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横断山不横断(追寻云南千年农耕的足迹)
内容
编辑推荐

《横断山不断:追寻云南千年农耕的足迹》是一部很有分量的著作。该书作者张海翔首先为我们分析了云南农耕文化诞生的客观环境,主要有“神奇的红土高原”、“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然后为我们介绍了创造云南农耕文化,同时也是奠定云南农耕文化人文基石的主体——世代居住在云南境内的各民族群众。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张海翔编著的《横断山不断:追寻云南千年农耕的足迹》。

《横断山不断:追寻云南千年农耕的足迹》这部书的结构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依据考古实证,特别是剑川海门口史前遗址的考古发现,追溯云南农耕文化的源流,说明云南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第二部分由除绪论、结语外的六个板块组成,紧扣“云南农耕文化”这一主线,阐发孕育云南农耕文化的自然人文环境,叙写最能凸显云南农耕文化的稻作、普洱茶、三七、花卉以及虽从远方泊来却已深深融入云南农耕文化中的玉米、烟草和马铃薯等作物,揭示植根红土地、荟萃多样性云南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是结语,表述笔者对云南农耕文化当代价值及历史局限的评价,并在迈向生态文明的思考与探究中,展望绿色农业——云南农耕文化的回归与升华。

书中配用了图片,意在为文字叙写与评说提供佐证,并增加更多的阅读趣味。

目录

绪论:走进剑川海门口

 ·海门口见证云南远古农耕图景

 ·海门口再现“河姆渡文化”的震撼

 ·云南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

红土高原:云南农耕文化的自然母体和人文基石

 ·高原神韵

 ·富庶的王国

 ·多姿的民族风貌

 ·多彩的文化景观

稻作:云南农耕文化起源与传播的代表

 ·云南是稻作发源地之一

 ·云南稻作的传播之路

 ·云南稻作文化

普洱茶:云南农耕文化的千年古韵

 ·寻根古茶树、追溯普洱茶

 ·人间普洱茶

 ·丰富的少数民族茶文化

三七:云南农耕文化结晶的瑰宝

 ·北参南七

 ·南国神草

 ·天下三七

花卉:云南农耕文化绽放的奇葩

 ·云南古代的花卉种植

 ·名贵的云南八大名花

 ·奇特的食花用花习俗

 ·方兴未艾的花卉产业

玉米、烟草、马铃薯:远方泊来融入云南农耕文化的“农家三宝”

 ·西蛮麦子——玉米

 ·飘来的影子——烟草

 ·印第安来客——马铃薯

结语:云南农耕文化断想

 ·站在现代农业门槛上回眸

 ·云南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

 ·云南农耕文化的局限性

 ·朴素生态思想的历史评价

 ·迈向生态文明的思考

 ·绿色农业的回归与升华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二、热带、温带、寒带兼具的立体气候

云南地处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过渡区域,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以气候温和为其主要特点。但平均海拔高,气候类型多样,水平差异复杂,垂直变化显著(见图)。

云南特有的地貌、地形,使境内形成了寒、温、热三带俱全;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了南北方向的年平均气温差异相当于广东、海南岛到东北长春的温度差异。不仅如此,在很小的范围内,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亦有几个气候带的差异。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大峡谷中,谷底是亚热带干燥气候,酷热如蒸笼,山腰则清爽宜人,山顶却终年冰雪覆盖。因此,在垂直几千米的距离内,其气候与自然景观竟相当于从广东至黑龙江跨过的纬度,为全国仅有。

三、神奇的土壤和多姿的江河湖泊

耀眼的红壤 在云南,红壤是分布最广、最重要的土地构成,占全省土地面积的比例高达50%。红壤土体剖面通常呈均匀的红色,表土层为暗棕色,心土紧实而粘重,构造面上常形成红色或棕色的铁质胶膜,故云南有“红土高原”之称。

罕见的三江并流 莽莽横断山,并行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它们有着如椽巨笔在莽莽高原一挥而就的“川”字,奔流在横断山脉之中,同行而不同流。然后,金沙江向东去,汇集大渡河、嘉陵江,于是中国便有了长江。澜沧江南下缓缓而流,穿越国界成了邻国湄公河的上游。怒江也南下奔腾急湍闯进缅甸成了萨尔温江的上游。

由于三江同发源于青藏高原,并形成极其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山川骈列,因此被称为“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丰富的人文资源,神奇的自然景观,使该地区成为独特的世界奇观。

美丽的高原湖泊 在云南,各大水系的分水岭和残余的高山面上,繁星般地散布着众多面积不等的高原湖泊。据考古发现,大凡有临水的区域往往诞生人类文明,人类最初的梦想往往孕育于江湖旁。我们将视野收缩,云南农耕文化大多发端于如下这些片区。

滇池 又名昆明湖,古称滇南泽,位于昆明西南面,形似弯月。为高原断层陷落构造湖,属金沙江水系,水似倒流,故名为“滇”,因而称“滇池”。“滇池”水运通达沿湖各县,碧野连绵,绚丽多姿,有“高原明珠”美誉。

抚仙湖位于滇中,在澄江、江川、华宁3县之间。相传有二仙抚手倚立,驾舟观赏湖光山色,因此得名。又以湖大部在澄江县境,亦称澄江海。湖形似倒置葫芦,为断层陷落湖,属南盘江水系。为云南最深湖泊。

阳宗海 位于宜良、呈贡、澄江3县间,古称明湖,宋大理国段氏在此设强宗部,后强宗讹为阳宗,故名阳宗海。为云南第三深水湖泊。

洱海 古称叶榆泽、昆弥川,以形似入耳得名,位于大理市区东北,点苍山东麓。北起洱源江尾,南止下关,属澜沧江水系。西岸与苍山雪峰相映,有“银苍玉洱”之誉。

泸沽湖 位于云南省宁蒗县和四川省盐源县之间,为一断层陷落的构造湖。“泸沽”即“落水”之意,在当地居住的摩梭人语言中称“落水”为“泸沽”。泸沽湖是由湖周围注入的山溪和岩溶泉水补给的湖泊,湖水没明显出口,属金沙江水系。泸沽湖水面海拔为2685米,仅次于中甸的碧塔海,为海拔较高的湖泊之一,形状似马蹄形。

正是上述这些绵延不绝的高山峡谷,川流丰盈的江河湖泊,类型多样、水平差异复杂、垂直变化显著的地形地貌及多样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了奇特瑰丽且多元的云南农耕文化。千百年来,一条条大河穿山越岭,奔腾千里,用飞溅之势击破天穹,以温润之情唤醒万物。一个个在碧水蓝天下的坝子,让农作物沐浴阳光,吮吸溪水,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一片片星罗棋布的湖泊,虽然与江南水乡的婉约、黄河流域的苍茫、长江沿线的俊雅清秀不同,但却以充满绚丽的万千景象默默见证着云南先民的劳作。它们用不可否认的事实不断昭示着,原始、落后、贫瘠并不是这里的代名词,神奇、美丽、富饶才能诠释出这里别样的风采。

它们给了我什么样的启示?让我想到了什么?云南农耕文化的大成来源于自然,红土高原是云南农耕文化的天然母体,这种文化蕴含在凝翠的山色和撩人的水韵之中。它让我们懂得:“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结,他不过是这个网中的一个结。”

P20-23

序言

云南这地方,曾被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作为贬谪罪官、放逐犯人的“烟瘴之地”,并视之为蒙昧未开的“化外之境”,于是“蛮荒边地”、“封闭落后”、“奇风怪俗”等词语成了一些人想象云南、评说云南的代表性词汇。

但这一切,终难掩住云南的美丽、丰富、神奇。当我品味彩云之南的美丽,细检云南农耕文化的悠远、丰富与神奇时,我分明感到了云南与祖国母亲的血脉相贯,更看到了它在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十字路口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久存于心的冲动,终于在一年多前我到剑川海门口时被触发了。

2008年11月,我走进云南剑川县。在那里,我参观了“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海门口史前遗址。身临其境,我被眼前那些史前时期的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以及发掘出土的大量器物和稻、粟、麦等多种农作物遗存所深深打动。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云南这一“蛮荒边地”一再出现传统观念中只有中原地区才会出现的农耕文明遗迹呢?

也许是一种在生命里割舍不去的情愫,剑川海门口的第三次考古发现拨动了我寻觅云南农耕历史文化的心弦。从剑川返回云南农大后,我便加紧搜集与云南农耕历史文化有关的种种资料和实例,细细品味其中的真谛和神韵,并作了若干札记。  ’  ‘

去年4月,我再次踏上剑川的土地,在进行田野调查中,我重点选择与海门口农耕文化相关的资料及标本,考察了沙溪古镇那依然流动着人群马帮的鲜活的茶马古道。站在石宝山顶遥望剑川这一滇西古镇,遐想云南著名史学大家马曜先生那“云南文明开始于剑川海门口” 的断言,我不禁感到,被历史牵引着行走也是莫大的幸福……那些凝结着先人爱与恨、欢乐与哀愁的山河传承着千万年的血脉,将远古与今天连接在一起。我无法不感慨:寻访一个地方,其实就是拜访一群生命;走过一个驿站,就意味者完成一次超凡的生命蜕变。终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注定会被后人所追忆。当我们从历史老人手中接过一种感怀时,可否领悟到自身的责任?

于是,在今年寒假期间,我将札记加以充实和梳理,就自己认为可能的结论作了凝练和归纳,同时,又实地考察了浙江余姚县的河姆渡文化。也是一种机缘,紧接着我在随云南教育代表团赴日本学习交流时,专程拜访了写《稻米之路》的渡部忠世先生,得以进一步了解和比较不同国度对农耕文化的看法。从日本回来后,经反复比较和思考,我放弃对云南农耕文化作全景式的描述,也不着力于构建一个专论云南农耕文化的理论体系,而是想写成一本更大众的追寻云南千年农耕足迹的书,于是决定笔走偏锋,选取云南地区一些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作物作个案研究,以求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我的实地考察、采访所得,对这些农作物栽培历史及其广泛传播、碰撞交流所产生的文化影响作深入观察,从几个点切入,展示一幅幅历久弥新的云南农耕文化图景,从而达到较好地把握云南农耕文化发展的脉络。

我写这部书,意在表达如下观点:

一、云南农耕文化不是中国及世界农耕文化源流中的“异类”。它本质上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其认同感源自作为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无论是大汶口、河姆渡,还是海门口,在历史的长河中,其文化因素均闪现着同一的光辉。绵延千里的横断山脉,阻隔不了农作物的迁徙与交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云南农耕文化至今仍能原生态般地保留下来,主要缘于占全省面积94%的巍巍群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深藏滇云大地,’深藏生活于斯繁衍于斯的26个民族中,它在中国及世界农耕文化链中,以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特征,见证着人类生生不息的历程。作为云南人,我眷恋与礼赞这片红土地,也为拥有这种山的文化以及它在文化传播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而自豪。  三、云南农耕文化虽然带有某种历史局限,但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封,穿越时光隧道,放开视野去探究,我们可以发现,植根于群山之中的云南农耕文化表现出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绵绵不绝,虽经沧海桑田,今天依然弥足珍贵,依然在薪火传承,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由此,我们说影响现代化的不仅仅是市场、技术,还有历史和文化。

四、云南农耕文化关注的不应仅仅是人,大自然与人类同样重要,一种有生命力的农作物同样在地球上创造和传承着文化。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形、气候、土壤、动植物资源等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植物资源的意义尤其重大。在中国历史上,黍、稷、稻、麻、麦、豆、棉等作为人们的衣食来源,兰、梅、荷、菊、牡丹、芍药、松柏作为园林观赏植物,都曾对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很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注意克服那种仅仅把自然当做人类使用支配的对象和素材的片面自然观;我们有必要深刻领会并记住一位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部落首领在1851年说过的一段话:“我们懂得,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我们懂得,世间万物都紧密相连,就像血缘把一个家庭连在一起。降临大地上的一切,同样也降临到它的儿女身上。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他不过是这个网中的一个结。”

为此,我赞颂太阳、土地、河流、山野、农作物等这些养育了云南人原生文化的母体,努力反映云南多民族文化中的人性光辉和各少数民族淳朴的心灵世界,昭示云南农耕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厚重底蕴。

由此出发,我把这部书的结构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依据考古实证,特别是剑川海门口史前遗址的考古发现,追溯云南农耕文化的源流,说明云南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第二部分由除绪论、结语外的六个板块组成,紧扣“云南农耕文化”这一主线,阐发孕育云南农耕文化的自然人文环境,叙写最能凸显云南农耕文化的稻作、普洱茶、三七、花卉以及虽从远方泊来却已深深融入云南农耕文化中的玉米、烟草和马铃薯等作物,揭示植根红土地、荟萃多样性云南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是结语,表述笔者对云南农耕文化当代价值及历史局限的评价,并在迈向生态文明的思考与探究中,展望绿色农业——云南农耕文化的回归与升华。

书中配用了图片,意在为文字叙写与评说提供佐证,并增加更多的阅读趣味。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许多同事和朋友的鼓励与帮助,特别是袁国友、沈海梅、陈利君、杨绍军、木霁弘、渡部忠世(日本)、中村均司(日本)、李育全、余建新、刘淑霞、赵明、普雁翔、杨生超、杨亮宇、杨金江、朱耀顺、丁红卫、戴波、李云等,对他们所做的一切,我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本书的写作也参阅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正是他们的研究给予了我启迪和力量,谨向给予我启发的各位同仁致谢!

对农耕问题,我非专攻,虽然对农耕的人文环境长期关注,但对农耕技术却知之不多。故虽力求审慎,错误地窜入还是不可避免。就像小孩搭积木,虽搭起来了,却掩饰不了搭技的拙稚。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诚望方家指正。

正如农民一样,自己地里的庄稼,自己喜欢。

是为序。

2010年9月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横断山不横断(追寻云南千年农耕的足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海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66274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9.74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35
17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