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那与那之间(中短篇小说集2012年卷)/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李燕蓉所著的《那与那之间(中短篇小说集2012年卷)》由小人物的小坎坷、小情趣和小悲欢,写出最为普遍也最具常态的生活现实。她笔下的人物都是当下社会层级中的人们习焉不察的芸芸众生。她把镜头对准这些最不起眼的普通人物与平民百姓,通过截取他们的某些生活片段,素描他们的某些精神活动,写他们的悲喜交加又得失兼备的生活向往、事业打拼与情感纠葛,把普通市民的日常化生活的真情实况原生态地呈现出来,或引起人们对于现实的反观,或引发人们对于自身的反思。

内容推荐

《那与那之间(中短篇小说集2012年卷)》的作者李燕蓉的小说内容大多为都市平民百姓描形造影,通过截取他们的某些生活片段,素描他们的某些精神活动,写他们的悲喜交加又得失兼备的生活向往、事业打拼与情感纠葛,把普通市民的日常化生活的真情实况原生态地呈现出来。《那与那之间(中短篇小说集2012年卷)》具有毫不掩饰、表现充分的女性感觉与女性视角,刻画人物以精细见长。同时,又将这种女性视角与绘画造诣很好地结合起来,融为一炉,在叙事文笔上既细切有致,又有声有色,含而不露,意味悠长。

目录

总序:袁鹰

序:用女性视角为都市平民造影 阎晶明

百分之三灰度

大声朗读

对面镜子里的床

干燥

旧事征兆

蔓延

开始熟睡

那与那之间

飘红

青黄

深白或浅色

绽放

试读章节

百分之三灰度百分之三灰度

女人脸上挂着匪夷所思模糊不清的微笑。五官在强烈的阳光下变得像洗过多次的衬衣一样,很干净但无精打采。若退后几步,简直可以同背后的墙壁合而为一。看着眼前这个女人,说心里话,小奈很想记住她,力图把她的长相印入脑海。这样就有可能同她相会梦中,在梦中握手、交谈,或者干别的什么。但很难如愿。因为小奈很快发现这个女人的长相即使记住一次,很快也会忘掉。别说梦中,大白天在另外一条不相干的路上撞上怕也认不出来。这真是让人无比沮丧的一件事情。你努力地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良知的好青年,但客观上不允许,或者说条件不够成熟。

满大街飘着爆米花的奶油甜香,在强烈阳光的烘烤下,已经大有将人化入其中的趋势。小奈在大街上已经逛了将近两个小时了。靠逛街来打发这个周末剩余的时间不能不说是一个愚蠢的想法。

放眼望去,满大街哪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形单影孤地逛街。男人逛街本身就够可笑了,何况胳膊上连一个女人都没有挎着。缺乏逛街的理由和借口。但一时间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去处。

小奈重重地“噗”了一口烟,自己和那个马温真是越来越像了。既没有像样的智慧,又没有机会在后天加以补充什么。与机遇更是从未谋面,或者说他们选的从来都是机遇根本不可能出入的场所和街道。小奈的双腿顺着思维拐过几条街、两个巷子,又经过好几个路口。

几乎是下意识的趋使就直接到马温的家门口。想走错反而变成一件很难的事。门铃响了七八声,没有任何的动静。在小奈打算放弃的时候,马温的脸在门缝里出现了。完全是一张颓废的中年男人的脸。

“磨磨蹭蹭七老八十一样,婚都离了,还吊个脸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瞧你都在干什么?”

马温一声不吭开了门直接又去了卧室。好像小奈根本是过路的一只猫、一个邮差、一个进来倒垃圾的人。丝毫没有要说什么的意象。屋里的味道完全是那种反复闷了好几天,重复热了多次的馒头和饼子的味道。虽然不至于让人呕吐,但也绝对让人产生不了丝毫愉悦的心情。既然不打算马上出去。小奈就必须尽快地适应,尽快地让自己融入其中。和这种气味打成一片。在主观上忘记它的存在,好让自己的心情不要随着这股气味低落下去。

“喂,你是离婚,又不是失恋,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有点夸张吧。”

“说你呢!半死不活的干吗呢!”

从马温家出来,小奈一头扎进了夜色中。几乎是以一种迫切的心情直接拐进了一个澡堂里。小奈站在淋浴下吁了一口气,冲吧,冲吧,冲了就舒服了,把一切都冲掉吧。

“唉?小奈,怎么是你啊,跑这儿洗澡?”

透过腾腾的雾气,一张蔫塌塌的身体呈现在小奈面前。细看才认出是办公室前楼的老杜。脱了眼镜的老杜被水一淋,完全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以往被修饰过的文质彬彬的形象顷刻毁于一旦。在这个地方居然可以碰到熟人。“无孔不入”这个成语的发明究竟是谁。唉!一个人一天只要开头有一件事略微感到有些不顺,整天就没有一件事会顺利。完全像一个推倒错了的方程式。写了一整页,每一个程序都是错误的。早晨那个女人的脸似有若无地在小奈眼前飘过。

再看看眼前的这副身体,小奈已经彻底被糟糕的心情打败了。瞎洗吧。“嗯,是,路过。”

“唉,小奈,最近是不是有希望提升啊?那个谁……”

小奈像被绑在一个发电机上一样,被迫跟着振动不已。到后来甚至已经完全听不清那个男人在说什么。嗡嗡的一片。小奈只是“嗯、啊”应付。许多时候都是这样,正确的选择往往未必导致正确的结果。原本打算冲个澡可以让心情好起来。但现在看来适得其反。不冲澡,无非是疲惫一些。现在完全是先被风刮后又淋了一场雨的感觉。泥泞无比。又暂时无法处理。

经过这场离婚之战马温明显地有些体力不支。脸上丝毫看不见离婚后的喜悦,更多的是茫然。

“这根本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儿,整件事全部是自己的决定,但现在看来完全像是被人操纵一样。一切并非我的主观意愿。”马温在吃中午饭的时候终于说话了,整个谈话过程断断续续,不时被嘴里的饭菜打断。饭菜虽不能说很丰盛,但也摆了四个碟子。在炒菜的整个过程中,马温也是一声不吭,很专心地切菜、炒菜。仿佛与菜在对话、谈心。到了吃饭的时候才像一块冻肉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解冻醒过来一样,小奈起身去马温的柜子里摸酒,马温看见后懒懒地甩了一句:“要喝你喝,我可不陪你喝。”

“你会说话啊?嗯?”

“坐吧,哪儿来那么多废话。我没事儿。我就是想不清楚,整件事是被谁操纵成今天这个局面的。”

“饭菜不错,马温,你的心情丝毫没有影响了饭菜的质量嘛!操纵?是不是她啊?”

马温半眯着眼睛摇了摇头随即又点了点头:“不完全是,顶多只有一点点的因素在里面。上个月我们在一起,很奇怪熟门熟路的却怎么也走不到顶点。不用再担惊受怕没有了后顾之忧,却怎么也无法干得痛快淋漓……”

他们的谈话地点,后来由饭桌转移到了客厅的沙发上,这中间小奈几乎只是在点头,马温此刻需要的是听众而不是参谋。其间小奈也走了一会儿神,但无伤大雅,马温完全不知情,并且马温谈话内容的连续性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你是说萝卜?没事儿吧你?”

“对,是萝卜,是拔出坑的萝卜。习惯了在坑里待着,尽管那个坑也不尽如人意,而现在没有坑儿可待,完全不习惯这种状态。”

“明白,栽那个坑里呗,反正都认识两年多了。”P1-4

序言

用女性视角为都市平民造影

阎晶明

晋中文联的李燕蓉,在山西的中青年作家之中,作品不是很多,名声也不是很响。她的本职工作是《乡土文学》杂志的美术编辑,画画写生和包装刊物,才是她的正业所在。

但李燕蓉一直在默默地坚持着小说写作,写得较多的是短篇小说,而且数量不大,不丰不杀,每年也就三五篇的样子。看得出来,她不急不躁,不求闻达,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行走着。在如今已几乎被名缰利锁绑定了的社会与文坛,像李燕蓉这样保持着一种安静又沉稳的姿态,委实是不易的,也是难能的。由此也可见出,写小说是她的真正个人喜好,与功名和功利无关。

李燕蓉的小说,我印象较深的,是她发表于2005年的两个短篇,一个是《对面镜子里的床》,一个是《那与那之间》,两篇小说的味道不太一样,但都写得别有韵致,读来让人眼睛一亮。《对面镜子里的床》,是写女主人公陈大夫与段敏、佩佩等同性交往的,作品的故事性很是淡薄,凭靠的主要是细密的感觉,在一种微妙感觉的细琐表达中,渐渐托出陈大夫从生活行状到精神状态的不断迷失。《那与那之间》有不无荒诞的故事,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机警又倜傥的语言表述。作品围绕着美术研究生李操因车祸失忆的遭际,用蒙太奇式的手法频频切换场景,把李操自己的神经质,李操的导师的好功名,以及李操同行的借题发挥,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到最后,人们才发现,“那和那”,不只是指这件事与那件事,还分明隐喻着所作与所说,求是与求非,天才与神经,真实与荒诞等相对关系。那看起来似乎是两个极端,实际上却只有一步之遥。一个短篇融入了人生的诸多况味,足见李燕蓉潜藏的笔力之老辣,腕力之强劲。这篇小说首发于《山西文学》后,被《小说选刊》选载。我正好在编选《2005中国年度短篇小说选》,也选入了这篇作品。

这些年来,李燕蓉先后在《北京文学》、《十月》、《钟山》、《山花》、《青年文学》、《山西文学》等杂志,连续发表小说作品。其中,有两篇小说曾被《小说选刊》选载,一篇小说曾被《中篇小说选刊》选载。这也表明,她是在不断地进步,其影响在逐渐扩大。

借着这次作序,我大致浏览了这部刚刚结就的小说集,对于李燕蓉的小说写作,算是有了一些整体性的观感。我以为,在当下文坛正在崛起的“七○后”作者群体中,李燕蓉虽然比较后起,但却很值得注意。她自2004年从事小说创作以来。扎扎实实地坚持文学写作,孜孜以求地专攻短篇小说,力求营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她不赶时髦,不事张扬,只是依循着自己的文学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地默默前行。在八年来的写作跋涉中,她的进步显而易见,特点也初露端倪,这可以从以下三点具体来看:

一,为都市平民百姓描形造影,由小人物的小坎坷、小情趣和小悲欢,写出最为普遍也最具常态的生活现实。她笔下的人物,或是教师,或是医生,或者小职员,或是私企主,都是当下社会层级中的人们习焉不察的芸芸众生。她把镜头对准这些最不起眼的普通人物与平民百姓,通过截取他们的某些生活片段,素描他们的某些精神活动,写他们的悲喜交加又得失兼备的生活向往、事业打拼与情感纠葛,把普通市民的日常化生活的真情实况原生态地呈现出来,或引起人们对于现实的反观,或引发人们对于自身的反思。作品在普通人生活故事波澜不惊又娓娓道来的细琐叙述之中,充满了对于生活现实的深层触摸,对于人性现状的深切关怀。

二,看人看事的女性感觉与视角。女性作者不一定就带有女性意识,这在写作中是常有的事情。但李燕蓉的女性感觉,不仅毫不掩饰,而且表现充分。她观照之细切,体察之细微,表述之细琐,心思之细密,都把女性化的特征与个人化的特点表露无遗。由于她把这种以精细见长的感觉贯彻始终,女性人物之心性在她的笔下丝毫无遁,男性人物之情性在她的笔下也原形毕露。生活事件无论大小,人物形象无论内外,她都是以如同透视仪一般的女性感觉与视角,看出人物形态背后的情态与心态,乃至难为人知的隐秘心理,揭示出人物精神世界或显或隐的种种波动。由于立足于这样一个女性视点,李燕蓉的小说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主要以内在的情态、心态为主,作品因而具有明显的内倾性特征。

三,在文笔与文风上,由于作者把女性视角与画家造诣很好地结合起来,融为一炉,在叙事文笔上既细切有致,又有声有色,并把素描、工笔、油画、剪影等美术技法运用于故事叙述与文字表达,使作品的表述在故事与情节之外,还具有一种画面感、色彩感,乃至立体感。同时,由于作者在总体上追求感觉表述、情绪捕捉与状态描摹,叙事语言与人物对话,都讲究会心会意,含而不露,反倒以不断留白的方式,给读者的阅读、品味与再想象,留下了较多的空间,读来意味悠长,耐人咀嚼。好的文学写作,诚如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所说的那样,应当力求“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李燕蓉的小说,无疑是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去努力的。

因为李燕蓉笔下的小人物接近于赵树理作品里的“中间人物”,字里行间又带有出于理解与同情的人文关怀,她被山西评论界看作“后赵树理写作现象”的一个典型代表,并认为“李燕蓉的作品是‘后赵树理写作’内涵的最好践行者之一,她的每一篇小说,都体现出了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都有着强烈的悲悯意识与人文关怀精神,都坚守民间立场,深入思考和真切表现普通人的现实生存状态”(见杨占平、傅书华、陈坪、陈克海 《“后赵树理写作”——以李燕蓉为例》,《山西文学》2009年第二期)。一个年轻作者的小说写作,能作为某种文学现象的代表引起注意和引发研讨,这无疑是值得关注,也值得探究的。

李燕蓉从事小说创作已近十年,这次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使她有机会走向更多的读者,为文坛内外所广泛了解,我为她高兴,更愿她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在小说创作的漫长道路上,坚持艺术跋涉,成就文学理想。

2012年5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那与那之间(中短篇小说集2012年卷)/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燕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66342
开本 32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9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7: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