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北行
内容
编辑推荐

该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群年轻人怀着梦想走向大西北支援边疆的故事。小说以主人公——来自北京的汉族小伙子卜言方与一位哈萨克姑娘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小说情节曲折,文笔流畅,语言深刻、锋利,歌颂了一种跨越民族、跨越时代的崇高爱情。

内容推荐

一个是大家闺秀,一个是牧民之女,一个是卑微“弃妇”……一个让他痛心,一个让他欢心,一个让他揪心。戈壁滩上的恋情,开发大西北的豪情,政治斗争的激情……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一个知识分子40年的反思,本书将带给你独特的魅力。

目录

前 言

引  子

一 梦作,花开,情浓

二 茶马古道的新人

三 心无旁骛的垦荒者

四 这就是生活

五 爱情如此多娇

六 红垦兵的胸怀

七 爱情是自私的

八 殉道者的悲哀

九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十 决裂

十一 草原之夜

十二 危险的论争

十三 一失足成千古恨

十四 婚礼三重奏

十五 福兮,祸兮?

十六 旧病复发

十七 名利客苦斗梦迷人

十八 以革命的名义

十九 西山论剑

二十 久别重逢

二十一 情动西山

二十二 浪子回头

二十三 爱情,不可承受之重

二十四 爱、恨、情、仇何时休?

二十五 戈壁滩不相信命运

尾 声

试读章节

卜言方觉得,对他这样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来说,成为一名军垦战士参加边疆建设应是一种阳光灿烂的新生活的开始。可由于妹妹卜言丽一上火车就开始掉泪,而且怎么劝也不起作用,结果卜言方轻松、愉快的心情被破坏殆尽。那些困扰卜言方多年的陈旧往事在他被批准参加兵团后早已被逐出家门,现在竞不请自回,重又浮现在他的脑海中。想想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卜言方感慨颇多。在18年的人生经历中,无忧无虑的童年像夜空中的流星倏忽即逝,随之而来的则是因家庭问题所招致的屈辱和压抑。可以说,自打垂髫之年起,多舛的命运就如影随形般尾随着他,直到成为大西北的一名建设者,他的日子都像是在梦魇中哭泣、愤怒、挣扎、僵持。而这一切都源于1958年那个多事之秋。

父亲卜洁清是省某医院的外科主任。他虽然是个旧知识分子,可一贯追求进步,刚解放就写了入党申请。遗憾的是,都光明了七八年了,他的组织问题也没解决,甚至连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资格都没得到,这让卜洁清很伤心。1957年“反右”,一次院里开会,他去晚了,听说上面下的指标完不成,还差一个,领导很着急,他觉得这是一个靠拢组织、向党表忠心的机会。于是不问缘由,进了会场就说他愿意顶上这个名额。这下子给领导解了围,一时间,父亲声名大振,除了他精湛的医术,还因为他是全系统唯一一个积极争取,主动当上右派的奇人。被补选上“右派”之后,解放前参加国民党的一般历史问题也升级为历史反革命。母亲和父亲在同一个医院工作,她受不了这个打击,在组织的干预下被迫和父亲离了婚。

卜言方并不知道父亲的事,是一次和同学吵架才使这件瞒了他一年多的事曝了光。小学快毕业时,卜言方的成绩赶了上来,爱玩,爱打闹的毛病也改了许多,他的威信一下子长了一大截。六年级一开学,班干部改选,就在唱票的同学宣布卜言方高票当选班长之时,他的邻居申战群突然大声喊道:“卜言方他爸是大‘右派’,我不同意他!”喊声过后,全班同学用惊恐的眼光看着他,卜言方难过极了,他第一次在人前流了泪。在这之后发生了什么,卜言方已不记得,回到家也不吃饭,爸爸问他也不回答。对“右派”的事情,年幼的卜言方似懂非懂。他虽然不恨父亲,可从此他像变了一个人,从一个性格开朗、热情活泼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胆小怕事,再也打不起精神。出身不好像一块千斤重的大石头压得卜言方喘不过气来,小小的年纪他就觉得自己成了被社会遗弃的孤儿。

P4-5

序言

再现山东青年屯垦大西北的历史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此梦萦绕驻足,挥之不去,几欲动笔,未能如愿。探幽历史,难度之大,尽人皆知。除开事件久远,记忆残缺之外,困难的切入角度,晦明变化的创作初衷也使我迟迟不敢动笔。再加上艺术二字,更使我辈俗人对历史宝藏的挖掘望而却步。然而,年代愈久,此心愈切。终于,“开发大西北”的召唤一语惊梦,弹指之间,40年梦想成真。欣慰之际,感慨系之。难哉斯梦!真哉斯梦!贵哉斯梦!

翻开40年前山东青年进军青海、开发大西北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是需要勇气和良知的。追忆淹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拼搏、奋斗的历程未必能赢得鲜花和掌声,义无反顾地为当年的挫折、失误买单而不是文过饰非、怨天尤人绝不像花前散步、月下抒情那样轻松愉快,挖掘出被荒诞的时代所埋葬的理想,让它重新闪烁出不屈不挠的光彩同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尤其当你不仅仅是这段历史的旁观者,还是它的亲历者时,这种感受会更加灼痛、更加深刻。然而,我们必须正视这段苦难的历程并重新认识它。这不单单是为了已经逝去的和仍然健在的战友,更是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回首那个时代时,不再发出遗憾的感叹和露出失望的神情。

40年前的许多事件在今天看来可能是幼稚的,甚至是一种失误,但发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却有其必然性。可以说,没有前辈人的无畏探索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理智、清醒和稳健。上山下乡、屯垦戍边是这些探索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富争议的一种运动,堪称那个年代极具时代特征的历史潮流。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国策,曾经得到广大知识青年的热烈响应,也让几代人为之付出了青春乃至生命。1965年成立的青海省生产建设兵团只是这股历史潮流当中的一个支流,同最早成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以后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相比,它的规模、影响要小得多,但却以成为开发大西北的殉道者为特征,而在新中国的农垦史上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今天,当“开发大西北”的召唤再次响彻神州大地时,40年前山东青年走进大西北这段几乎已被遗忘的历史的价值才应运浮出水面。

因此,再现40年前那段轰轰烈烈的创业史就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研究的课题、文学家创作的素材,必然会成为社会学家关注的对象。作者正是希望从历史、文学、社会三个层面尽可能真实地还原这段尘封的往事,以告慰前人,启迪来者。

海 明

2005年12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北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海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5077519
开本 32开
页数 4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2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