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远见(用变革理论预测产业未来)/哈佛贸易与产业前沿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亚马逊网站年度十大好书,《创新者的窘境》和《困境与出路》作者的最新力作!

商务印书馆——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携手引领经济管理新思维。

大公司不是一夜间就倒闭的。事实上任何产业的巨大变化不会在瞬间发生,而一旦不幸发生了,对孤注一掷的投资人以及数百万的持股者来说,其结果是毁灭性的。

  所以拥有远见,用变革理论预测产业未来成为一种必要!

  教育界能运用创新理论吗?航空业的未来在哪里?半导体和通信业如何面对创新的挑战?医疗保险业已经进入了破坏式创新的春秋战国时代了吗?

  本书通过对以上行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分析模式和切实可行的工具,使决策制定者能够:在市场和专家识别出变化之前,发现改变行业的公司或者商业模式;预测竞争中的胜利者和失败者;评估特定公司的举措是否将提高其成功的概率。

本书适合企业经理人员、管理学者、商学院师生和一般读者。

内容推荐

一个炙手可热的新创企业将会成功还是失败?何种新兴技术是消费者可以利用的?进入者是否对领先的在位者构成真正的威胁?政府管制将如何影响竞争战?公司的管理者作出的决策是明智的还是短视的?哪个公司将最终成功?

不管你是投资者、分析家,还是经理主管,你的成功将直接取决于你准确回答这些问题的能力。在这本具有开创意义的书中,国际知名的创新专家克莱顿·M.克里斯滕森及其研究伙伴斯科特·D.安东尼和埃里克·A.罗恩提出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将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是以克里斯滕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本书——《创新者的窘境》和《困境与出路》中所阐述并被证实的理论为基础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解释了为什么成功的公司常常被破坏性创新所颠覆,《困境与出路》一书则阐述了准创新者可以使用的预测程序,以成功地发起这些创新。在本书中,作者们认为,即使那些不拥有产权信息的人也可以使用创新理论来获取对某一行业未来的强有力的洞察,并基于这些洞察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本书通过对五个行业——航空业、教育业、半导体业、医疗保健业和电信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分析模式和切实可行的工具,使决策制定者能够:

◆在市场和专家识别出变化之前,发现改变产业的公司或者商业模式

◆预测正面竞争战中的胜利者和失败者

◆评估特定公司的选择将提高或者降低其成功的概率

凭借其对行业变化的独特视角,本书将帮助投资者更加清晰地观察未来,并将创新理论的预测能力应用到他们自己的工作中。

目录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 如何使用创新理论进行分析

第一章 变化的信号:机会在何处

第二章 竞争战:如何评估竞争者的实力

第三章 战略选择:识别关系重大的选择

第四章 非市场因素如何影响创新

第二部分 基于理论分析的例证

第五章 破坏性的文凭:教育业的未来

第六章 破坏展翅高飞:航空业的未来

第七章 摩尔定律会继续适用吗:半导体业的未来

第八章 治愈庞然大物:医疗保健业的未来

第九章 海外创新:运用创新理论评估公司和国家战略

第十章 冲破有线网络的束缚:电信业的未来

结论 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注释 

附录核心概念摘要

专业词汇

作者简介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种模式要求公司使顾客更容易地完成想做而未能做(且经常被忽略)的重要工作。’电话使人们能在短距离内更容易地沟通,而且是以一种熟悉、自然的谈话方式。用户只需拿起电话,要求接线员接通电话。随后,当无线电话推出,它们很明显也符合顾客现有的行为模式。顾客使用一个相似的设备,在标准化的键区内拨号,对着听筒讲话。甚至基本特征和计价模式也模仿了线路电话。唯一的重大区别就是拨号音的消失。无线电话使人们更容易完成过去他们优先考虑但未被满意地完成的工作,例如“使我的通勤路程更有效",或者“紧急情况下可以联络”。

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对行业的长期变化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它们是最难识别的创新。一个公司正在创造新市场破坏性增长的信号是什么呢?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在一个新崛起市场中的高增长且持续提高的增长率。关键在于要在新市场的绝对规模之上,关注增长率和增长率的提高。识别具有持续增长率的新市场,使你能在市场规模尚微不足道时就发现这些重要的发展。。电话和无线电话都在新的通信背景下创造了巨大的增长。另一个信号就是目标顾客的行为,例如青少年、大学生、“黑客”、小企业主或者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当一个新的产品或服务使他们更方便地完成过去无法完成的事情时,他们通常能够容忍性能的不完善。

如何识别非消费者是否存在?一种方法就是绘制出产品或服务输送链。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倾向于从输送链中取出一个链环,使人们自己做过去需要专门技术才能完成的工作。此外,通过正确的市场研究来设法识别出无法完成的工作也是十分有用的方法。

在此顺便谈谈关于价格的一个提示:新市场破坏性创新通常是相对低价的。然而,就绝对值而言,它们并不必然便宜。首批移动电话、个人电脑、照相机等等,都很昂贵。尽管如此,比起现有的、可利用的技术所提供的产品,它们明显更便宜。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期,移动电话仅有的真正替代品就是向每个你希望联系的人提供民用波段无线电,但它过于昂贵,极为不方便且难以实现。一些新产品昂贵的特性限制了那些迫切需要完成某一工作的人们的消费。不过,随后的改进通常能够创造生产效率,使价格下降,从而使更多的顾客群能够使用破坏性产品或服务。

P40-41

序言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著名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985”工程重点建设基地,承继了原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和工业经济系的传统,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成就斐然。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以贸易经济为特色,突出研究了中国的市场、流通与商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很高的学术地位。

贸易经济学本来就与市场经济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市场经济本质是市场实现,而贸易则涵盖了商品货币交换的丰富形态,可以说,市场问题乃是贸易经济学的灵魂。

中国人民大学的贸易经济学以社会及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为自己的理论前提,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的范畴、逻辑与模型研究流通领域,将价值实现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扭转了社会上长期困扰的“重生产、轻流通”思维定势,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体制转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完成了贸易经济学从部门经济学向领域经济学的转变,成为经济研究的重要绢成部分。同时,学科对象由狭义的商业扩展到市场与流通,包容了广义上的交换,凡商品货币交换的范畴均被纳入了学科视野。

近年来,贸易经济学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研究,研究领域大为拓宽。市场秩序、交易费用、零售业态、批发市场、连锁经营、政府采购、战略储备、产权改革、期货、物流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概念、新现象、新问题均成为了研究重点。而且,除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框架与定性分析方法外,微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及数理模型与计量方法均被广泛采用。

除了继续深入做好理论研究外,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及其贸易系的广大师生又通过多种形式,与社会各界建立了广泛联络,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不论是政府规划、发展战略还是企业经营指导,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博得了各方的好评,同时也进一步在实践中深化了理论研究,真正丰富了理论研究。

我校产业经济学科不仅关注中国的产业发展与商业问题,同时也极为重视与国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此次我校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翻译出版“哈佛贸易与产业前沿”系列图书,就是一件能够有力地推动中外学术交流的好事。哈佛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是全球公认的权威商业研究和出版机构,与中国人民大学有着良好的关系与合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虚心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先进的文明,才有可能在互相交流中获得发展,才不会因为固步自封拘囿了自己的视线,阻挡了前进的步伐。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界的一面旗帜,在其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不同阶段,为中华民族的出版事业和中国的现代学术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我相信,通过本次商务印书馆“哈佛贸易与产业前沿”系列图书的引进和出版,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前沿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

2006年1月12日

后记

哈佛商学院克里斯滕森教授的最新著作——《远见》的中译本,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翻译和多次修改,终于可以和大家见面了。作为译者,我感慨颇多。

最早拜读克里斯滕森教授的著作,是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1999年末开始,我就一直在准备博士论文《企业失败研究》,当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收集国内外对企业失败研究的各种理论。众所周知,企业失败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企业失败研究也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广泛收集资料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2000年末至2001年初的一段时间中,我接触到了克里斯滕森教授的创新理论,立即被其别具一格的分析思路所吸引。

后来,我详细研读了吴潜龙先生翻译的、克里斯滕森教授系列书中的第一本——《创新者的窘境》,被教授在书中精辟的理论分析和独到的案例分析所折服。我在论文中多次引用克里斯滕森教授突破性创新的思想和对行业领先企业失败原因的分析。

2002年,我翻译了《哈佛商学案例精选集》实务系列中的《B-to-C电子商务》(Jnside B-to-C(?ommer on the Web)(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一书,这是一本由8篇文章构成的合辑,第一篇文章就是克里斯滕森教授和特德洛教授(Richard S.Tedlow)合著的“零售业的突破模式”。在这篇文章的翻译过程中,我沿用了吴潜龙先生的译法,将“disrtup—tive innovation”译为“突破性创新”。

2003年,克里斯滕森教授和迈克尔·E.雷纳(Michael E.Raynor)又出版了系列图书中的第二本——《困境与出路》(中信出版社,2003年)。应该说,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与第一本书略有差异,也就是更通俗易懂一些了,我们刚刚译完的第三本,其风格应该说是更加接近于第二本。当然,这其中可能也包含了不同译者的处理风格在内。

在我们基本快译完本书的时候,我看到了中国台湾《天下杂志》出版的、由李芳龄翻译的该书的繁体中文版,书名为《创新者的修炼》,并邀请了多位台湾知名人士撰写推荐序,顿时备感压力。因为两岸在文法、文风、术语以及基本理念的译法上有极大的差异,如何既能找到一个贴切的译法,又能让更广泛的读者都理解克里斯滕森教授著作的精髓,便成了我们在翻译中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又专门进行了一次修订,对部分词汇进行了统一,比如我们将“disruptive innovation”统一译为“破坏性创新”。

实际上,克里斯滕森教授的创新理论早在1995年前后就开始形成和发展,经过10年的完善,已经枝繁叶茂,其系列图书现已出版第三部。在此期间,《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曾经在2003年介绍过《哈佛商业评论》创刊80年纪念专刊,其中说:“过去八十年中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思想”中的第一位就是克里斯滕森教授的创新理论。教授及其理论在管理学界的地位毋庸置疑。

要想全面理解教授的创新理论,作为译者,同时也作为一名多年追踪教授理论和思想的研究人员,我建议读者应该先阅读教授的第一部著作《创新者的窘境》。因为教授创新理论的精髓,或者说能够给予你最深刻震撼的内容应该主要集中在第一部,其行文干练、案例丰富,可能阅读起来不那么通俗,但应该说只要读通了第一部,直接读第三部或者教授的其他任何文章,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所以,作为个人建议,如果读者愿意深入研究克里斯滕森教授的思想,应该不辞辛苦地读一读《创新者的窘境》,这样会事半功倍。

这本书能够顺利翻译出版,凝结了大家的心血,很多人对本书的翻译和审校作出了贡献。郑适协助审校了全书,丰清娥负责第一、二、三、四、五章,田佳负责第六、七、八章,唐诣负责第九、十章,李琰、岳兴光、徐婧、董烨然、刘玉奇等为本书资料查对做了很多工作,也协助审校了部分章节。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贸易系的领导和同事对于本书的翻译出版也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支持。纪宝成校长特地为本系列丛书撰写了总序,他十分关心系列图书的出版发行。马龙龙教授为本系列图书的翻译作出了大量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应该指出的是,商务印书馆对本系列图书的翻译出版极为关注。张如帆责任编辑在本书翻译的一年多时间中,不辞辛苦,联络奔波,认真负责酌精神让人感动不已。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可能有本书的顺利引进和出版。

当然,本书在译、校中的各种错误都应该由译者负责,也热切地希望广大读者和研究人员对此多提宝贵意见。 

王 强

2006年1月16日

书评(媒体评论)

在克里斯滕森、安东尼和罗恩令人赞叹的新书中,不仅仅预测了未来,还为我们提供了预测未来的工具。如果你不想对未来毫无所知,请现在就读这本书,你将从中获益。

——管理顾问 《出人头地》的作者 约翰·哈格尔

本书研究透彻,见解精辟,想要作出明智选择的决策者不可不读。

——卡克斯顿健康医疗控股公司首席执行官迪克·福斯特

对企业领袖、投资者和分析师而言,本书提供了实用的诊断工具、补救方法以及精辟的案例分析,无论你是攻击者还是防御者,都能凭借此书获得成功。

——北极星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艾伦·斯普

本书作者对一些最重要的管理思想作了引人入胜的延伸,给经理人提供了最需要的东西——更合时宜的行动以及取得更佳成果的明确实用的向导。

——摩立特公司总裁 马克·富勒

这是一本美妙、充满智慧、鼓舞人心的佳作!借助于简单易懂的隐喻、具有说服力的分析过程以及实践者的工具箱,作者清楚地解释了这个理论,并以令人信服的分析证明了它。

——朗讯科技公司前首席技术执行官鲍勃·马丁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预测变化,本书将是一本有价值的工具书。

——通讯与硬件研究公司高级副总裁克劳福德·德尔普雷特

运用这一思想,冷静踏实地预测产业变化,我们都可以成为破坏专家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投资者们都需要在他们的书架上加上本书。

——美林证券全球技术战略家史蒂文·米卢诺维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远见(用变革理论预测产业未来)/哈佛贸易与产业前沿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克莱顿·M.克里斯滕森//斯科特·D.安东尼//埃里克·A.罗恩
译者 王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46312
开本 16开
页数 4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6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62.9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