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啊黄河(万里生态灾难大调查)/中国聚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介绍黄河沿线一带生态状况的社会调查读本。本书作者通过实地考察,真实、具体、形象地揭露了黄河万里生态的大灾难。看了本书,定能引起读者们的深思。

内容推荐

人类正面临着一场文明的转型,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

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

——题记

目前,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已经发展到267.4万余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超过了四分之一。近50年来沙漠化现象一直在加快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沙漠化平均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增加到21OO平方公里,而从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增加到3600平方公里……

目录

总序 “话语权”和“知情权”/1

序 黄河在呻吟李炳银/1

楔子 无边沙海一叶舟/1

最后一个水库干涸了

遭遇沙尘暴

“人进沙进”与“人退沙退”

第一部 黄河之水天上来/9

第一章 美丽背后的哀愁/12

万宝山的琴声和大通河的无奈

河源之谜

“预警区”的警报

第二章 关于“黄河第一弯”的故事/23

太美了,我的太阳

兴亡匹夫责

克枯乡——北京——三江源

第二部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33

第三章 塞上湖城/36

走进莲花盛开的地方

西夏之都

沙湖梦幻

第四章 从沙坡头到白芨滩/43

生命在复活

毛乌素的绿色屏障

第五章 沙梁粱高来沟水成/53

沙漠化的速度比“奔驰”还快

山里人吃水愁白了头

全面禁牧

第六章 西海固轶闻/60

苦甲天下

联合国2605项目

“一张蓝图干到底”

第七章 全国最大的移民开发区红寺堡/75

“1236”工程与“荒原新城”面面观

第八章 灰色的天空/81

歪打正着的采访

有鹿的地方

第九章 走进“青色的城”/88

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

热门话题沙产业

内蒙草原记住了一个女人

第十章 神秘的鄂尔多斯/95

母亲怀中的婴儿

地球上的月球

平安、吉祥恩格贝

成陵传奇

第十一章 骆驼也无法生存的地方/106

全国最大的沙尘源地

发菜大战  

换一方水土再养一方人

打破禁区

第十二章 探访居延海和“居延绿州”/116

土尔扈特人的家乡

“老水利”慨叹黑河水资源

东风航天城

黑城和怪树林

居延海和中南海

第三部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131

第十三章 地球上独一无二的高原/J34

解读自然界的“天书”

这里本来是一片绿色

第十四章 寻找飞天遗落的飘带/140

消失的“水车城”

五泉山的泉水

一江浊水

第十五章 定西的微笑/145

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

战争连结的历史

“三苦精神”和大地的旋律

第十六章 在世界最大的黄土塬上/155

缩小的“太原”

群情激愤话污染

山童水劣访环县

“战略高速”秦直道

第十七章 渭河悲鸣/168

鸟鼠山寻古

“羲皇故里”悲喜录

拦截污水

渭南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第十八章 辉煌后的悲凉/180

大裂口

“八水绕长安”古今

第十九章 民族之根/184

拜谒黄帝陵

滚滚黄涛一壶收

第二十章 黄土高原的希望/190

延河岸边议生态

退耕还林“第一县”

第廿一章 “亮点工程”/198

第一座淤地坝

“造福工程”与“定时炸弹”

第廿二章 惊心动魄“黑三角”/206

“猴子掰包谷”

是“绿色经营”还是“黑心经营”

塌陷的神木

焚烧的芦苇

第廿三章 黑色世界的“人民战争”/215

政令不畅,背景复杂

在“吕梁英雄”们战斗过的地方

建不完的工程,治不好的项目

又是一个怪圈:整顿中的困境

第廿四章 汾河呜咽/231

抢救

污染的源头在哪里

第廿五章 千秋功过/236

三门峡和“中流砥柱”

调水调沙小浪底

第四部 流动的黄土地/249

第廿六章 心腹大患:地上悬河/252

难忘花园口

“城摞城”的七朝故都

第廿七章 泉城之忧/262

济南的灵魂

艰巨的“保泉”工程

第廿八章 奔流到海/267

断流与洪灾

最年轻的土地

海水倒灌

第廿九章 世纪工程与世纪之争:“南水北调”/276

又一个梦想:借来江水走大河

七旬老人上书温总理

第三十章 翻越环境高山/282

水的危机与生态恶化

解开生态恶化之谜

试读章节

我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去现场观察两大沙漠合龙的青土湖湖区,这里离县城仅仅70公里,称之为“湖区”确实名不副实,40多年前著名的青土湖便干涸了,仍然称之为“湖区”,就像把满脸皱纹的老太婆称为“美眉”一样,带着讽刺、调侃和无奈了。

斯诺到黄土高原时曾惊叹:“那是一个风神创造的世界!”西北的风、西北的沙、西北的水,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天早晨6点多钟刚起床时,天有一些阴,8点多钟便开始刮风并且有了一些沙尘,不一会儿便到处混沌一片,桌子上、窗台上都是沙土。中午沙尘少了一些,当地人告诉我,可能要起沙尘暴,但下午我仍然坚持按原计划向着“湖区”赶去。

县城附近有田地和白杨林,但几公里后便出现了沙丘和成片枯死的树林,包括耐旱的沙枣也成片地枯死,光秃秃的、黑黑的树干直指蓝天,流沙把许多树根都掩埋了。越往北走景色越荒凉。天色变了,云变得低了,我感觉到大自然正满含怒气地积蓄着力量,酝酿着一场风暴,好像一只蹲伏着的猛兽,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我们,准备着那猛烈的纵身一跳。风越刮越大,道路上堆积着黄涛一样的沙尘,隔着车窗也听见了尖利的风啸,有时还有响雷一样的声音,一阵阵突然扑来的沙尘猛烈地击打着汽车的挡风玻璃,随着“咔嚓嚓”、“哗啦啦”的击打声,一堵黑墙白天而降,白昼立即变成了黑夜,什么也看不见了。

我知道这是沙尘暴。1993年在西北地区发生的“黑风暴”,曾造成死亡85人、失踪31人的严重后果。不久前民勤曾发生过一次沙尘暴,造成全县绝大部分棉花苗的死亡,仅仅过了半个月沙尘暴又再次降临,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真让人不寒而栗啊!

我的眼前出现了死亡的青土湖,它曾经是民勤最大的湖泊,水边的芦苇一人多高,姹紫嫣红的野花开满湖堤,天鹅、大雁和野鸭在湖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弋……而如今,波光粼粼的湖水早已了无踪影,只剩下一大片干渴、惨白、长着几棵沙蒿、没有生命的土地。失去了水和植被的庇护,在风的作用下,土壤飞向空中,无法抵御沙漠的进攻了。

湖区过去大约有8万人,现在3万多人被迫逃离了故土,县民政局还组织了一部分老百姓移民到新疆去。

虽然是自愿移民,但毕竟是“穷家难舍,热土难离”啊!到了离开故乡的那一刻,人们肝肠寸断,车上车下哭声震天,女人和孩子们哭着嚎着,满脸眼泪和鼻涕,男人们长久地跪在祖宗的坟墓前,磕下最后一个头,颤抖地抓起故乡的一把土揣进衣袋里……从此他们便将走向陌生的土地和陌生的未来,什么时候能回到祖宗们居住和劳作的地方呢?谁也不知道。

湖区的路边有大片光秃秃的、寸草不生的土地,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两年前这些地方还在耕种,田埂和水渠的痕迹都在,但由于沙化的速度太快,不得不弃耕了。

除了大量弃耕地,还有许多坍塌的土坯房,这是过去农民们的家园。但是近年来他们正盖新房时,刚垒起墙就刮起了沙尘暴,不一会儿沙土就堆得和墙一样高,他们不得不含着眼泪忍痛丢弃没有盖好的新房,离开民勤,远走他乡……

煌辉村四社原本有30多户人家,但现在只剩下了两户“坚守阵地”,这是姓盛的兄弟俩。在撰写这篇报告文学时,听说他们俩也被迫逃走了!

我走进了荒凉的、寂寥的、农民们被迫废弃的村庄,照了几张相。村庄前的道路上还有清晰的车辙,但主人已经弃家逃离了,一个个昔日人欢马啸的农家小院,如今一片死寂,只剩下断垣残壁,它们凄惨地坍塌着,慢慢地被风沙掩埋……

越往北走风裹挟着沙土的力量越大,能见度降到了50米左右,我想照几张沙尘暴的照片,但一下车便几乎被大风刮倒,趔趄着勉强站稳,眼睛里、鼻孔里、嘴巴里都灌满了沙粒,挣扎着按动了快门,相机却不听我的指挥,焦距总也调不准……

汽车在沙尘暴中挣扎着,好容易到了青土湖的尽头,这里是真正的沙漠,是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会合的地方。有人说东侧的腾格里沙漠是耀眼的红黄色,这是由千百年的日照形成的;西边的巴丹吉林沙漠是淡青色,生成的时间比腾格里晚得多。但是,我只望见漫天遍野都是无垠的黄沙,狂风卷着沙土劈头盖脸地扑来,匆匆照了两张相后不得不逃离了!

被称为“陆地台风”的沙尘暴并不是现代才产生的,但据历史资源显示,过去沙尘暴并没有今天这样频繁。在公元前3世纪至1949年的2000多年中,全国共发生沙尘暴70余次,平均每31年才发生一次。而20世纪90年代全国每年便发生大小沙尘暴20余次,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民勤已经增加到每年37次了。

沙尘暴的成因一是大风;二是地面上有沙尘物质——过牧过垦都会造成地表裸露,沙尘源扩大;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与土地沙漠化相联系,世界上形成了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属于中亚沙尘暴区,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一个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另一个是从巴丹吉林沙漠东部南至甘肃河西走廊,经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到库布奇沙地和毛乌素沙地。而甘肃民勤、内蒙拐子湖、宁夏盐池又是这个区域中的三个强中心。

P4-6

序言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椭圆型球体上,每天都会发生一些令人瞩目的事件,出现一串新鲜耀眼的名字——这本在情理之中,并不值得人们为此而多加议论。

然而,倘若我们将镜头定格在一个特定的时空——21世纪的中华大地,聚焦这个正处在变革、转型时期的古老国度,探究其中的各种典型事件和人物,我们便有理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一件颇有意义、极具价值的事情,它至少能为我们研究当下纷繁的世界提供一把钥匙,从看似杂乱无序的人和事中,寻找到一种历史的、必然的逻辑关系。诚如爱默生所言:世界的秘密在于人和时势的联系,人制造出时势,时势造就了人。

作为一家媒体集团旗下的出版社,我们有责任客观、公正地行使好自己的“话语权”,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将我们在特殊时期中的所见、所闻、所思,通过图书的形式全面、忠实地告知读者,用我们的“诚信度”,换取读者朋友的“知情权”……如是,便有了这套“中国聚焦丛书”。假如这套以中国的人和事为主要描述对象的丛书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透过一些普通的人和事而在更高、更深层次上的思考与评判,我们将感到无比欣慰。

当然,现今的中国,已是一个开放度日益提高、对外交流日趋频繁的国家,因此,这套丛书中所描述的人和事,既可能出现在国内,也可能发生在海外——在交通工具、通讯方式高度现代化的今天,地球早已成为一个小小的“村庄”;而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公民出现在“地球村”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一件合乎逻辑、理所当然的事情。

打造一套新生的丛书不易,试图让丛书在读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最终赢得读者的青睐更难。我们衷心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关心、关注、喜爱、呵护展现在您眼前的“中国聚焦丛书”,对丛书编纂的得与失给予真挚的批评和建议——我们将把您的每一项意见都视作珍宝,并融入到今后的编纂工作中。

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啊黄河(万里生态灾难大调查)/中国聚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林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0652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7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