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解放,在中国仍然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是一个备受误解、歪曲和质疑的理念。本书是“男性解放学术沙龙”所有活动全记录,记录中国内地男性运动早期的多元声音,以及沙龙成员的自我反思。本书将带动更多的男性和女性走向觉悟或解放。
图书 | 男性要解放(中国男性运动的萌芽)/男性研究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男性解放,在中国仍然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是一个备受误解、歪曲和质疑的理念。本书是“男性解放学术沙龙”所有活动全记录,记录中国内地男性运动早期的多元声音,以及沙龙成员的自我反思。本书将带动更多的男性和女性走向觉悟或解放。 内容推荐 本书不仅仅是为男人准备的,也是为女人准备的。男性解放的对手不是女人,而是文化。男性是父权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和谐的两性关系,由男性解放开始! 目录 序:男性解放,不能逃避的使命 第一编背景与理论:我们为什么 男性运动与女性主义:反父权文化的同盟者 方刚 现代性与男性精神 胡晓红 男性主义与男性运动 杨明磊 中国内地男性运动备忘录 香港经验:男性成长 黎伟伦 我们要什么样的男性解放——学界书简 荣维毅等 第二编反思与检讨:我们在觉悟 作者:孙海燕、清澈夏天、千千何风、高晓茹、侯智娟、方刚、小肚肚、王婧、赵晓春、童阉无忌、九尾幻影、瞌睡猫、后后、流花、郑琦、savage—xla等 我家的男人和女人 ——“家庭关系中的性别问题”自我成长报告及讨论纪实 话题一:重男轻女 话题二:两性气质 话题三:男女角色 话题四:父亲权威 我俩之间有多远? ——“异性冲突中的性别问题”自我成长报告及讨论纪实 话题一:男人不如女人“成功”,对婚恋影响多大? 话题二:男人呵护女人,带给我们什么? 话题三:两性博弈与性别差异 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喜欢/反感的异性”自我成长报告及讨论纪实 第三编倾听与思考:我们在成长 方刚主讲及讨论:何谓男性解放 荣维毅主讲及讨论:男性解放首先要反父权 蓝怀恩演讲:男解?难解! BBs讨论:男性需要解放吗?男性解放侵犯了女人吗? 第四编倡导与参与:我们在行动 和顾秀莲大姐谈男性解放 方刚 沙龙成员支持女性主义的“厕所行动” 刘志昱等 传媒如何解读男性解放 公众如何理解男性解放 我们如何解说男性解放 ——方刚答媒体问 男人也要过节吗? 瘦马等 ——围绕“男人节”的论争 后记 试读章节 该不该设男人节?——电视辩论精选 录音整理/胡晓红 (山东电视台“齐鲁开讲”栏目,2005年6月5日晚直播。编导:徐霞主持人:武大海)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女性有“三八”妇女节,又有保护妇女权益的组织。而对于男性而言,就没有这样的组织和节日。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认为男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了,于是提出,男人也需要保护和关爱,需要过节。并且这一观点受到了50多家企业的拥护;他们纷纷表示将在今年的8月3号给自己的男性员工放假一天。今天“齐鲁开讲”所要讨论的话题就是:“该不该设立男人节?”介绍嘉宾:我右手方的是赞成设“男人节”:《男人装》杂志主编瘦马先生,性社会学者、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方刚博士,公司经理张澎女士。左手边的是反对设“男人节”:北京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吕频女士,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王爱英教授,济南文学学会的黄明秘书长。瘦马先生是最早提出男人节的,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就是对男人的关爱。由此想起一首歌:刘德华的《男人哭吧,不是罪》,好像和传统意识中的观点“男儿有泪不轻弹”形象截然相反,你怎么看? 瘦马:让刘德华先生来唱,说明中国男人的生存环境特别恶劣,让通俗歌星来唱呼吁“男人哭吧不是罪”就说明“男人哭”被认为是罪,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实。传统概念对男性的要求,男人必须顶天立地,必须是家庭户主,必须是家庭的经济主要来源。这些对男性的定位有偏差,和男性自身的要求相比,:走得远了,这些是对男性本身属性的歪曲。 主持人:具体地表明为什么设立这样一个节? 瘦马:国际男人节是全球范围之内的,以中国的男性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目前中国的男性生存环境是比较恶化的,这个环境让我想起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过劳死”的阶段。中国男性典型地表现出这样的症状,从生理和心理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从全球范围来看,男性是应对技术革命最早的一批人,技术革命带来的许多问题都由他们承担了。从社会来看,他们在各个层面都承担着主要的责任,男性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个时候应该给男人一些关爱,当然,这个关爱并不是以牺牲女性的权益为基础和前提的。 黄明:男性的生存环境恶劣,女性不一样吗?如果我们下去走走,会发现女性的生存环境比男人还要恶劣。我们应该给女性更多的关爱,男人应该负起更多的责任,这才是中国男人应该做的事情。 瘦马:男人节的设立不是要比较谁的生存环境更恶劣,我们也同意女性的生存环境更恶劣。但是,男性在这个阶段更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对过去对男性的理解进行纠偏。 主持人:不是横向比较,而是纵向的比较,现在相比过去,男人更容易受到伤害。 吕频:现代社会男人仍然是一个优势群体,还需要关爱,这意味着什么?一个占据优势地位的群体,现在却声称自己的生存环境很恶劣。细想一下,其实他们并不是对弱势地位感兴趣,而是处于弱势是需要关爱的理由,现在处于弱势也是一个需要抢夺的对象。……P238-239 序言 男性解放,不能逃避的使命 方刚 2005年3月3日的晚上,在北京林业大学第三教学楼八层心理系实验室,“男性解放学术沙龙”举行了首次活动,40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男性解放,在中国仍然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是一个备受误解、歪曲和质疑的理念。但是,它同样是一个我们再也无法回避的词汇,是一个我们不能不去承担的使命。它不仅关系着男性的自由成长,同样关系着女性的自由成长。归根结底,它关系着每个人生命价值的充分实现与人生幸福。 时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投入这么大的精力于男性解放?我回答说: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要求与个人内心的诉求相结合,它便成了我无法回避的使命。 就是在3月3日,那个妇女节前几天的晚上,男性解放沙龙的首次活动中,我特意准备了一个精美的厚本子。那天晚上,我请每一位与会者在本子上签下他们的名字。 我很认真地说:历史将记住今天,记住你们! 我还说:这个本子,有一天会被收进博物馆。我们的沙龙,会被写进历史! 这与其说是在鼓励和激励沙龙的参与者,不如说是我自己对男性解放运动前景的期待与信心。 我们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在做着蚂蚁啃骨头的工作。所谓积水成渊,积沙成滩,今天细小的努力,便可以造就灿烂的明天。 那之后的四个多月时间里,沙龙举行过六次讨论会,三场报告会,进行了三个专题的“自我成长报告”的写作与讨论,十余次接受媒体采访,发布我们的声音。 除了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的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行业的人士前后100多人次参加了沙龙的讨论会,约500人次参加了沙龙的报告会。国内外学术界、文化界的20多名人士为沙龙的成长出谋划策。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就不可能有这本记录沙龙的努力与成长的书。 在“自我成长报告”中,沙龙成员坦率、深入地挖掘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其中许多文字使人震撼。 沙龙成立以来,我们有太多的收获,也有太多的辛酸。 本书,便是沙龙前期成长经历的记录。 作为沙龙的召集人,我同样通过沙龙的活动而成长着。我深深地感谢这个沙龙,它帮助我一步步完善着自己的社会性别意识。我同样参加“成长报告”的写作,同样接受沙龙其他成员无情的心灵解剖…… 在沙龙成立之初,我便拟定了一份《沙龙简介》,其中便有“男性解放定义”及“我们的信仰与宗旨”两项。之后,我至少三次修订它们,现将第一次与最后一次进行比较,请特别留意其中的粗体字部分。从二者的差别中可以看出,沙龙一直在以深刻的自我反省精神勇敢地面对我们的内心,迎接挑战和成长。 首先是“男性解放”溉念的界定: 第一版: 我们这里使用的“男性解放”,指“从传统父权文化通过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义所施加的禁锢与奴役中,将男性解放出来,从而全面改善男性的生存处境,和女性分享权利,实现更深层次的两性和谐,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之意。 第二版: 我们这里使用的“男性解放”,指“从传统父权文化通过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义所施加的禁锢与奴役中,将男性解放出来,从而全面改善男性的生存处境,自觉检省父权文化对女性的伤害,和女性分享权利,实现更深层次的两性和谐,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之意。 其次是我们的信仰与宗旨: 第一版: 我们认为,传统的父权文化,不仅仅伤害着女性,也伤害着男性。 我们将反思并颠覆父权文化加给我们的模式与禁锢,促进男性自身的性别革命,从而全面改善男性的生存处境,促进男性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新男性”的诞生,其结果之一便是两性平等伙伴关系的建立。 我们深知,女性在“新男性”诞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沙龙同样致力于让女性理解、支持男性解放的信仰。 第二版: 我们认为,传统的父权文化,不仅仅伤害着女性,也伤害着男性;男性不进行一场反思父权文化的变革,将阻碍女性的解放,阻碍两性平等的实现。 我们将反思并颠覆父权文化加给我们的模式与禁锢,传递男性解放理念,促进男性自身的性别革命。 我们将深刻检讨父权文化对女性的伤害,从而全面改善与女性的关系,支持女性争取平等地位的努力,促进男性和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深知,女性在“新男性”诞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沙龙同样致力于让女性理解、支持男性解放的信仰。 到了6月底,我更是提出了“男性觉悟的二:重性”这一概念: 所谓男性觉悟,是男性自觉地认识到父权文化的存在伤害着女性和男性。“男性觉悟的二重性”强调成熟的男性觉悟应该包括两个属性: 一是男性觉悟到父权文化和体制对女性的伤害,进而帮助女性获得平等自由的生存空间; 二是男性觉悟到父权文化和体制对男性的伤害,进而行动起来反抗这些伤害。 在男性觉悟的过程中,缺少两者中的任何一者都是不完整的,都有可能走人偏途。 只强调觉悟到父权文化对女性的伤害,便无法从男性的视角提供反对父权的动力;只觉悟到父权对男性的伤害,就无法真正认识到父权文化的本质,意识到女性是更深的受害者,从而难以建立两性和谐。 由定义与宗旨的改写,到“男性觉悟二重性”的提出,清楚地显示了沙龙的目标。虽然我们在推动两性平等的事业,但是,我们深知,我们自己仍然存有太多的不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将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公开自己的不足,我们相信,这是成长的一种方式。 我们随时随地都在自我检省、反思、觉悟与成长之中! 我们不是已经完全觉悟或解放了的男性,我们只是正在走向觉悟或解放的男性。同时,我们也在带动更多的男性和女性走向觉悟或解放。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艰辛过程,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 本书的主编和副主编分别为一位男性和一位女性,也正是体现着两性共同参与促进男性解放。方刚承担了全书的策划及首次通审终审工作,朱雪琴和刘志昱共同承担了本书第二编及第三编的部分录音整理、编写工作,胡晓红承担了部分的录音整理工作以及全书的第二次通审工作。 记录过去,是为了传达我们的努力,也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明天! 这,便是本书的宗旨。 后记 此书主要部分完稿于2005年10月,后来略有补充。 男性研究和男性运动均有不同的走向,本书为记录中国内地男性运动早期的多元声音,故尽可能收入了各种观点,但并不意味着本书主编赞成书中所有讨论、讲座与文章里的观点。每位作者只对其署名下的文章负责。 男性解放学术沙龙在本书中所记录的活动,主要是沙龙成员的自我反思。沙龙活动后期,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学者,更多致力于具体的学术研究。因为在召集沙龙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男性研究的缺失是推动男性运动的重要障碍。而我的男性研究论文集《男性研究与女性主义》已经脱稿,正在谋求出版。我希望那本书能够从学术与理论的角度,对男性研究与男性运动有所推进。 曾有学者提出, “男性解放”的提法易产生歧义,因此,本沙龙曾酝酿更名为“男性觉悟学术沙龙”。这一提法受到普遍认可,并且亦紧扣了笔者提出的“男性觉悟二重性”这一概念。但本书中为了呈现历史的方便,仍然保留使用“男性解放学术沙龙”这一名称。 最后,在此公布所有沙龙参加者及支持者的名单,以示纪念与感激。 方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男性要解放(中国男性运动的萌芽)/男性研究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方刚//胡晓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903989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06-06-01 |
首版时间 | 2006-06-01 |
印刷时间 | 2006-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30 |
宽 | 166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