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深圳你让我泪流满面
内容
编辑推荐

故事发生存15年前的深圳。主人公原本是个书生气十足的教师,在商业大潮的裹挟下来到深圳,历经当年闯深圳的青年所必经的憧憬、奋斗和幻灭,其与女孩小清之间的真挚爱情也最终破灭。小说带有浓厚的怀旧意味,通过展示几个不同性格人物的价值取向和命运结局,反映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深圳青年的惶惑、渴望和追求,追忆了那一时代的青年朴素的情感和淳朴的友谊。

内容推荐

小说事件发生的背景为15年前的深圳。主人公原本是个书生气十足的教师,在商业大潮的裹胁下来到深圳,经历了当年闯深圳的青年所必经的憧憬、奋斗和幻灭。小说展示了几个不同性格人物的命运,述说了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通过人物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结局,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深圳青年的惶惑、渴望和追求。小说中主人公和白领女孩小清之间真挚爱情的最终破灭,令人惋惜不已。

小说带有浓厚的怀旧意味,对那一时代的青年精神世界的淳朴、友谊的真挚美好,都进行了令人欲罢不能、泫然泣下的讲述。小说笔调优美深情,刻画极为细腻,对话栩栩如生,人物命运扣人心弦。虽然描写的是15年前的深圳青年生活,但与现今青年读者的精神追求息息相通、并无二致。

目录

第一章/1

第二章/29

第三章/49

第四章/76

第五章/94

第六章/105

第七章/116

第八章/133

第九章/153

第十章/172

第十一章/186

第十二章/196

尾声/211

试读章节

1988年,是我生命中关键的一年。那一年,我的小家庭发生了意外变故,我的人生道路随之逆转。那一年……算了,我就别转了,再大的耻辱也得生生地把它咽掉。我就公开地说了吧,那一年,我老婆把我给甩啦。当我发现苗头不对的时候,生米都快做成熟饭了。她是个记者,见多识广,机遇多,受到的诱惑也多。那时她年轻,人又漂亮,气质不凡,为她倾倒的男人车载斗量,据说其中有级别高得惊人的,她随便跟其中的哪一个,我心理恐怕还能平衡一点儿。想不到,最后把她拐走的是个俗到了家的混蛋。那小子也是个记者,小白脸,八面玲珑,生存能力比当时的我强几十倍,惟一的弱项是没有正式文凭。大概有三年的工夫,他可是下了死力来追我的老婆。我老婆在的电视台与那小子的报社是兄弟媒体,记者们搭伙采访是常有的事儿,这就给某种勾当提供了最便当的温床。我估计,那小子准是对我老婆嘘寒问暖、早接晚送,没少献殷勤。我老婆那人,挺聪明,但和所有的女人一样,在识别男人的问题上几近弱智。几次包藏祸心的呵护,就让她找不着北了。最后,她终于对文凭问题忽略不计了。后来他们一有勾当,就说去“采访”。唉,采访采访,多少采花盗柳的勾当假汝之名而行啊!

而我呢,当时是个中学老师。那年头,在中学当“孩子王”社会地位还比较低下,俗人们认为我们是百无一用的知识分子,而真正的知识分子则根本不承认我们是什么知识分子。本来我就低了老婆一头,家庭的稳固性存在着极大的危机,而我偏偏还毫无警觉,基本没用心去增强我的生存能力。结婚六七年了,只顾埋头写诗,渴望“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买了一大书架,稿纸用了不计其数,连孩子都不想要,一心要做顾城第二。现在应该承认,我的天赋恐怕是有点儿问题。那时候到现在,六七年下来,只在报屁股上发过十来首诗,每年不超过三首,成名之日遥遥无期。但我老婆可不是个红袖添香的主儿,你不行,自有后来人。就这么,我活活被一个女人给甩了,绿帽子是否早就被扣上了,已无从考证。1988年初春,当杨柳还没发芽的时候,我被迫离婚。离婚尚属平静。尽管别人不承认,我还是自视为知识分子,绅士风度绝不可少。我跟她吵过,哀求过,最后看看覆水难收,就只好给了她充分自由。我们协议离婚,财产我全不要(书除外)。临分手时,我留给我老婆一句话:“那小子能抛妻别子,追你一个半老徐娘,那能是块好饼吗?你能保你十年后不入老珠黄,你能保那家伙从此能收心?对男人的了解,差远了你!”我老婆不服气,反驳我说:“你少污蔑!你根本不了解他,小柳(就是那小子)根本不像你说的那样。”离婚一个月后,她和小柳就一块儿风风火火奔海南、闯九州去了。多年以后,我得知,由于新经济时代重文凭,小柳混得很一般,但却包了个重庆二奶。我老婆(现在应该叫前妻了)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尽管她发了雷霆之怒,那重庆二奶与小柳却仍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些,都是后话了。在本书里,这个话题就不再提起了。

那一年,我早过了而立之年,是个完全的成人了。可是自从发生了老婆出走的事件之后,我发觉自己的智力原来有婴儿化的倾向。离婚前后,我曾经找过我的许多朋友诉苦。然而我发现,他们的态度都很暖昧,并未像我想像的那样,共同来声讨我老婆的不忠。他们不约而同劝我要现实。我当时就想,这个“现实”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老婆闹离婚,绿帽子高高悬在我头顶,这确实使我痛不欲生。耻辱,终于使我从一大堆废物文字中脱离出来了,好好地品味了一下这个“现实”。我到这关口才发现,原来世道人心,已经天翻地覆了。敢情我的那些朋友都是暗中支持我老婆离婚的,私心里没准儿都在暗暗期盼:我老婆属意的会不会正是他们自己?直到我老婆公开宣布,从今往后要挂靠没有文凭的小柳了,那帮朋友才和我一样,着着实实吃了一闷棍。这一场离婚闹剧,终于使我明白:在一般人看来,老婆不忠,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严重的问题在于:都80年代未了,我还在充当着知识分子,而且还是个“伪”的。这种错误才不可饶恕!那时,海南刚刚在开放,十万狂人正扬帆过海跑去抢金子,我居然还在稳坐家中写诗,实属脑子坏掉了。我老婆走在潮流之先,挂靠小柳后,两人就直奔了南洋。行动果断,目的明确,那绝不是一般的妇人能做到的。我的那帮朋友虽没吃着葡萄,心里八成也是佩服的,所以绝不可能真正同情我。

P1-3

序言

它不相信眼泪

我可以说,我是个饱经沧桑的人了,所有和青春沾边儿的东西,都早就远离我而去。我过去不知道,男人老起来,也是土崩瓦解的,转眼间就成了蜷缩在边缘的人物,只能听任不断成长起来的少男少女在舞台中心张扬。

沮丧是条虫,咬啮着我的心。

可是,在十五年前,我也曾飞扬过。领带打得整齐,西装没有皱,皮鞋是玻璃一样地亮。从写字楼走出来,天新地迥,太阳都在喝彩。一切就在十五年间消逝了,时间是我惟一无法战胜的敌人。

现在我在街上走,人家叫我“老师傅”,上下公车时,动作稍迟缓一点儿,就要招人白眼。年轻人仿佛永远不老似的跟我傲慢地讲话。他们想不到,就在十五年前,我也曾经年轻。当然,与今天有些不同。那时的年轻人,还不太痞,走南闯北碰到一起,热心相助的多。那时的人,都渴望新生活,把明天想像得比较有激情,于是,生活中就时时飘浮着金色的颗粒。那时候,我愿意听迈克尔·杰克逊,因为他的那种唱法,就像生活的大脉搏在鼓动。噗——噗!那是个仿佛很近、但又非常遥远的岁月。

那时候,我闯过深圳,在那里度过了三个年头。此后好长的时间里,杰克逊那尖锐的歌声,曾不止一次地把我拽回到那些时日里。

一切都恍如昨日。五月的某一天,是我的生日。我和我的女朋友坐在蛇口海滨的栏杆上,面对海湾。对面有青山,那就是香港的新界,近得几步就能走到的样子。暮色中,山是墨绿墨绿的,厚重、宁静。海风吹得厉害,风里面夹着海腥味儿。

我们身后,有一片矮矮的荔枝树。树后,是一排联体别墅。别墅静悄悄,好像没人住。其实是有人住的,除了老外,就是八十年代末先富起来的那些人。黄昏,有几个落地窗亮起了灯,窗上拉着纱帘,朦朦胧胧,就更让穷人垂涎不止。海滨的这条路,平时黄昏里人比较多,打工者、外地游客,都比较喜欢来。夜再深一点儿,就只剩下情侣了,所以这路就有个名字叫“情人路”。那天是星期天,情人路不知为什么人不多。我和女朋友小清——我那时戏称她“小情人”——在水泥栏杆上坐着,她的裙子不断被海风鼓起,像个大蘑菇。每鼓起一次,她就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用胖乎乎的小手把裙子使劲压下去。周而复始,她一点儿不嫌烦。

那时候我们谈什么来着?想起来了,是在谈将来的归宿,打工打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这话题,是深圳打工者们永远谈不够的话题。那个年月,我们心里多少还有些很热切的东西,不光是想钱,主要是想,怎么来享受新生活。我绝想不到,我今天会生活在远离深圳的地方,如此落寞。后来,我辗转地知道了,小清最终也离开了深圳。命运就这么无情,它惯于碾碎年轻人的梦想,就像踩破一些没人要的气球。可是在当时,我们都以为,那种充满南国气息的、海风拂面的好日子,完全可能一辈子属于我们所有。

至今我的案头,还放着一个相框,里边嵌着小清的照片。相框是港货,那年头内地还没有这么精美的东西。椭圆形的画框里,小清靠在海边栏杆上微笑,呼之欲出。十多年来,我搬了好些地方,从南到北,这相框已磨损得毫无光彩了,但我始终没扔。我舍不得,从那个年代里带过来的东西已经不多了。离开小清,我就一直是个单身汉,无论在哪个单身汉房间里,这个微笑都能给满屋的寒酸之气带来一种光辉。这是我和深圳之间割不断的血缘啊。我的“小情人”,我不能想像,你有可能是中年妇人的模样了,我所记得的,只有你永远的青春。深圳的骄阳晒着你,你身上散发出九里香的气息。那时,我拥有你,冷酷的海还未曾冻僵我们的心。

深圳啊,长夜的记忆里,就这样,你让我泪流满面。

回忆小清,后来是我孤独生涯的一种享受。在深圳,我所看到的她,是一个女人如花的年华。她用这年华来陪伴了我。应该说,她不算美女,但却是我一生中所遇到的最美的女人。小清是湖南人,娇小玲珑,不像北方女孩那样人高马大。有时候我看她,的确就像古人所形容的那样——“纤腰一握”,纤细得让人心疼。而且关键不在这个,而在于她善良。我这样来评价她,在眼下这个已然烂熟了的时代,大概是有些迂腐了。年轻的读者们,有的也许要将门齿笑掉了。可是,我还是要说一遍,那时的青年是从一种古典的气氛中走出来的,人的善良,在那时并不罕见。那时的深圳,聚集了好多这样的青年,他们为新生活而来,投身商界,苦苦熬日子,却不乏纯洁与浪漫。于是,我记忆中的深圳,就永远有长天寥廓,碧草如茵,永远有耿耿不灭的灯。那是一个当时的中国人能活着走进的天堂。

可惜,这一切已不复存在了。虽然深圳到今天仍旧生机勃勃,深南大道仍然红尘万丈;深圳街头的小伙子还是习惯于西装革履,打扮得像个新郎官,但内在里已经不同了。生活的底色,在十几年间早已被悄悄置换掉,新生活迅速蜕化为急功近利的生活。写字楼越来越显出了机器的本色。轰轰作响的市声,就是资本的马达在轰鸣,一声声,只在呼唤着一个字——钱!我的小清,我的那个深圳,早已经陈旧了。当年的高楼大厦,在后起的高楼大厦面前,简直渺小不堪。但是我,依然珍惜埋藏在我心底的那个深圳。1995年,深圳发生过一次可怕的危险品仓库大爆炸,险些就要掀掉大半个深圳城,那时我在报纸上读到了消息,内心曾被深深地震撼。深圳终究不灭。这就是天意啊,天意!我当时想,如果深圳不幸被夷为平地,那就让我也跟着毁灭吧。那个城不在了,那些岁月也就不在了。如此的话,生命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当年我在告别深圳时,就已经悲哀地意识到,有一扇大门在我身后关上了。人生中的五色斑斓,被隔在了另一边。我的小清,我的深圳,还有那蛇口怒放的洋紫荆花,深南大道流星似的车灯,就在那样一瞬间,凝固了。今后的日子,将是一副失去鲜血的躯壳,我就像蜗牛,要慢慢地来度完残生。在深圳时的那些欢笑,不时在清夜里刺痛我——人最初所期待的归宿,为何与实际上发生的相距如此之远?

五月的那一天,我们在夜幕下,走到了那排别墅旁。别墅的窗子很大,透过纱帘,里面的豪华隐约可见。这是家,但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家。比如其中的一栋,就是某著名大腕儿演员的家。在那个年代,谁能如此快乐而自由?就是他们。而我们的明天,会怎么样,真的能比蜜还甜吗?我和小清,望着那铁栅栏后的草坪和檐廊下如雾的灯光,有一种无言的压抑。我们的心灵生活很美好,我们的世俗生活却很糟糕。我当时想,就是把深圳大地都盖满了别墅,是否就能轮到我们住上一栋呢?

那天,小清走累了,站在海滨小路上,扶着长矛似的别墅铁栅栏歇气。一向比较务实的她,忽然向我提了个很玄虚的问题:“这么累,活着是为什么呀?”她目光晶莹,里面有一丝凄迷。

我的小清,这问题那时我回答不了,现在就更没法儿找到答案了。多少年来,我一直就是这样浑浑噩噩混过来的。这世界,所有的花儿,都是要谢的;所有的财富,都是要散尽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值得留恋的呢?是时光、青春、活力?可是,我除了眼睁睁地看着时间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倒下去之外,还能干什么?回想起在深圳打工的那些激情岁月,真是恍若隔世!

这是衰老带来的尴尬:那些曾与你朝夕相伴的人,现在仍活在这世界上,可是你却不知道他们的下落,无从揣想他们的景况。他们活得风光还是痛苦,都与你无关了。对你来说,这些往日的朋友与死去了无异。人之悲哀,有什么比这个更大的?我一向认为,人活一世,是个什么基调,与他周围的人大有关系,尤其是可称为朋友的那些人。他们与你的喜怒哀乐,共同构成了一些值得眷恋的生活。朋友一旦零落,就等于你自己的一大部分生命也枯萎了。人到自然死亡的那一天,最可怕的就是:在世界上一个老朋友都没有了。

因此,我的这本书,实际上是要写我在深圳的几个朋友,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浪漫,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个时代相得益彰。正因为有了他们,我的深圳生活,才使我意醉情迷、不能自拔。现在想来,当年的深圳,是拥有“现代中的古典优雅”的城市。

我平生最厌恶的就是“办公室政治”。鸡肠狗肚,是我们这个民族一万年也切不去的毒瘤,它是毁坏一切崇高之美的恶性基因。因此我的这本回忆小说,有意回避了那一方面。我以为,如果有谁还没被“办公室谋略”折磨够,还要把它写成小说,供人欣赏,那他的脑子基本就算是坏掉了。以我的所知范围,惟一写这种书而脑子又免于坏掉的作家,是我的朋友慕容雪村先生。他的一本描写深圳的小说现在正在网上连载,可以看做是对我这本书回避掉的那些事所做的补充。我奉劝那些因我的迂腐而笑掉了门齿的年轻朋友,不妨径直去读他的那本小说,就不必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深圳你让我泪流满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秋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412866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4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