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洪流/青运春秋丛书/青运史研究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20世纪的40年代后期,南京,上海曾经是被称为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的发源地,是全中国学生运动的中心。这部长篇小说就真实地再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的一角,描绘了老一代青年追求民主自由,为祖国繁荣富强的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洪流……

试读章节

一个叫小陆的店员激动地说:"小日本想侵略和占领我们国家,根本做不到。我们国土那么大,又有四万万五千万人,一定会打败小日本。"

小陆那时仅19岁,他的名字叫陆同义。他是林家远房亲戚的一名孤儿。10岁就来到南京,由林家的大太爷林明卿把他收留下来。从那时起,当了三年学徒,按南京人的说法,是吃了三年"萝卜干儿饭"。后来就成为这个布店里的伙计。他长得较高,仪表堂堂,脸长长的,好像经过米开朗基罗雕刻过的,虽然没有大卫那么英俊,也够得上是个美男子了。他大概只有小学的文化水平,但是他很刻苦学习,喜欢看报、读书,喜欢听广播,了解时事新闻,也经常和年轻店员们议论时局。大家称他为"小广播员"。

小陆平时剃一个平顶头,穿一身蓝色的长袍,冬天就换一身蓝色长棉袍。因为是布店的伙计,老板就让店员们穿得整齐些,也算是一种广告。他也喜欢锻炼身体,每天一清早,就到附近的空地上,和一些人学打拳。他练得一身好筋骨,一二百斤的棉布大包一下子就上了肩,奔走如飞。

这时,另一位店员小刘却不同意小陆的看法。他比小陆略长一岁,就住在店的左边,家里只有老母一人,父亲早逝。他长得肥头大耳的。他说:"你别以为我们国土大,人口多,就一定打败小日本。那么我问你,日本人怎么会占领我们的东三省呢?人家飞机、坦克就是比我们多,我们打不过他们。"

小王这时就插进来说:"我看,我们也不要那么悲观。我就相信蒋委员长。他是孙中山先生的继承人。他抓军队建设是有办法的。"小王是老蒋的绝对崇拜者。他认为,老蒋是孙中山先生当然的继承人。他一口一声地"蒋委员长",如果是站着讲话,有时就习惯性地立正,以示对蒋委员长的尊重。

小王比小刘大一岁,他是林家一个亲戚的孩子。家里很贫穷,父亲以前也是一名店员。他像一个文弱书生,但是身上还是很有力气,也能扛动大包。家里现在只有母亲和一个15岁的妹妹,一家人就靠他养活。

在年轻的店员们热烈讨论中日战争的时候,两位老店员却在一边沉默不语。他们在想,战争终于爆发了。日本鬼子会不会打到南京来呢?打起仗来,我们失业了,用什么来养活老婆、孩子呢?打起仗来,到什么地方去逃难呢?在外省也没有亲戚朋友,农村里也没有认识的人家。他们看到年轻人那么热烈的议论,心想,你们也可能上战场去打仗,以后会是什么局面呢?谁都难说。

小宝又跑到大厅右边的账房里,听他父亲和两位叔叔的议论。

小宝的二叔,和小宝的父亲一起经营布店。他叫林习如,剃了个平头,穿一身长衫。但是,脚下却穿着高级的皮鞋。他满面愁容地说:"这仗一打起来,就不知道是什么结果了,也不知道会拖上多少年?"

小宝的三叔,比他的两位哥哥新派得多,修了一头整齐的西装头,爱穿一身得体的西装,脚上的皮鞋擦得亮锃锃的。他在一家私营银行里担任高级职员,他很乐观地说:"我们的国家有蒋委员长领导,不愁打不败小日本。保住南京,是没有问题的,不久就会有捷报传来。"

小宝的父亲林明卿,已是近50岁的人了。平时喜欢剃个"和尚头",也就是光头。爱戴一顶"小帽",总是穿着布鞋。他却没有他三弟那么乐观。他不发言,在心中琢磨着。他想,老蒋这个人打内战,是行的。但是在东三省就没有敢和日本人较量,自自地让日本人占领了整个东北。他有没有本领抵抗日本人呢?

二叔还是对抗日的前途不乐观。他说:"老蒋的政府太腐败了。他的军队欺压老百姓,是绰绰有余,但是对付日本鬼子,可就难说了。"

林明卿最后慢慢腾腾地说:"我们的国家受欺侮,受侵略,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奋力反抗。我们这么一个大国,有四万万五千万同胞,总不会像阿比西尼亚那样亡国吧!"  二叔说:"我们的国民素质放在那儿,是一盘散沙。老蒋能把他们一下子变成一个铁拳头?老蒋自己的国民党就是分各种派系,也永远拧不成一个拳头。我就不信他能抵抗日本鬼子!"

小宝也不太懂他们讨论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反正觉得中国总会打败小日本。他是一个小学生,老师告诉他们东三省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那里的老百姓都成了亡国奴,还被强迫学日文,强迫劳动,还建立了傀儡的"满洲国",让过去的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去做"儿皇帝"。这是中国人民的耻辱。老师还专门给读了法国的著名文章《最后一课》,问孩子们,愿不愿当亡国奴。小宝和所有同学都大声地回答:"不愿意!"

小宝回来以后,还让大姐秀美再把《最后一课》读给他听,一边听,一边流下眼泪。想想当时的法国人,又想想现在的东三省那些当亡国奴的中国人。P3-5

序言

他,林家宝,在1937年发生南京大屠杀时年仅8岁,日本军国主义的屠刀激起反抗的怒火,使他像千千万万同时代的青少年一样,用稚嫩的双肩分担起民族和人民的历吏重任。在当年日伪统治、后来又是蒋介石统治的中心的南京,经历了1943年的"清毒运动"和1947年5月20日珠江路反饥饿、反内战斗争现场;接着又在上海复旦大学成为学生运动中的骨干之一,经历了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教授工作,也经历了与国民党军警特务直接对峙的大大小小斗争。林家宝从8岁到1949年5月28日接到通知去上海学联总部报到,是一幅长达12年的历史画卷。他和他的伙伴们的成长故事,把读者带进了中华民族从深重灾难中挺立起来,为争取民族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峥嵘岁月,展示了那一代青年在共产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不怕牺牲、高歌勇进的生动形象。 "温故而知新"。尽管大地早已换了新天,但在今天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征途上,在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开拓创新的实践中,那一代青年的英勇和智慧,仍然是可以从中得到鼓舞和启发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参加过当年斗争的一员,乐以为之序。

后记

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辉煌的学生运动占着极为重要的位置。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是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和国内革命大决战的年代,南京和上海地区的许多青少年,卷进了革命洪流,并在生死斗争中建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民族觉悟提高到阶级觉悟,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后来成为新中国的一大批干部。1947年5月,毛泽东同志曾把当时"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的尖锐斗争"说成是"出现了第二条战线"。

把当时那一代青少年所经历的历史,用文学的形式再现出来,一直是我的夙愿。由于种种原因,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也未能动笔。在钱李仁、盛天任、袁鹰、王正等同志的鼓励下,我在古稀之年,终于用电脑写作了,这就是献给读者的《洪流》。这也许会帮助现在已经老了的"青年",回忆往事,联想起建国后的曲折,无怨无悔,永葆青春。这也许会帮助当代青年,了解他们前辈的经历,思考青年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得到许多鼓励和帮助。审阅初稿,并提出修改意见的同志有:钱李仁、袁鹰、吴芸红、金冲及、奚姗姗、程淑英、周沉、林征、江瑾、王正、陈方树、左士杰、柯西平、孙稚如、武振平、郭丰敬、陈一心、李伦新等。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此书能出版,是由于得到了共青团中央领导同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也致以衷心的感谢!

程极明

2004年6月16日于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洪流/青运春秋丛书/青运史研究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极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60088
开本 32开
页数 4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8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青运春秋丛书
印张 15.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1
146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