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格局是否真的为一小撮财富精英所操弄?到底有没有货币战争?中国的国民经济安全吗?……

本书选取了九个对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巨头,包括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三菱财阀、罗斯查尔德家族、汇丰集团、花旗集团、高盛投资银行以及在世界金融领域产生了相当影响的索罗斯和巴菲特。

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九大金融巨头的成长历史,对他们在创业中所显现的创新精神、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政经关系、人际关系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腕进行了介绍。

内容推荐

《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每个人阅读这套书的目的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我们衷心希望本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认识现实经济世界的一个视角,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理性地认识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历史是指引现实的指南针,历史是抚慰内心的清凉剂。相信每天读点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本书为系列丛书的第二册,详细介绍了九大金融巨头的成长历史,对他们在创业中所显现的创新精神、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政经关系、人际关系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腕进行了介绍。

目录

第一章 金融寡头之首——洛克菲勒财团/1

“大蟒蛇”的雏形/2

标准石油公司的诞生/10

完成石油垄断/17

百足之虫/26

从蟒蛇到银行家/37

金融寡头的统治/46

第二章 华尔街金融领主——摩根财团/54

大佬的发迹/56

称霸美国铁路业/64

最大的垄断者/74

美国的中央银行/83

杰克时代/94

老树新枝/102

第三章 欧洲第六帝国——罗斯查尔德家族/113

古老家族的发迹/114

欧洲的“第六帝国”/117

富过三代/125

国际银行家——居伊·罗斯查尔德/129

第四章 第一财阀——日本三菱/142

一个财阀的诞生/144

终成霸主/151

无尽的扩张/157

短暂的灭亡/166

新时代下的三菱/170

第一财阀的特征/178

第五章 日不落金融帝国——汇丰集团/188

应运而生/190

乱世佳“银”/200

风云变幻/209

日不落金融帝国/214

第六章 银行巨擘——花旗集团/232

巨头的诞生/234

“一战”的机遇/240

危机中的兴与衰/247

遍“地”开“花”/253

辉煌光环/260

花旗在中国/262

第七章 投行翘楚——高盛集团/267

从家族到公司/268

危机中成长/273

征服世界/282

IPO大鳄的IPO之路/290

高盛之高/296

第八章 金融大鳄——索罗斯/303

逆境出人才/304

“大鳄”的苏醒/307

鳄鱼也疯狂/310

玩火自焚/317

永恒的结束/330

第九章 投资大师——巴菲特/333

天才初长成/334

保险大厦三部曲/338

多元化经营之路/341

向传媒业进军/346

金融“全能儿”/348

“股神”的大手笔/354

“股神”之“神”/359

附录/364

参考文献/367

后记/372

试读章节

进军石油行业

1859年8月,埃德温·杜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泰塔斯维尔发现了石油。这立刻引发了美国经济史上的石油热潮。和当年的黄金热潮一样,人们又蜂拥至宾夕法尼亚州去寻找发财的机会。洛克菲勒最初也曾去泰塔斯维尔做过实地考察,但他回来后认为目前石油需求量较小,产油区的盲目开采容易导致石油价格暴跌,投资原油开采的风险太大。

后来的事实证明,洛克菲勒的观点完全正确:那时柴油机尚未出现,石油主要用于制造照明用的煤油以及机器上使用的润滑油。由于宾夕法尼亚州原油开采过量,而又无法及时运出,结果导致价格直线下降,仅用了两年时间,原油价格已经由1860年的每加仑0.22美元下降到1862年的每加仑0.0083美元,简直就同水一样便宜!

在这种情况下,泰塔斯维尔地区的采油商亏损惨重。而此时的洛克菲勒和他的公司一直以经营农产品为主,业务蒸蒸日上。

真正把洛克菲勒引入石油行业的是一个叫萨姆·安德鲁斯的英国人。安德鲁斯是克拉克的老乡,主要从事煤炭的液化研究工作。在埃德温·杜雷克钻到石油之后,安德鲁斯认识到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灯油绝对可以代替从煤炭里炼出来的液化油。于是,他又转向石油的精练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安德鲁斯终于发明了亚硫酸气炼油法,这成为他敢于自主创业的秘密武器。

为了筹措资金建设炼油厂,安德鲁斯找到了他的老乡莫里斯·克拉克。由于当时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的经纪生意正红火,所以克拉克并不打算在这个项目上进行投资,但洛克菲勒却对石油的前景充满信心。由于洛克菲勒的劝说,最终克拉克也同意拿笔钱来试一试。不久之后,他们投资4000美元,成立了“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这标志着年仅24岁的洛克菲勒正式进入了石油行业。

1864年9月,洛克菲勒与政治家斯皮尔曼的女儿罗拉结婚。他的这位太太给丈夫带来了不少好运,因为岳父斯皮尔曼大人已经是俄亥俄州的议员,所以克利夫兰的财界不得不对洛克菲勒刮目相看。此时的克利夫兰已经有石油精炼厂12座,但规模都很小。

一生最大的决定

洛克菲勒的炼油厂设在金斯伯里的一条小河边,离克利夫兰市中心只有2.4公里的路程。不做则已,要做就全力以赴,这是洛克菲勒的个性。此时的他已经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从贸易公司转移到了炼油厂上面。

如果说洛克菲勒最初进入石油业得益于安德鲁斯的游说的话,那么他后来对石油的热情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判断。

在洛克菲勒的精心打理下,炼油业务取得了很大成功,一年之后业务就超过了农产品生意,成为公司最赚钱的行业。

随着炼油业务的发展,洛克菲勒同合伙人克拉克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从19岁与克拉克成立公司以来,洛克菲勒与克拉克的关系一直不是很融洽,因为克拉克并没有把这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合伙人放在眼里,而洛克菲勒也不会在自己羽翼未丰时便与比自己强的人作对。多年来,为了公司的业务,他兢兢业业,对趾高气扬的克拉克多方闪避。不过,随着洛克菲勒在公司里地位的上升,克拉克不得不在多方面依赖起洛克菲勒来。两人的这种微妙关系在取得了某种平衡之后,才使得公司没有因内讧而早早夭折。

但是,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洛克菲勒意识到克拉克已经成为自己取得更大发展的绊脚石,如果想拥有更大的崭露头角的空间,就必须摆脱克拉克的束缚。1865年,洛克菲勒正式向克拉克摊牌。

决定合伙解散后,由经纪公司投资的这个炼油厂成为两个合伙人争夺的焦点,因为他们在经营中都认识到石油项目的巨大发展潜力。他们决定用拍卖的方式在他们之中产生炼油厂的最终归属者。

洛克菲勒对炼油厂的所有权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炼油厂的底价是500美元,但很快双方的报价就达到了7万美元,这其实已经超出了炼油厂的实际价值。

不知是洛克菲勒选择了石油,还是石油选择了他。后来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过程:

“最后价格开到了6万美元,又一步步喊到了7万美元。我开始担心自己是否真的能够买下这个企业,是否能筹到这么多钱。最后,当对方喊到7.2万美元时,我几乎是本能地喊出了7.25万美元的价码。这时,克拉克说:‘我放弃了,约翰,炼油厂归你了。’我提议立刻开支票给他,不过克拉克说:‘不用了,我乐意将炼油厂托付给你,在你方便的时候我们再结账也不迟。’”

洛克菲勒虽然如愿以偿地获得了炼油厂,但他并没有占到便宜,他用自己在经纪公司的一半股份,换来了对炼油厂的完全控制权,像赌博一样将所有的赌注压在石油这个项目上。

克拉克退出后,公司名称改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这对于26岁的洛克菲勒而言,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他在回忆这件事时曾说:“这是我一生所做的最大决定。”

从此之后,洛克菲勒便勤勤恳恳,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石油事业了。他利用岳父的关系从银行申请了10万美元的贷款,改进和增添炼油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使日产油量增至500桶,年销售额也超出了百万美元。当年,克利夫兰市税务局有这样的记录:

“1865年,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共交纳税金3.18万元。”

与此同时,洛克菲勒还大肆扩建与炼油相关的其它设施,并趁产油地缺乏统一管理、盲目开采导致油价暴跌的机会大量囤积原油。克利夫兰《领导者》报上登出过这样的消息:

“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有一座大车库,内可容纳8辆原油装卸运输车。此外,还有两座可存放6万桶油的仓库。”

P10-13

序言

从2006年开始的牛市中,伴随着股指的不断升高,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三高经济”,是指中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股价、高房价、高通胀”的特征,然而2007年lO月份之后,在股市“牛转熊”、房市“拐点论”的惊呼声中,人们忽然发现到了2008年,“三高经济”的特征似乎只有“高通胀”硕果仅存……中国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即将又会发生什么?

曾经热衷于阅读《杰克·韦尔奇自传》的经济界人士和商界人士,如今大都阅读《世界是平的》和《货币战争》。《世界是平的》一书令人感叹世界真的变了,我们从西班牙人的航海探险开始认识到的圆圆的地球现在完全是任由资本和贸易竞赛的一张平面跑道,在这个跑道上,我们跑在前面还是后面,我们的位置在哪里?也许世界依然并非是平的,然而新的竞赛格局却是真的出现了!《货币战争》以匪夷所思的方式,揭开了金融世界不可告人的秘密,操纵政治、控制货币发行、战争阴谋、经济暴力、财富暴利……世界经济是否真的被玩弄于一小撮人的手中?到底有没有货币战争?半信半疑地合上书本,真真正正的一身冷汗。

肇始于美国地产业的次贷危机,爆发的形式如同海啸,起初只是深海中央的一点波浪,然而到了世界经济的岸边,则是排山倒海般的毁灭性力量。华尔街投资银行大亨贝尔斯登倒下的时候,媒体发问“下一个倒下的是谁”,世界还来不及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几乎是与此同时,拥有94年辉煌历史的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银行被美国银行低价收购;紧接着,美国第一和第二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宣布放弃现有法人地位,转型为普通商业银行……华尔街金融风暴!金融9·11!世界各大报纸的新闻头条都打出了最悲观的标题,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适时推出了“直击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时事评论性节目,收视率飙升。

以上的情景就发生在《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出版前的短短几个月内,随着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影响的不断加深,美国开始救市、欧盟开始救市、日本开始救市、中国开始救市……救市还是救经济?当股市、房市错综复杂之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哪个才是启动下一轮繁荣的神奇钥匙?也许只是先后的问题,也许只是另一个永无答案的问题。

迷茫、悲观、急躁、盲动……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危机下的情绪如同经济危机本身一样迅速蔓延到中国的人群之中。

然而,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实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与其在现实中迷茫不堪,不如到现实背后去洞察其前世今生的故事。有因才有果,执着于果,不如反思于因。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说:“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

回顾经济史,我们会发现有如此多的经典事件供我们学习,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这些事件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值得我们深入地总结,从而为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在的经济现象和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段解决经济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说:“金融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机。”当《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的时候,相信已经为你找到了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最佳角度。

如果你想读懂外资参股中国银行业的战略布局,如果你想了解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资本企图……那么你可以阅读《每天读点金融史Ⅰ: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本书追溯至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兼并重组,讲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到寡头垄断时期的关键历史事件,并向你展现随后发生的四次兼并浪潮是怎样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脉络,也颠覆了企业成长的路径模式。你会发现,探讨“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是深化对兼并重组认识的重要方法。

世界格局是否真的为一小撮财富精英所操弄?到底有没有货币战争?中国的国民经济安全吗?……建议你带着这些问题打开《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金融巨头们不但在经济领域拥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他们在政府中也通常会安插一大批代理人,以左右各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这就是美国政界有不少人士把位于纽约市的洛克菲勒总部和摩根总部称作真正的国务院或影子政府的原因。本书选取了九个对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巨头,包括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三菱财阀、罗斯查尔德家族、汇丰集团、花旗集团、高盛投资银行以及在世界金融领域产生了相当影响的索罗斯和巴菲特。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九大金融巨头的成长历史,对他们在创业中所显现的创新精神、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政经关系、人际关系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腕进行了介绍。

从次贷危机到华尔街金融风暴、从全球经济放缓到全球股灾、从人民币升值到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出口的冬天”……每一次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转型都会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可是其周期性和规律性却是相似的。跌势何时止步,复苏何时开始?没有人能预测出精确的时间表,但是下一轮繁荣之曙光必将在最糟糕的黑夜里发出依稀的光亮,却是历史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你打开《每天读点金融史Ⅲ:影响世界经济的金融事件》,你会发现1929年“黑色星期二”前的狂热与2007年中国牛市中的“黄金十年论”是何等的相似!你还可以从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两个事件中看到,通过金融这一手段美国确立了自己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相反,欧元区的形成则显示出金融手段也可以用来对抗这些霸权,或者形成新的霸权。通过书中分析的一次次的世界经济危机,我们可以看到,本来是为人们服务的金融手段在这些事件中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情地吞噬一个国家的人民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另外,本书也对正在蔓延中的美国次贷危机进行了相关分析,引导读者来看一下为华尔街引以为豪的金融创新是如何酿成这次“全球金融风暴”的。

CCTV的系列纪录片《大国崛起》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片完整且系统地总结了15世纪以来主要世界大国的崛起之路。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国力已经逐渐增强的中国下一步如何走,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话题。如果我们以平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一个国家的崛起和衰落,我们就会发现下面这些无法避免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崛起到底是哪些因素的合力,而金融作为当今经济的核心,又对国家的兴衰有什么样的影响,世界的未来又与世界金融格局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每天读点金融史Ⅳ:金融霸权与大国崛起》会带给你观察大国崛起的金融视角。本书以金融这条主线再次回顾15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国家金融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国在世界政治版图上的地位,阿姆斯特丹一伦敦一纽约的替换,也伴随着荷兰一英国一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更迭;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德国的东山再起,也如影随形般地显现出东京、法兰克福的身影,历史长河为我们呈现出的这幅壮丽画卷,无疑点出了金融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意义。这无疑会给崛起中的中国带来非同寻常的启发。

显然,浩浩荡荡的金融史远非上面四本书所能概括,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也才刚刚开始。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每个人阅读这套书的目的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我们衷心希望本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认识现实经济世界的一个视角,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理性地认识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历史是指引现实的指南针,历史是抚慰内心的清凉剂。相信每天读点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后记

作为本丛书的一部分,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力求能对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们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剖析,通过对他们的成长历史和在发展扩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资本运营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手腕进行深入剖析,使广大读者能够从中有所得、有所悟,从而使本书能真正发挥借鉴和启发作用。

本书由孙健提出撰写框架和纲要,并主持全书的编写及统稿工作,由孙健和王宇宙担任主编。此外,参与本书写作的还有王丹丹和谭玉成。其中,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章由王宇宙执笔,第二章由谭玉成、王宇宙执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章由王丹丹执笔。

因为本书涉及到的资料实在太多,来源也较为繁杂,部分引用的文章难以找到出处和作者,因此有些资料未能一一注明出处,敬请原谅。如有涉及版权方面的未尽事宜,请与主编联系(E-majl:yuzhouever@163.com)。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健//王宇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88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5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1.9-49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