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乾坤众生(阅读中国社会史卷)/阅读中国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试图有重点地勾画从史前到1949年以前的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其中以社会变迁、社会构成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为叙述的主要线索,而每一个时代,又由其特有的内容支撑起它别具的骨架与风格。作者把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生动活泼的表述形式结合起来。强调知识性,但又不是一般的知识读本;强调学术根基,但又并非纯粹的学术著作。可读性很强,但又不是违背史实的“戏说”。有个人新见,但又不是只顾新异的凿空立论和华而不实的游戏笔墨。而历史在大众心中所应具有的强大活力,自然也由此得以彰显。

内容推荐

本套丛书依托各学科领域中年富力强、在学术研究第一线、已做出一流成果的学者,并配合图像数据专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历史中艺术、社会、军事和科技领域中的细部文明生动而准确地复原出来。其学术水准以及图片资料的丰富与新鲜,在目前的历史插图本普及性精品读物中是不可多得的。丛书共分《乾坤众生——阅读中国·社会史卷》、《美的盛宴——阅读中国·艺术史卷》、《百工竞技——阅读中国·科技史卷》、《鼓角争鸣——阅读中国·军事史卷》四册,活泼的文字配上精美的插图,展示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混沌初开(史前社会)】

一、石器时代的家园门

二、从刀耕火种到制陶织布门

三、原始婚姻诸形态

四、下通儒、道的生殖崇拜

五、万物俱有灵

六、绝通天地:被逐渐阻断的通神之路

七、传说中的三皇与五帝

【第二章 钟鸣鼎食,尊卑有序(夏、商、周三代)】

一、早期政治制度:从神权中慢慢剥离的王权

二、西周:君统与宗统合一的鼎盛王朝

三、公侯、众庶及臣隶妾,

四、中国甲骨文

五、子孙永宝的青铜铭文

六、在废墟中寻觅——三代社会的“天、地、人”

一、礼坏乐崩的时代

二、春秋士人:最早的一批下海者

三、战国士人:安邦定国与自由精神的悖论

四、“技术主义时代”

五、富贵大商人

六、七大文化圈的形成

【第四章 浑金璞玉大一统(秦汉王朝)】

一、一统天下后的好大喜功

二、宦者:从刑余之徒到乱国祸首

三、长安多游侠

四、邯郸歌舞动地来门

五、秦汉之世畏鬼神门

六、谶纬:官方播扬起来的迷信门

七、“民以食为先”:秦汉的饮食文化门

八、强宗大姓和田庄经济门

【第五章 除旧布新的时代(魏晋南北朝)】

一、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门

二、佛教东来:茫茫苦海中的“方舟”门

三、道教立规:扎根此世的本土宗教门

四、汉化的漩涡门

五、炽烈胡风的冲刷门

六、轻悍好斗与懦弱柔靡:吴蜀民风的有趣互换门

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高门士族门

八、痛并快乐着的魏晋风流门

【第六章 流金岁月(隋唐时代)】

一、“四夷可使如一家”:兼收并畜的唐人气度

二、斑斓多彩的隋唐社会门

三、作为帝国基础的乡村社会

四、城市精神的兴起门

五、科举选官:大唐盛世活力的源泉

六、唐人喜游乐门

【第七章 仕宦、市民、世俗的世界(北宋与南宋)】

一、唐宋之际:又一个变革期

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三、新的社会主宰:文官

四、都市生活的喧嚣:“直把杭州作汴州”

五、从国家严控中日益解放的城市

六、淡雅平静的宋人意趣

七、民众世俗文化的勃兴

【第八章 马上的天下(从辽、夏,金到元朝大帝国)】

一、全球气候的四次寒冷期

二、“南下牧马”的北方诸民族

三、强大的汉文化磁场

四、元代空前的胡化浪潮

五、“一官二吏”和“九儒十丐”

六、“四等人”制度:极端民族主义阴影下的短命王蕲

七、世界性大帝国及其崩解

【第九章 最后的帝国,变动的时代(明,清)】

一、“各安其位”:明朝内阁与宦官的相互制衡

二、思想控制和秩序重建

三、实利与主体意识:晚明思想大变迁

四、“天崩地解”的明清之际

五、“反国家”意识下的“地方声音”

六、民间,民间

七、西风东渐:在自闭与求新间徘徊的帝国

八、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十章 风云激荡(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

一、一只脚踏进了工业文明

二、社会改造蓝图与实践

三、新旧交替的物质生活

四、中西合壁的精神生活

五、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五帝时代的传说,明显是原始社会后期的一些影像。对于五帝,古史系统存在着两种结合。一种是按地域排列:居中的黄帝、居东的太、居南的炎帝、居西的少嗥和居北的颛顼。一种是按时间排列:黄帝、颛顼、帝尧、帝舜和禹(此据古本《竹书纪年》,一说为黄帝、颛项、帝喾、尧、舜)。两种排列中,对于研究这段历史,显然后者意义更大。

在原始社会后期,活跃在黄河流域的黄帝部族势力相当强大。在古文献中,几乎众口一词地盛赞它为中华文明的产生作出了伟大贡献。姬姓的黄帝与姜姓的炎帝同出陕北,是互为通婚的两个部落,之后双双东移。炎帝部族进入鲁、豫一带,与土著东夷部蚩尤人发生冲突。炎帝不敌遂求救于黄帝。黄、炎二族联合打败蚩尤,此役即是著名的涿鹿之战。战后,黄、炎二族又产生争夺,发生阪泉之战。战争的结果,黄帝降服炎帝,成为中原的共主。中华民族始祖之说也由此而来。

黄帝时代与此前的三皇时代有了很大区别。《商君书·画策》:“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既殁,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就是说,部落之间的和平交往已被征服关系取代,以突出个人权力为代表的类似酋邦模式的不平等部落联合体已经形成。颛顼与略迟的帝喾都是黄帝的后人。两帝时期,他们分别对社会内部进行了一些制度改革,比较有名的是“绝通天地”和强化男权的措施。对外为巩固对中原的控制,多次与共工族发生激战。尧、舜时代,部落联合体首领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舜曾将不肯听话的四个。“凶族”驱逐到边远地区。部落间有了比较细化的分工与合作,并制定历法和组织人力抗拒自然灾害,使以黄帝族为核心的部落联合体更加强大。

在传说时代,大禹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英雄人物。他凭借治水的功绩,取得酋长的职位。大禹又利用大会“诸侯”机会,杀戮迟到的防风氏首领在联合体内立威。按照《礼记·礼运》篇中说法,从禹时代开始,“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总之,社会正经历着由蒙昧一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

按照后世儒家的说法,尧、舜、禹时代部落联合体首领的更替是经过“禅让”产生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靠。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尧舜之间权力的交接是通过非和平手段完成的:“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韩非子·说疑》也讲“舜逼尧,禹逼舜。”对于“禅让”之说,先秦时代有些学者就不以为然。苟子曾斥之日:“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荀子·正论》)禅让传说大致反映出以前部落首领实行推举制时期的一些影像,但绝不是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的实录,以武力夺位才是部落间争夺联合体最高权力的必然形式。

P34-35

序言

试图描述和解释人类的过去是历史学家的工作,对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度的历史加以描述和解释,自然是历史学家、特别是中国历史学家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对历史给予客观的描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重要的中介——史料往往是残缺不全的,有许多文献是经过窜改的,有些虽标榜“秉笔直书”,但还是不可避免地掺杂了许多主观因素,因此,对历史给予客观的描述首先要经过严格的史料批判。其次,对历史的简单描述并不能使历史学家满足,他们希望多问几个为什么,他们希望探询历史表象背后的意义,这就要求历史学家对已能有所描述的那部分历史进行解释。由于每一个时代的历史学家面对的问题不同、学术素养不同、眼界不同以及可凭依的研究工具不同,所以使得人们对同一个历史现象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实际上,这正是历史学的魅力,是它永久的生命力和代代常新之力量所在。

正像过去许多代人热衷于政治史、热衷于铺陈和解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人物一样,今天的人们对于经济史、社会史和文化史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也是因为他们所要思考的问题较之以前复杂了,因此对历史的解释也就有了新的角度。由于问题意识和解释角度的变化,许多原来不被视为史料的东西——包括文字和实物——也就被纳入了学者的眼帘。原来被当作中药“龙骨”的甲骨,引起了20世纪初殷商研究的革命;像废纸一样到处遗弃的文书档案,由于“八千麻袋”明清档案的引人注目而重新被人珍视,包括各种地方政府档案等,成为研究制度史的重要文献,而以徽州文书为代表的民间书契,开始成为研究区域社会的宝贵财富。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思考的路线是多元的。我们可以从研究精英活动的历史走向研究大众的历史,再走向“自下而上”进行研究的历史,最后走向整体的或综合的历史。我们也可以借助社会科学和其他人文科学展示的研究领域、理论和方法把“社会”视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改造和丰富我们的研究;我们提供的多种研究成果,会为友邻学科的本土研究提供历史学的经验。我们的所谓“社会史”,就是走在这一个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向社会展示我们新的尝试、新的探索,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的活力,而这后一点,正是我们写作这部《乾坤众生一阅读中国·社会史卷》的目的。

本书虽然挂一漏万,但还是试图有重点地勾画从史前到1949年以前的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其中又以社会变迁、社会构成和社会生活这三个方面为叙述的主要内容。有些方面是以往的历史书讲得不多的,有的是与以前讲得有些不同的,因为体例的需要,有些只能点到为止,不能尽量展开;有些展开了,但只是一个局部;有些必须采取轻松可读的写法,取代了学术著作应有的凝重。目的是使读者感受到一点清新的气息。较多的插图并不能简单视为取悦读者,甚至媚俗的商业性做法,而应视为加深理解所述历史的工具,视为史料,视为无言地讲述自身历史的老人。读者如能这样理解“插图”的意义,才能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本书写作的分工是这样的:曹文柱撰写本书的第1—6章,赵世瑜撰写第7—9章,李少兵撰写了第10章的初稿。前言由赵世瑜撰写,曹文柱对个别文字进行了一些修改。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石碹、宋兆麟负责为本书提供图片。此外,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黄燕生为图片搜集提供了帮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陈丽菲、夏玮为此书的编辑出版劳神费力,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赵世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乾坤众生(阅读中国社会史卷)/阅读中国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48220
开本 16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7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6
19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