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闽曲浅唱--璀璨斑斓小剧种/福建戏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福建戏剧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福建省的戏剧文化,重点介绍了闽北四平戏、福建南词戏、闽南打城戏、福建永安大腔戏、闽北三角戏、福建梅林戏、闽西汉剧、福建平讲戏、福建北路戏和福建潮剧等。语言通俗,兼具历史和故事的生动性,且图文互动,可读性很强。

内容推荐

2005年夏天的田野调查却使我看到了戏曲的另一面,看到了花开之前草的状态。三角戏、大腔戏、四平戏这样的戏离我原先对戏曲的理解实在太远。但是看过这些没来得及或不可能精致起来的戏以后,我终于理解什么叫做[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戏没有舞美、没有灯光,它们稀松平常地点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和柴米油盐拌在一起,从不悲情、也不惊叹,完全是生命可承受之轻。

目录

【写在历史编年之外】

 ——闽北四平戏

【空谷之音南词小语】

 ——福建南词戏

【神凝视着的舞台】

 ——闽南打城戏

【一个村落的戏剧表情】

 ——福建永安大腔戏

【生命的欢乐在洋溢】

 ——闽北三角戏

【故事从梅林村出发】

 ——福建梅林戏

【盛开的南国牡丹】

 ——闽西汉剧

【渐渐远去的传说】

 ——福建平讲戏

【聆听百年横哨的回响】

 ——福建北路戏

【五百年的箫鼓弦歌】

 ——福建潮剧

【后记——新戏亦演,古调亦唱】

【拍摄后记】

试读章节

1994年10月的一天,福建屏南龙潭村八十多岁的老艺人陈官瓦正在院子里晒柿子。老人丝毫没觉得今天与往常有什么两样,天空一片瓦蓝,太阳高照着,使人感觉有点热,但他还是喜欢这样的好天气,因为这些柿子还要好几天的大太阳才能晒成上好的柿饼。今年柿子的收成还真好,他心里很高兴。和往常一样,孩子们吃了午饭后就都到地里去了,家里就他一个人,还有几只在院子里踱步的鸡,一只在墙边打盹的狗。

柿子很快都晒出去了,一时也没什么别的事要做,老人决定去翻翻那一堆旧戏本,不料这一翻翻出了龙潭村四平戏新的发现。

龙潭村的人都把四平戏叫做“祖公戏”,是祖上定下来要演的祭祖的戏。陈官瓦听别人讲过,说是明末时祖上有一个叫陈清英的,从南京人那里学了拳术,在闽北建阳、浦城一带教拳传艺,认识了许多江西人,就又被请到江西设馆授拳,在那里陈清英迷上了四平戏,在戏班里一呆就是十几年,直到母亲亡故才回到龙潭村。回乡后,大家得知他学过戏,就派人抄写剧本,集资购置行头,成立戏班,于是四平戏开始在屏南县流传开来。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四平戏就是陈清英带回来的,可眼前的“旧本本”分明说四平戏是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由陈志显、陈志现兄弟学回来的。陈官瓦纳闷了,于是他赶紧给屏南县志办公室写信,经过专家学者的论证,“陈清英始传四平戏”这则沿用了二十多年的史料被更改,龙潭四平戏的班社历史渐渐清晰起来。当然,这还得从一桩善事说起。

P003-O04

序言

也许,喜欢故事是人类的天性,睡前听故事几乎是所有人的童年记忆,长大后,我们通过书本、舞台、银幕等各种各样的媒介不厌其烦地追逐故事,继续关心那些虚构的与己无关的人和事,当然有时自己也讲故事,不仅如此,还要努力把自己的人生活成精彩的故事。

戏本应该是讲故事给人听的,但这些戏本身也有自己的故事,而且往往都很长、很曲折。福建的地方戏曲剧种历史悠久,声腔复杂,种类繁多,保存至今的有宋元明清至近现代的剧种多达30个,除了我国最古老的南戏剧种莆仙戏、梨园戏外,还有明代盛行的弋阳诸腔剧种,以及清代花部高腔、乱弹及民间小戏等多种形态的剧种。其中,每一个剧种都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不仅情节曲折、人物众多,而且大部分都未完待续,悬念刚刚要上演……且听下回分解。

后记

2005年的夏天,我们开着那辆白色东南得利卡奔波在城市与村庄之间,因为赶路,我们无暇顾及美丽的乡野景色。老崔坐在我的身边,手拿地图,指点着八闽大好河山。我们像风一样驶过一座座乡镇、村庄,某些时刻,还真有点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的意思。因为赶路,我们的车子也在永安的清水乡出了点小状况,幸无大碍,但也让我惊出一身冷汗,晚上承清水乡热情接待,压下这份惊,接着冒雨赶路,半夜到达连城,躺下,还有一头汗,之后,想着清水乡,算是记住了。

只有熊邢两姓的清水乡丰田洋村是大腔戏的发源地,和普通的乡村并无太大的区别,它安祥而又寂静的深藏在那密林叠障中已有千年了。因为交通不便,这里的村民依然过着纯朴而又单一的农耕生活,似乎也正因如此,它才得以保留着原始的文化生态。我们进村的时候,村里的演员们早已放下农活,等候多时,老崔说明意图,他们便开始准备起来,乘着空闲,我们便在附近转悠。天上下起了小雨,阴沉沉的,碧绿的稻田边有一排长长的石墙,石墙上生着班驳的青苔,看上去有点沧桑感。长墙中有一石门,进得门内,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院子,错落有致的木板房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群落兴旺之地,后来知道这是明嘉庆年间的大坪古堡,也是熊邢两姓的居住之地。800年前就是石墙内的某个院落,大腔戏高亢的歌声打破了这里久远的宁静。

村里的剧团为我们演的是《白兔记》的片断,很古老很传统的一个剧目,锣鼓一响,便有许多村民们围成一团,虽然只是简单的演出,但是看戏的人依然很开心,戏是他们熟悉的,曲子和一招一式也是他们熟悉的。这中间还有许多孩子,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看着热闹,千百年来,他们就是这样一代接着一代,传承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那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抹掉的记忆,是艰辛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在福建像这样的古老的剧种还有很多,并且许多剧团都是“天下第一团”,由于拍摄的时间过于匆忙。无法一一详录。正如本书的题目,我们只能把这璀灿斑斓的小剧种作一普及性的“浅唱”。伴着本文作者王小珊悠扬动听的“浅唱”,我们记录的镜头也变得不再冰冷,而含情脉脉起来,无论是唱戏人,听戏人,写戏人,拍戏人,这一切自觉与不自觉的参与,都传承着一份叫“热爱”的情愫。

赖小兵

2005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闽曲浅唱--璀璨斑斓小剧种/福建戏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晓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12331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09.2-64
丛书名
印张 14.8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8
187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