有捻的观众可以通过我们的镜头,重新回味自己这一刻在历史上的精彩,重新勾起对世博美好的记忆;而未能新星现场的人们,也同样可以通过如此真实的镜头感知世博的精彩,城市的美好。

——马自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在世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2095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2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45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