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外的中国梦/中外文化交流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机灵的小子创意多

1964-年是中国农历的龙年,大龙出生在瑞典的Lund大学城,爸爸妈妈都是那里的大学生。爸爸是芬兰血统,妈妈是瑞典人。大龙之下有一弟两妹,弟弟是爸妈领养的孩子,来自韩国。已经退休的老爸前几年还在爱沙尼亚“发挥余热”,最近又到南非开巡回讲座。妈妈以前在澳大利亚,近年来返回瑞典帮大龙的大妹妹照看小孩。大妹妹学过物理化学,当过记者,目前在诺贝尔博物馆负责对外联络。小妹妹在苏格兰读兽医之后在瑞典开了自己的马医诊所。大龙说:“我们一家子都喜欢闯荡,出去开阔眼界。”似乎整个家族都有行走世界的爱好。大概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国际化家庭”长大,大龙天然具有世界公民的意识。

大龙在中国当主持人成名绝非偶然,当初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显露出主持人的潜质。小学一年级,孩子们把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玩具拿出来交流,Johan同学就煞有介事地充当起拍卖师。木槌一挥,神气之极,儿童的天真与拍卖师的豪迈奇妙地集于一身,充分展现了小Johan驾驭现场气氛的能力。我估计,小Johan很可能是历史上最年轻的拍卖师,学校和家长都没想起申报吉尼斯纪录绝对是一个严重的失误。那一天,Johan拍卖师给同学和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姥姥提供了永不厌倦的话题和反复回味的华彩篇章。

瑞典是个美丽的国家,到处是森林。大龙小时候常常和爸爸骑上自行车,三摇两晃就到了森林深处。那时他还经常和爸爸一起去看冰球,自己的“小爪子”握在爸爸温暖的大手里,嘴里一边嚼着“热狗”一边为本地的冰球队呐喊助威。这些都是大龙童年美好的记忆。

大龙与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触,是7岁时爷爷带他到中国餐馆品尝美食。“我一进餐馆就被浓郁的中国文化所包围,碧水丹青,雕梁画栋,从那一刻起我便对这个有着5000年文化的泱泱大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然,这个泱泱大国的佳肴对于小孩更具诱惑力。小Johan熟练掌握了使用筷子的技巧,并以此作为向同学和小朋友们炫耀的资本。

要知道Johan同学是个有深度的小孩,对中国文化发生兴趣不会仅仅限于饮食文化这部分。他到博物馆参观文物,学着欣赏中国字画,虽然还不能全面地、系统地接触中国文化,毕竟为后来成为超级“中国通”做了最初的铺垫。

中国人通常把14岁的男孩称为“小屁孩”,其中很有爱恨交加的意味。有人说,半大小子“鬼见愁”。想想看,鬼见了都发愁,他们惹是生非、调皮捣蛋的能力有多强。乖孩子不是没有,但比例偏低。成年男子包括我老人家在内,回首14岁前后的往事,自己都觉得“劣迹斑斑”,没有什么可夸耀的事迹。我相信,其他国家这个年龄的孩子也未必“乖”到哪儿去。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里有个半大小子凯鲁比诺,作者的角色提示是,“这是一个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希望有的,也是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头痛的孩子。”足见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男孩一样“淘”啊!

但是,我们的Johan却能在14岁时,办了一件让大人们刮目相看的事。这个时期Johan热衷于收藏啤酒罐,手中啤酒罐的花色数量已形成一定规模,为了能和有共同爱好的人交流信息、互通有无,他产生了一个念头:组织啤酒罐收藏协会。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上面写道:“收藏啤酒罐的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啤酒罐收藏协会即将成立,最先打进电话报名者,可领取3个美国啤酒罐……”

大龙提起这件往事,脸上难掩得意之色。“结果竞有70多人来电话,没有那么多啤酒罐,只好说对不起,您来晚了,啤酒罐发完了。协会还真的组织起来了,最终参会的有30多人,每个会员一年交50瑞典克朗(相当于50元人民币)的会费。我因为是发起人、NO.1,就当了会长,NO.2有50多岁,任副会长。我在20岁后去干别的事,但协会一直在活动。2003年我还接到一封信,得知那时协会会员已发展到600多人。估计现在规模会更大。”

协会的成立对于啤酒厂商绝对是利好消息。所以,没过多久,啤酒厂商的行业协会就来联谊,请媒体来采访这位年轻的啤酒罐收藏协会会长。于是Johan会长接受采访,被拍了不少照片,15岁就成了新闻人物。一个14岁的孩子发起组织了一个民间协会,会员多数比他年长,副手比他父亲还大,竟然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领导。而且协会在这个小孩子的领导下,还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社会影响,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在瑞典大概也不多见。在别的半大小子还在淘气时,Johan同学已显现了领导者的气质和能力。这大概是他后来在中国商界取得成功的原因吧!

16岁时,看到老爸发表科学论文需要手工绘制不少图表,他从中嗅出了商机。他去注册了一个制图公司,小试牛刀就颇有斩获。“那个时代,家用电脑尚不普及。我的公司正好顺应了社会需要,还真承接了不少业务。后来一个人忙不过来,还雇了一个帮手。那时我每月的收入比成年人的工资还多,一个高中学生能赚这么多钱,让我很有成就感。”

西方有句谚语:“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与中国人常说的“一心不可二用”意思相近。但是Johan似乎擅长一心二用,他可以一边读书一边经营自己的公司,居然成绩都不错。问及诀窍,大龙狡猾地一笑,“我钻了瑞典教育法的空子”。

瑞典义务教育和中国一样,也是9年。一至九年级所有的人都必须接受教育,90%的人升人高中。瑞典教育法中有一条规定,如果学生感觉教师对自己有偏见,可以到别的学校考试,成绩也算数。Johan同学研究这条规定后,心中暗喜。他自信不上英文课拿一个优秀没问题,就去考了一个学分免上英文课。当别人还在和英文较劲时,他又悄悄地攻下了德文,学校开德文课时他又免读。总是领先一步,就总能优哉游哉地少上课多拿分,用此方式依次拿下化学、生物、社会科学、哲学和宗教学等课程。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估计,老师们对他本来没有偏见,后来就算有了偏见也无可奈何。直到今天,大龙还清晰地记得自己那时上课的规律:周一不上课,周二下午2~5时上课,周三全天上课,周四上午9~12时上课,下午便放了羊,周五更是不见踪影。这样他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当他的“小老板”。

据说,现在的瑞典教育法已经取消了这条规定,大概是因为Johan这类学生的“合法逃课”对学校的管理不利,而且有伤教师们的自尊。这个“空子”一堵,以后的学生智商再高,也无法复制Johan同学的学业商业双丰收的奇迹了。

P6-9

目录

大龙的天空

与阳光一起灿烂

本扎的功夫梦

保卫人类家园的“洋劳模”

胡同创意文化衫,时尚新标志

梦想周游中国的西班牙女郎

难以割舍的中国情

英国的“老北京”

半个世纪的中国情

我的快乐中国生活

贫嘴石英山的北京生活

追寻儿时的梦

以笔为生,走过二十四个春秋

穿中国队服的日本教练

她的春天在中国

最中国的俄罗斯人

别拿我当老外

中国舞台上的日本猴王

13亿人尊重的金老师

序言

梦,每个人都有,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为了实现梦想,每个人都在生活的路上奔跑,寻找、追求着属于自己的梦。

2008年8月8日,就在奥运圣火在“鸟巢”(国家体育场)点燃的那一刻,中国人终于实现了百年的奥运之梦。“One World,One Dream”这句奥运主题标语早已成为北京街头最耀眼的亮点,而“Welcome to Beijing”则成为这个城市在2008年使用频率最高的流行语。

2008年也是老外们筑梦、寻梦、圆梦的一年,而中国北京就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地方。这一点人们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诸多世界纪录、奥运会纪录被打破上就不难看出。

人们不会忘记奥运会开幕式上,3000名中国男青年着古人衣冠,模拟孔子3000弟子,齐诵《论语》的场面。其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名言响彻“鸟巢”上空,表达了中国人民欢迎远方朋友的热情。在奥运会上,人们发现:中国是个实现梦想的好地方。

中国人一向有好客的传统,来中国的奥运选手和观光游客都会感到东道主的真诚。不少选手在赛场展示“谢谢中国”的条幅,不少游客也用不同方式表达对中国的谢意和好感。尽管中国人经历了雪灾、地震的伤痛,遭遇了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过程中的不快,仍然热诚地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女士说过:“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

来过的朋友,无论短期旅游,还是长期居留,只要不带偏见地观察中国,都会感觉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然还有许多问题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这个国家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充满希望。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许还算不上丰饶,然而这片土地适于播撒梦想的种子,而且不少有心人已经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这些成果的含金量并不亚于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

改革开放初期,“美国梦”、“樱花梦”曾吸引了相当一批中国人走出国门,而现在有不少人已经回归。一些外国人也发现,他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可以设计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目前还不是个常用语汇,可是谁能断定今后的使用频率不会越来越高呢?不少出去的中国人学习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返回故乡创业,形成了一个社会群体——“海归”。相当多的“老外”怀揣梦想、带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进入中国,已经把他乡当故乡。这不正是“中国梦”的吸引力吗?

发达国家很发达了,提升的空间反而不那么明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倒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比如中国,30年发生的剧烈变化世间少有,这就给国家和个人都提供了许多机会。不管是“海归”、“老外”,还是一直扎根故乡的中国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他们都是地球村的公民。我们祝福所有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的人都能获得好“收成”。

本书延续了《老外的中国情结》的风格。几位作者分别采访了19位来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朋友,并从他们身上收获了不少感动和启迪。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发现他们各自拥有的梦想。他们那些或大或小的“中国梦”,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追寻中。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的个体经验和生命价值,也反映了当今中国的一些现状。其实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在中国住过一段时间的人更有话语权。这些人的故事如果能让世界各地的朋友认识新的中国,能帮助填平地球村里的一些沟壑,能化解人类族群间的坚冰,那将是我们和我们采访过的“老外”朋友们最大的心愿。

2008年中国人曾痛感:中国与西方间的墙壁太厚了。但是当我们看到“神七”的宇航员在太空漫步时,又觉得这世上还有什么障碍不能逾越呢?问问这些活跃在中国的“老外”,或许他们会给你理想的答案,因为他们在中国感受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梦想,每天都在实现着。

绿杨

2008年10月5日

内容推荐

本书延续了《老外的中国情结》的风格。作者分别采访了19位来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朋友,并从他们身上收获了不少感动和启迪。他们中有资深记者、编辑、翻译,有多年从事环保的生态学者,有老外交家,有影视、戏剧界初露锋芒的新人,有从小在中国长大的“红孩子”,还有中国奥运军团的洋教练……从他们每个人身上,人们都能发现他们各自拥有的梦想。他们那些或大或小的“中国梦”,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追寻中。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的个体经验和生命价值,也反映了当今中国的一些现状。

编辑推荐

梦,每个人都有,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为了实现梦想,每个人都在生活的路上奔跑,寻找、追求着属于自己的梦。

本书延续了《老外的中国情结》的风格。作者分别采访了19位来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朋友,并从他们身上收获了不少感动和启迪。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发现他们各自拥有的梦想。他们那些或大或小的“中国梦”,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追寻中。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的个体经验和生命价值,也反映了当今中国的一些现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外的中国梦/中外文化交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绿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88362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2.5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