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没有边界的跨越--阎连科散文/目光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只有真的境界,才能使你的感受和经验都显出一种真来。真境界才是感受真和经验真的源泉,而不是那种我们常说的经历和经验。本书收入40多篇散文,反映了作者的童年岁月、军旅生活和乡情、亲情、友情以及创作与阅读感悟。书中一幅速写、一个断片,都透着作者深沉而灵动的目光和对事对人、为人为文的人生态度。全书语言质朴亲切,“真”“善”并存,于简洁内敛中显出特有的张力。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40多篇散文,大部分为作者所由出身、所最挚爱最熟悉最不能忘怀的农村、农民生活与命运的观察和写照。作者的童年岁月、军旅生活和乡情、亲情、友情以及创作与阅读感悟也在书中占有显著的位置。无论是《想念父亲》、《乡村与性》、《乡村六说》、《土地上的茫白》、《略萨三题》、《语言即神》这样较长篇幅的文字或成组的专题,抑或《一辆邮电蓝自行车》、《痛苦与否赵森》、《没有边界的跨越》、《我本茶盲》、《另类战争》等篇幅较小的作品,甚至一幅速写、一个断片,都透着作者深沉而灵动的目光和对事对人、为人为文的人生态度。

作品语言质朴亲切,“真”“善”并存,于简洁内敛中显出特有的张力。

目录

自序/求得不到的真………………………………阎连科

感谢祈祷…………………………………………………1

一辆邮电蓝自行车………………………………………6

想念父亲…………………………………………………10

过年记……………………………………………………47

大姐………………………………………………………52

二胡与儿子………………………………………………56

我是谁……………………………………………………59

那个走进洛阳的少年……………………………………61

乡村三谜…………………………………………………65

古老的皂角树/老宅的邻居/筷子直立与宫廷出行

尚姓一家人的命运………………………………………77

乡村公路…………………………………………………85

乡村九题…………………………………………………89

远村/走亲戚/串门子/日子/光景/乡道/路口/饭场/温泉

桎梏的风俗………………………………………………118

乡村与性…………………………………………………122

孝花凋零…………………………………………………136

从军归……………………………………………………140

乡村六说…………………………………………………147

说田野/说村落/说山脉/说河流/说森林/宅说

回忆是对往事的微笑……………………………………171

早逝的两个同学…………………………………………175

永无暖爱的李松枝/倒行人生的杨老代

三个读书人………………………………………………181

到海北去…………………………………………………184

草原/红山嘴镇/最海北的人/我们

土地上的茫白……………………………………………194

痛苦与否赵森……………………………………………206

见到墓地…………………………………………………212

退让吧,男人……………………………………………214

一去不再复返……………………………………………217

谁在孤独…………………………………………………220

新世纪,不要太在意……………………………………223

斗牛………………………………………………………226

另类战争…………………………………………………230

我本茶盲…………………………………………………234

萎缩………………………………………………………237

堵塞………………………………………………………240

操场边的回忆……………………………………………242

改变命运的阅读…………………………………………247

一个书名的尴尬…………………………………………250

没有边界的越轨…………………………………………253

读略萨三题………………………………………………259

《诺言中的确真实》/《情爱笔记》/《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

几部中篇的记忆…………………………………………269

《这里的黎明静悄……》/《萨什卡》/《活着,并要记住》/《第四十一个》

故事………………………………………………………278

语言即神——感受谷川俊太郎…………………………283

死亡与消失/“无”的思想/存在与现实/语言即神

猜测川端之死……………………………………………301

作家们的作家?…………………………………………308

关于真实…………………………………………………311

关于想象…………………………………………………315

写作是一种日子…………………………………………319

试读章节

一辆邮电蓝自行车

岁月是久远地去了,往事如河流上顺水而下的空荡荡的船只,而少年时的一些事情,则好像船头上突兀站立的找不到主人的鹰。我总是主动地去寻找它们,总是能首先看到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先自醒目地朝我走来。它是那样破旧,不知道已在人生的路上转了多少命运的轮回,待我成为它年少的主人时,它轮胎上的牙痕都已磨平,铃铛上的光亮已经黯淡,锈斑像旧雨布一样在那上面披着挂着。车圈上倒还有不少亮光。可闸皮落脚的四个地方,却是四条狠狠擦去亮光的黑环,像车圈上四条永远抽着让它不停歇地转动的鞭子。

这是哥哥给我买的自行车。将近30年之后,这辆自行车还在转着它的轮子,驮运着我的记忆,从遥远的地方孤零零地朝我走来,如雨天里找不到父母的孩子。我想起那辆自行车就想把手伸进记忆的尘灰中摸它、擦它、安抚它,宛若终于找到了自己丢失的弟弟、妹妹或者孩儿,要去拥抱一样。那时候,二十七八年之前,我16岁,读了高中。学校是在离我家八九里外的一座山下,一道河边。我每天一早在天色蒙蒙亮中起床出村,急急地沿着一条沙土马路,朝学校奔去,午时在学校吃饭,天黑之前再赶回家里。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不是读书本身,而是徒步地早出晚归,中午为了节俭,不在学校食堂买饭,而在校外的围墙下面,庄稼地边,用三块砖头,架起锅灶烧饭煮汤。架锅拾柴烧饭的不光是我、我们,还有比我们更远的学生,他们离校十几里、二三十里,最远的五六十里。学校规定不让在校内起锅烧饭时.就都蹲在学校的四周,一片狼烟。那里,早中晚都是炊烟袅袅中夹有读书之声;读书的声音被炊烟熏得半青半黑。现在看来,似是诗意,然而在那时,却是一段岁月和一代乡下孩子的学业生涯。所以,每每在上学的路上、在烧饭的围墙下面,看到有骑自行车的同学从身边过去,看到他们可以骑车上学、下学,可以骑一辆车回家吃饭,像一个农民站在干旱的田头眼巴巴地望着大山那边的落雨。羡慕是不消说的,而最重要的,是感到人生与命运的失落。仿佛,有一辆自行车骑着上学,就等于自己进了人世中的另一个阶层;仿佛,一辆自行车就是一个人的标码,是脱离贫穷与少年苦难的标志。

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鸟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的漫行。可我知道,自行车对于那时乡村百分之九十的农户是如何的奢侈,尤其对于我家。连一棵未成材料的小树都要砍掉卖去买药的常年有着病人的家庭,想买自行车无异于想让枯树结果。我从没给家里人说过我对自行车的热求。但我开始自己挣钱存钱。我去山上挖地丁之类的中药材去卖;我开始不断向父母要上几毛钱说学校要干某某某用;我到附近的县水泥厂捡人家扔掉不用的旧水泥袋,捆起来送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去……我用3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存下了32元钱。我决定用这32元钱到县城买一辆旧自行车,哪怕是世界上最旧最破的自行车。从我家到县城是60里路,坐车要6角钱。为了节约这6角钱,我在一个星期天以无尽的好话和保证为抵押,借了同学一辆自行车,迎着朝阳骑车子朝县城赶去。为了能够把买回的车子从县城弄回来,我又请了一位同学坐在借来的自行车的后座上。可就在我们一路上计划着买一辆什么样旧车时,我们和迎面开来的一辆拖拉机撞在了一起。

我的手破了,白骨露在外面。同学的腿上血流不止。

拖拉机司机下来把我们俩骂得狗血喷头。

最重要的是,我借的自行车的后龙圈被撞叠在了一块儿,断了的车条像割过的麦茬儿。我和同学把自行车扛到镇上修理,换了一个新的车龙圈,换了二十几根车条,一共花去了28元钱。当手里的32元钱还剩下4元时,我再也不去想拥有一辆自行车的事情了。我老老实实上学,老老实实读书,老老实实早出晚归地步行在通往学校的马路上。这样过了一个学期,在一个黄昏回到家里,忽然发现院落里停了一辆半1日的邮电自行车,说是县邮电局有一批自行车退役,降价处理。哥哥就给我买了一辆,60元钱。我知道哥哥那时作为邮电局的职工,每月只有21.6元的工资,骑车往几十里外的山区送报时,几乎每天只吃两顿饭。可我还是为有了一辆自行车欣喜若狂,一夜没有睡觉,还居然在深夜偷偷地从床上起来,悄悄地把自行车推到街上,在村头骑了许久许久。不知道这辆邮电自行车换过多少主人,为多少人家带去过福音,可从这一天起,它开始成了我的、我们家的一段最难忘的岁月行程的轮回转动……

这辆邮电蓝的自行车,实在是伴随着我走过了命运中印痕最深的一段行程,它不仅让我骑着它有些得意地读了一年半的高中,而且高中肄业以后,让我每天骑着它到10里外的水坝子上当了两年小工;甚至,还让我骑着它到100多里外的洛阳干活挣钱,以帮助家庭度过岁月中最为困难的一段漫长的光阴。然而,最重要的似乎还不是这些,而是它满足了我少年虚荣的需要,使我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感到一切艰辛都会在我的自行车轮下被我碾过去;感到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敢于抬起脚来,也就没有过不去的河;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景况下,都要敢于把脚抬起来。在那几年里.我总是把那辆自行车有锈的地方涂上机油,把有亮光的地方擦得一尘不染,把它收拾得利索舒适,借以抬高、加快自己人生的脚步。直到20周岁我当兵离家以后,家里因为总有病人.急需用钱时又把这车以60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现在,20多年后的今天,那辆邮电蓝的自行车已不知身在何处。也许,它已不在人世,早已化为泥灰,可我在当兵的第二年回到家里时,在镇街上见到过它。它的主人是位乡下的汉子,赶完集后,骑着它从我面前走过,后架上驮着一头上百斤重的活猪——我知道,它又在驮着一家农户的日子。我一直望着那辆已经力不从心的邮电蓝的自行车从我面前摇摇摆摆地走远消失,想我怕永远也见不到那辆邮电蓝的车子了。也竟果然,再也没有见过。

如今,每年回家走在镇街上,我都忍不住要四处寻找张望。P.6-9

序言

求得不到的真

阎连科

这是我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大多是新作,只有少部分收自旧集。对于散文,写来时我不能像创作小说那样得心应手,随心所欲,乃至天马行空地欲为则为,不为则止。在散文面前,我总是束手束脚,没有想象,如同害怕功课的孩子,伸开纸笔就有些心慌,甚至会突然问脑子里一片空白。

一片茫荒荒的空白。

害怕散文,不仅是才华所限,更是对散文的理解所致。我所向往、理解的散文,也就是一个“真”字。真经验、真感受,真境界。有了这“三真”所组成的一个“真”字,再随后去说散文写作的语言和技巧。可是,说一个“真”字容易,写一个“真”字却非轻易。真经验,是谁都有的,可你的经验于你是真,然于别人,也许就是假的。比如走着路时,你的一根头发从空中飘下,恰恰就落进了大街上井盖间的一个洞眼,这是你的所历所见,写出来别人就只能说你是在胡扯。说天下哪有掉馅饼的巧事。这就要有真的感受,需要你感受到头发从头上落下时的痛楚,还有那根头发落下后给你头皮带来的寒凉,给你心里带来的衰老的寒凉。可是,当你去真的写这痛楚和寒凉时,别人也许会感到你的虚夸,感到你的无痛的呻吟,说你是馅饼落在头上的叫唤。这就需要一种境界,一种境界的真。

真的境界。

只有真的境界,才能使你的感受和经验都显出一种真来。真境界才是感受真和经验真的源泉,而不是那种我们常说的经历和经验。可是,境界是一种顿悟;是合上不语书页的长默;是面对坎坷的微笑,面对欢乐的泪珠;是走向死亡时看到的日出,是在日出的山脚下看到大山那边的日落……于我们这些常人,于我这个仅是热爱写作的常人,又哪能轻易就有那些高远真实的境界,又哪能轻易达到并抓住那真的境界,并站立在那境界之上,去俯看芸芸众生的凡之不凡,不凡之凡。

于是,我就恐惧了散文。恐惧了散文的写作。甚至不敢称自己的“散文”为散文,只能说是一堆文字罢了,或说是一堆“垃圾”罢了。收入这个集子的文章的编排,我也只是大致地分成了几个部分或方面,而没有、事实上也不便于对各部分做出恰切的归类和概括——那样做也许反而会限制或误导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我所能做的,只能是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少写点就一定少写点。因为,我实在是求得不到那一个“真”字——那真的境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没有边界的跨越--阎连科散文/目光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阎连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1073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00
14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