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值得研究。吴恩培的这部吴文化概论是迄今为止对吴文化最为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书中既有关于吴文化两大源头的梳理,又有关于吴文化与长三角主体文化关系的剖析,吴文化与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诸城市关系的讨论;既有按时间顺序的历史描述,又有按门类的条块分析,始于远古,迄于当代,纵横交错,图文结合,是一部学养丰厚的教材。
图书 | 吴文化概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值得研究。吴恩培的这部吴文化概论是迄今为止对吴文化最为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书中既有关于吴文化两大源头的梳理,又有关于吴文化与长三角主体文化关系的剖析,吴文化与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诸城市关系的讨论;既有按时间顺序的历史描述,又有按门类的条块分析,始于远古,迄于当代,纵横交错,图文结合,是一部学养丰厚的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吴文化的诞生/1 第一节 吴文化的源头之一:吴文化诞生前的江南土著文化/2 一、旧石器时代的江南土著文化 ——江南原始人类遗址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2 (一)南京猿人的发现/3 (二)三山岛旧石器地点的发现/4 二、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的氏族聚落及其文明递进/5 (一)马家浜文化类型遗址/6 (二)崧泽文化类型遗址/7 (三)良渚文化类型遗址/8 第二节 吴文化的源头之二: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10 一、关于周族部落/11 二、周族部落在黄帝世系中的位置/13 三、黄帝世系的文化意义/13 第三节 吴文化的诞生及早期吴文化的特点/15 一、泰伯南奔与勾吴立国——吴文化的诞生/15 二、早期吴文化的特点/17 (一)特点之一:文化的包容性/17 (二)特点之二:在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这两种文明 形式的冲突与融汇中徘徊/19 第二章 吴文化与“长三角”主体文化/26 第一节 关于“长三角”/27 一、“长三角”:内涵相异的地理学概念和地域概念/27 (一) “长三角”与“15+1”/28 (二)“泛长三角”与“3+2”/29 二、中国古代的“长三角”地区及其概念/29 (一)江东/29 (二)江左/30 (三)江南/30 三、经济研究语境下的江南与“长三角”/32 第二节 “长三角”主体文化——吴、越文化/34 一、春秋时期,关于吴、越文化的文献记载/34 (一)吴、越入春秋(前601年)以前/34 (二)吴、越入春秋之年(前601年) 及其后兼及吴、越国家关系的流变/37 二、早期吴、越文化的发展轨迹及吴、越文化的异同比较/40 (一)关于“吴为周后”/4l (二)关于“越为禹后”/41 (三)春秋时期,吴、越文化的比较及其交融/46 第三章 吴文化与苏南诸市及上海/49 第一节 南京/49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积淀/49 二、历史上南京与吴文化的关系/50 (一)吴、楚“衡山”之战/50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吴文化概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恩培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10433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98 |
出版时间 | 2006-06-01 |
首版时间 | 2006-06-01 |
印刷时间 | 2006-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95 |
丛书名 | |
印张 | 2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1 |
宽 | 171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