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宸编著的《节钺丹心弘武养德》内容介绍:随着热兵器时代的到来,武术越来越被世人认为是百无一用的闲艺冷技。今天,我们环顾世界,当泰拳、空手道、拳击、自由搏击、跆拳道等国外格斗技艺发展得如火如荼,大放异彩的时候,自诩国粹的中国武术却面临着巨大的窘迫。官方武术发展了这么多年却依然进不了奥运会,而民间武术则在夹缝中艰难地存活着,大量实用精湛的拳法不断失传,令人锥心泣血。这期间还充斥着大量打着武术旗号糟蹋武术的所谓:“专家”、“学者”、“大师”,仍在一锹一锹掘着中华武术的坟墓,埋葬着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武术发展到今天,对于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说,往往一提起武术的第一个概念就是:花拳绣腿,这实在是武术莫大的悲哀。
张炳宸编著的《节钺丹心弘武养德》内容介绍:中国武术真的不适合技击吗?这根本不应该是个问题。从战场上走下来的武术早就被无数次的浴血拼杀考验、淬炼得精湛至极了。无论是在漠北草原之上,还是在南海波涛之中,从林海雪原到巍巍昆仑,华夏民族凭借着闪烁着民族智慧之光的武术技艺,屹立于此。作为今人,我们一定要把泱泱中华的伟大文明传承下去,给予武术最好的保护、继承、发扬,否则愧对古人先贤,愧对子孙后代,更愧对中华民族。一起来翻阅《节钺丹心弘武养德》吧!
当八里桥拼死冲锋的清军马队淹没在英法侵略者的炮火之中时,那些凭借弓马娴熟而创造过辉煌历史的八旗铁骑随着硝烟无奈地飘散逝去。
当八卦掌宗师程庭华倒在八国联军的乱枪之下时,人们对中国武术天下无敌的坚定信念如肥皂泡一般破灭得无影无踪。
随着热兵器时代的到来,武术越来越被世人认为是百无一用的闲艺冷技。今天,我们环顾世界,当泰拳、空手道、拳击、自由搏击、跆拳道等国外格斗技艺发展得如火如荼,大放异彩的时候,自诩国粹的中国武术却面临着巨大的窘迫。官方武术发展了这么多年却依然进不了奥运会,而民间武术则在夹缝中艰难地存活着,大量实用精湛的拳法不断失传,令人锥心泣血。这期间还充斥着大量打着武术旗号糟蹋武术的所谓:“专家”、“学者”、“大师”,仍在一锹一锹掘着中华武术的坟墓,埋葬着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武术发展到今天,对于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说,往往一提起武术的第一个概念就是:花拳绣腿,这实在是武术莫大的悲哀。
在我个人看来,武术至少应该在三方面继续发挥其实战格斗价值,这是其永远不能丢弃的责任!
第一、在军事国防上,诚如《士兵突击》里成才所说:“一场真正惨烈的战争,所谓的高尖端武器都会很快耗尽,战争最后还是人对人的战争。特种兵和步兵都是靠人的基本在对抗复杂和残酷,特种兵和步兵都是没有最后的兵种,因为都是到了最后还在坚持的人。”只有拳脚不会卡壳,不会弹尽粮绝,因此各国特种部队无不精研格斗技能,武术自然应该成为国之利器,守土卫国。
第二、就国家体育系统来说,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必须得到最好的保护和发扬,当我听说中国跤被从全运会中剔除的时候,唯一的心声就是:何以如此,何至如此?中国武术的形成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累积,但如果到今天硬是被改造成为健身操或者健身舞,甚至摒弃,那就是对武术的亵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玷污。只有一个良好的健全的国家武术体制才能最好地保护和发扬好中华武术。同时,这也是改变全民精神面貌,为国防储备人才资源的重要一步。
第三、传统武术的根基还是在民间,真正的传承发扬还要看隐于民间的习武之人,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寓兵于民的好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纳粹德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德国利用“希特勒青年团”这样的青少年组织,系统地对青少年开展远足、野营、体育比赛等形式的锻炼活动,这为后来的战争打下了基础。在战争初期,这一点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据美国记者观察,“德国士兵身体强壮,体力充沛,而英法士兵则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血的教训充分彰显出和平时期寓兵于民的重要性。
中国武术真的不适合技击吗?这根本不应该是个问题。从战场上走下来的武术早就被无数次的浴血拼杀考验、淬炼得精湛至极了。无论是在漠北草原之上,还是在南海波涛之中,从林海雪原到巍巍昆仑,华夏民族凭借着闪烁着民族智慧之光的武术技艺,屹立于此。作为今人,我们一定要把泱泱中华的伟大文明传承下去,给予武术最好的保护、继承、发扬,否则愧对古人先贤,愧对子孙后代,更愧对中华民族。P1-2
萧公哲泉为我国现代卓越武术大师。素怀发扬武术之壮志,认为武术为我民族体育锻炼形式之一,为健身育德励志之基础,乃中华民族所独有。凡我中华儿女皆需加强武术锻炼,以强健体质,使我民族在世界上成为无比强大之民族。公志于斯技,故热心修改家藏旧谱,以作后学之参考,俾中华武术得以发扬光大。
公少时酷爱拳术且虚怀若谷,凡有一技之长者,公必视为良师益友。半生足迹南北,广好交游,遇奇才异士必虚心请教。故其武学渊博,功纯技高。公不仅精于拳术,饱于武学,且擅长文学、诗词、音律、书画、金石等,可称之为文才武略,并为杰出军事家,抗战时,曾多次抗击日寇,爱我中华。
《太极功三十散手要诀》、《略谈八卦掌》等即公亲为,字字珠矶,堪为学者之典范。此外如《八卦掌三十六歌诀》、《四十八法》等原系董先师遗作,今由公精心整理,逐字逐句认真推敲,仔细修改,务求精确易懂。原文十之八九已非旧貌。其字字句句皆含要义,不但为八卦掌学之规范,且为一般武功之参考资料。余素爱武术,但因终年忙于生计,未暇研练,自愧门外。然深知公从事武学七十余年如一日,桃李遍天下,而公未当以师资自居,其读书尤不耻下问。其教学亦循循善诱,谦逊如此,无不敬戴。凡从公游者莫不视同冬日,亲如煦光。公为发扬中华武学,推荐内家功夫,激励中华儿女加强武术锻炼之精神令人感激。
今为赞扬公之文才武德及其光辉成就,特为序。并诹打油诗一首,以博一笑。
恨无丹青手,描绘老英雄。
敢献雕虫技,神龙再点睛。
——无可谨识
注:无可:刘靖清
刘志诚
一九六八年三月下旬
对于绝大多数男人来说,从小就有舞枪弄棒、打拳踢腿,成为一代武林宗师、叱咤江湖的情结。我还在孩提时代,就喜欢拿着家里的晾衣杆和锅盖驰骋于自己的江湖之中,想象自己亦如江湖剑客一般快意恩仇、仗剑天涯。可惜造化弄人,我直到舞象之年,才得以实现自己的拳脚梦想。当时少体校只开设拳击和跆拳道的业余班,我基于自己多年踢足球的基础投入了跆拳道的怀抱,也由此开启了一道改变我人生命运的大门,踏入将令我钟爱一生的挂子行。
在我开始学习跆拳道后不久,曾经看到一篇介绍美国海豹特种部队的文章,其中讲到海豹们是以习练跆拳道和合气道作为格斗技能的,于是我设想自己也能学到并擅长此两种格斗。在学习跆拳道六年后,我有幸开始接触到合气道,进而系统地学习了三年多的时间。我原本以为自己由此步入了格斗高手的行列,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发现自己所学的东西并不能满足我全部的需求。我开始思考功夫在技击、养生、内涵等方面的要旨到底是什么?最终,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学习和掌握传统武术,并将其与我所学之东洋技法融合,这才是我所需求的东西。
都说师父访徒弟要三年,徒弟访师父要三十年。我是幸运的,只用了三年,便找到了吾师,成为萧门弟子,其间虽有挫折,但总归得入正道。我仰慕萧门的武艺,推崇萧门的人生信条,心驰萧门的诸多过往,于是动笔写下这些文字,初衷仅为为萧门后人、弟子们整理些资料而已。萧师铁僧一生勤勉、谦虚谨慎、做人低调,在予我授业之中勤加指点,他对武术的拳拳之心和对后辈弟子的慈爱之情令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在此仅聊表我寸草之心。
值此书出版之际,特别感谢李剑方书记、檀杏敏阿姨、卢淑惠老师、石漱开先生、保定道协刘长伟会长对于此书的热忱关注。另外,对给予本书大力支持的河北大学宣传部刘焱部长、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刘金柱院长、崔欣先生、杨东彪先生、韩文雅女士、董奕麟女士及诸多萧门师友、武术同好们一并致谢。
本书中所涉及的一些态度、观点、见解,仅仅是我个人的粗知拙见,多有不成熟与浅陋之处,还请诸位看官多多包涵,仅供茶余之资。最后,感谢您支持我的书,谢谢!
张炳宸
干壬辰年徂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