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从回顾总结文明史上的宇宙解的不同历史形态入手,系统地探讨了人类对宇宙的不同见解,深入探究了随着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长足发展所引起的哲学领域的革命,并结合物理理念、运动理念、时间理念及百家思辨的成果,正面阐明了关于宇宙解的观点。最后,作者选择“天人交变”的视角,论述了人与宇宙的关系,提出了“重塑社会与人的文明理念”的时代呐喊。
图书 | 宇宙解的构思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全书从回顾总结文明史上的宇宙解的不同历史形态入手,系统地探讨了人类对宇宙的不同见解,深入探究了随着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长足发展所引起的哲学领域的革命,并结合物理理念、运动理念、时间理念及百家思辨的成果,正面阐明了关于宇宙解的观点。最后,作者选择“天人交变”的视角,论述了人与宇宙的关系,提出了“重塑社会与人的文明理念”的时代呐喊。 内容推荐 什么是宇宙的物质同一性?什么是宇宙的运动同一性?什么又是宇宙的时间与空间形态的同一性?附着在不同历史期的探寻过程和认知结果之上,宇宙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两立之佯谬,乃一前人没有穿越过去的思维的黑洞。企图穿过黑洞,作者汇集、辨析百家述作、言天之要义;所推出的物理学之哲学判定,颇有重新解读唯物主义,修正牛顿体系、爱因斯坦体系、哥本哈根体系之理念的思辨性意义。 目录 致谢审读者/(1) 前言 历史的摘记/(1) 第l章 神化自然的想象/(7) 西方远古期神话述要/(8) 中国远古期神话述要/(14) 创世神话的两重性意义/(22) 第2章 理性与百家言天/(28) 古之希腊人的宇宙观念/(29) 古之中国人的宇宙观念/(46) 认知宇宙的古之中国特色/(71) 第3章 由宗教解放出来/(77) 科学革命之开篇——牛顿前时期 哥白尼日心论思想/(79) 科学革命之总结——牛顿在时期运动的机械论体系/(84) 科学革命之延伸——牛顿后时期生发新思维的前兆/(95) 第4章 离开牛顿的转折/(103) 粒子论的结果与讨论项/(106) 相对论的结果与讨论项/(116) 量子论的结果与讨论项/(132) 第5章 思维的黑洞/(147) 有限性与无限性佯谬/(148) 哲学的困惑与烦恼/(154) 无限性在物理学的意义/(166) 第6章 物之本性的辨白/(175) 物的客观实在性辨/(176) 物的二象同一性考/(183) 物之集合的系综性判定/(203) 第7章 烦人的作用之因/(213) 惯性和惯性改变/(214) 给圆圈涂点色彩/(222) 关键在判定能量之性状/(231) 第8章 时空网的十维性/(249) 时间本性之想/(250) 空间本性之想/(263) 时间同空间的联姻与结果/(274) 第9章 天人交变的圆圈/(285) 自然与人的两重相择关系/(286) 地球圈的危险性/(299) 重塑社会与人的文明理念/(318) 后记 猜想的悬念/(339) 附录 试论辩证学说的一元化——兼及世界大一统的一点思考/(34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宇宙解的构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孟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5148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3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P15 |
丛书名 | |
印张 | 1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