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30年代,主持建造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开创了中国现代桥梁的先河。他担任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达三十年之久,为我国铁路运输事业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本书以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翔实的史料,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茅以升教授伟大、平凡而传奇的一生。
图书 | 中国桥魂--茅以升画传(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茅以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30年代,主持建造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开创了中国现代桥梁的先河。他担任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达三十年之久,为我国铁路运输事业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本书以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翔实的史料,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茅以升教授伟大、平凡而传奇的一生。 内容推荐 本书以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翔实的史料,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茅以升教授伟大、平凡而传奇的一生。 茅以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出版本画传,旨在追思遗范,轸念勋劳,光大茅以升教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以激励广大知识分子为振兴中华、建设和谐社会而奋斗! 目录 茅以升年谱 领导接见 领导题词 青少年时代 建造钱塘江大桥 科学家 社会活动家 风范长存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 永恒的纪念——茅以升星 试读章节 文德桥是茅以升一生的牵挂,是他立志造桥、献身桥梁事业发愿之地。1905年“端午节”,秦淮河上举行“赛龙舟”等精彩的活动,秦淮河上的文德桥,因桥上行人太多,不堪重负而坍塌,死伤多人。茅以升得知后万分感慨地说:“啊,原来桥造得不好,就会出大祸!桥,能让千万人过河;但造得不好,引起灾难,那么有桥就不如无桥了!”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来我长大要造桥,一定要造得比文德桥好!”从此,茅以升对“桥”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茅以升入唐山路矿学堂不久,武昌起义爆发。年轻的茅以升欲效同窗,弃学从戎,报效国家与民族。此时母亲致信茅以升:“你学识甚浅,学无基础,唯有学得本事,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茅以升得信后仍不信服,还要执意离校从军。母亲再度回信告诫:“如离开学校,则不以你为子}”茅以升得信后大为震动,决心发奋用功。1913年秋,孙中山视察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原唐山路矿学堂)并发表演讲,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两路大军,一路为革命,一路为建设。在座诸君不必都投身于锋镝之间,建设国家离不开交通,同学们学习采矿、筑路、造桥,也是为革命。希望大家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承担起历史重任。在与孙中山先生合影留念时,茅以升向孙先生表示立志学桥造桥,毕业后要留学美国学习先进造桥技术。孙中山紧握茅以升的手,用力摇了摇,兴奋地说:“很好!少年立志,青年成才,学成归国,再展宏图。”从此,茅以升在“科学救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从未回头。茅以升大学毕业时学习成绩为全校第一名,并直接考取了清华学堂官费赴美留学。 P22-23 序言 茅以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自束发就学,便立志发奋图强。早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学成后旋即回国,将毕生精力投身祖国建设事业。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先后出任唐山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北洋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教授和校长。30年代,主持建造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开创了中国现代桥梁的先河。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作为中国专家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为这座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建设中,作为结构审查组组长,周恩来总理指定由他审定设计方案并签字,承担人民大会堂结构安全责任。他主持编撰的《中国古桥技术史》,是我国第一部古桥建筑史。他担任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达三十年之久,为我国铁路运输事业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茅以升教授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抗战前后他对钱塘江大桥的建桥、炸桥、复桥就是最好的证明。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出访东、西方14个国家,大力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同侨居海外的科技人员广泛联系,满腔热忱地提出“报国有门”的主张。他顾大局、识大体,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成共产主义者。 茅以升教授生前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交通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等职。 我们出版这本画册,旨在追思遗范,轸念勋劳,光大茅以升教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以激励广大知识分子为振兴中华、建设和谐社会而奋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桥魂--茅以升画传(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其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82776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1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63 |
出版时间 | 2006-06-01 |
首版时间 | 2006-06-01 |
印刷时间 | 2006-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6.16-64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305 |
宽 | 22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