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迎着金太阳飞翔(七林旺丹回忆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七林旺丹同志的亲身经历,具体生动的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云南藏区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迪庆藏族自治州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歌颂了党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正确。可以说,这是一部鲜活形象的历史,是我省藏区各个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缩影。我认为,七林旺丹同志的回忆录,不仅为关心迪庆的人们了解迪庆提供了一个窗口,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轨迹,从中得到一些人生感悟和启迪。

内容推荐

七林旺丹同志是迪庆州老领导,云南民族工作老前辈。

提起“雪山雄鹰”七林旺丹,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并不陌生。在平息藏区武装叛乱中,他不顾个人安危,英勇顽强,血染纳雅雪山,完成了组织交给的突围送信任务,成为全国知名的民兵英雄;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带领翻身农奴,在雪山峡谷中修公路、挖水渠、建电站、造梯地,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建设家乡的英雄壮歌;在省、州任职期间,他深入边疆民族地区了解情况,积极向中央反映边疆民族工作情况,为恢复德宏、西双版纳、怒江和迪庆建制,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退休以后,发扬老英雄、老共产党员的精神,心里始终装着还比较贫困的父老乡亲,不顾自己体弱多病,为了贫困山区早日脱贫致富,年复一年地忙碌奔波。七林旺丹同志为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脱贫致富和民族团结作出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支持、理解和爱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少数民族干部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对人民的一颗赤子之心。

本书以质朴的语言,感人的故事,客观地记录了七林旺丹同志在党的培养下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历程。读完回忆录,令人心情难以平静,我们看到了一个永远跟党走,一心一意为边疆的团结、进步和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不止的共产党员形象。

目录

序言

血泪的童年

汪学鼎下山投降

血染纳雅雪山

血战阿布谷

接过毛主席奖给我的枪

大搜山,不让叛乱分子有立脚之地

雪山峡谷换新天

迎来朝阳照山谷

水比金子贵

通往外界的吉祥路

埃德加·斯诺参观新联展

从贫穷走向富裕,靠的是党的领导

修建红军桥

我和陈康将军的缘分

奋战汤满河电站

暴风雪中迷失方向

到边远的羊拉去

在中央民院西藏班学习

北京拜见廖运周师长

两次到西藏考察

班禅大师的赐教

五彩路与幸福桥

情系迪庆藏医院

盘绕在心头的公路

人间处处真情在

退休后的日子

春潮涌动的峡谷

附录:读《迎着金太阳飞翔》后给旺丹的信

一个共产党员的心愿(代自序)

后记

试读章节

五、战荒山发展林牧业

新联大队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做到全面发展。

在经过10多年开田造地的基础上,我们又在不能开田的地方,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保护美化环境。每年的植树季节都开展群众性的大突击,种下了一批又一批的果木树。1970年3月,7个社的9位老人,又联合组成了一个“林业班”,决心把荒山变成花果山。

在旧社会经受了大半辈子折磨的9位老人,深深地懂得在万恶的封建农奴制度下,哪怕山上的一草一木都不属于农奴自己。大家还清楚地记得,现在衣争社的翻身农奴吉牛家,解放前在地边种了一棵核桃树,苦心培植了几年,到开始结果的时候,农奴主尼苏达竟来催收“用水税”,硬把那棵核桃树强行抵税霸占去了。这些辛酸的往事,激起了9位老人对农奴制社会的仇恨,坚定了他们绿化荒山的决心,大家说: “属于我们翻身农奴的土地一寸都不能荒废。”

9位老人来到了风吹石头滚,下雨水土跑的打浪山陡坡上,开始垦荒种树了。没有烧水煨茶的地方,他们就在荒坡上用树枝搭起临时的窝棚,用3个石头架锅煨酥油茶;没有树种树苗,他们就到几十里外的山上采来种子,自己育苗。一天,一阵狂风吹来,把他们架在火塘上的锑锅卷走了。当大家回到窝棚里准备煨茶吃饭的时候,锑锅已随着狂风,顺着陡坡,滚落到老远的山下。尽管这样,老人们毫不泄气。但通过这件事,促使他们决心在这里安营扎寨,盖上一间住房,作为到这里劳动时的住所。

不久,打浪山的陡坡上出现了一幢新建的土楼,从此,9位老人就长年累月地驻扎在荒山野岭上。他们顶着烈日,冒着寒风,开出了一个个鱼鳞坑,种下了一棵棵果木树,原来光秃的荒山,变成了绿茵茵的人工林地。

1970年10月,正是秋天播种整地繁忙的季节,旧社会疾劳成疾的斯那扎史,老病复发,突然在工地上病倒了。尽管大家再三劝说他休息,但他不肯,一直坚持参加劳动。看着斯那扎史病情日益严重,几位老人想,如果再让他继续在工地上,又不让他参加劳动,安心养病,那是办不到的,大家决定把他暂时送回家去。但是,斯那扎史怎么说都不愿下工地,经过反复的动员说服,最后才把他送回家里。

那天,斯那扎史躺在自己的家里,可出现在脑子里的却是那工地上培育起来的苗圃,刚移栽不久的桃树、梨树,伙伴们正在给树苗培土、浇水的情景。

于是,他不顾家里人的劝阻,返回工地干活去了。林业班的几位老人见他拄着拐棍,踉踉跄跄地来到工地上,都关切地对他说:“你病还没好,怎么就跑来了!,,

“躺在家里,我心里更难受啊!你们就让我做一点能够做的事吧!这样,我还会好过些。”

大家听了后,深受感动,内心里很敬佩斯那扎史这种一心想绿化荒山的高尚品德。为了不使他思想上难过,大家只好顺他的意,让他留在工地上。

P64-66

序言

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格桑顿珠

七林旺丹同志是迪庆州老领导,云南民族工作老前辈。他的名声早已在雪山草原上传扬,他的英雄事迹曾不止一次地感动过我。他是我尊敬的老领导。七林旺丹同志的回忆录——《迎着金太阳飞翔》一书,就要与读者见面了,我很高兴,为他祝贺。

提起“雪山雄鹰”七林旺丹,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并不陌生。在平息藏区武装叛乱中,他不顾个人安危,英勇顽强,血染纳雅雪山,完成了组织交给的突围送信任务,成为全国知名的民兵英雄;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带领翻身农奴,在雪山峡谷中修公路、挖水渠、建电站、造梯地,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建设家乡的英雄壮歌;在省、州任职期间,他深入边疆民族地区了解情况,积极向中央反映边疆民族工作情况,为恢复德宏、西双版纳、怒江和迪庆建制,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退休以后,发扬老英雄、老共产党员的精神,心里始终装着还比较贫困的父老乡亲,不顾自己体弱多病,为了贫困山区早日脱贫致富,年复一年地忙碌奔波。七林旺丹同志为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脱贫致富和民族团结作出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支持、理解和爱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少数民族干部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对人民的一颗赤子之心。

“官大官小不要紧,在不在职都一样,只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行。”这是七林旺丹同志常讲的一句话,也是七林旺丹同志一心跟党走,为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幸福生活而奋斗不息的真实写照。七林旺丹同志从一个翻身农奴到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中甸县委书记、迪庆州委书记、云南省委副书记、中央候补委员;后因“文革”影响,回到省民委、迪庆州工作,任省民委副主任、迪庆州政协副主席。他历经风风雨雨,人生坎坷,但永远不变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七林旺丹同志回忆录——《迎着金太阳飞翔》,以质朴的语言,感人的故事,客观地记录了七林旺丹同志在党的培养下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历程。读完回忆录,令人心情难以平静,我们看到了一个永远跟党走,一心一意为边疆的团结、进步和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不止的共产党员形象。

《回忆录》通过七林旺丹同志的亲身经历,具体生动的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云南藏区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迪庆藏族自治州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歌颂了党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正确。可以说,这是一部鲜活形象的历史,是我省藏区各个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缩影。我认为,七林旺丹同志的回忆录,不仅为关心迪庆的人们了解迪庆提供了一个窗口,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轨迹,从中得到一些人生感悟和启迪。

2005年12月20日

后记

人到老年,总喜欢回忆一些过去经历的事情,感叹岁月如电,人生如梭。近年来,身体多病,一直住在昆明,很久没有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那魂牵梦绕的东旺雪山峡谷。每次家乡来人,谈起家乡的巨大变化,总感到由衷的欣慰,愿家乡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变得更加壮丽。往事难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耳边总会回响起东彩雪山的松涛声,硕曲河水的波浪声,侧庸保卫战的枪声,色聪大峡谷筑路工地的炮声。眼前总浮现出雪山峡谷藏家山寨的袅袅炊烟,浮现层层梯田在微风中翻滚着的金色麦浪。回想起与自己一道出生人死,同甘共苦的战友。特别会想起那些为雪山峡谷翻身农奴们的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金珠玛米”,想起从雪山外来到东旺为藏民献身的外来干部。每当想起他们,总让人心潮起伏,老泪纵横,念念不忘。为此,我总想把过去那些难忘的往事记录下来,写一本回忆录,使我们的后辈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告诉他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藏族人民吉祥幸福的生活。没有“金珠玛米”,就没有我七林旺丹今天蜂蜜一样甜的日子。以此,教育我们后辈永远跟共产党走,热爱祖国,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为稳定边疆、建设边疆,全面实现藏区小康社会而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个想法提出后,得到省委副书记丹增同志、迪庆州委、州政府以及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领导们的关怀支持。迪庆州、省民委还在经费上给予帮助。回忆录的写作从2005年5月底开始,由我讲述,经在迪庆工作多年,熟悉我情况的白乔正(彝族,省委政研室副厅级退休干部,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和吉昌(白族,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主任记者,曾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记者称号)、柏林德(藏族,迪庆州藏胞接待站办公室主任)3位同志整理,又经赵有义(藏族,云南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曾获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认真审看,反复修改,几易其稿,这本回忆录才得以完成和出版。另外,在写作回忆录中,杨国昌、康仲民、白崇高、李世俊、娘念、阿小英、朱希胜、鲁茸农布等同志,提供了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特别是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编辑摄影师田正清同志曾多次顶风冒雪,翻越雪山深入东旺新联,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电影镜头和新闻照片,书中所选他的照片,对本书增色不少。在此,对于支持关心我的省、州领导,帮我整理以及提供资料的同志表示深深的感谢。对于民族画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祁继先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审阅文稿,北京民族出版社编辑在出版此书中给予的帮助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事隔多年,在讲述和整理过程中,难免在时间和一些事件上有记不清的地方,出现遗漏偏差,敬请同志们鉴谅、指正。

谢谢读者。

七林旺丹

2005年8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迎着金太阳飞翔(七林旺丹回忆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5078325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2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27=7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0
整理 白乔正//和吉昌//柏林德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