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湘西巫蛊/文化与田野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巫蛊,是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神秘文化事象之一,根植于民族信仰之中,影响深远而广泛。本书以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真实呈现湘西社会历史与现阶段巫蛊之情况,找寻巫蛊产生和传承的历史根源及社会根源,指出巫蛊是特定文化背景下应作社会关系调整的平衡木。本书所为,在于引起有良知的社会学者和文化读者对巫蛊现象的关注,并引发严肃的追问和广泛的人文反思。

内容推荐

巫蛊,是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神秘文化事象之一,根植于民族信仰之中,影响深远而广泛。至今在湘西民间的很多僻远村落,仍存在着大量有关巫蛊的历史“活化石”:那些被认为中蛊而死的树,因放蛊而不能饮用的水源,因有益而不能踏至的地界、必须绕过的房屋,还有那些广泛流传于民间百姓中的各种克蛊、防蛊的手诀、符、咒语,也仍有不少人被认为死于巫蛊邪术,而“蛊婆”依然是人见人怕、人见人恨的诅咒对象。

本书以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真实呈现湘西社会历史与现阶段巫蛊之情况,找寻巫蛊产生和传承的历史根源及社会根源,指出巫蛊是特定文化背景下应作社会关系调整的平衡木。本书所为,在于引起学者和社会中人对巫蛊现象的关注,并引发严肃的追问和广泛的人文反思。

目录

第一章 我如何进入这个领域和哉如何在这个领域

第二章 民闻传讲中的巫蛊

第三章 文入学者谈湘西巫蛊

第四章 寻找蛊婆

第五章 寻找中壶人

第六章 寻找治蛊人

第七章 湘西巫蛊的药物依据

第八章 湘西巫蛊的心理依据

第九章 田野随想

附一:不被风吹走

附二:乡土世界申的“另奥人”

后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那还是在十年前,1995年春,当我带领一班学生进人湘西苗族聚居区吉首市丹青乡某村进行田野考察的时候,被一件事震住了。一个小孩,看起来他五岁多,却一副老成的样子,坐在田坎上,看别的小孩子玩。我记得早上离开的时候,他那样坐着,等下午我调查回来,他还是那样坐着。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和别的小朋友玩,他茫然地看着我又把眼光移开,似乎根本没听懂我的话。

“他不懂汉话!”一个小孩子告诉我。

“他有病!”又一个小孩子说。

我想知道他得的是什么病,那些小孩竟齐口说:

“他中蛊了!”

“中蛊了”三个字像一把锤把我的心狠狠锤了一下,有多少年没听到过这三个字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湘西人,应当说我对它并不陌生,我从小就在有关“蛊”的故事和对于“蛊”的恐惧中长大。然而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不断增多尤其是外出几年的求学,我几乎把这事慢慢忘了,也不相信了。偶尔想起,也以为中国改革开放多年,科学文化普及,湘西发生很大变化,这些事是再也不会有的了。然而今天,我却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被认为“中蛊了”的人!一个本应当健康成长的小孩子!蜡黄的脸,呆滞的目光,离群索居的孤而寡的神情,这不是一个小孩所应具有的!而瘦小单薄的个头,比他实际年龄小了整整两岁!

“他应当去看医生!”这是我闪过的第二个念头,可是经过打听才知道,他家里穷,看不起医生,请了个仙娘帮治,吃了几副药,不见好,也就不了了之。“怎么好得起,是中了蛊的人!”仙娘解释说。民间知道,凡中了蛊的人,是很难治的,除非逼那蛊婆退蛊。那蛊婆是谁,人人都知道,但拿不出证据,告到政府,但现在是新社会,政府不相信这个,不给裁判,就只好在私下里嘀嘀咕咕,也不好拿蛊婆怎么样。若是以前昵,村民说,把蛊婆擒来拷问,是常有的事,一把火把蛊婆连同房子一起烧了,或让蛊婆在某个私刑中死去,也并不奇怪。“那时官家也擒蛊婆呢,拿来拷问,枪毙的也有。”并向我陈述在民国时期凤凰县发生的一桩“官家治蛊案”:某苗族人家,两个儿子都死了,就怀疑是同寨某蛊婆放蛊所为,告到官家,官家派人到蛊婆家抄家,抄到最后,果然发现了一个瓦罐,瓦罐内装有蛇、蛤蟆、蝎子等不干净东西,官家认为人证物证俱在,就把该蛊婆给予枪决。枪决时,许多人来围观,多认为那蛊婆放蛊作弄人罪有应得,而官家,则一派正义者模样,俨然为地方除了一害。P2-3

序言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湘西独具一格的自然之神奇,这里层峦叠嶂,山高林密,溶洞阴河暗布其间。既有溪河交错的躲过第四纪冰川的小溪原始次森林,又有巧夺天工的凤凰奇良洞以及山峰嶙峋、林木葱郁、云横雾绕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既有素有“九九八拐疑无路,五五潭滩一线天”之称、奔放离奇的猛洞河,又有山势跌宕的德夯风景区,是远近闻名的集民俗与风情及苗族历史文化于一体的“苗鼓之乡”。湘西的神奇壮美与秀丽,令人叹为观止。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之神奇又造就了湘西历史、文化之神奇。这里沉淀和保留了较多的神秘文化的遗留,巫傩信仰是其总源头。巫,主要包含祭祀祈神、占卜预测与驱邪消灾三大类;傩,最先是指除邪恶的仪式,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变为驱邪、祭神与娱乐融为一体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湘西地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她的神秘性,而让外界人感到扑朔迷离、百思不得其解的湘西三大民间文化事象——“巫蛊”、“落洞”、“赶尸”又是其间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它渗透着一种原始的阴森恐怖,弥漫着一种肃杀的寒意,神秘莫测因而令人意欲探究其根源。

对神秘文化的态度无外乎四种:一是民间传统的态度,这种态度倾向于认为那些神秘的东西是真的。二是现代唯物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倾向于认为那些神秘的东西是假的。第三种态度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孔子式的态度:不语乱力怪神。孔子认为“未知生,安知死”,认为人生的首要是先把人生现实的东西弄懂,而那些神灵世界既然离现实生活遥远,就还是不要去多理它好了。第四种态度是研究者的态度:正视它,剖析它;展示神秘的内在,分析神秘的根源。

作者拟以巫蛊、落洞、赶尸这些富有特色的神秘文化事象为个案,展现存在于湘西自然、历史、文化中的神秘性,揭示其神秘的根源。

我们试图从三个不同的层次去理解这种神秘性:

一、神秘性是人的认知局限的结果,即由目前科学无法解释而至。

二、神秘性是人的文化解释的结果,比如雷电伤人,被解释为不孝导致的报应。

三、神秘性是人的行为操作的结果,类似于玩魔术,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假象,我们把假象当成了真实,而其实是人的行为操作的结果。

而不论是哪种情况,神秘性都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依附在事物之上的一个文化概念。

陆群

后记

把《湘西落洞》、《湘西巫蛊》以这样的一种文本来做,源于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2005年5月下旬的一天,在一次长途火车旅途上,与人聊天,对方是一个律师,他得知我是湘西人,就问起我有关湘西的神秘来。湘西在一个外地人的印象中,最突出的便是其文化中的神秘色彩——扑朔迷离,让人欲知其根源。“落洞”和“巫蛊”等文化现象便最具代表性。于是又像历次那样,依据我多年对湘西的调查、理解,加上适度的煽情,对方听得津津有味。

突然,他提议说,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写下来呢?可能很多人想看的。

可是湘西的神秘事象太多,怎么写呢?一个神秘事象的大拼盘?还是一个理论性的研究?老实说,对神秘文化的理论研究,我还不敢说成熟。

只要有思想,不一定要等到十分成熟,他说,不一定要做成纯学术的。

我有些犹豫,我似乎正在犯学术之大忌,但我明显被对方的设想所鼓励。

然后商议。最后的结果是,用真实的调查以专题的形式表现湘西的神秘,在田野中寻找文本。

从4月份到整个暑假,我便着手于选题的全面调查和写作工作。文本的写作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因为我选取了一种最简单的叙述和描述方式以淡化思想的痕迹,引领读者在湘西做一次有目的的民俗学或人类学的现场考察,让事实说话,让读者自己思考。9月初,书稿的写作即已基本完毕。

我想说的是田野调查。从4月份到整个暑假,我至少有80天的时间在乡下。田野调查既是一门科学,也是“重要的人生体验”。在这段时间里,我感到从没有过的放松。在体能上很累,在精神上却是极度自由。我只带了照相机、笔记本和一支笔等简单的行囊,却得到了那么多东西。那些不动声色的隐藏在平凡生活背后的历史、辛酸、沉痛、微不足道的喜悦和欢歌。这一次,比以往历次时间更长也更集中,然而,却发现自己在对湘西文化的评判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无以言表。

我记载了大量调查“计划”之外的东西。我似乎还有许多“另外”的事情要做。 ?我也得到了许多我想要的东西。

我要感谢程明君、张关海、吴金泉、张祖海、王光明等那些不断地给我提供信息的乡下的老朋友;感谢田祖福、李光华两位老人,在落洞村给岩娘娘烧香时,把我慎重地寄拜给了岩娘娘,并取名为“岩花”。 =

感谢我的小朋友们曾四海、周文、向阳、刘顺利,本书的创作,受益于他们热烈的讨论。他们大胆的设想和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文字表述和情感表达的风格定位。

感谢彭学明先生,2005年暑假在田野调查时,竟数次与他在乡间不期而遇,感谢他对本丛书写作的支持和所提供的指导性建议。

感谢我婆婆、我秀碧大大(姑姑)和阿水大大,她们是一辈子生活在苗族村庄的妇女,我总是不断地打搅她们。那一次,可真把她们累坏了。

感谢我的学生苏胜平,在他还是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的时候就陪同我到了许多偏远的乡村,之后就一有机会就随我去乡下,他是个文弱的小男生,凤凰人,毕业后就在凤凰教书,有许多乡下的同学和学生,为调查提供了许多便利。此外,他还分担了我部分资料的查寻和地图的绘制工作。

还有不计其数的友情,我的同学向洪琼、鲁明勇、黄会东、田宏明、秋哥、李五妹,多年来一如既往地关注我调查和研究的进展,毫无怨言地为我提供各种帮助。感谢郑英杰教授、田茂军教授、刘锋博士、谭必友博士,感谢他们从不间断的关心和支持,不能不承认,与他们的交谈对我启发极大,虽然许多想法未能在本书中体现,但我相信,在以后更深入的研究中,我将是不断的受益者。

感谢杜崇烟州长,没有他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视,没有他在经费上的大力资助,本丛书要顺利出版是不可能的,感谢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罗康隆教授,没有他,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计划同样不可能实现。感谢民族出版社编辑龚黔兰博士,没有她的努力,本书的出版不知要滞留到何时。 需要说明的是,在《湘西巫蛊》中的人名和部分地1名换用了假名,如果书中的人名。地名与当地某人某地名字雷同,那纯属巧合。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人事麻烦和民族纠纷。我希望人们注意到的是这些事情而不是具体某个人。我也希望,一个人,只要他能明白我做此事的真实意图,只要他不是偏执地断章取义,他便会原谅并理解我。我愿天下人都能幸福健康地生活。

最后,我还想说,以这样一个文本来反映湘西的神秘文化色彩对一个学人来说似乎是对于学术“正道”的偏离。我心里一直是惴惴不安的,希望我的同事和同行能够宽容我,容许我一个时期的“出轨”,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一直向往着“正道”,我终究会返回“正道”。

陆群

2006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湘西巫蛊/文化与田野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5076833
开本 32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92.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