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如日中天的青年作家丁旸明以迥异和颠覆80后的崭新姿态倾力打造。它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一场战争,而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高层,以蒋光鼐、蔡廷锴为代表的抗战将官,还有广泛的下层士兵的三条线索,注重写人,刻画细节,对各类人物在战争中的内心世界,人性的光辉或丑恶都充分进行深入地探掘,读来令人击节、震撼!
图书 | 悲日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如日中天的青年作家丁旸明以迥异和颠覆80后的崭新姿态倾力打造。它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一场战争,而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高层,以蒋光鼐、蔡廷锴为代表的抗战将官,还有广泛的下层士兵的三条线索,注重写人,刻画细节,对各类人物在战争中的内心世界,人性的光辉或丑恶都充分进行深入地探掘,读来令人击节、震撼! 内容推荐 《悲日》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为背景,描写了以蒋光鼐、蔡廷锴为首的十九路军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界民众抗日力量的支持下,以弱抗强、重创日本侵略者、保卫大上海的民族气节和英雄壮举。 目录 第一章/1 第二章/17 第三章/29 第四章/43 第五章/47 第六章/59 第七章/89 第八章/117 第九章/141 第十章/161 第十一章/183 第十二章/205 第十三章/215 第十四章/215 第十五章/249 尾声/269 后记/273 附录:“一·二八”上海事变暨淞沪抗战大事记 试读章节 一九三二年一月,上海连日多雨,时而还会有雪花飘下,雪花落人黄浦江中,旋即顺流变得无影无踪。 中国自古有句谚语:瑞雪兆丰年。进了腊月门,春节将至,北方的老百姓都盼着来一场纷飞的大雪,盼的是来年有个好的收成。可是,腊月里的雪花在长江以南的上海这般飘落,却是一种怪异的现象,况且这雪花还不易被人察觉,只有极敏感的路人才有所发现,多数人都只是感觉到了那飘落的雨滴。 面临着这种怪异的天气,很快一种传言在上海滩流传开来。有人开始说,这雪是一种征兆,似乎是在预示着未来的某些事端。预示着什么样的事端?又有人说,这飘来的雪花来自于北方,来自于“九一八”的东北,这是东北的雪刚刚飘过来。 在这种阴霾怪异的天气中,一辆黑色的美国“道奇”轿车穿过北四川路,在位于租界区内的日本驻上海公使馆的大门前停靠下来。掺杂着雪花的雨水“啪嗒啪嗒”地落在轿车的挡风玻璃窗上,被来回摆动的雨刷不停地扫到两旁。一个穿着黑色男式风衣的中等个头的女人从车内走下来,黑色风衣加之一头乌黑的短发使她在背后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健硕的乌鸦。这只毛色黝黑发亮的乌鸦像是充满迷幻般的黑色魔妖。她一只手提起风衣的一角,然后用独有的傲慢自负的缓慢步伐踏上了日本公使馆的台阶。 在公使馆内,日本驻中国的助理武官田中隆吉少佐身着和服,坐在一张软软的沙发上,眯缝着眼睛入神地听着留声机里播放的日本民歌,一只手满足地放在自己已经隆起的便便大腹上,一只手不时地随着音乐的节奏捋顺着整齐的头发。他在等待着一个人的到来,似乎这个人的到来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他的右手得意地在自己的腹部以肚脐为圆心做着顺时针方向的揉按运动。此刻,他在思考着什么,双眼只留出一条缝。随着墙上的时钟“滴答滴答”地走动,他的手指插在头发中加快了捋顺的频率。 这时,房门响了,穿着黑色风衣的女人走了进来。 田中隆吉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他等待的人终于来了。眼前这个女子身上散发出来郁金香的高贵气息,但她的脸庞却像是一朵盛开的罂粟花,被一股妖媚之气所笼罩。 田中隆吉站起身向黑衣女子走过去。 “你好,十四格格,爱新觉罗·显歼小姐。” “您在跟谁说话,武官大人?你是不是搞错了,什么十四格格不十四格格,我是日本人,我的名字是——川岛芳子!”黑衣女子眉毛往上一挑,又强调一句:“这不会错吧?您也应该清楚吧!” 川岛芳子冷冷地说着,便在田中隆吉对面的沙发上坐下。黑色风衣像乌鸦翅膀一样平展开来,露出来罩在风衣里的一身日本军装。 看两人的这副表情,谁都不会想到,这是一对当年在东北热烈姘居过的情侣。 “哈哈,失敬,失敬,我大日本帝国的美丽天使。千万千万可不要在意。不过……我想很快你就会承认自己是个中国人的。不。准确地说,你会承认自己是满人——满洲国人!大日本帝国皇军正在帮你们的清王朝皇帝在那里励精图治。看——”说着,田中隆吉站起身,走到一张宽大的会议桌前——桌上铺着一张中国地图。 川岛芳子站在他的身后,田中隆吉指着已被标有太阳图案的东北三省: “你们的王道乐土会再次得到复苏的。当然,这少不了我们大日本帝国的支持,你们的皇帝年轻,有远见,深得大日本帝国天皇陛下的赏识。满洲国的建立,会使他成为你们历史上的大大的这个……”田中隆吉伸出右手大拇指,“哈哈哈哈……” “他会成为明君的。” 川岛芳子围着会议桌绕了一圈,“但是眼下需要一个稳定的局面,才能够顺利地让满洲国成为大日本帝国的盟友和助手。” “哈哈哈哈……说得好!说得好……稳定的局面,为了一个稳定的局面,所以你来到了上海。好一个川岛芳子!还是当年那个样子。”田中隆吉仰脸大笑,笑声阴森可怖。 “记住,现在是什么日子,西历是一九三二年,也就是……大日本昭和七年!” 此时,川岛芳子俊美的脸庞冰冷得没有一丝气息,一种冷酷感从她心里蓦然涌上来……P2-4 后记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公使重光葵拖着他那条在一九三二年被朝鲜志士尹奉吉炸残的左腿,一瘸一拐地走上“密苏里”号的甲板。此时,太平洋上风平浪静,时而还会有海鸥的呜叫传来。重光葵拾起谈判桌上的钢笔。深深地吸了一口夹杂着海风的凉气。他几乎是眼含着泪水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整了整自己满是褶皱的西装,拄着拐杖走下了甲板,没有发一言。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是他与他的同伴在战争爆发之前所从未预料到的黑暗。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 在欧洲人看来二战是从德国入侵波兰开始的。在美国人看来二战则是从“珍珠港事件”开始的。而在中国,战争的爆发似乎要远远地早于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中国。东北的沦陷对于刚刚建立了一个新的政府的中华民族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使当时的国人不得不去重新审视自己。连年的内战使得孙中山先生耗尽毕生心血所建立的政府逐步地走向衰败。也就在这时,由蔡廷锴和蒋光鼐将军所领导的十九路军喊出了“为中国军人争人格。为中华民族图生存”的口号。他们拿起了枪,反抗了来自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此时的他们已经不再单单是国家政府的暴力机器,他们是一堵捍卫民族存亡的血肉之墙!虽然这场具有反法西斯意义的淞沪战争以十九路军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作为当今中国军人的我,在内心对十九路军却是充满着无限敬佩之情。这种敬佩之情变作一种汹涌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使我在稿纸的顶端写下“悲日”这个题目。 二00五年五月三日凌晨,长篇小说《悲日》画上了句号,我完成了自己创作生涯上的一次攀登。这是一次艰难的攀爬。虽然早在二oo四年六月,我躺在解放军总医院的病床上便已开始构思整篇小说的格局,但是当真正着手时我还是遇到了自十六岁开始写作以来最大的困难。当然,困难最终还是化解掉了。这得益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黄献国部长,文学系尹敬书政委、吴晓溪副主任、林仁义政委等领导的关心支持;得益于文学系主任张方博士,著名作家、军事文学教研室主任邢军纪老师的具体指导,以及同学们所给予的帮助和鼓励。写这部小说的过程同时也是我创作意识的一次转变过程。我不再是单单为自己的写作快感而写,更多的是在为自己所爱的这个民族而写。 写完这部小说,我想让人们永远记住历史上的这场国耻和灾难。我希望战争能够从我们这个星球上消失。毕竟,受到伤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六十周年纪念仪式上忏悔说:“……记住纳粹时代是精神上的义务——我们不仅仅亏欠(集中营大屠杀的)受害者、幸存者,也亏欠自己。”面对整个世界,他跪下了…… 最后,我要感谢济南出版社对我长久以来的关注,并将此书赶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之前出版。 丁旸明 二00五年六月六日于军艺教室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悲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丁旸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10170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05-08-01 |
首版时间 | 2005-08-01 |
印刷时间 | 2005-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8.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09 |
宽 | 143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